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推出自有茶饮品牌「萬茶」,能给影院生意添砖加瓦吗?
看电影时的饮料标配,过去一定是可乐,现在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奶茶、果茶等各类“新茶饮”,几年来市场中涌现了大量我们熟悉的网红茶饮品牌,现在电影公司也试图直接进场来分一杯羹了。
在10月20日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复中,万达电影提到了自有的茶饮品牌“萬茶”——公司表示,“万茶是公司在旗下影城推出的自有品牌茶饮,包括独立店及与costa咖啡的融合店两种形式,目前经营良好,同时公司也在调研市场、捕捉消费者习惯,对自有饮品品牌进行提档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
那么对万达电影来说,卖奶茶是一个有空间的生意吗?
饮料卖品,影院生意的利润重头戏
聊萬茶之前不妨我们先分析一下饮料生意对影院的重要性。正如读娱君此前的院线相关分析中提到的,典型院线公司的财报经营构成特点基本是这样的:购票观影收入同时占了公司营收和成本的大头,但毛利率较低;卖品、广告等收入占比不高,但毛利率较高,利润占比较高。
以万达电影2021年半年报为例:观影收入为40.4亿,占收入比例57.44%,占利润比例仅33.36%,毛利率为13.38%;商品、餐饮销售收入7.78亿,占收入比例仅11.06%,占利润比例则高达31.67%,毛利率为65.99%。仅占一成收入的卖品餐饮收入利润和占六成收入的观影业务基本持平,这种现象在其他业务更单一的院线公司中更为明显。
来源:同花顺财经
这当然不代表在院线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卖品等其他业务要比观影业务更加重要。因为整个影院的收入是建立在观影业务带来的大量消费人群的基础上的,观影的人流量带来的消费需求,再加上饮料卖品本身的高利润率,才让这部分“吃喝”成为整个影院生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我们很容易想起过去很多年里的一个“大众矛盾”:在过去,影院禁止外带饮料食品一度成为行业惯例,但和KTV禁止外带一样,这个惯例历来是受到质疑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走向却是有变化的:
早到2004年,《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一桩案件,消费者在某影院携带自购饮料进场时被影院工作人员阻拦,后该消费者将影院告上法庭要求影院赔偿购票费和交通费,撤销“请勿携带非本院卖品部出售的食品饮料入场”的店堂告示。海淀区法院经审理认为,任何一个商业服务者享有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行业惯例而制定经营规则与管理秩序的权利,只要该规则与秩序不违反法律。最终,法院驳回了李冰的诉讼请求。
2004年的相关报道
但过了十多年,这个“惯例”显然不再是惯例。如今进入影厅时因自带饮料被阻挠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同时影院因禁止外带饮料入内、强制购买内部饮料被行政处罚的案例也见诸报端,《法治日报》在2020年12月的文章里更是指出,“影院禁止观众自带饮料无异于关门宰客”。
这个变化的过程其实已经默默地造就了一些影响:在影院饮料处销售的可乐爆米花,可以眼见的价格变得更加实惠了起来,大多成为了与普通快餐店接近的平价选择,这显然是消费行业形势倒逼影院销售策略的结果。
饮料卖品对影院提升利润如此重要,大众惯例又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乐于接受“禁止外带”,对影院而言问题就来了——自营售卖的饮料价格再难上去,利润率会走低;同时这些普通产品又慢慢地跟不上茶饮消费市场的“产品升级”,网红茶饮产品往往单价能卖到2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利润会被商场里的其他网红茶饮品牌赚去,用利润不高的观影业务吸引而来的人流量到头来给别人做了嫁衣。
“新茶饮”时代下影院喝什么
就茶饮而言,做出自己的品牌谈何容易。茶饮市场的升级历史不长,但速率却是极快的: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2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3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1.9%,作为对比,中国餐饮行业2015-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9.7%。
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在这几年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书亦、coco、茶百道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爆炸成长,如茶颜悦色这样的网红茶饮品牌甚至成为了地域网红名片,吸引着游客的排队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茶饮的需求也在逐渐升级:十年前我们熟悉的“奶茶店”卖的往往是几元一杯的奶精+茶粉+添加剂+冰块的廉价产品,如今几乎所有新茶饮品牌原料都变成了新鲜水果、纯牛奶、品牌奶油、真正的茶叶,而就连主打下沉市场、价格低廉的蜜雪冰城,它的网红柠檬水和棒打鲜橙原料也是实打实的新鲜水果。现场制作的“新茶饮品牌”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杯喜茶并不比一张电影票便宜多少。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高端现制茶饮产生的零售消费价值从2015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5.8%,远高于中低端茶饮平均增速;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522亿元,占中国现制茶饮店现制茶饮消费总值的24.7%,预计复合年增长率32.2%,仍高于其他现制茶饮的平均增速。
