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看不见的底牌:丰年资本如何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从1走到N

“专精特新”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截止目前,丰年资本多家已投企业获评为“小巨人”,包括飞沃科技、澳中集团、达梦数据库、达利凯普、矽电半导体、维嘉科技、佳宏新材、奥伦德等等。过去因为高端制造和科技赛道过于细分,这些企业一直都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随着“专精特新”发展信号在不断释放,丰年资本与产业共振,以“做实业”的心态去赋能企业,“小巨人”也终将成为英雄。

中国“五基”

2021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也算“时来运转”。荷兰ASML(阿斯麦)的光刻机销往中国,让充满了动荡和制裁的夏天得到了喘息。以至于我们已经把它看做了半导体行业“救命稻草”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光刻机只不过是漫长高端制造产业上的一个部件而已。

公众将关注的重点全部都放在了半导体这一赛道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失焦”了——我们渐渐地忽略了那些一样重要、却没它出名的中国高端制造技术。

我们统称它们为“五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装备、技术基础。

从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逐步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的状态逐步走出产业升级的道路。但从2019年进口比重来看,中国对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进口依赖合计超过60% (中位数水平),发达国家拥有对全球价值链在中高端的绝对控制权。

图片来源:WITS

从卡脖子的产品类别来看,这88种产品中基本包括了官方公布的35项 “卡脖子”关键技术(软件和算法除外)。以光刻机,航空引擎、重型燃气轮机及真空蒸镀机等“卡脖子”关键技术为代表的核反应堆、锅炉及机械用具共占29项;以透射和扫描电镜、高压共轨系统、激光雷达、医学影像、稳压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关键技术为代表的光学、摄影、度量、检查、精密及内外科仪器共占14项;以芯片、手机射频器件、电力变压器、传感器等为代表的电动机械设备及其零件制品共占11项等。

中国工程院在分析了我国26个主要的产业现状和差距后发现,五基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最大瓶颈。

市场对此也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相对更明确的认知过程——发展“五基”,是解决中国依赖进口市场的唯一途径。

而在“五基”背后,有一群值得发现的底牌,他们才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

看不见的底牌

虽然我们目前整体的制造水平相对落后,但产业的完整程度和他们比起来并不弱。

中国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就像一个有机的躯体,让这个躯体能够加速的跑起来,不仅仅是靠完整的骨架,更是靠成千上万条毛细血管组成的命脉。

而“专精特新”企业们,就是中国高端制造产业的毛细血管所在。这些民营企业们,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开始发力,从找技术到引进技术,甚至挖人才。他们在各个细分领域建立优势,甚至达到世界级的标准,具有垄断话语权。有效地连接起产业的“断点”,疏通产业的“堵点”。

近年来,一场大型的招标项目就成为了中国电伴热材料发展史上极其具有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电伴热材料框架开始招标,在山东、浙江、安徽等省市的国内同类型企业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多个国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芜湖佳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宏新材”)胜出。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中标,它意味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中海油集团物资装备国产化大战略又一次实现了推进。中海油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虽然是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但在很长时间里,海工电伴热系统长期被欧美品牌垄断。海洋工程使用环境相对于陆用项目更为恶劣,海洋平台的使用环境具有较高的防爆防腐要求,并对电伴热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售后服务等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国内电伴热品牌则因起步较晚,过去在产品质量、工程设计等实力上与欧美有较大差距。佳宏新材凭借技术的积累,以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优势从中脱颖而出。

像这类的“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他们闷头苦干,相较于商业世界的木讷,他们对技术拥有持久的激情。

像今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亚精工”),作为一家生产研发特种装备配套零部件及关键零部件的标杆性企业,从成立之初就精于技术研发,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可靠性在多种型号的军工特种车辆中广泛使用,产品所掌握的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从0—1的关键性突破,为整个产业树立了中国技术自研自产的标杆旗帜。

坐落在深圳龙岗区的矽电半导体设备(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矽电半导体”)作为我国最早研发、规模最大的探针台生产企业,致力于推动高精密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发展,如今已研发出一系列达到国际前沿技术标准的全自动测试探针台,多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深圳市奥伦德元器件有限公司(简称“奥伦德”)深耕光耦行业十余载,掌握核心芯片技术,由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完整产业链。基本实现大部分品种能够PIN TO PIN对标取代欧、美、日系光耦。

位于湖南的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沃科技”)堪称风电用预埋螺套领域生产的隐形冠军,专注于紧固件的研发生产。在全球高强度紧固件市场规模高达数千亿元的市场下,拿到了预埋螺套全球细分市场七成左右的份额,成为GE等多个国际巨头企业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凭借技术壁垒快速形成了垄断优势,海外业务也不断扩大。

