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2021CVCA年会暨中国PE/VC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15日消息,2021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年会暨中国PE/VC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在此次会上,一批中国顶级投资人分享了各自观点,在六个主题分论坛中,分别从PE、VC、LP、GP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应对挑战、稳步前行。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理事长、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在论坛现场致开幕词:“CVCA是中国最早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一直以来,协会及会员秉承切实服务于实体产业转型和创新性增长的投资理念,不仅为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还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CVCA年会是协会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我们希望借此年会,推动国内外业界以及会员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与金融监管机构及业界经营展开广泛交流合作,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今年,是我担任协会理事长的最后一年,接下来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先生将接任我成为新一届理事长。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希望协会作为行业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新任理事长、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致辞中说:“CVCA成立的将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会员单位也在这个过程中为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的创新事业做出诸多贡献。我们的行业既面临着很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今天,更需要大家的大智慧,我自己也会像前面的几任理事长一样,兢兢业业把大家托付的这一公益工作做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晟进行致辞,他讲到:“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此外,低碳能源转型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孕育出巨大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机会。PE/VC基金在投资、投后管理方面及时做出应对和调整尤为重要。中金公司是CVCA的长期合作伙伴,将与境内外的顶级投资机构共同捕捉新时代下的新机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下,PE如何选择行业和赛道?估值下调、赴美上市受阻对PE未来投资模式有何影响?GP如何向LP解读中国未来PE投资前景?TPG集团中国管理合伙人孙强、华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祖六、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进行了主题为《PE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的深入探讨。

孙强:市场总是有起伏和周期的。碰到当下这样的市场动荡其实很正常。真正好的PE公司一定是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周期的动荡的。变化和起伏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如果私募股权投资者不能够把握动荡产生的机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PE。

刘海峰:宏观固然重要,但宏观无法准确预测和掌控。因此,优秀的PE投资人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入研究,寻找优秀的企业家去合作。深入了解企业本质,而不是盲目的追逐市场热点。好的PE机构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还能创造长远价值,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也要做好投后管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跨周期的优异回报。吴尚志:选择PE行业的人是挺幸运的。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观点,要永远想着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看得要更加长远,把自己的事情如履薄冰地做好。在今天这个时点上,大家要特别注意政策和监管方面带来的一些影响,使我们能够走得更稳健。

胡祖六:我对中国PE行业的看好,是因为尽管GDP速度有所回落,但是增长的模式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根本的差别,未来中国经济会以更有效率、更加创新、更靠市场的模式发展。在这种环境下,PE的角色就更重要。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去做最佳的判断,把有限的资本投给一些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或者产业。

包凡:总体来说,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肯定要跟国家战略相吻合。第一是社会平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第二是共同富裕;第三是民族复兴。投资上也是相对应的,如果所投领域跟大方向不是特别吻合,甚至背道而驰的话,肯定行不通。

张懿宸:我觉得未来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跨国企业,投资机会慢慢都会出现,因为经济发展更加成熟了,自然都会有企业股权变化和更替的需求。

全球疫情持续发展,SEC对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政策收紧,国内相关规定的一系列调整,都将会给VC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VC如何持续挖掘出明星项目,并取得较好的退出成绩?对于被投企业如何在复杂宏观环境下持续发展,行业“大咖”们又有什么好提议、新想法?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高锐律师事务所中国主管合伙人刘真、德同资本董事长、创始主管合伙人邵俊,在主题为《VC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的讨论中,表达了独到的见解。

邝子平:中国的VC行业历史上也多次遇到大的政策变动,及其带来的冲击。过往都是很快就有很具体的实施方案出来——到底怎么去实施、怎么去做。希望这一次方案也能尽快落地,比如赴美上市的具体流程、具体规则是怎样的,要如何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监管的真空期对很多企业而言确实比较难受。

陈浩:在中国我们应该要进一步重视创业和创新、重视创业者。过去,中国在这点上做得不错,将来应该做得更好。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全球的竞争,特别是全球人才的竞争。尽管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恰恰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内部政策应该越来越开放,使得我们能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也能吸引全球的这个人才到中国来。

