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临期商品”是否安全?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

牛奶“买一送一”,豆浆“买三赠一”……琳琅满目的降价商品,乍一看很实惠,但仔细看看,快要过期了。

近日,记者走访扬州的各大超市发现,如今,不少超市对即将到保质期的“临期商品”进行捆绑或打折促销。那么,“临期商品”是否安全?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针对这种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

走访

超市捆绑促销“临期商品”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临期商品”在多家超市内均有销售。

在西区一超市内,一商品货架上摆放着一些饼干、饮料、零食和日用品等,不少市民在驻足挑选。“这些都是即将到保质期的商品,距离保质期的时间从1周到3个月不等,比正常价格低很多。”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其他一些超市发现,许多超市虽然没有明确设立“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但有专门的“低价区”“折扣区”。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超市会把“临期商品”进行捆绑或打折促销。

在一超市的牛奶销售区,记者看到,一箱鲜奶捆上另一箱同品牌的鲜奶“买一送一”,售价不变。乍一看很实惠,但仔细一看,其中一箱鲜奶的生产日期为2021年4月14日,而另一箱为2020年12月14日,距离保质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属于“临期商品”。

呼吁

请明示,让顾客明白选购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挑选“临期商品”的市民。购买的市民大多是出于省钱的目的,也有人会借着打折促销来尝试一些自己没吃过的食品。

“我们家经常购买‘临期商品’,包括孩子每天都要喝的牛奶、酸奶,买到后立即食用就行了。”市民刘女士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这种进口食品平时价格很贵,保质期虽说只剩一个月了,但价格却十分诱人,买回去可让家里人品尝一下。”正在柜台前挑选的陈女士说。

“现在不少商家都不会明示‘临期商品’,捆绑销售的话,顾客往往看不清楚,买回去不立即食用会导致存放过期。”市民张先生建议,超市最好在柜台处立上一个“临近保质期商品”的牌子,“更透明,让顾客更清楚。”

不过,一名超市食品促销员表示,对“临期商品”设立销售专区,担心消费者不能接受,有的消费者会认为是商家对低劣产品的倾销。她认为,把临期商品放在一起卖,效果不及捆绑促销,还能拉动正常商品的销售。

建议

设专区,从正规渠道购买

那么,“临期商品”是否安全?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要区分保质期和临期的区别。保质期是指预包装商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而“临期商品”,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快要过期的食品。所以说,临期不同于过期,“临期商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选购时,一定要从正规商超购买,外包装一定要完整,有破损的坚决不买。

设立临期商品专区和醒目提示是大趋势。据了解,针对快要过期的这类“临期商品”,国家工商总局已要求,经营者需对临近保质期食品作醒目提示,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在超市开设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专区。对此,扬州市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如果设立销售专区,这对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都有利:一是防止消费者在各类特价商品中“挑花了眼”;二是让经营者提前处理这些“临期商品”,避免由于疏忽,出售过期食品。

同时,他建议设立这类销售专区,需要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比如,对流通的食品实行电子化管理,建立完善电子进销货台账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保证销售专区的食品安全,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记者 马惠敏

标签: 临期商品 安全 购买 注意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