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而影院售票处以可乐等碳酸饮料为主的卖品,显然越来越不能覆盖新兴的用户需求。从“萬茶”在美团、短视频等渠道看到的价格表来看,除了部分活动时有9.9元的果茶出售外,其奶茶一般售价基本在19元,芝士茶、果茶等品类的价格在26元,在茶饮市场中对准的是“高端市场”,意图显然是这部分代表未来的差异化市场需求。
萬茶于万达:补上空白、聊胜于无
但回到“萬茶”的话题来说,读娱君认为只能说万达电影的想法是美好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下影院饮料卖品的不足,但要做到理想中覆盖观影人群的目标,则还存在很多困难之处。
这主要还是源自“新茶饮”市场的网红标签带来的一些特征:进入门槛低,但目前已经迭代、竞争了很长时间,竞争者众多,新的网红品牌效果已经很难复刻。
目前来看,新茶饮的产品创新能力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同类型产品不同品牌的主打几乎能实现复刻——无非是各类水果、芝士、茶的混搭,一家有产品推出,别家也能立刻复刻,你能从喜茶里买到的芝芝芒芒、莓莓、桃桃,你也同时能从几乎任何果茶店买到,在连锁店的品控和成本标准下,各家口味的差异显然远没有品牌认可差异那么大。
而与此同时,高端茶饮品牌大都经过了多轮融资,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大范围的开店布局,参考灼识咨询数据,截止2020年底,中国约有3,400间高端现制茶饮店,其中约有100个高端现制茶饮连锁店在全国经营约2,500间门店,连锁化率73.53%。高端茶饮品牌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58%,喜茶和奈雪的茶市场份额约46.6%。
目前已开张的“萬茶”店卖品也是和这些品牌大同小异,价格相对高昂,考虑到行业供应链的搭建需要积累,现在的“萬茶”很难从产品本身上做太多文章。而有万达的商场,几乎都有不止一家高端茶饮品牌店,要从这些成熟品牌中抢得市场,“萬茶”这样的新品牌的天生优势只有一个“近”字而已了。
至于“近”的优势究竟能爆发出多少市场空间,因为万达电影尚未公布“萬茶”的任何销售数据,所以也无从得知。不过万达现在的“萬茶”门店多数都是和costa咖啡合作的形式,后者的品牌价值想必能为“萬茶”带来一些“引力”,特别是两者在产品层面基本是互补的,整体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院自身饮料卖品的不足。
所以万达从和costa咖啡深度合作、到做自己的茶饮品牌“萬茶”,万达的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影院这一消费场景中,万达希望尽量覆盖更多的消费需求,将饮料这一品类升级至市场平均水平,进而提升盈利能力。
对影院这一“场景”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影院盈利能力的一大考验,现如今我们在影院的大厅前能看到娃娃机、按摩椅、游戏机、周边售卖店甚至K歌房,归根结底都是如此。至于效果如何,读娱君认为一方面不必有过高期待,但作为影院空白的填充也有其积极意义在。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小康股份回应与华为关系及未来规划
“低首付”丰田金融服务让有车生活触手可及
万亿新赛道,未势能源A轮融资9亿,再掀起氢能投资热!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斑马家政云完成8千万元A+轮融资,重新定义家政行业
- 蔚小理冲破魏建军的“长城”?
- 大厂为什么都想做“种草”?
- 福建矿业大佬凶猛
- 首发 | 「街景梦工厂」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这条6000亿赛道开始升温
- 看完这些过年大动作,我想回老家当土狗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 子基金及子基金管理人投资筛选标准
- 网传盒马独立融资,生鲜的资本故事还丰满吗
- 网约车大战重启,乱象重出江湖
- 国产车企都在混什么?
- 春节档神仙打架,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 作业帮受邀出席稀土开发者大会 分享服务治理探索和落地实践
- 《梅艳芳》拯救香港影市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
- 28家企业完成融资,近百家资本涌入,医美上游谁是最强王者
- 快手春节活动分22亿红包,官方公布总冠方营销玩法
- 百货商场谋转型,“购物中心化”成趋势
- 《开端》开了个好头吗
- 作业帮推出智能硬件“小鹿写字笔”,黑科技提升孩子写字素养
- 当男生贴起面膜,VC赶来了
- “碳中和”成热点,拖鞋、玩具和汽车配件公司都要做光伏
- 祛魅元宇宙:一文看懂的投资逻辑和哲学思考
- 字节再变阵,「代理人」战争终结
- 快递价格战结束了吗
- 手握年轻人的B站,却握不住未来
- 辛巴们梦碎起步股份
- 微软买暴雪要弄元宇宙,任天堂不Care
- 砸下687亿美元,拥有COD的微软能挑战腾讯和索尼吗
- 动视暴雪为何价值687亿美元,元宇宙诸神之战开启
- 首发|儿童健康鲜食品牌「唯鲜良品」获峰瑞资本投资
- 字节裁撤投资业务,腾讯投资合伙人退出多家法人,蚂蚁减持众...
