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讯:张明:如何看待2023年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原创 张明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2023-02-1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日在京举办“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举措”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讨论交流,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优化政策思路,短期加大力度促增长、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更好推动我国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参会并作专题发言。
张明首先从“三驾马车”、“疤痕效应”和人口结构三重视角对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从“三驾马车”视角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二是消费增速恢复面临一定困难;三是对投资增速的反弹不容过度乐观。疫情的“疤痕效应”对家庭和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家庭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都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人口结构上,在总人口达峰之后,人口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将会愈加出现在需求侧。张明认为,2023年财政政策可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扩张:中央财政赤字比重还可以提高;专项债发行规模应该进一步提高;要考虑通过转移支付以缓解疫情的“疤痕效应”对家庭的影响;并利用好国开行和农发行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了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一是要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或者发行国债的方式对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二是要提高地方专项债使用效率;三是要改善对地方平台的债务管理和地方政府隐债的管理;四是要强化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我主要围绕两方面问题进行分享:第一,不要高估2023年的宏观经济反弹力度,2023年的经济增长依然需要依靠宽松宏观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第二,我对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提一些建议。
一、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
目前大家对今年增长的乐观态度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疫情管控政策的放开;二是2022年的基数较低;三是宏观政策放松的预期。但仅凭疫情管控放开和低基数,并不足以保证2023年经济增速达到5%甚至5.5%以上。我将从“三驾马车”、“疤痕效应”、人口结构三重视角进行分析。
(一)“三驾马车”视角
首先,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并不乐观,世界银行在今年1月将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1.7%,预计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的经济增速都会较低,欧元区和英国经济陷入负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在疫情三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非常依赖的出口增速,在2023年大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消费增速恢复面临一定困难。尽管从春节期间的电影、旅游、交通数据上可以看出消费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中国最重要的消费主体依然是中低收入家庭,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资产负债表都遭遇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存在所谓的迟滞效应(The Hysteresis Effect)或疤痕效应(The Scar Effect)。在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得到恢复以及预期和信心得到提振之前,消费增速要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还存在较大困难。此外,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对消费增速构成了显著冲击。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家电、装修的消费,与疫情前相比大幅下降。如果没有后续政策支持,就期望2023年消费出现非常强劲的反弹,这种看法有些过于乐观了。
再次,对投资增速的反弹也不容过度乐观。其一,制造业投资的趋势是喜忧参半的,内需复苏的确会提振国内市场导向的制造业投资,但是出口增速下降可能会影响出口导向行业的制造业投资。其二,关于房地产投资,由于购房者、开发商的预期都发生了趋势性转变,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不太乐观。2022年11月出台的房地产融资“三支箭”更多只能帮助到头部优质开发商,而头部优质开发商拿到新增融资之后,更多地将其用于偿还以前债务,开新盘的动力和意愿并不强烈。其三是基建投资,在2022年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出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但目前还不确定今年该项政策能否延续。此外,对地方政府隐债的监管也明显遏制了后者投资新一轮基建的积极性。其四是民营企业投资。尽管近期已经释放了很多利好信号,但关于资本的“红绿灯”政策还没有明确出台,民营企业家们心中的石头还未完全落地。
(二)“疤痕效应”视角
除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分析。中国在2020年至2022年经历了三年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短期内很难消除,该效应至少会有以下三方面影响:第一,影响家庭和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在当前家庭和企业都不愿意去加杠杆;第二,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偏中长期;第三,冲击企业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影响下一步的企业运营和投资决策。
(三)人口结构视角
2010年是中国工作年龄人口达到顶峰的一年,而2022年是中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一年。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作人口达峰之后到总人口达峰之前,人口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多是供给侧的,即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冲击。但是在总人口达峰之后,人口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需求侧。在过去,中国应对负面冲击的宏观政策放松更多集中在保市场主体上。而在未来,相应的宏观政策放松至少把部分资源从保市场主体上转移到保低收入家庭上,因为低收入家庭会直接面临需求侧冲击。
综合“三驾马车”发展趋势、疫情“疤痕效应”及人口结构变动,如果没有新的宏观政策放松,我们对2023年的经济增速还不能太过乐观。
二、如何看待2023年的宏观政策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可能是宏观政策放松的主体,货币政策则是一方面加强结构性,另一方面配合宽松财政政策的实施。
