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恢复新用户的注册。
这是沉寂563天后,滴滴再一次发声。
【资料图】
2021年7月,滴滴被迫按下暂停键。2号被国家网信办调查,3号滴滴被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4号正式被要求APP下架。
一时间,关于滴滴的“阴谋论”传遍全网。数据泄露、安全隐患、市场垄断成了悬在滴滴头上的三把刀。去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已从接近90%跌到了70%左右;6月,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股价仅为2.29美元,市值仅剩110多亿美元,绝大多数股东彻底被套住。
“滴滴不行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可就在昨天,它居然“又行了”。恢复新用户注册,看似意外实则是一场准备已久的“阳谋”。
01
沉寂的563天
从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来看,这一年多滴滴并非完全“沉寂”。
一边在辟谣的路上,一边在积极配合调查。在这期间,滴滴上线了司机收入报告,将金额公开透明化;先后捐赠了1亿多驰援河南、山西灾情,试图修复市场形象。
从其2021年财报上来看,滴滴APP下架对其冲击并不小,全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达 1738.27 亿元,较2020年的1417.36 亿元同比增长 22.68%。但净利润方面,滴滴全年亏损幅度较上年扩大,为493.34 亿元。
一方面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正在减少,再一个烧钱的橙心优选成了“拖油瓶”。一直无法获得新用户,新业务又在不断烧钱,无疑是个致命问题。对于经历上市受挫的滴滴来说,资金压力十分巨大。
但这一年多,滴滴并没有摆烂,而是做了四件事情。
*,加速海外业务布局。过去几年,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在滴滴内部逐年提高,2020年滴滴CEO程维提到滴滴未来3年继续押注国际化。
南非便是滴滴国际化业务中的一环。截至目前,滴滴在海外16个国家提供服务,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拉美地区。
但国际化业务处境并不乐观,无论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南非市场,有Uber、Yandex、Bolt这样的劲敌存在,加之海外高额的补贴并没有换来当地市场份额的增长,早在2022年4月滴滴就低调退出南非市场。
可见,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市场。
第二,裁员减少开支。从上面的财报来看,滴滴亏损幅度扩大,海外业务也同比在亏损。眼下,断臂求生是关键。
2022年初,滴滴旗下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各条出行业务都收到了裁员通知,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此外,R-Lab国内业务裁撤,国际化外卖技术团队并入了国际化部门。
紧接着,3月滴滴旗下“橙心优选”也被曝全线关停。社区团购业务烧光200亿,也难解亏损魔咒。
第三,增加销售费用补贴司机。网约车作为一个壁垒不够坚挺的行业,只要有补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容易倒戈。网约车竞争的核心,就是在抢司机、抢运力。
为了稳住基本盘,下架期间滴滴增加销售费用以补贴司机。据光子星球报道,在下架期间,滴滴司机月收入提升了近20%,不仅停掉的奖励恢复,额度也比之前高。也有司机透露,每天跑早高峰4小时就能赚300块,只跑早晚高峰月入7000左右。晚高峰连接2单,就能获得5-10元不等的奖励。
虽然补贴会带来司机流动,但大多数司机依然会留在滴滴。因为短期补贴会退坡,而综合来看,滴滴的派单量依然最高。虽然沉寂,但未伤及滴滴命脉。
第四,纽交所退市。2021年12月,滴滴就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将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纽交所退市是必然,但是赴港上市并不简单。
一方面需要等处理结果全面落地,滴滴APP恢复下载是滴滴香港上市的关键,否则,滴滴在业务稳定性和交易所合规方面都有问题,摆在滴滴面前的考验一个接一个。
加速海外业务、裁员节省开支、稳住基本盘、筹备赴港上市,563天看似沉寂,实则滴滴在悄然布局,虽然不太顺利。这次宣布恢复新用户的注册,无疑给LP们注入一针强心剂,香港上市有望。
02
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
目前伯虎财经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还未看到滴滴出行APP恢复上架,但有消息爆料称可能会在春节上架。回看近期新闻,腾讯拿到游戏版号、蚂蚁或将重新上市、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事件,无疑成为行业正在变好的风向标事件。
很多人就疑问了,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什么?
