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亮点!刷新历史了!央妈反常“大放水”,为啥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
作者:李云飞|来源:原创
一位久经商场的创业老司机,关注我,每天分享一点财富干货,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年伊始,央妈一反常态开始货币大放水,来了个开门红!但是我们普通人却没有任何感觉:那就是物价没涨,房价没涨,股市也没涨,老百姓的收入更没有涨。
那么这钱到底去哪里了?这背后又释放出什么信号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22年,央行在全国货币的发行总量为266.43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增长了28.14万亿元。从增量上来看,相当于人民币名义上贬值了10%。到了今年的1月末,我国的M2余额又为273.81万亿元,相比较之前又足足增长了7.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我们来对比下,2022年一整年货币总量才增长了28万亿元,现在一个月就增长了7.38万亿元,一个月的货币增发量就相当于2022年一个季度的货币增发量,这开门红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啊!同时这也意味着,从去年到现在我国货币名义上贬值了13%。按理来说,货币贬值相对应的就是物价上涨。
但是实际情况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即使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也只上涨了2.1%。另外,因为海外需求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工业通胀却在下降,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还下降了0.8%。其次,2022年中国GDP增量也才为3%。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货币的增量不管是与CPI还是与GDP的增量相比都是不匹配的,这也就意味着央妈放出来的水还没有真正流向市场。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来看,住户贷款增加了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企业贷款占总新增贷款的比例达到了95.5%,创历史新高。
而在存款方面,1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6.87万亿元,同比多增了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6.2万亿元,占存款增量的比重超过90%,同样创历史同期新高。
这存款和贷款都双双创新高,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首先,住户部门存款创新高,这表明人们对市场的预期不足,大家对经济的发展没有信心,特别是三年疫情,大家都在预防性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再者,由于今年国家下降了首套房房贷的利率,本想着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人们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纷纷地降杠杆,提前把房贷还给银行。
结果银行此时却有大把钱都放不出去,现在你还要提前还房贷,这不明显地在削弱银行的利润吗?银行能轻易答应吗?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大家提前还房贷都要排队好几个月的原因了。
其次,企业贷款创新高,这说明央妈在下任务,各银行为了完成任务,也只能够把一半的水放到企事业单位去。我们要知道,银行放水也不是瞎放的,他们是最不愿意把钱放给那些最没有安全感的中小微企业。
反而他们更加喜欢企事业单位,因为他们有资产抵押,是最优质的客户。但是企事业单位又是最不缺钱的单位,结果银行放出来的款,不出意外他们在接下来转身又会存入银行里去。这真的是想要钱的要不到,不想要钱的却要硬塞给他钱。
我们从2022年货币的增量和GDP增量的对比,以及1月份市场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张经营、扩大投资当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这也就是说,央妈放出来的水,既没有进入中小微企业手里,也没有进入居民手里,反而在企事业单位手中绕了一圈又回到了银行的手中。专业术语叫做“金融空转”。
这也是我在开篇时就讲到的,为什么央妈大放水,结果物价没涨,房价没涨,股市也没涨,大家一点感觉都没有的原因。
金融空转,这是流动性从金融市场向实体部门传递的过程当中发生的不合理分配。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空转会推高资产价格,也就是资产泡沫,是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等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国家是绝不允许金融空转这样一直坚持下去的。
那么央妈放出来的水在接下来到底会流向哪里呢?我个人觉得无非就以下这三个渠道。
第一、刺激居民贷款消费
包括购车补贴、降房贷这些都是在刺激老百姓消费。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人们对市场预期不足,大家都不愿意消费,反而更加热衷于存钱,这才是重点。
所以,想要刺激大家消费,首先要做的就是提振大家对市场的信心。但是又如何提振大家信心呢?难道又是发放优惠券?再继续降房贷、搞车补吗?关于这一点我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我相信这也是国家头痛的一点:那就是如何让居民多贷款来带动消费?
