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的第二个宇宙也要毁于投机了吗?
《平原上的火焰》突发撤档,国漫黑马《雄狮少年》被画风争议狠狠绊住,《扬名立万》上映一月有余、热度渐已消退,海外大片没动静且边缘化。12月17日上映的《误杀2》成为了近期内地影市“全村的希望”。
该片由万达影视、恒业影业、壹同传奇影视、中影集团、不好意思影业、光线影业、淘票票出品,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等主演,讲述了小人物林日朗为救被权贵劫走心脏的儿子放手一搏、劫持医院的故事。
有前作13亿票房的亮眼成绩在先,《误杀2》的开局要比第一部高调许多。上映3天即收获3.54亿元票房,创下五年来同期上映影片的最佳首周末三天票房成绩。然而,其口碑表现远不如预期,豆瓣开分6.2,目前跌至6.0,在社交媒体上也没能像第一部那样引起持续性的剖析热议。
一方面,影片本身没提供那么大的挖掘空间。另一方面,之前的质疑并未被营销解释与正片内容化解。翻拍自一部美国老片的它为什么要叫《误杀2》、凭什么叫《误杀2》?续集身份究竟利弊几何,反而占据了讨论的重心。
01 出续集,越来越不讲武德?
随着电影产业走向成熟,中国观众开始见证一批又一批的国产电影出续集,搞系列化、IP化,打起“XX宇宙”的概念(相信喊元宇宙口号的也不远了,嗯)。
系列电影的好处,多年来大家有目共睹。一来有成功的前作背书、续作会拥有更高的市场关注度,降低了项目风险。二来如果系列电影能让人物、世界观深入人心,就能开启衍生品、实景娱乐的大门,故事总有一天会讲完,生意却做不完。
随着越来越多人下场,续集也被玩出了多种方式。古典主义的续集概念是延续前作的主角,开启新的冒险(如《战狼》系列);或者改编源头是真实历史,或者长篇小说、系列小说,原著不足以被两三个小时承载,要用多部电影来讲述(如任意一个《西游》系列)。
如今则出现了一批“伪续集”。即故事、人物都与上一部无关,更多是强调主题一致或主创中心,在命名时强行进行关联,也能吃到一些品牌效应。如徐峥的“囧系列”、田羽生的《前任》系列。
这样的处理减少了对明星与IP的依赖,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搞IP、蹭IP傻傻分不清楚的情况。
比如今年夏天上映的青春片《二哥来了怎么办》。粗看是张子枫、彭昱畅那部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的续集,但除了导演与主要编剧依然是上一部的郑芬芬,从出品方到演员均大幅换血,作品水准也大跌。诈骗啊这?口碑反噬之下,最终惨淡收场。
《误杀》系列毫无疑问也属于伪续集。毕竟在第一部的结尾,主角李维杰已投案自首,故事很难再捡起来续写。但《误杀2》也不是依据前作亮点创作的所谓“全新的故事”,而是翻拍自2002年的美国电影《迫在眉睫》。
两部翻拍自不同国家影片的片子,组成了一个卖座的国产片系列、一个冉冉升起的新IP,总结起来确实有点怪怪的。其概念延续性就是“翻拍”吗?
更重要的是,《误杀1》从一开始就以翻拍自网红印度悬疑片《误杀瞒天记》为噱头,《误杀2》则没有这么开诚布公,前期宣传中很少提到翻拍,翻拍一事最终显得像是被网友扒出来的内情一样。如此,差评的种子在上映之前已经埋下。
02 《误杀2》,越努力,越不幸?