2022年的财政政策在下半年时已经出现一些新的亮点,比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该项工具的资金可以作为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的资本金,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了地方政府燃眉之急。这项金融工具的推出对地方政府的稳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对2023年财政政策力度的几点建议
第一,今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至少应提高至3%,甚至可以更高一点,比如3.2%。
第二,关于地方专项债的规模。虽然地方专项债在使用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但迄今为止这依然是地方政府推动项目建设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2023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应该进一步提高,过去两年都是3.65万亿,今年建议提高至4万亿。
第三,为了缓解三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对低收入家庭的负面冲击,可以考虑发行一批特别国债,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直接帮助受危机冲击严重的低收入家庭,例如通过可靠的途径发放消费券或现金补贴。
第四,国开行和农发行主导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去年下半年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长回归到潜在增速之前,该工具在今年应该继续使用。
(二)如何提升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除了要保持扩张的财政政策之外,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也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未来对于全国性、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或发行国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在过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通过平台用市场化方式融资,成本通常很高,同时这些项目又是周期长、收益率低、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项目,所以,应该在期限和收益率上都要让这些项目的资金成本和最终回报率大致匹配。
第二,地方专项债的确重要,但迄今为止使用效率不高。例如,地方专项债在申请、报批、审核、资金使用方面的规定非常严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基建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又如,现在专项债仅可展期一次,第一年就必须要用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来偿付利息,且不能够跨年度使用。再如,专项债资金下达本身就需要一定时间,而下达后通常要求三四个月之内必须要用完。上述规定都限制了地方政府更好地通过专项债来支持项目建设,因此应予以调整。
第三,对地方平台的债务管理和地方政府隐债的管理,可以考虑使用类似于金融机构监管的逆周期审慎监管模式。换言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松对平台和地方隐债的管理;而在经济增速恢复之后,可以重新强化监管。这种逆周期监管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可以给地方政府更高的自由度以提振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强化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非常重要。货币政策应该把国内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帮助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较低成本融通资金。此外财政可以为特定贷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继续贴息。
综上所述,第一,虽然我们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但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掣肘因素。第二,为了在三年大疫之后以及人口拐点已经到来的当下打好开局战,今年的宏观政策应该继续放松,特别是财政政策。
文字整理:林巧慧,责任编辑:张逸君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全球热资讯!深圳天使母基金首支高校科转子基金“南科梧桐天...
- 天天微速讯:张明:如何看待2023年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 天天百事通!深圳“通学定制专线”再覆盖,提升校园高品质出行
- 环球新动态:香蜜湖金融区开始发力,深圳创投“排头兵”入驻...
- 天天快讯:教育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
- 消息!江西与湖北湖南联手打造中三角,这是唯一出路,所以必...
- 【天天播资讯】国家人均存款新鲜出炉,家庭存款平均标准多少...
- 世界观焦点:衡阳以前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后来被株洲取代了,...
- 世界今日报丨对标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内海关助推大湾区高水平...
- 【天天热闻】202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淮海经济区前列
- 考生请注意!2022年下半年四六级成绩21日可查
- 两部门联合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
- 【天天报资讯】居民存款破纪录下家电消费市场怎么走?
- 环球观察:把创新资源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浓度
- 精选!深圳罗湖在香港启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
- 世界微动态丨上海跨境投融资“大动作”!临港新片区QFLP新政...
- 天天看点:IDEA研究院与华夏银行共建金融行业隐私安全计算基...
- 安徽合肥、滁州、芜湖等5市去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 又一省份常住人口“逆势”增长:安徽去年增加14万人
- 环球热推荐:中国经济开门红,3个乐观曲线!活力与韧劲力保全...
- 热门看点:没错,广州的“暴击”机会,仍然在琶洲!
- 淄博:“烟火气”升腾 消费全面回暖
- 全球微速讯:数据如何驱动金融服务创新?这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 今日热搜:南粤大地的经济,谁在狂飙?
- 复苏与狂飙:品类经营的新长期主义
- 当前看点!央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
- 央行就《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 【全球报资讯】居民存款破纪录,是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吗
- 快讯:深交所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正式发布...
- 环球动态:贵州老家投了马蜂窝一笔钱
- 每日消息!大厂抛弃元宇宙业务
- 【报资讯】咿呀集团完成数亿元融资,还并购了英博口腔
- 2023算力融合创新产业峰会将于2月24日在北京召开
- 世界滚动:有些脆弱的市场值得更多的耐心
- 每日视讯:2022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出炉 合肥高新区升至第七
- 世界看点:琶洲指数7款特色行业指数发布:数据维度增加,指标...
- 广东21市2022年经济成绩单:深圳经济总量领先,惠州经济增速领跑
- 世界资讯:一文读懂AIGC的前世今生
- 环球动态: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
- 世界今日报丨去年深圳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投入资金5.7亿元
- 环球最资讯丨国是访问丨多数省份经济增长预期超5.5%,全国目...
- 即时焦点:2022年山东各地财力比拼:西海岸让出榜首历城区第...
- 房贷逾期几次房产会被拍卖?房贷怎么申请延期还款?