- B站的审核员不够用了
- 微软收购暴雪,等于张无忌学会太极拳
- 散户神坛变“祭坛”,Robinhood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 红杉中国,一只罕见新基金诞生
- 过气韩束,能撑起上美IPO吗
- 贴身肉搏 午餐肉打响铁盒之战
- OKAI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中金汇融基金领投
- 72小时筹集4000万美元,Web3.0到底是什么
- 华菱精工3名股东合计减持215.5万股 价格区间为11.82-11.82元/股
- 宏发股份股东联发集团减持744万股 价格区间为67.13-67.41元/股
- 凤形股份股东陈晓减持127.76万股 价格区间为24.03-28.92元/股
- 中船应急股东七一九所减持1921.17万股 套现1.9亿元
- 国泰君安发行30亿元短期融资券 兑付日为2022年12月8日
- 抖音盒子,起步艰难
- 暴利的精酿啤酒,却长不出巨头
- 2021在线教育:收缩、溃败与转型
- 雪崩前,微软为何肯豪掷近700亿美金
- 钱大妈生鲜败走北京
- 这个赛道迎来倒闭潮:小米也没干好
- 潮流消费俘获Z世代
- TPG旗下诺威健康完成7.6亿美元新融资,估值30亿美元
- 互联网,不能失去投资的力量
- 字节战投部裁撤,创投圈再无巨头接盘侠?
- 字节跳动解散战略投资部,互联网大厂告别赢者通吃时代
- 15天搭建一条特色商业街,街景梦工厂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 33岁「退休」的中国外卖教父,又准备大干一场
- 美妆新零售品牌「HARMAY話梅」完成近2亿美元C轮及D轮融资
-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什么变了
- 钱大妈加盟扩张存在模式缺陷
- 快递行业要变了
- 新「赌城」宁德,隔壁温州都要抄作业
- 中国人已经实现“牛排自由”了吗
- 600亿婚纱摄影市场,互联网的蛮荒地
- 咖啡下沉,蜜雪冰城跟瑞幸抢生意
- 那些新消费品牌决定去播客
- 葡萄酒2021:从效仿到去欧洲化,如何品出新口味
- 8成收入依赖肉干,北交所宠物食品第一股成色几何
- 山西长治市潞城区设立亿元规模人才创业基金
- 盲盒离「熄火」还远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走不出的IP战争
- 东南亚物流战事:守望最后一公里的Ninja Van
- 被“小视”的锅圈正在提升新一代的做饭效率
- 又一上市公司参投产业基金,规模1.5亿
- 瑞幸,是不是精品咖啡的搅局者
- 创立十年,国药资本今天正式更名
- 央视再曝光,低价财商课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 共享充电宝的2021:高光、震荡与新的变量
- 游戏史上最大收购,微软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加码元宇宙
- 800刀七天MBA速成班,打工人的「逆袭班」
- 团车造车,王多鱼看了都说好
- 又一个外国巨头倒下了,在中国只剩回忆杀
- 7个月连获3轮,新锐护肤品牌「C咖」完成SIG领投B轮融资
- 首只“高校+政府+产业”基金启动投资 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加...
- 扇贝游回獐子岛了 ?
- 9元喜茶,如何为600亿估值「造梦」
- 泉州交通发展产业母基金正式备案,规模百亿
- 獐子岛为何荒唐涨停
- 字节跳动大力布局文娱,短期内能变现吗
- “车企创始人骂街第一人”又开炮了
- 687亿美元惊天大收购:动视暴雪服软了
- 微软花687亿买下暴雪一具空壳
- 2021,爱奇艺无能为力
- 「柏全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
- 运达科技2021年预计净利9695.47万-1.29亿元 同比下降超两成
- 赣能股份2021年预计亏损2.17亿-3.2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 汇纳科技股东减持425.46万股 套现7190.22万元
- 海联金汇副总裁周建孚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739万元
- 开尔新材控股股东吴剑鸣质押2000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32万元
- 首都在线控股股东曲宁质押1633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