第二、加大基础建设投资
现在企事业单位手里都是有钱的,银行也是最愿意把钱借给这些单位的。所以,在接下来国家很大可能会要求企事业单位加大投资建设的力度。我们都知道这些单位投资的都是大项目,也是最容易拉动经济的。比如像5G基站、充电桩、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大型的新基建。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即使国企投资这些基建项目,但是钱最终流向市场的效率也是很慢的,还有就是基础建设现在又有多少可以建设的呢?因为该建设的也建设得差不多了。
第三、再来拉一波房地产
其实,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最重要的货币中介资产就是房地产。通过房地产也是最快、最容易拉动经济的。因为房地产本身也是属于实体,上下游牵连了太多的企业。那么接下来国家会不会把水再一次地放到房地产市场当中去呢?
有人会说,房地产不是国家一直都在打压的吗?怎么可能还会把水放到房地产市场当中去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所有的办法都使完以后,短时间内也就只能够通过房地产再来拉一波经济了。
先把各个行业都带动起来,然后再想办法提高大家的收入,让大家的收入和房价再平衡到现在的这个水平不就行了吗?我们可别忘了,之前就有很多优质房地产企业已经获得了各大银行不同程度的贷款了,这是一个前兆啊!
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大家也不要被我的意见左右,仅做本文分析所用。
有人会说,那么接下来钱会不会流向股市呢?对此我只想说,中国股市的定义是帮助实体企业融资的,而不是让大家加杠杆炒资产价格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正所谓,钱流向到哪里,财富就在哪里。接下来不管钱最终流向哪里,国家都不会让它再继续停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李云飞,大型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大型食品连锁企业CEO,从事互联网及实体连锁行业20年,曾被搜狐网、网易财经、腾讯、凤凰网、中讯网、百度等知名媒体平台相继专题报道,擅长财经知识分析,创业指导!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世界今亮点!刷新历史了!央妈反常“大放水”,为啥我们一点...
- 新华全媒+|订单饱满 干劲拉满——企业眼里的黑龙江经济脉动
- 第十二届“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揭晓
- 当前快看:全国双第一!拿着“人生赢家”剧本的深圳,太强了!
- 全球今头条!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中外专家学...
- 金坛区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
- 世界焦点!“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增长主引擎”
- 2022年,山东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增速超20%
- 焦点简讯:2022年潮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快看看是多少!
- 天天微速讯:研究报告显示,十年后中国将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 头条焦点:截至去年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2233.92亿元
- 全球速讯:上海市商务委罗志松:上海将全力支持外资企业放心...
- 未盈利企业可在创业板上市!哪些行业迎利好?
- 环球视点!港籍人士在深圳可通过八达通直接兑换数字人民币
- 天天热点评!郑永年:探索中国版风投系统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 2022深圳73场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投入资金5.7亿元
- 快报:海南去年常住人口增加6.56万人,现有8省份宣告正增长
- 每日快报!郭广昌:希望与广州共同设立新动能基金
- 琶洲数字经济成果再发布!一图读懂《琶洲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报...
- 【焦点热闻】为什么说岭南是中国长期且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
-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中外专家学者共话经济热...
- 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这份“小巨人”图谱,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硬实力
- 环球速递!安徽2022年常住人口6127万 增长0.23%
- 今日观点!苍南又发红包啦→面值66元
- 最新全国百强出炉,柳州上榜!位列→
- 我国最有钱的“亿万富豪”,排名前10里你还认识谁?一起来看看吧
- 焦点热文:2022年山西各市GDP排行榜 太原排名第一 长治排名第二
- 我,00后,理财4年,不见赚钱
- 焦点日报:我家边上的大商超,快要黄了
- 全球要闻:未盈利企业上市之路迎突破,哪些企业能驶上“快车道”
- 【天天新要闻】最年轻的百亿富豪,「扶不起」直播电商
- 成本5毛钱的贴纸,00后月入百万
- 天天观察:全面注册制来了!“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如何影响资...
- 当前聚焦:楼市“暖意”初现,热点一二线城市领涨需求
- 每日关注!瑞丽口岸经济加速恢复
- 天天观点:这几个小城市,凭什么超越北上广
- 十年内,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改变人口结构任重道远!