- 停息挂账的协商步骤是什么?停息挂账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 网贷延期后没钱还会怎么样?网贷延期后要注意什么?
- 今日看点:策动未来 源聚高新: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
- 信用卡停息挂账后还能用吗?信用卡最多停息挂账几年?
- 环球快看:李沁和金世佳一起演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讲述了什...
- 周星驰和杨恭如合作过哪部电影?讲述了什么剧情?
- 环球最新:云舒是哪部电视剧的人物?云舒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 每日热门:百年燃油车,走到尽头了?
- 2022年深圳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总投入资金5.7亿元
- 周慧敏在哪部电视剧中饰演曲楚楚?讲述了什么剧情?
- 前沿资讯!《魁拔》小说共有几本?《魁拔》小说汇总?
- 个性化分期怎么自己办理?个性化分期后卡还能用吗?
- 停息挂账怎么电话申请?信用卡停息挂账后会怎么样?
- 当前资讯!浪胃仙大胃王是男是女?浪胃仙大胃王资料介绍?
- 银行有停息挂账的业务吗?停息挂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 焦点观察: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2月17日 光大银行人民币美元汇...
- 【独家焦点】字节改节奏,双月OKR改为季度OKR
- 个性化分期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个性化分期怎么协商?
- 满足哪些条件可以网贷延期?网贷欠款多久会被电话催收?
- 每日观点:首届中国电竞产业年会在深举行,深圳游戏产业营收...
- 网贷可以办理停息挂账吗?网贷申请延期需要什么条件?
- 焦点资讯:中国TMT行业IPO回暖,全面注册制将注入新活力
- 世界快资讯丨华润置地首进龙华,开篇新作——超核中心|润府...
- 秦桧怎么死的?秦桧历史资料简介?
- 世界热议:恒丰银行外汇牌价一览表2月17日 恒丰银行人民币美...
- 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2月17日 广发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天天头条:高精度工业X-Ray在线检测「工源三仟 」获数千万Pr...
- 2月17日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 今日美元汇率多少?
- 2019春晚刘涛演的什么节目?2019春晚刘涛演的节目介绍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2月17日 中国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浪味仙是男的女的?大胃王浪味仙资料介绍?
- 全球微速讯:原代细胞全球供应商「镜像绮点」获千万融资,投...
- 谢贤在什么剧里扮演千王龙四?讲述了什么剧情?
- 2022年宝兴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时隔8年勇夺全市第一
- 全球热点!2022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
- 全球最资讯丨人均超5.9万元!2022年常州居民收入报告出炉
- 世界最资讯丨泰州GDP三年平均增速江苏第一
- 【环球速看料】关注丨抢抓机遇 多地聚焦“数实融合”
- 观点:11家!嘉定总部经济“朋友圈”再扩容
- 安阳2512.1亿元 | 河南18地2022年GDP数据出炉
- 每日信息:字节卖药,叫板阿里京东?
- 【天天快播报】2023开春,网络电影新力量持续「破土萌芽」
- 广东上市游戏企业近六成在深圳
- 实时焦点:特斯联的科技雄心
- 焦点信息:聆心智能完成Pre-A轮融资,打造「超拟人大模型」
- 多地公布考研初试成绩查询时间,能否“上岸”下周揭晓
- 人民币兑泰铢实时汇率查询 2月17日泰铢汇率是多少?
- 环球即时:澳元兑人民币走势 2月17日澳元100人民币汇率多少?
- 全球快资讯丨新加坡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17日新加坡元汇率...
- 深职院成立全国首家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
- 加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 2月17日加元汇率是多少?
- 智天新航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专注减振基础材料及减振冲击系统...
- 人民币兑换南非兰特的汇率 2月17日南非兰特汇率走势
- 快看:贵州省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全球快播报】2022年成绩出炉,南阳交出怎样的答卷?
- 环球快看:香港2022年底人口为733.32万,与2021年底相比减少6.83万人
- 全球消息!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达702亿美元 同比增长40%
今日要闻
- 天天微速讯:张明:如何看待2023年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 消息!江西与湖北湖南联手打造中三角,这是唯一出路,所以必须放弃赣州,做强南昌
- 【天天播资讯】国家人均存款新鲜出炉,家庭存款平均标准多少?看你拖后腿了吗?
- 世界观焦点:衡阳以前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后来被株洲取代了,现在都翻不过身来
- 世界今日报丨对标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内海关助推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
- 【天天热闻】202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淮海经济区前列
- 【天天报资讯】居民存款破纪录下家电消费市场怎么走?
- 环球观察:把创新资源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浓度
- 精选!深圳罗湖在香港启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
- 世界微动态丨上海跨境投融资“大动作”!临港新片区QFLP新政扩围至上海市全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