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教育创业者过冬:关停公司、缩减校区面积、转型职业教育

资金监管的“铁锤”,终究还是落到了素质教育玩家们头上。

近日,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就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通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本通知发布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训服务的预收费资金。

按理说,此消息势必会引发业内热议,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却向「创业最前线」表达了一致观点——因为知道行业被监管是早晚的事,所以心里比较平静。

然而,新政策落地后,也产生了一些“蝴蝶效应”——有人因被折腾22个月,校区被关停超10个月,目前正决定转型职业教育领域;也有人因不堪重重政策监管压力,而选择关停营运5年的公司业务;还有人为抵御政策风险,将原本500平米的校区缩至300甚至200平米。

在预收费遭监管之下,素质教育行业将走向何方?这个行业的“寒冬”即将到来了吗?有哪些破局之道?以下是几位创业者、从业者和投资人的一些心里话。

公司被折腾22个月,校区关停超10个月

曾宇 素质教育领域 创业者

我们公司现在都已经不太关心教培相关监管政策了。作为一家教培机构,基本上听国家安排,做到合规就行了。

国家之所以出台对非学科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机构向学生家长收了学费,但最终出现不履约的现象。

事实上,不仅K12学科培训行业存在“大量机构收学费但不履约”的卷款跑路问题,素质教育行业也一样。这样一来,国家监管部门自然就会提前将这个风险遏制住。

而一旦对机构进行资金监管,国家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各家的课程单价,机构需要完成的履约课程数,以及机构是否按时销课等情况。

不过,这次新政策的出台,对机构普通员工的触动并不大。他们基本都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轻易换工作,毕竟,现在换工作的成本太高。所以,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员工还是会在原工作岗位上待着,若岗位有变动或调整则另说。

当然,三个月预收费监管政策一旦落地执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大概率是超小规模或新入局的素质教育玩家。像中大型素质教育创企也撑不了多久,毕竟他们从去年1月到现在已经被折腾了22个月之久,线下校区被关停了十个月以上,我们公司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据我所知,那些转型素质教育领域的K12学科培训机构,不会因为这个政策而选择减少甚至停止对素质教育项目的投入。

毕竟大部分机构试水新业务的逻辑是,先给予一定试错时间,如果在预定时间内,仍无法实现收支打平的目标,则很可能会砍掉该新业务。

当新政正式落地执行时,机构转型后的效果才凸显出来,这时就看是否要断臂求生,或果断转型,又或者干脆把这个项目给停掉。

而那些能把用户服务好,且留住他们的素质教育机构,将有望继续留在牌桌上。垮掉的永远是那些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又疯狂扩张,账面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机构。

目前,我们只希望预收费监管的实施时间能推迟到明年3月开始,我们正决定转型职业教育领域,因为公司在这块还有一些基础,而且职业教育属于政策利好的行业。

关停公司业务,改行谋新出路

刘松 素质教育领域创业者

当这个新政策的文件出来时,作为创业者的我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

因为从“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情况来看,国家对K12教培行业的监管是既坚决又迅速的。所以,我们对素质教育行业其实也没抱太多的幻想。

既然要监管,上面肯定是要一步监管到位的,只是我们之前一直不确定资金监管政策文件具体的下发时间。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教培行业正规化,只有这样,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的现象才会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整个教培行业进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这个利好家长且让其更安全更放心的政策出台,通常不会引发家长退费,所以对素质教育机构目前的现金流影响不会太大。

一般来说,家长是否退费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家长对机构的教学效果及服务是否满意;第二,家长对所报机构的品牌实力是否认可。

若家长对机构既认可也满意,那么他没有必要着急找机构申请退费,毕竟沟通也是一大成本。

而且,对于家长而言,素质教育机构预收费被监管,某种层面上来说是一种规范化行为。若在规范化的情况下,机构还能存活下来则证明其有实力。显然,家长也更愿意相信这样的机构。

不过,我认为,不排除未来有些机构受该政策影响出现经营不善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进而导致家长集体要求退费。

据我所知,这次政策给很多机构带来较大的压力。毕竟,预收费时长从一年到半年再到三个月,机构的成本基本没什么变化,如果转化率和续费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现金收入将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大机构的经营难度。

像那些资金实力本身不强、运营又比较差的机构,一旦预收费被监管后,将率先走向倒闭破产的结局。而那些经营情况良好,现金流健康的机构,在预收费遭监管后,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

当然,一些机构会积极探索三个月预收费模型,看收费时长缩至三个月后,如何抓住各地对这次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时间差,做好学员转化率和续费率的提升,最大限度确保自己的现金流健康及安全。

不过,还有一些机构干脆连三个月预收费模型都不探索了,反正账上也没啥钱,选择直接倒下。

我还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经出台关于素质教育的政策细则,除了师资要求,还包括经营者需要至少300平的运营场地,30万以上的注册资金等诸多要求。条款十分细致,一看就不是一家小公司能搞定的。

我觉得,最终能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主要有三类:一是转型到素质教育行业的大型K12学科培训机构;二是布局素质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大厂;三是素质教育各细分赛道的头部机构。

这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以来,我们公司的经营难度太大了。所以,我打算暂停已营运五年的公司业务,之后去教育的其他细分赛道创业或到企业做个管理层。

