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11家银行理财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

自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按照监管要求,银行此前发行的部分理财产品也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运作管理。

根据2018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自此以后,多家银行加快筹建理财子公司,同时银行母行也陆续开启存量产品向理财子公司的迁移工作。

记者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梳理发现,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银行陆续开启母行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的工作,其中6家国有大行已全部开启迁移工作,其中工商银行迁移进度最快,共迁移7个批次产品,迁移产品数量居所有银行之首,共有253只产品;邮政储蓄银行和建设银行迁移进度较慢,涉及的产品数量仅为2只和1只。

从股份制银行来看,兴业银行最早开始此项工作,迁移批次达到了6次,产品数量达到113只,仅次于工商银行。城商行中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迁移的产品数量也位居前列;农商行暂未开始理财产品迁移工作。

从母行迁移至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均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非保本产品。不同银行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来看,投资期限方面,各家银行的迁移产品平均期限均在1年以上,期限最短的是杭州银行,为307天,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产品期限跨度较大,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均有涉及,且包含多款无固定期限的产品。

风险等级方面,大部分银行的产品风险均较小,等级为1级和2级,但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工商银行转移的产品中还包括风险等级为4级的高风险产品,特别是工商银行的“博股通利”私募股权专项系列产品风险等级较高。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达到81.8%,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占比相当,分别为7.1%和11.1%。

从产品的发行对象来看,除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少数几款产品是面向私人银行发行以外,其他产品均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

从目前已迁移的理财产品来看,主要以投资标的为标准化产品、风险等级较小的净值型非保本产品为主,不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留存母行消化。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商业银行的存量产品期限较长,并且具有净值化产品的特点。那么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随着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这些母行的存量产品会逐渐过渡到理财子公司来管理,这可以更好的帮助银行存量产品平稳过渡。

温彬进一步对记者表示,未来理财子公司发展定位,主要根据母行的发展定位,将客户、业务形成联动和配合,不同的银行战略定位有差异,所以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会与母行的战略形成协同,使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形成差异化的竞争。

光大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客群特征、专业侧重等要素,积极探索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不一味谋求大而全,还要发展中而专、小而美。预计如果理财子公司的母行是综合化经营的银行系金融集团,一些中小银行可能结合母行特色、区位优势和股东资源,打造成为“小而美”的特色化资管机构。(记者 余俊毅)

标签: 理财产品 公司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