不过事实上,《误杀2》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的傲慢、那么的“诈骗”,正相反,不管是IP选择、剧本改编还是视听呈现,你完全能够感受到主创呼应第一部的努力,已经堪比心知跑题还在努力点题的高考学子。
原版《迫在眉睫》是一部剧情片,并没有玩弄悬念,而是顺序展开故事。讲述儿子的心脏病如何给这个工人家庭造成重压,医疗系统如何将穷人拒之门外,最终导致男主角铤而走险,持枪闯入医院,要求院方立刻为儿子动手术。
《误杀2》将控诉对象由不合理的制度改为了无视制度的权贵,并像第一部一样,用两个家庭、两个家长的对抗讲述了两个阶层的对立。第一部留下金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第二部便有“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叙事上,《误杀2》吸纳了悬疑类型片的手法,截取案件发生的当天。开场即是男主劫持医院,前情以口述、回忆等形式插叙。其结局也比原版激烈许多,主角以自身遭遇激起民愤,围观群众在大雨中冲破防线等桥段,包括大雨中肖央的特写慢镜头,都令人想起第一部。
只是,这样的改动,或许能让2021年的《误杀2》比2002年的《迫在眉睫》更加紧张刺激、更符合本土与当下的社会情绪,但并不足以令它与前作形成有效联动。不管好评差评,基本都认同一个观点,即不要抱着看另一部《误杀1》的期待去看《误杀2》,这样的反馈其实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误杀1》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部成功走向了大众的小众爽片。烧脑片爱好者会从中获得抽丝剥茧的快乐,资深影迷多半会对那句“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会心一笑。
主题、现象是沉重的,但斗智斗勇瞒天过海的过程、节奏紧凑手法花哨的剪辑,都是观影中的趣味。最后的情感爆发则是一种超出烧脑片的收尾方式,也是其拿下十几亿票房的关键。
待到《误杀2》,趣味不见了,徒留苦情。一方面是导演表现乏善可陈,除了几处隐喻的设计没什么可讨论的。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催泪”正式成为国产片的财富密码,《误杀2》也很像是冲着一部大众哭片去打造的,信息量小了、情感量却大增,表达上也直白许多。
基本等到姜皓文出场时,硬糖君已经麻了,内心毫无应有的震动,只想说一句:哟呵老伙计,怎么又是你。
03 陈思诚宇宙,速成但脆弱
巧的是,当初陈思诚监制的《误杀1》在2019年12月13日上映,紧接着31日便是徐峥监制的《宠爱》,同为贺岁档影片。而如果不是疫情,《唐探3》与《囧妈》原本也会在2020年春节档正面遭遇。到今年,陈思诚监制的《误杀2》与徐峥监制的《爱情神话》(12月24日上映)再次上演了这一幕。
陈思诚和徐峥,两位都是演而优则导的代表人物,野心也都不限于个人表达(一个鲜明的对照组是一出手便是文艺片的陈建斌老师),而是早早开始了监制之路,利用自身影响力扶持新导演,在产业中发挥作用、赢取地位。
徐峥的扶持方式基本是监制加出演,最具代表性的一例莫过于《我不是药神》。2018年的《超时空同居》事实上也是徐峥监制,他在其中客串了一个火锅店的扯面师傅,片段一度在短视频上很火。不难看出,徐峥监制的作品偏喜剧、情感,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动。
陈思诚转幕后则转得更彻底一些。2018年的电视剧《远大前程》之后,他基本没有再以演员身份活动过,其扶持新人的方式则是将理念相和的年轻导演纳入自己的“电影宇宙”中。
《误杀1》的柯汶利、《误杀2》的戴墨,此前都参与执导了《唐人街探案》网剧。早先陈思诚也曾表示,《唐探3》之后会考虑让新人导演执导这一系列,自己以监制身份参与。
这一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每个系列的调性立住之后,由新人分担导演工作,可以提高产量,把“宇宙”二字落实。新人导演往往也能在履历上添一部热门代表作,用大IP给自己镀镀金,路会走得更顺。
不过由《误杀2》可以看出,这一模式也有反面。一方面,不一定每个导演都值得捧、捧得出来。另一方面,导演水平的上下波动也会影响到单个作品与整体IP的价值。观众的感受,某些时候还是被宏大的产业构想置之一旁了。
陈思成是比较公认的有产业思维,对类型敏感、对商业片有热情的导演,成功将原创的《唐探》系列打造成了贺岁档的庞然大物。《误杀》系列的定调也完成得很好,第二部即便口碑垮塌,票房很可能也不会差。
然而,《唐探》系列也好,如今的《误杀》系列也罢,都出现了越走越投机的情况:抓住前一部的财富密码不断放大,直至过火,以至于生命力不是那么顽强。
《唐探》走到第三部,悬疑推理让步给了合家欢,笑点也被指低俗,败给了更真诚的《李焕英》。《误杀》则在第二部就失去了第一部的好口碑,纵然还能拍摄第三部,想来也不会像第二部这样顺利地借势前作了。
如今的陈思诚拥有许多身份,不过神奇的是,已经四十四岁的他,依然能让人不断想起他在《士兵突击》中扮演的成才一角——因为太过“聪明”,反而走了不少弯路。说到底,观众想要的其实很简单,被尊重、被服务,而不是被算计。不知陈导何时能准确把握这个度。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小康股份回应与华为关系及未来规划
“低首付”丰田金融服务让有车生活触手可及
万亿新赛道,未势能源A轮融资9亿,再掀起氢能投资热!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斑马家政云完成8千万元A+轮融资,重新定义家政行业
- 蔚小理冲破魏建军的“长城”?
- 大厂为什么都想做“种草”?
- 福建矿业大佬凶猛
- 首发 | 「街景梦工厂」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这条6000亿赛道开始升温
- 看完这些过年大动作,我想回老家当土狗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 子基金及子基金管理人投资筛选标准
- 网传盒马独立融资,生鲜的资本故事还丰满吗
- 网约车大战重启,乱象重出江湖
- 国产车企都在混什么?