担心机构爆雷,我选择了退费

肖勇 素质教育领域 从业者

其实,“双减”政策落地后的8、9月份,素质教育行业迎来了一波利好。尤其是开学之后,书法、围棋、机器人等素质教育赛道突然火了起来。

就拿书法来说,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有些机构的书法班都招不上学员,前来咨询的人都不多,现在都招满了,这也给了我们素质教育从业者们极大的信心。

作为素质教育从业者,内心也知道素质教育行业早晚会被监管。只是没想到监管来得如此之快,之前总觉得上面还能给我们更多缓冲的时间。

实际上,素质教育机构预收费被监管,与之前的行业爆雷事件密切相关。傲梦编程、趣口才、快陪练等知名素质教育机构相继爆雷,给家长们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个新政策出台之后,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家长会选择退费,担心机构会顶不住资金压力而爆雷。

我给孩子在快陪练交了几万元学费,从7月份开始申请退费,一直被拖到现在,结果等来的却是快陪练爆雷。一天课都没上成,最终都兑换成了书法、画画、马术等其他素质教育课,导致我家孩子现在的课外时间特别忙。

经历这样的事件后,我以后再也不会向机构一次性交那么多学费。

为提高坪效,缩减校区面积

陈波素质教育领域 从业者

当我看到素质教育机构预收费被纳入监管的消息时,内心其实没多少波澜。

因为此前就有几个地方教育部门发公告,明确要求素质教育机构接受预收费监管。只是由于手续繁琐等原因,具体落地的时间迟迟未能确定下来,但是要签的东西都差不多了。

实际上,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除了频繁发生在K12学科培训行业,也会出现在素质教育领域。一线城市还好,低线城市的这类问题更为严重。我觉得,此番政策出台主要还是为了规范素质教育行业,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次新政的下发,对机构现金流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机构的现金流管控能力不佳甚至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则很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该政策的出台,会进一步加速投资人逃离素质教育赛道的步伐。毕竟,机构预收费遭监管,数据高增长逻辑难以成立,没有亮眼的数据作为支撑,资本的获利需求则很难被满足。

据我所知,素质教育机构应对预收费监管的大致原则是把每个业务点都往里收缩一点,同时提升人效、坪效、黏性、续费率及课消率等方面。

比如,对从市场端到运营端一直到后端的课程产品进行一一调整;又比如,把原本500平米的校区缩至300甚至200平米,以提高坪效;或者做强“课消”,就是学生不来上课也给它划掉,计入其已消课时的范畴。

未来,我觉得那些课程产品质量过关,教学服务能力及现金流管控能力强的素质教育机构,才有继续开拓市场的硬实力。

血亏两次的投资人,不愿折戟素质教育

徐华 独立投资人

说实话,这次新政出台后,我并没有感到很突然。因为从“双减”政策落地后,国家无疑展现了对K12学科培训市场整顿的力度和决心。

尽管,目前国家仍在鼓励素质教育,但鼓励的不是所有机构,而是整个市场大势,素质教育市场依然遵循“优胜劣汰”的商业规律。

由于素质教育机构与K12学科培训机构的用户重合度极高,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其预收费迟早要被纳入监管体系。

据我了解,新政落地后,一些素质教育机构员工可能会选择改行。毕竟,素质教育市场规模本来就不太大,预收费被监管势必会降低机构的营收,进而导致部分素质教育从业者逃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政策的出台,会进一步劝退投资人对于素质教育赛道的加码。毕竟,不少素质教育机构之前已获得融资,若想再获得融资,则大概率要降低当前估值。而调低估值,老股东们极有可能不会答应。

更要紧的是,投资人在教培行业已经吃了两次亏,一次是投红黄蓝这样的幼儿园,最后政策不让上市;还有一次就是投K12学科培训项目,如今政策也不允许上市。如果这次投素质教育,再来个“不让上市”,投资人就真的不要赚钱了。而且,资金监管政策一旦实施,很多素质教育机构的商业模式也将很难跑通。

所以,资本对于素质教育项目的投资处于谨慎观望状态。

在我看来,目前机构要有应对预收费被监管的准备,关键是做好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比如通过折扣优惠等方式增强家长的黏性,将老师与学员家长之间的沟通程度纳入其岗位职责或考评体系中,最终实现转介绍率和续费率的双双提升。

在节流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市场投放,降低房租等方式,以达到成本的大幅压缩。以房租为例,既然我们这边是三个月收费,那么可以跟房东商谈房租也从全年支付变成三个月支付一次。

即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监管,但我认为素质教育不会成为下一个K12。不过,国家对素质教育课程出指导价的可能性较高,只要有家长反映素质教育课程价格混乱,机构因此被投诉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限价”将会出现在素质教育领域。

但国家禁止素质教育机构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开展培训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家长对素质教育课程的购买需求不够刚性,导致其在上面投入的时间本身就不会太多。

总的来说,在新政落地后,素质教育机构若想存活下来,需要具备良好的现金流管控机制及抗风险能力,而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机构需要以该有的社会责任方式去坦然面对。这些都是既有和即将入局素质教育领域的机构需要深入思索的问题。

“活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死,死的时候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文中曾宇、刘松、肖勇、陈波为化名。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标签: 教育 监管 转型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