大连的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简称“达利凯普”)致力于向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产品。是国内少数掌握射频微波MLCC从配料、流延、叠层到烧结、测试等全流程工艺技术体系并实现国内外销售的企业之一。根据《2021年版中国MLCC市场竞争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射频微波MLCC市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企业第6 位、中国企业第 1 位。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市场射频微波MLCC产品供应能力的中国企业之一。

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澳中集团”)致力于为聚合物锂电池、动力电池、手机、新能源汽车、军品市场及其周边行业提供专业的胶黏剂、胶黏带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研发和产品升级进军胶粘材料领域,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数据库”)是我国唯一实现全部源代码自研,拥有完全、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专业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等。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独立研发。

苏州维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维嘉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家生产Multi系列钻铣设备的企业,主要通过高速高精运动控制等技术,深度赋能PCB生产厂商。作为国内国内高速高精度技术唯一拥有者,打破了国际垄断。

这些企业以精湛的技术,为各细分领域供应关键零部件,这次疫情中国产业链所体现出来的“产能替代作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千万“小巨人”的存在。

丰年资本作为佳宏新材、博亚精工、矽电半导体、飞沃科技、达利凯普、澳中集团、达梦数据库、维嘉科技、奥伦德这些“隐形冠军”背后共有的投资方,在过去多年深耕产业的实践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尊重产业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业不可能三年五年就能跑出来一个独角兽,因为存在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打磨和沉淀。

小巨人的崛起和发展,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现阶段来说,就是“五基”的底牌,就是国产的子弹。但因为赛道细分,这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一直都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随着“专精特新”发展信号在不断释放,拥有好技术的企业接下来的路又要怎么走呢?

剩下的从1到N

政策正在优化集中资源要素支持中高端制造业。制造业进一步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核心支柱,市场化资本的注入,快速地影响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布局和扩张,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这是正在搭建的一条“小巨人”企业快速飞驶的铁轨。

现在,国产设备企业的产品已经完成了从“0-1”的技术突破,剩下的“从1到N”的改良方式究竟是什么。

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曾表示,与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至少还有20年到30年的差距。管理能力不足,是企业业绩难以实现突破的关键点。

这些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周期,虽然在趋利去弊过程中留下了良好的技术,但基于制造业的环境没有互联网那么开放,以及人才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2010年以来,在探索全国各地高端制造企业管理实践的路上,丰年资本得出的心得就是:

高端制造业背后的资本一定要有“做实业"的心态。

要先理解产业,倾听企业。在此之后作为资本方,就要帮助企业从1到N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持久性强、传承性好的竞争力,也就是弥补中国高端制造企业普遍的短板——经营管理。这是在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技术产品之上,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在细分市场中快速占据主导地位的杀手锏。未来对于企业多元的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丰年资本建立了专项的产业赋能团队——丰年经营管理办公室,其成员全部具备丹纳赫、通用电器等深厚的产业背景,在丰年资本所构建的产业赋能体系之下,他们为投后赋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丰年资本派驻了产业赋能专家团队小组,沉浸企业管理运营一线,为企业构建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研发、交付等环节上快速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帮助企业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释放产能。同时,也持续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产品营销渠道,快速推动业务增长;并在财务及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品牌宣传上给予企业更加广泛和全面的辅助。

高端制造业背后的资本一定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这场“硬核之战”必须从全球竞争视角去看待。投资机构在发掘好的技术同时,也要为中国制造支撑起一把伞,从管理入手,帮助其完成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关键一跃”。

结语

中国“专精特新”的理念虽然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像德国培育“隐形冠军”来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使其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强者。但中国“小巨人”的发展一定要结合本土产业发展特点,去思考未来何去何从。

中国的“小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在世界的细分行业处在了前三位。它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且形成了比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已经找到正确方向的基础之上,只要带着系统化管理的“第二个竞争力”大步地、充满信心地向前走就好了。

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已经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强烈的共振,在这样一个同步周期,以攻克卡脖子技术为核心,实现弯道超车势在必得。

作为中国“五基”的底牌,小巨人也能成为英雄。

文章资料参考:

《光刻机救不了中国半导体》星海情报局

《大量民营企业的奋斗方向是成为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零牌顾问机构ZERO

《“专精特新”为什么如此重要》中国企业家

《88种“卡脖子”关键产品——中国迈向中高端价值链上的瓶颈和阻力》第一财经&陆家嘴传媒等

标签: 丰年资本 高端制造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