符绩勋:我是谨慎、乐观的态度。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市场投资的机会,我们是乐观的。近期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让投资人们更加谨慎地去解读市场的、政策的实际影响。

刘二海:长期来看,大家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经济体的前景肯定都是乐观的。中国的创新有巨大机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看到创业项目的成长非常快、体量普遍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的变化也说明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在增加,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事业会有更广阔的前途。

刘真:近些年这些政策的变化,它对于资本尤其是外资,其实一直是呈现一种逐渐开放和逐渐便利化的态势。在推出新政策时,政府可以跟利益相关方有一个更好的互动的过程,重要的问题是中间的媒介是谁。

邵俊:很多宏观政策的初心或者本意是好的,但由于没有做充分沟通、解释,使得市场上有很多猜测。第二个任何事情还是要有一些整改的缓冲期,如果太急了、用力太猛、一刀切,可能带来很多后遗症。最终的结果反而是达不到当时制定这些宏观政策的初心。

面对中国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调整,海外LP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知及策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民币LP将把目光落在哪里?如何甄选出真正具有抗风险能力的GP?GP融资策略会有什么相应的调整?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发展见证者,LP对监管机构又有何期许与建议?行健资本集团合伙人和亚太区主管苏维洲、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廖俊霞、HarbourVestPartners董事总经理单丽红、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Cambridge Associates董事总经理、中国区业务负责人章亮在《主流LP如何看待融资策略及如何衡量GP》主题论坛中,深入探析未来发展新方向。

苏维洲:从个人、团队和平台层面,我们都持续看多、看好中国市场,对中国的长期政策走向也有信心。但海外机构投资人离着中国市场比较远,当下的政策调整对他们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国际上有20%左右的机构LP对中国市场处在观望之中。

廖俊霞:过去两三年由于整个投资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方向在细分赛道上有很大调整。从前大家提到比较多的都是互联网、泛科技等领域,现在大家都从to C转向了to B,更多看硬科技。在这个大趋势下,我们比较关注的一点就是GP本身的行业背景,偏科技、偏硬科技的投资中,产业背景、产业资源都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单丽红:我们选GP一直关注几点:首先是要有深度、广度和洞见,能根据大势来调整战略。第二必须是长期主义的投资人。还有一点就是要低调稳健,我们认为这有利于抗风险和长期稳定性。除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大的环境下,重新去认知自己、认知周围,有自我蜕变、自我创新的机制。

徐清:未来中国的VC/PE市场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市场调整加上政策引导,GP的数量会减少。至于未来市场格局会怎么样,还要等等看。GP也会出现不同的运作模式。现在大部分的GP要做的事情,是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资金,并需要有更好的配置和组合。

章亮:最近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对中国长期、稳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稳定性,长远看都是好的。绝大多数海外的LP对于中国、对于投资 中国,仍持续有非常大的兴趣和信心。今年的政策、监管调整之下,那些已经投资的人还会持续投资,那些还没有来的人可能就会再等一等。

投后管理是提升被投公司管理运营水平、提高投资效率、实现超额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主流GP如何有效赋能被投企业?他们的投后管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好的投后管理需要GP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技能?对投后管理人才方面又有何具体要求?太盟亚洲资本总裁及合伙人邱中伟、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洁、霸菱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崔桂勇、古玉资本创始人林哲莹、方源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唐葵,就《如何有效做好投后管理增值》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邱中伟:这一年多的时间,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和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监管环境都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这对PE的投后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陈洁:随着北交所的成立,中国企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地选择,境内有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境外有香港、美国等。各个交易所和板块在监管规则、投资者特点方面有一定差异化。因此,在投后管理中,选择企业的上市地,应结合企业情况、上市板块特点等综合考虑,并且最好前置到投资阶段。

崔桂勇:我们会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地缘政治的变化。从投资角度讲,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顺势而为,对关注的行业方向适时做出调整。

