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综艺版《鱿鱼游戏》靠谱吗?先看看生存综艺是怎么消失的

《鱿鱼游戏》的爆红不仅止住了Netflix用户流失的危机,也让韩国老游戏再度走进大众视野。韩国本土受《鱿鱼游戏》影响最大,几档热门韩综顺应时势开始怀旧。韩国Kakao Tv更宣布将制作一档名为《男女生存:分裂的世界》的生存类节目,赛程10天,胜者可带走1亿韩元奖金。

国人同样被“鱿鱼热”所捕获,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均出现售卖椪糖的线下店铺,且店家不忘标上“《鱿鱼游戏》同款”的字样。部分密室逃脱项目经营者则表示,将会借鉴剧中玩法,进行店铺玩法升级。

简单的游戏规则搭配残酷的生存模式,《鱿鱼游戏》与生存综艺确有不少相通之处。但在国综圈内,生存综艺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火过,且沉寂已久。生存综艺,尚能饭否?

生存综艺,生存不易

生存综艺上一次引发广泛讨论,还要追溯到李彦宏跟着贝爷去旅行那一年。

大概是名字不吉利,生存综艺在国内还真是一直处于“生存模式”。国综刚起步阶段,综艺品类划分不那么细,类似《智勇大冲关》式的素人冲关拿奖金节目,也一度被划为生存综艺。

2000年5月底,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灵感来源的生存综艺《幸存者》,参与者被送到无人岛上,靠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参与竞赛,坚持到最后的人将获得百万美金大奖。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幸存者》播出后大获成功,模式随之出海,并且深刻影响了千禧年前后的国综们。

广东电视台先行一步,推出《生存大挑战》。随后,浙江卫视的《夺宝奇兵》,中央电视台的《金苹果》,贵州电视台的《峡谷生存营》和四川的《走进香格里拉》轮番登场。

《生存大挑战》应该算是国内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生存真人秀。节目共有六期,分为“穿越中国陆路边境” “重走长征路” “巾帼闯天关”,“大漠西行” “新疆神秘大地”“北极圈极限生存大挑战”六个主题,参与者则是从上千位报名者中选出、又经过野外生存训练的素人们。

《生存大挑战》

最早这批生存类国综堪称硬核,挑战地点也多为未开发地区。只是对于当时的观众而言,这种无台本、无干预、以普通人为主角的节目过于超前。市场反馈不如预期,这类花钱不讨好的节目也就从市场逐渐消失。

生存综艺在国内的第二次爆发,则得益于“贝爷”的输血。彼时,社交平台上流传着大量关于这个平头男人在各类极端环境下求生的传奇故事,贝尔成为国人心中“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2015年,东方卫视制作了《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一改贝尔过去独来独往穿梭绝境的风格,从单兵作战变为团体战。贝尔带着一众中国明星名人,前往野外来一场“体验式”探险。

节目噱头虽足,但实际口碑一般。贝尔化身导游拖着一堆明星,做事难免束手束脚,丧失了单人纪录片那种“极限感”。而明星嘉宾上天入地吃虫子一通忙活,却稍有点不配合情绪就被观众痛骂“做作娇气”,也很打击积极性。

被“贝尔热”催生的那批“丛林生存综艺”,很快就因制作经费、明星嘉宾等多方面问题再度从市场消失。

当然,生存综艺的看点,不仅是人与自然的搏斗,人与人的斗智斗勇,乃至在竞争过程中流露出的人性弱点,同样是这类节目的看点。海外的《老大哥》《幸存者》都是人性修罗场,也很让观众上瘾。

国内倒是出现过一档名为《我们15个》的真人生存节目,15位背景迥异的陌生人在荒芜的平顶之上共同生活一年。但节目不仅没掀起多少水花,反遭质疑甚至停播。

此后,综艺市场便被恋综、音综、选秀制霸,生存综艺黯然谢幕。

性价比低,本土化难

问答节目、观察类真人秀、竞技音综等都源于海外模式,在经过本土化改造后,逐渐在国内市场发展为大品类,并不断有微创新模式诞生,为什么生存综艺这么不中用?

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本,是不少综艺团队对该类型敬而远之的原因。那些上天入地的极限生存内容背后,有着巨大的工作量及人员成本。

而且,就算有全程跟拍护航、医务工作者随时待命,生存综艺尤其是野外求生类节目仍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高以翔事件后,户外节目拍摄都变成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愿意碰生存综艺的团队就更少了。

另一个阻碍生存综艺在国内发展的,则是本土化改造问题。

生存综艺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类:以《荒野求生》为代表的个人节目,内容硬核,且有一定科普意义;以《金炳万的丛林法则》为代表的明星探险节目,展示明星的另一面;以及《幸存者》这类素人荒岛求生争奖金,与天斗亦与人斗。

