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两天有一个新闻或者说数据刷屏了,那就是:2022年全国人口14117万人,总量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为什么人口出现负增长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出生人口大幅减少,死亡人口也小幅走高,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出生量持续下跌造成的。2017年至2022年间的出生人口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1209万、1062万、956万,新增人口直接下降了近一半。
(相关资料图)
其实大家都知道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敢生、不愿生,出生人口必然会出现减少,至于为什么不敢生、不愿生呢?其实原因也不用扯得太多,简单一点,就是觉得生活压力大、养娃太花钱、生孩子没意思。
现在有些人纷纷选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成为了剩男剩女,虽然国家现在鼓励生二胎、三胎,但很多适育人群仍在犹豫要不要生一胎。
我拿我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来看的话,基本上家家户户生一个娃、生两个娃的人都不多。其实核心原因还是:思想上不愿生、现实中生多了压力太大导致的。
总之一句话,未来不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转变大家的思想,估计生育率提高起来会非常难。有些事情可以快速解决、有些事情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事关方方面面的问题,解决起来会很麻烦的,例如:让大家多生孩子的事情。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词语叫做:人口红利。不得不说的是:我们近几十年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与人口基数、人口红利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我国这近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主要就四个原因!
一是,政策好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了、社会治理模式也更加先进了。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对内进行了变革、对外进行了开放。
二是,恰恰在我们政策发生彻底变化的时候,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波产业转移。于是乎,我们有效的、大量的、快速的承接了这种转移并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分工之中。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口红利的大爆发。任何产业、任何发展、任何经济,往往都离不开一样东西——人口。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欧美的产业转移能接得下来吗?那么多的外资会来投资吗?
如果我们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的话,城市化、房地产行业能发展起来吗?如果我们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的话,投资、消费又如何进行、市场也不会有这么大。
总之一句话,我们近几十年的经济奇迹、快速的崛起,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人口规模、人口基数、人口红利。
那么如今人口已然开始进入到了负增长通道了,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最少有五点影响。
1、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也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房子为啥能卖得出去呢?关键还是有人买,如果未来没有人口增量来支撑的话,楼市必然会下跌。
2、招工难的问题、用工荒的问题,特别是一些“996”企业、低福利高强度工作的企业,大概率在未来很难招到人了。短期内也许这种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长期来看问题必将显现。
3、劳动力规模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等,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
4、养老金压力会进一步地加大,这一点很好理解:交钱的人越来越少、拿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5、一些投资必然会出现过剩的情况,例如:一些基础建设、学校、车站等等。未来人口减少了,有些投资也就没有必要了、以前的投资也许就过剩了。
总之一句话,未来人口的减少或者是负增长将对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治理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最后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之下,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无非还是四个办法而已。
首先我想说:对于人口负增长,其实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可怕。社会发展必然有其自然规律,并不是人口越多国家就越强,欧美国家人口也没那么多;很多国家人口早就是负增长了,人家依然是发达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等等。
其实未来我们应该办好四件事情来应对人口的负增长问题:
1、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保障措施来鼓励生育、来切切实实的增加大家的生育愿望。当然了,这一点很难、这一点也是必须要长期坚持的、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的话效果也并不咋地。
2、产业升级、科技升级、科技创新、提高单位劳动产值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如果以后人口红利消失的话,产业还没有有效的升级、还是低端产业为主的话,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这样的后果很简单也很直接,例如:产业链被替代、外资转移、国内产业无法创造更大的价值、国际竞争力下滑等等。欧美国家为啥人不多、其工业产值却如此之高呢?简单点说就是:人家掌握了核心科技、靠着自己站在产业链顶端赚大钱。
3、人少了往往意味着事情就少了、税收就少了、行政区块也会相应的减少了等等。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养这么多吃财政饭的人呢?这些人的福利待遇高、退休金高、医疗又报销,开支实在是太大了、群众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第四点就是:应该快速地转变治理模式,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给市场松绑、给群众的创造力松绑。这一点我就不过多的分析了,前一段时间的问题大家也知道了——千万不能往回走,那应该是一条……
总之一句话,既然人口减少已经是个事实了,那么我们应该要用新的措施、新的思想、新的模式来应对这种挑战——与时俱进才有未来。
最后我想说,人口减少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情,毕竟未来人更加值钱了、人更加重要了。我再次强调一下我的观点:到底生几个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没实力的还是要少生、优生,这样才能幸福一生。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当前焦点!人口首次负增长,去年超额死亡27万,与新冠无关,是...
- 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
- 当前速读:2023年老百姓会迎来苦日子?真相来了,4种苦不得不...
- 全球最资讯丨业内人士称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到来
- 【报资讯】2023商业新愿景|360数科CEO吴海生:金融促消费扩内...