- 春节档神仙打架,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 作业帮受邀出席稀土开发者大会 分享服务治理探索和落地实践
- 《梅艳芳》拯救香港影市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
- 28家企业完成融资,近百家资本涌入,医美上游谁是最强王者
- 快手春节活动分22亿红包,官方公布总冠方营销玩法
- 百货商场谋转型,“购物中心化”成趋势
- 《开端》开了个好头吗
- 作业帮推出智能硬件“小鹿写字笔”,黑科技提升孩子写字素养
- 当男生贴起面膜,VC赶来了
- “碳中和”成热点,拖鞋、玩具和汽车配件公司都要做光伏
- 祛魅元宇宙:一文看懂的投资逻辑和哲学思考
- 字节再变阵,「代理人」战争终结
- 快递价格战结束了吗
- 手握年轻人的B站,却握不住未来
- 辛巴们梦碎起步股份
- 微软买暴雪要弄元宇宙,任天堂不Care
- 砸下687亿美元,拥有COD的微软能挑战腾讯和索尼吗
- 动视暴雪为何价值687亿美元,元宇宙诸神之战开启
- 首发|儿童健康鲜食品牌「唯鲜良品」获峰瑞资本投资
- 字节裁撤投资业务,腾讯投资合伙人退出多家法人,蚂蚁减持众...
- B站的审核员不够用了
- 微软收购暴雪,等于张无忌学会太极拳
- 散户神坛变“祭坛”,Robinhood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 红杉中国,一只罕见新基金诞生
- 过气韩束,能撑起上美IPO吗
- 贴身肉搏 午餐肉打响铁盒之战
- OKAI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中金汇融基金领投
- 72小时筹集4000万美元,Web3.0到底是什么
- 华菱精工3名股东合计减持215.5万股 价格区间为11.82-11.82元/股
- 宏发股份股东联发集团减持744万股 价格区间为67.13-67.41元/股
- 凤形股份股东陈晓减持127.76万股 价格区间为24.03-28.92元/股
- 中船应急股东七一九所减持1921.17万股 套现1.9亿元
- 国泰君安发行30亿元短期融资券 兑付日为2022年12月8日
- 抖音盒子,起步艰难
- 暴利的精酿啤酒,却长不出巨头
- 2021在线教育:收缩、溃败与转型
- 雪崩前,微软为何肯豪掷近700亿美金
- 钱大妈生鲜败走北京
- 这个赛道迎来倒闭潮:小米也没干好
- 潮流消费俘获Z世代
- TPG旗下诺威健康完成7.6亿美元新融资,估值30亿美元
- 互联网,不能失去投资的力量
- 字节战投部裁撤,创投圈再无巨头接盘侠?
- 字节跳动解散战略投资部,互联网大厂告别赢者通吃时代
- 15天搭建一条特色商业街,街景梦工厂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 33岁「退休」的中国外卖教父,又准备大干一场
- 美妆新零售品牌「HARMAY話梅」完成近2亿美元C轮及D轮融资
-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什么变了
- 钱大妈加盟扩张存在模式缺陷
- 快递行业要变了
- 新「赌城」宁德,隔壁温州都要抄作业
- 中国人已经实现“牛排自由”了吗
- 600亿婚纱摄影市场,互联网的蛮荒地
- 咖啡下沉,蜜雪冰城跟瑞幸抢生意
- 那些新消费品牌决定去播客
- 葡萄酒2021:从效仿到去欧洲化,如何品出新口味
- 8成收入依赖肉干,北交所宠物食品第一股成色几何
- 山西长治市潞城区设立亿元规模人才创业基金
- 盲盒离「熄火」还远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走不出的IP战争
- 东南亚物流战事:守望最后一公里的Ninja Van
- 被“小视”的锅圈正在提升新一代的做饭效率
- 又一上市公司参投产业基金,规模1.5亿
- 瑞幸,是不是精品咖啡的搅局者
- 创立十年,国药资本今天正式更名
- 央视再曝光,低价财商课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 共享充电宝的2021:高光、震荡与新的变量
- 游戏史上最大收购,微软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加码元宇宙
- 800刀七天MBA速成班,打工人的「逆袭班」
- 团车造车,王多鱼看了都说好
- 又一个外国巨头倒下了,在中国只剩回忆杀
- 7个月连获3轮,新锐护肤品牌「C咖」完成SIG领投B轮融资
- 首只“高校+政府+产业”基金启动投资 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加...
- 扇贝游回獐子岛了 ?
- 9元喜茶,如何为600亿估值「造梦」
- 泉州交通发展产业母基金正式备案,规模百亿
- 獐子岛为何荒唐涨停
- 字节跳动大力布局文娱,短期内能变现吗
- “车企创始人骂街第一人”又开炮了
- 687亿美元惊天大收购:动视暴雪服软了
- 微软花687亿买下暴雪一具空壳
- 2021,爱奇艺无能为力
- 「柏全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
- 运达科技2021年预计净利9695.47万-1.29亿元 同比下降超两成
- 赣能股份2021年预计亏损2.17亿-3.2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 汇纳科技股东减持425.46万股 套现7190.22万元
- 海联金汇副总裁周建孚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739万元
- 开尔新材控股股东吴剑鸣质押2000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32万元
- 首都在线控股股东曲宁质押1633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