《荒野求生》在国内掀起过讨论热潮,贝爷最炙手可热的时候,就连李彦宏都要来蹭热度。但短视频直接革了这类节目的命。

《荒野求生》类节目吸引观众的,不是整个节目的流程安排起承转合,而是贝爷徒手爬峭壁、生吃虫蟊等片段。观众老爷可以通过几十秒的短视频收获爽点,又何必把整个节目看完。

加之短视频上的民间奇人太多了。过去让人惊呼“还能这样”的野外求生技巧,如今在短视频那都不叫事儿。

明星探险节目,本意是通过明星引流,同时节目又能挖掘出明星的另一面。但在国内,大多数明星探险节目最后都变成了整蛊明星。比如浙江卫视《疯狂的丛林》,定位为国内最爆笑的时刻、最刺激的惩罚、最久违的快乐。

快乐倒是没感受到,全程就是看明星如何受苦。看明星被电击、掉蛇窝这些惩罚真不能让硬糖君觉得有趣,反倒觉得节目组这样折腾人实在没必要。

主打田园牧歌生活的慢综艺,很快取代了这类以丛林探险体验+整蛊惩罚的明星生存节目。同样是给观众展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明星干嘛选择最狼狈的方式呢?

至于素人竞技类生存综艺,则涉及到人性阴暗面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我们15个》争议不断,就是因为节目中人的负面情绪被放大,甚至成为节目吸引关注的手段。

一方面,过度放大负面情绪对参与者本身是一种伤害。而且观众虽然喜欢看人性修罗场,但全程都是修罗场也很容易让人腻歪,甚至怀疑节目制作动机。

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使然,至少明面上不鼓励尖锐的对抗与彼此算计,节目负能量过高,很容易引来批评甚至被叫停。

本土化改造不顺利,节目投入回报不成正比,自2015年昙花一现后,生存综艺几乎被市场忘了。

鱿鱼游戏,带来转机?

其实生存综艺不止在中国表现不佳,韩国人民对其的兴趣也很有限。2018年左右,韩国曾经出现过《伽利略:苏醒的宇宙》《那是哪里》《初次遇见的世界》等生存综艺,均未形成较大影响。2011年首播的韩国老牌生存综艺《金炳万的丛林法则》,也因疫情等原因,宣布暂时停播。

要说还是欧美人民对生存综艺爱得深沉。偏野外生存的《幸存者》一播就是二十多年,且一直好评如潮;偏人性实验的《老大哥》,亦是美国人民必不可少的消遣;甚至恋综都要加点生存元素,增强可看性。

生存综艺在东亚与欧美的冰火两重天,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关系。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的东亚人民,面对赤裸裸的人性修罗场,总归有点心理不适。不过《鱿鱼游戏》在亚洲的火爆,或许能给生存综艺提供点新思路。

诚如前文所说,生存综艺极易被短视频分流观众。因此,如今生存综艺的重点也该从“科普探险”,转移到“剧集式叙事”,靠节目逻辑上的前后呼应,对抗碎片化传播。

所谓“剧集式叙事”,其实就是在真人秀环节多做文章。以往国综的生存真人秀,多将镜头对准“此刻”,记录参与者在极端环境下的种种行为,而忽略了“过去”。

美国真人秀《Castaways》就是个有故事线与人物弧光的好例子。同样是孤岛求生的竞争法则,节目在记录参与者岛上生活的同时,也讲述了这些参与者过去的故事。

体重高达几百斤的进食上瘾者、受困于种族偏见与战争PTSD的退伍军人、为家族放弃梦想的继承者,观众的关注点也从单纯地“看谁活到最后”,变成了“看个人的成长”。有了这条贯穿始终的故事线,观众才会对节目本身产生兴趣并持续关注。

其次,《鱿鱼游戏》的火爆证明了,对于生存类内容,规则越简单才越能吸引人看下去。

在2015年-2016年国内生存综艺小爆发时期,平台卫视你超我赶,节目规则也变得极其繁琐,制作组为了想出新花样绞尽脑汁。

然而复杂的规则让节目变得更好看了吗?并没有。反倒加大了观众及嘉宾的理解门槛。《鱿鱼游戏》中的几个游戏,是韩国人从小玩到大的童年回忆,既容易理解也很有代入感。

不止是《鱿鱼游戏》,至今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各类大闯关节目也是如此。作为这类节目的忠实爱好者,硬糖君可以负责地说,大部分体力闯关节目从开播至今,除了装置升级以外,节目规则没有任何变化。然而就是因为简单,才更有强烈的综艺效果。

想必在《鱿鱼游戏》的启发下,未来韩综及国综市场,又会迎来一波生存综艺热潮。至于成色几何,不妨到时候再做讨论。

当然啦,如果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搞一部全员修罗场、明争暗斗相互陷害的生存人性节目,想必讨论度及播放量都会很不错。有时候兄友弟恭、姐妹情深看多了,还真怀念“花学”盛况呢。

标签: 鱿鱼游戏 生存综艺 生存大挑战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