- 世界短讯!一季度将拉动消费近200亿元:“玩high浦东”文体旅...
- 环球快资讯丨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
- 平安知鸟入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 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 乘联会崔东树: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
- 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 世界快资讯丨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同比下降18%
- 环球焦点!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 2022年福建省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6744亿元
- 世界实时:红星专访|世界银行:可能再次面临十年内两次全球...
- 世界今热点:我国多项知识产权指数呈增长态势,知识产权强国...
- 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 全球播报: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 同比下降18%
- 天天快看:基点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国方资本领投
- 房贷逾期1个月有哪些影响?房贷逾期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房贷逾期几天上征信黑名单?房贷逾期后如何补救?
- 停息挂账需要本人主动申请吗?停息挂账办理步骤介绍
- 网贷办延期还款有什么要求?延期还款容易通过吗?
- 办理停息挂账后征信会变吗?逾期多久能申请停息挂账?
- 停息挂账是只还本金吗?停息挂账有什么协商技巧?
- 网贷逾期后怎么收取费用?网贷逾期后应该怎么办?
- 【环球新要闻】国家发改委:目前我国总储蓄率仍较高,须准确...
-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坐牢?信用卡严重逾期会怎么样?
- 当前通讯!内需加速恢复 多位经济学家预判经济回暖
- 网贷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单?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应对?
- 信用卡逾期3年可以协商还款吗?信用卡逾期不要做什么?
- 当前速讯:乘联会:1月1-15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4万...
- 牧之野:不光是人口的事,很多东西都变了,中美关系、战争也是
- 访谈间|李旭红委员:利用财政与金融有效协同拉动绿色投资
-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 截至去年底613万人缴费
- 头条:2022最牛老板:新东方在线市值暴涨600亿
- 环球关注:张灯结彩的张什么意思?张灯结彩是什么意思?
- 全球热讯:皮加偏旁怎么组词?皮怎么释义?
- 环球百事通!鲨鱼属于鱼类吗?鲨鱼有哪些特点?
- yy怎么变声?yy变声步骤有哪些?
- 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资料介绍?
- 全叶马兰是什么?全叶马兰资料介绍
- 今日看点:150亿,广东预制菜基金群诞生
- 焦点观察:搅的拼音怎么读?搅是什么意思?
- 【独家】eagle是什么意思?eagle有什么用法?
- 当前快讯:诺森德怎么去?去诺森德的方法有哪些?
- 天天新资讯:麦克斯韦滚摆的实验原理是什么?麦克斯韦滚摆证...
- 热头条丨一两等于多少克?成语“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 安全感歌词介绍?安全感是谁唱的?
- 全球热点评!自然的拼音怎么读?自然是什么意思?
- 世界聚焦:悲愤欲绝是什么意思?悲愤欲绝出自哪里?
- 每日短讯:苏州轻轨有哪些?苏州轻轨票价格是多少?
- 【当前独家】全拼和双拼有什么区别?双拼是什么方法?
- 环球最资讯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意思?霜叶红于二月花出处...
- 缓解压力英语怎么说?缓解压力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 哥本哈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哥本哈根坐落于哪里?
- 每日热文:美好生活演员表一览?美好生活讲述了什么故事?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
- 全球焦点!永赢基金2023年权益投资展望: 内需有望成为增长...
- 当前快讯: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74亿斤 创历史新高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国家发改委: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增 质量升 韧性强 走势好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锂矿股,还可以再跌一半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
- 耶稣是哪国人?耶稣资料介绍?
- 焦点讯息: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万事顺意出自哪里?
- 天天最资讯丨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儒林外史的作者资料简介?
- 热资讯!大加力怎么读?笔顺怎么写?
- 热门: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船」
- 热推荐:ZARA也丢掉了中国首店
- 快资讯丨黄金价格猛窜,投资金条卖断货,工厂订单排到年后
- 【世界快播报】春节档七雄逐鹿:三天预售近1.5亿
- 环球实时:韩非子是怎么死的?韩非子历史资料介绍?
- 环球热讯: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剧情介绍
今日要闻
- 当前焦点!人口首次负增长,去年超额死亡27万,与新冠无关,是老龄化的锅
- 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 当前速读:2023年老百姓会迎来苦日子?真相来了,4种苦不得不吃,做好准备
- 全球最资讯丨业内人士称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到来
- 【报资讯】2023商业新愿景|360数科CEO吴海生:金融促消费扩内需大有可为
- 世界短讯!一季度将拉动消费近200亿元:“玩high浦东”文体旅促消费活动今天首发
- 环球快资讯丨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
- 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 乘联会崔东树: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 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措施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