林哲莹:有能力面对世界包括国内的变化,是一家优秀投资机构所必需的素质。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即使是在大变局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信心的。这个信心来源于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创造了历史的优秀企业家。作为投资机构,能与他们一路相伴,是我们的荣幸和机会,也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唐葵:市场和行业的演进,今后对投后管理的要求和挑战都会越来越大。眼下的大环境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总体来说,中国的整个消费、和消费相关的行业都是好的。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对我们做投资的也是利好。风险是,如何能协助我们的被投公司去应对一些短期风险、抓住一些好的机会。

新格局下,中国早期投资者和创业者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硬科技企业如何成功“出海”?“双碳”机遇对早期投资决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传音控股战略投资部总经理邱郁晟、数坤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毛新生、红点中国创始及主管合伙人袁文达,全面解读新领域、新趋势和新机遇。

周炜:整体来说,对于技术的蓬勃发展、to B的蓬勃发展、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前景,大家都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的。

李开复:在科技交叉带来的颠覆性创新越来越蓬勃、政策催化、加大创新投入的创新环境等多因素推动下,硬科技创业进入最好的时代。但与此同时,科学家创业又面临“长板特别长、短板比较短”的问题,比如具体执行、赚钱、产品、用户需求等方面,科学家可能不一定懂。这时就需要有孵化器、投资公司等方面的人才来弥补这些短板,这些人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产业。他们可能需要帮助科学家一起搭建团队、寻找创业伙伴、寻找商业应用,帮助科学家创业者们走过“死亡谷”。因此,不论是国产替代的机会还是硬科技出海的机会,前提是要有合适的人才,有真实的实战经验,把我们的内功练扎实,硬科技出海是水到渠成之事。

邱郁晟:全球的商业发展在规律上是一致的。出海的重点是如何把相关的商业模式或产品做到足够本地化。所以需要全球化思维、本地化创新。一些好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其他市场已经打磨到了极致,要结合本地用户需求快速进行打磨,变成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毛新生:中国在先进技术应用层面的进步显著,全世界有目共睹。如果抓住时间优势,将先进技术更加快速有效得落地更多场景,对此进行的全周期投资的红利便会非常可观。同时,我们也要加速在基础科学层面的发展,补足短板,赶超全球领先水平。

袁文达:半导体迭代每次都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我相信国内行业有这个决心、有这个能力,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做持续投入、赶上国际水平。很多新技术比如光电芯片技术,中国的基础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推动行业及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2020年,CVCA出版发行了国内首部《中国PE/VC经典投资案例集》,案例集收录了30年来的36个PE/VC经典投资案例,囊括了青岛海尔、阿里巴巴、工商银行等。这部案例集的推出,不仅是为了回顾中国PE/VC的投资历史,更是为从业者提供借鉴,并由此推动行业发展。

年会现场CVCA特邀德同资本董事长、创始主管合伙人邵俊、春华创投联席负责人朱大鹏,为大家回顾投资案例的整个过程,并分享他们对于案例的总结与思考。高鹄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金明作为案例提问者从交易背景、风险与挑战、投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提问。

邵俊:创新药的发展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政策;第二是人才;第三是资本市场源源不断、接力式地资金供给。这些因素的叠加,推动了生物医药赛道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整个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现在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这对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改善、寿命的延长都功不可没,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朱大鹏:对半导体行业而言,2018年是个分水岭。最近这几年,中国芯片行业的技术迭代是有目共睹的,设计领域已经有了非常漂亮的进步。但整个行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单兵突进的成功也不太可能,整个产业链要一起往前走。我们有些方面诸如制造、设备、材料等环节还需要更长时间去赶超。假以时日,相信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必将会崛起。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始终通过积极的对话机制,增进国内及国际间LP与GP、PE/VC投资者与政府及创业者的交流,不断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做出努力。成立近20年来,CVCA对中国PE/VC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与日俱增,现已有近百家常规会员及联席会员公司且会员数量仍在不断地增加。未来,CVCA将不断整合行业资源,为支持中国PE/VC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标签: 2021CVCA 年会 中国 P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