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2023年春节前“把脉消费”调查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1000名中国消费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有何出行和支出计划?2023年全年有何展望?
出行意愿有所改善,复工时点小幅推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大部分防疫限制取消,本次春节前“把脉消费”调查的1000名受访者中有84%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探亲访友(>访问数据集,调查于12月14日-22日进行),计划休闲旅游(60%)或者商务出行的受访者高于去年调查。鉴于自本次调查进行以来,更多受访者或已感染新冠并完全康复,我们预计春节期间实际出行或高于调查结果。实际上,春运前9天期间的客运量大幅反弹。同时,受访者计划的休假时长似乎略长于去年,且只有近一半(48%)的受访者计划在春节后立即复工。这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一些潜在风险,但我们认为影响应比较温和、且持续时间较短。
消费意愿:春节期间仍较谨慎,但对2023全年预期好转
春节假期线下消费意愿大幅弱于去年同期,表明调查时消费者情绪较为谨慎。不过,鉴于本轮疫情感染高峰已过,消费者的支出和情绪可能会较调查时有所改善。对于2023年全年,受访者消费预期有所走强,这也对应了较为稳健的收入预期。日用品等必选消费品仍是最多受访者计划增加支出的领域,而相比去年更多受访者计划增加线下活动支出,比如旅游和外出餐饮,这可能是今年消费复苏走向常态化的初步信号。
经济重启推动经济活动复苏和消费反弹
本轮疫情感染高峰结束后,如春节之后、特别是二季度之后,我们预计经济活动有望复苏反弹。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将得以释放,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活动)的恢复有助于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这两者都将支撑未来消费进一步复苏。未来新一轮疫情冲击可能对消费者情绪和经济活动带来下行风险,不过调查结果显示即便面临感染风险,仍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计划照常外出和进行线下消费。综合而言,我们预计2023年消费实际同比增长6.6%。
中国正经历一轮大规模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而2023年春节即将到来(1月22日),这是近三年来首个几乎没有任何出行限制的春节假期。当前疫情感染和出行限制取消将如何影响春节假期期间消费者出行和消费计划?UBS Evidence Lab于12月14日至22日开展了“把脉消费”调查(>访问数据集),调查了1000名来自不同级别城市、年龄段和收入群体的受访者。调查开展时,多数地区日均感染病例可能刚刚达峰或正处于高峰期。目前全国多数地区的日均感染可能已冲峰回落、消费者观点或已有所转变,但本次调查仍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计划和情绪。我们的主要解读如下。
春节期间出行意愿有所恢复
调查出行意愿小幅走强,实际出行改善或更为明确。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出行探亲访友,与去年相似(参看2022年春节后“把脉消费”调查)。此外,60%的受访者计划休闲出行,20%的受访者计划出差,均高于2021-2022年的调查结果。对于可以且想要出行、但并无实际出行计划的受访者,约一半人是因为担心感染。鉴于自本次调查以来,更多受访者或已经感染并康复,我们预计春节期间实际出行情况或高于调查结果。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2023年1月7日至2月15日)旅客发送量将较2022年翻番,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70%左右。实际上,春运前9天的客运量同比增长46%。
休假时间小幅延长,复工时点小幅推迟;供应链扰动可能存在,但应较为有限。37%的受访者计划只休法定假期(7天),低于2022年的47%。同时,58%的受访者计划延长休假,22%的受访者计划比法定假期多休1周,均高于2022年调研(分别为49%和16%)。与之相关,仅约一半(48%)受访者计划在节后立即复工、16%的受访者计划在节后1周内复工,而2022年超过90%的受访者计划在节后1周内复工。休假计划延长可能来自出行意愿增强,和/或新冠感染后的康复需求。这意味着节后供应链可能存在一定扰动风险。不过,多地政府鼓励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尽快重返工作岗位。鉴于85%的受访者计划在节后两周内复工,我们认为供应扰动幅度可能不大、持续时间较短。
收入预期稳健,消费前景改善
春节假期线下消费意愿仍保持低迷。38%的受访者计划在春节假期增加消费支出,比例高于计划减少支出的受访者(26%)。但线下活动的消费意愿跌幅比此前调查更深:从净占比来看,31%的受访者预计减少外出就餐(21%预计增加支出,52%预计减少),22%的受访者预计减少店内购物(25%预计增加,47%预计减少),24%的受访者预计减少线下娱乐(25%预计增加,49%预计减少),三者甚至弱于2022年水平,当时计划净减少消费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24%、10%和12%。另一方面,从净占比来看,50%的受访者依然计划增加网购消费,37%计划增加线上娱乐支出,仍相当强劲。当然,本项调查是在许多大城市正值新冠感染高峰期进行的,鉴于自调查以来大多数人可能已感染并康复,春节期间实际线下活动可能比调查结果更为强劲。.