- 城市非私营人数:北上深超500万,珠海三分之一,温州呢?
- 每日热门:业以才兴!“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出炉
- “骑迹”中显示城市热力!深圳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同比提升270%
- 环球快资讯: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未来将流向哪儿?
- 快看:唐博文:上海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它将引领解决超大城...
- 当前快播:中国印钞技术有多厉害?技术绝密,多个国家前来找...
- 兰州高新区:金政企对接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
- 北京丰台:硬核措施促消费扩容升级
- 当前快看:唐山:力争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 环球资讯:(经济)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有利于维护更加稳定、...
- 焦点观察:安徽常住人口达612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
- 不断流失的香港优势,多个领域国际排名下滑
- 环球热文:权威发布|山东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位
- 环球速递!卖方宏观研究员笑话几则(第六季)
- 全球热资讯!深圳天使母基金首支高校科转子基金“南科梧桐天...
- 天天微速讯:张明:如何看待2023年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 天天百事通!深圳“通学定制专线”再覆盖,提升校园高品质出行
- 【环球时快讯】关于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关...
- 环球新动态:香蜜湖金融区开始发力,深圳创投“排头兵”入驻...
- 天天快讯:教育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
- 消息!江西与湖北湖南联手打造中三角,这是唯一出路,所以必...
- 【天天播资讯】国家人均存款新鲜出炉,家庭存款平均标准多少...
- 世界观焦点:衡阳以前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后来被株洲取代了,...
- 世界今日报丨对标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内海关助推大湾区高水平...
- 【天天热闻】202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淮海经济区前列
- 考生请注意!2022年下半年四六级成绩21日可查
- 两部门联合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
- 【天天报资讯】居民存款破纪录下家电消费市场怎么走?
- 环球观察:把创新资源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浓度
- 精选!深圳罗湖在香港启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
- 世界微动态丨上海跨境投融资“大动作”!临港新片区QFLP新政...
- 天天看点:IDEA研究院与华夏银行共建金融行业隐私安全计算基...
- 安徽合肥、滁州、芜湖等5市去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 又一省份常住人口“逆势”增长:安徽去年增加14万人
- 环球热推荐:中国经济开门红,3个乐观曲线!活力与韧劲力保全...
- 热门看点:没错,广州的“暴击”机会,仍然在琶洲!
- 淄博:“烟火气”升腾 消费全面回暖
- 全球微速讯:数据如何驱动金融服务创新?这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 今日热搜:南粤大地的经济,谁在狂飙?
- 复苏与狂飙:品类经营的新长期主义
- 当前看点!央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
- 央行就《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 【全球报资讯】居民存款破纪录,是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吗
- 快讯:深交所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正式发布...
- 环球动态:贵州老家投了马蜂窝一笔钱
- 每日消息!大厂抛弃元宇宙业务
- 【报资讯】咿呀集团完成数亿元融资,还并购了英博口腔
- 2023算力融合创新产业峰会将于2月24日在北京召开
- 世界滚动:有些脆弱的市场值得更多的耐心
- 每日视讯:2022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出炉 合肥高新区升至第七
- 世界看点:琶洲指数7款特色行业指数发布:数据维度增加,指标...
- 广东21市2022年经济成绩单:深圳经济总量领先,惠州经济增速领跑
- 世界资讯:一文读懂AIGC的前世今生
- 环球动态: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
- 世界今日报丨去年深圳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投入资金5.7亿元
- 环球最资讯丨国是访问丨多数省份经济增长预期超5.5%,全国目...
- 即时焦点:2022年山东各地财力比拼:西海岸让出榜首历城区第...
- 房贷逾期几次房产会被拍卖?房贷怎么申请延期还款?
- 停息挂账的协商步骤是什么?停息挂账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 网贷延期后没钱还会怎么样?网贷延期后要注意什么?
- 今日看点:策动未来 源聚高新: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
- 信用卡停息挂账后还能用吗?信用卡最多停息挂账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