首页 快讯 > 正文

集采发威,长春高新挥别躺赚时代

重点产品被纳入集采后,长春高新连续跌停,两个交易日接近200亿市值蒸发。

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下称《文件》)的通知,276种药品列入带量采购清单,包括长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的多款重组人生长激素。

《文件》显示,金赛药业两种剂型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和粉针剂的集采价格,前者降幅在70%以上,后者也有一定降幅。

超出市场预期的降价,刺激了投资者敏感的神经,引发长春高新股价两日跌停。而且,金赛药业净利润占到长春高新90%以上,未来中标价格如果按此标准执行,上市公司的收益势必会受到拖累。

更长远来看,生长激素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由此改写。由于本轮集采中粉针剂数量更大,这可能导致以粉针产品参加集采的安科生物,在过去市占率不及金赛药业的情况下,凭借着集采的契机实现“逆袭”。

01 重点产品降幅或超70%

据悉,全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被称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一种应对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产品,在儿科领域进行替代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和功能器官发育。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4-15岁人口约为1.78亿,按照3%矮小症发病率计算,矮小症患者约533万人。

传统的生长激素针剂型为粉针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使用时需要先溶解再注射。近些年新开发出的第二代产品水针剂,其生物活性更高,且给药方法更便捷、对药物分子影响更小,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和抗体的产生,疗效更好。

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水针剂企业仅有3家,分别为金赛药业、安科生物和诺和诺德。第三代产品是一星期注射一针的长效药,方便性会提升,但不在本轮集采范围之内。

根据德邦研究所数据,目前国内粉针年用药费用约为2.2万元/年,水针剂年用药费用约5-7万元/年。

由于我国矮小症患者基数庞大,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叠加此次采购联盟范围较广,引发各方关注。

前述《文件》显示,本轮集采涉及的联盟地区,包括广东、山西、江西、河南等1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参与集采,集采周期为中选结果的实际执行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且每年一签。

此外,本轮带量采集药品品种达到276个,包含有20个规格的生长激素产品,涉及6家企业。其中,计划采购量最大的生长激素生产企为安科生物和金赛药业,分别为48.32万支和43.87万支。

在水针剂方面,金赛药业共有3种规格被纳入,最高有效申报价为295.08元/支,采购期首年预采购量12.93万支,数量在各家中最多。

粉针剂方面,安科生物共有6种规格被纳入,采购期首年预采购量总计约48万居首。金赛药业则以4种品规,约30.94万支的总采购量紧随其后;其中报价最高的10IU规格的申报价为127.26元/支,采购量为2.52万支,其余三种规格申报价在44-69元/支左右。

关于降价幅度,东莞证券指出,此次生长激素联盟采购中,9种水针规格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平均值为12.69元/IU,与金赛药业近几年的水针挂网价格相差60%以上。生长激素粉针方面,11种规格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平均值为14.77元/IU,与目前市场价格相差较小。

据界面新闻,金赛药业规格为30IU/10mg/3ml的生长激素注射液,在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中标云南、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时,中标价格从未低于1031元,但本次集采中价仅有295.08元,降价幅度达71%。

价格降幅较大的水针剂,贡献了金赛药业绝大部分收入。根据 PDB 样本医院销售数据库,2020年,金赛药业粉针剂、水针剂和长效剂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7%、70.81%和0.94%。

重点产品超出市场预期的降幅,让相关企业股价应声下跌。截至1月20日收盘,长春高新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股价204.84元,较前期高点已经跌去60%,目前市值829亿元。

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后续事项及影响程度尚具有不确定性。不过,盘后成交明细显示,两日机构席位合计“出逃”约2.5亿元。

02 集采产品贡献9成利润

市值缩水,被机构“抛弃”,集采对长春高新的业绩影响究竟有多大?

资料显示,长春高新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辅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服务等业务,系国内生长激素龙头。

根据过往财报,最近5年来,长春高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28.75%;实现归母净利润31.47亿元,同比增长39.25%。

与基因工程制药业务、生物疫苗业务、中成药业务、房地产业务四个业务板块相对应,长春高新旗下有四家子公司。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主要从事基因工程生物药品的研发,重点产品是各类重组人生长激素;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的子公司百克生物,去年6月份在科创板上市。

长春高新在2021年半年报中披露,1998年金赛药业上市了国产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2005年上市了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2014年上市了全球第一支PEG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

业绩上,长春高新十分依赖于金赛药业。数据显示,2020年,金赛药业实现营收58.03亿元、净利润27.60亿元,为长春高新贡献了营收的67.66%、净利润的90.58%。

2021年1-9月,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61.61亿元,占长春高新总营收的74.78%;实现净利润30.42亿元,在长春高新净利润中占比达92.51%。

一些观点指出,集采“靴子”落地,对金赛药业业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东莞证券研报针对生长激素联采的点评认为,生长激素水针最高有效申报价较低,超市场预期。

研报称,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采购期首年预采购总量为824.77万IU,粉针占比约60%,水针占比约40%。

在金赛药业预采购量占比高达98.24%的水针方面,需求量较多的是15IU和30IU两种规格,申报最高限价为173.58元和295.08元,两种产品目前金赛药业的挂网价大约为567元和1031元,结合预采购量对应销售金额为1.14亿元,按最高限价中标联盟采购后,对应收入端大约减少71%。

东莞证券表示,1亿多的销售额对于长春高新85.77亿元的营收(2020年)来说,占比较小,企业做出何种抉择,仍需进一步观察。

然而,集采的影响不限于此。有分析认为,如果广东联盟把水针的价格打下来,未来其他省市联盟跟进集采,那么也会是相接近的定价,这将直接影响到金赛药业的毛利率,进而冲击母公司的业绩。

根据长春高新披露的公告,2019年上半年,金赛药业生长激素的平均成本中,水针剂平均每支成本为26.17元,对应的毛利率高达97.02%,赢过贵州茅台。

长春高新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其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领域的毛利率为88%。

此外,根据天风证券,生长激素使用量院外:院内市场大致为7:3,也就是说医院之外的渠道占了大头。但如果院内价格下来了,中长期来看,院外价格体系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无论金赛药业接下来是否会最终参与这一轮集采投标,其主要产品水针价格下跌、毛利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03 市场竞争格局或被改写

根据天风证券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在样本医院销售占比达到75.82%,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安科生物。

从剂型竞争格局来看,Wind医药库数据显示,2019年生长激素水针占比61%,粉针占比38%,长效剂型占比仅1%。

在水针是主流剂型的情况下,当前广东联盟粉针采购量远超水针,或是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尤其是以粉针产品参加集采的安科生物,其两个规格粉针预采购量超过25万剂次,未来可有效提升在院内的市占率。

东莞证券认为,目前生长激素的市场格局更多由市场化竞争所致,医保作用较小。目前格局是否会被打破,主要看生长激素水针供应商在此次联盟采购中的表现。如果有部分企业采取较为激进的策略,而部分企业采取保守措施,激进的企业有可能会通过院内市场打开竞争渠道,抢夺未中标企业的院内市场份额。

金赛药业独家拥有的长效剂型,尽管不在集采之列,但国内已有天境生物、维昇药业、安徽安科、特宝生物的同类产品处于临床2/3期阶段,有望在未来1-2年上市,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除此之外,生长激素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可能导致未来院内规范用药成为主流,这意味着如果长春高新放弃院内集采,院外使用也会被政策所限制。

综合来看,集采大势所趋之下,长春高新的暴利时代结束了。或许能指望的,是在生长激素的价格降下来以后,渗透率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以“增量”来抵消降价的影响。

标签: 集采 长春高新 生长激素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