受访者预计2023年全年收入稳定,消费增速提升......46%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家庭收入有望较去年有所增加,比例高于预计家庭收入将减少的受访者(13%),平均预期增速为8.2%。平均预期收入增速高于2022年春节前调查(6.7%)和春节后调查(7.3%),且远高于7月的瑞银中国消费者调查(3.2%),当时上海等地刚刚结束二季度的大范围封控。得益于收入预期稳健,41%的受访者预计全年消费将较2022年有所增加(净占比:24%的受访者预计增加),较受访者对春节假期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改善(净占比:12%的受访者预计增加)。
......并且出现了消费从线上转向线下的初步迹象。分行业而言,日用品仍是增加支出的首选领域(净占比:54%的受访者预计增加支出),而34%的受访者预计增加医疗服务支出,31%预计在运动和健身方面增加支出,与此前调查结果相似。另一方面,预计增加线上娱乐消费的受访者比例略有下降(净占比34%,2022年调查为40%),而增加线下活动支出的受访者比例则出现初步改善迹象。从净占比看,约8%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出行支出(2022年为1%),而计划增加外出就餐消费的受访者和计划减少外出就餐消费的受访者大致相当(2022年计划减少外出就餐消费的受访者净占比9%)。此外,受访者仍不愿增加房产和汽车等大件商品的支出,分别有26%和45%的受访者预计不会进行相关消费或投资,高于2022年2月的调查结果(分别为20%和34%)。前者反映了目前房地产活动的深度下行,而后者可能因为受购置税减免政策影响、部分需求已在2022 年释放。
疫苗接种率和对疫情感染的担忧
调查表明,对疫苗质量和有效性的担忧是老年疫苗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60岁以上人群中86%已完成全程接种,69%已完成加强针接种,不过UBS Evidence Lab的调查里接种率要远低于官方数据。对于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不愿接种疫苗的受访者而言,仅3%表示是因为存在基础疾病。相比之下,55%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性更高的疫苗、47%认为副作用更小疫苗可以提升6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意愿。此外,更多受访者认为发放现金等激励政策(37%认为有效)和更有力的政府宣传(23%)等积极措施比限制未接种人群进入公共场所等约束惩罚性措施(8%)更有效。仅11%的受访者表示老年人接种意愿随所在地区新冠感染病例数量增加而增强。
疫情限制和对感染的担忧:对线下消费的态度。在12月中旬本次调查进行时,几乎所有地区都取消了大规模核酸检测,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进入室内商业场所无需核酸阴性证明。此外,77%的受访者表示当地允许确诊病例居家隔离、18%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没有隔离要求,而高达98%的受访者表示11月11日二十条措施出台前需集中隔离。随着疫情快速蔓延,87%的受访者担心被感染。尽管如此,这部分受访者中仍有约60%计划在做好防护(如戴口罩)的情况下正常外出和线下消费。总体而言,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感染新冠对其线下消费影响不大。此外,14%的受访者计划减少线下活动和消费10%以内,12%的受访者计划减少11-30%,8%的受访者计划减少30%以上。
消费或将在本轮疫情感染高峰结束后反弹
大多数地区的疫情感染或已达峰,客运量明显反弹。基于百度疫情搜索指数,我们认为大多数地区的日均新增感染病例或已于12月底至1月初达峰,未来一个月疫情感染及其影响或逐渐消退。实际上,由于一些城市的疫情感染达峰较早,元旦假期(12月31日至1月2日)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小幅增长4%,而出行人次基本同比持平。此外,高频数据表明过去几周客运量和货运量持续改善。1月前两周18个主要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同比跌幅从12月的46%大幅收窄至18%,疫情较早达峰的城市回暖更为明显。百城交通拥堵指数的同比跌幅从12月的13%收窄至1月前15天的3%,而整车货运流量指数从12月同比下跌33%收窄至同比下降27%。春运前9天(1月7日-15日)的旅客发送量同比大幅反弹46%。请参见瑞银中国每日经济活动追踪。
春节期间消费者情绪和支出改善幅度或比较温和。本次调查显示,从净占比来看仅12%的受访者计划在春节假期增加消费,且线下消费预期甚至弱于去年,表明春节期间消费者情绪仍比较谨慎。不过考虑到本次调查开展时多数地区感染可能刚刚达峰或正处于高峰期(12 月 14 日至 22 日),此后随着各地疫情迅速降温,消费者计划和情绪或已有所改善。此外,受访者对2023年全年消费复苏的预期较春节假期更为乐观。我们认为疫情可能抑制春节期间的消费者情绪和支出,而长期以来的疫情限制对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持续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我们预计2023年经济重启将推动经济活动复苏和消费反弹。我们预计在本轮疫情感染高峰过后消费将大幅反弹,尤其是春节假期后和2023年二季度开始。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将得以释放,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活动)的恢复有助于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这两者都将支撑未来消费进一步复苏。鉴于中国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收入和消费补贴、且长期以来的疫情限制对居民和企业部门有持续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实际消费可能温和增长 6.6%。下一轮疫情感染或出现病毒新变种可能给消费带来下行风险,而主要上行风险或来自政府出台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措施。详见宏观主题和可能存在的变数。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微速讯: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3% 新政进一步鼓...
- 还有救!人口专家:说负增长时代为时尚早,未来30年是宝贵窗口期
- 汪涛:2023年春节前“把脉消费”调查
- 【重磅】史无前例,净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危机到底怎么破解?
- 环球资讯:伍戈:经济的归途
- 当前动态:三城相争,谁能坐稳中部“第二城”?
- 当前通讯!新消费券来了,去哪抢?发券平台公示
- 【世界报资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外企是经开区飞速...
- 【环球新视野】春节将至,猪肉价格连续11周下降!
- 消息!复苏可期、持续展现活力——海内外专家热议2022年中国...
- 外交部:新一年中国经济必将呈现整体好转,为世界经济作出更...
- 豫头条·读会|一个经济大省的民生观
- 当前焦点!人口首次负增长,去年超额死亡27万,与新冠无关,是...
- 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
- 专家谈未来30年人口最大挑战: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 世界热消息:英国经济学者: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将持续
- 当前速读:2023年老百姓会迎来苦日子?真相来了,4种苦不得不...
- 全球最资讯丨业内人士称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到来
- 【报资讯】2023商业新愿景|360数科CEO吴海生:金融促消费扩内...
- 世界短讯!一季度将拉动消费近200亿元:“玩high浦东”文体旅...
- 环球快资讯丨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
- 平安知鸟入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 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 乘联会崔东树: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
- 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 世界快资讯丨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同比下降18%
- 环球焦点!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 2022年福建省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6744亿元
- 世界实时:红星专访|世界银行:可能再次面临十年内两次全球...
- 世界今热点:我国多项知识产权指数呈增长态势,知识产权强国...
- 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 全球播报: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 同比下降18%
- 天天快看:基点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国方资本领投
- 房贷逾期1个月有哪些影响?房贷逾期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房贷逾期几天上征信黑名单?房贷逾期后如何补救?
- 停息挂账需要本人主动申请吗?停息挂账办理步骤介绍
- 网贷办延期还款有什么要求?延期还款容易通过吗?
- 办理停息挂账后征信会变吗?逾期多久能申请停息挂账?
- 停息挂账是只还本金吗?停息挂账有什么协商技巧?
- 网贷逾期后怎么收取费用?网贷逾期后应该怎么办?
- 【环球新要闻】国家发改委:目前我国总储蓄率仍较高,须准确...
-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坐牢?信用卡严重逾期会怎么样?
- 当前通讯!内需加速恢复 多位经济学家预判经济回暖
- 网贷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单?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应对?
- 信用卡逾期3年可以协商还款吗?信用卡逾期不要做什么?
- 当前速讯:乘联会:1月1-15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4万...
- 牧之野:不光是人口的事,很多东西都变了,中美关系、战争也是
- 访谈间|李旭红委员:利用财政与金融有效协同拉动绿色投资
-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 截至去年底613万人缴费
- 头条:2022最牛老板:新东方在线市值暴涨600亿
- 环球关注:张灯结彩的张什么意思?张灯结彩是什么意思?
- 全球热讯:皮加偏旁怎么组词?皮怎么释义?
- 环球百事通!鲨鱼属于鱼类吗?鲨鱼有哪些特点?
- yy怎么变声?yy变声步骤有哪些?
- 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资料介绍?
- 全叶马兰是什么?全叶马兰资料介绍
- 今日看点:150亿,广东预制菜基金群诞生
- 焦点观察:搅的拼音怎么读?搅是什么意思?
- 【独家】eagle是什么意思?eagle有什么用法?
- 当前快讯:诺森德怎么去?去诺森德的方法有哪些?
- 天天新资讯:麦克斯韦滚摆的实验原理是什么?麦克斯韦滚摆证...
- 热头条丨一两等于多少克?成语“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 安全感歌词介绍?安全感是谁唱的?
- 全球热点评!自然的拼音怎么读?自然是什么意思?
- 世界聚焦:悲愤欲绝是什么意思?悲愤欲绝出自哪里?
- 每日短讯:苏州轻轨有哪些?苏州轻轨票价格是多少?
- 【当前独家】全拼和双拼有什么区别?双拼是什么方法?
- 环球最资讯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意思?霜叶红于二月花出处...
- 缓解压力英语怎么说?缓解压力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 哥本哈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哥本哈根坐落于哪里?
- 每日热文:美好生活演员表一览?美好生活讲述了什么故事?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
- 全球焦点!永赢基金2023年权益投资展望: 内需有望成为增长...
- 当前快讯: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74亿斤 创历史新高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国家发改委: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增 质量升 韧性强 走势好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锂矿股,还可以再跌一半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