如果说之前的整改,是为了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那滴滴重新上架则是印证了国家的治理善意。
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营企业362家,占据了72.4%;在中国新经济500强中,民营企业422家,占比84.4%。可见,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民企强则中国强,民营企业有信心,则中国经济有信心。
滴滴的恢复上架,也意味着国内监管不是为了“打击”企业,或者牺牲效率,而是为了让资本有序发展、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良性竞争才能把市场蛋糕做大。
那么,市场反应会如何?
从市场情绪上看,司机端、用户端对于滴滴APP将重回各大应用市场,还是表现出了更强的好感:一来这让两端群体、特别是尚未注册的新人群,在出行体验上增加了一个选择;二来不容否认的是,作为出行领域*的独角兽,滴滴在司乘安全、路况识别、线路规划等方面*的不止一个身位。
目前伯虎财经了解到,为了鼓励司机出车,今年春节滴滴将对司机发放3亿元补贴和接单奖励。
不排除滴滴后续还会有一系列“回家礼”等待老用户,迎接新用户的动作。毕竟,春节这个堪称人流出行高峰的节日,对滴滴来说会是一个重回市场的好机会。
不过归来后的滴滴面临的,是更难打的市场。
网约车市场已经早不是滴滴初上市时候的样子了。据交通部数据,全国单月网约车订单总量已经从 2020年12月的8.1亿单峰值,降至2022年5月5.26亿单的低谷。
据《晚点财经》此前了解,2022年12月上旬,滴滴日均约1250万单、较 2022年初少了三成多、较2021年一季度少近一半。滴滴旗下的花小猪日均约 140万单。
同期高德聚合日均约450万单,T3 出行日均约150 万单,均不同程度下滑。期间滴滴、T3 出行小幅度裁员。类似2021年曹操出行、T3出行动辄数十亿元的融资案例已经看不到了。
网约车市场的天花板触手可及,对滴滴来说即便依旧占据着七成的市场份额,但在各大玩家的夹击下,想要开拓新用户势必迎来一场硬战。
再加上风波虽然逐步过去但给滴滴带来的“余震”并不小,消除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形象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持续加大对司机的补贴奖励、如何优化屡被诟病的抽成问题、如何消除用户芥蒂问题等等。
03
滴滴如何讲好下一个故事?
恢复新用户注册后,伯虎财经认为滴滴或许会优先推进造车业务和自动驾驶业务的研发进度。
在网约车业务面临增长天花板,投入不设上限的社区团购业务关停后,滴滴把集团的战略重心押在了以上两个业务身上。
先来说说造车业务,近三年新势力不断涌出,老车企也在押注电动车领域。滴滴早已盯上这块“肥肉”,滴滴自己造车可以同时满足规模化、成本分担、持续现金流等核心需求,如果这一步棋走对了,滴滴将赢得时间喘息,进而继续巩固网约车的生意。
再一个,此前滴滴曾和比亚迪合作推出过一台网约车D1,对造车并不陌生。
但是,滴滴并没有积累出足够的技术和人才,且内部没有一个真正懂车的高层来把控这件事。滴滴的方案是先收购后积累,2022年3月下旬,滴滴收购国机智骏借此获得造车资质和生产基地。但国机智骏在诸多造车新势力中并不起眼,2021年销量仅为2333辆。
去年6月,着急的滴滴还表示将公布造车计划,计划代号为“达芬奇”。并表示将推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动车,定价为15万元。
但最后并没有等来这一计划的公布,其官网上的最新消息依旧停留在与车企合作推出的网约车D1上,可见进度之缓慢。
其次是自动驾驶业务,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于2016年,但真正布局是在2019年。在滴滴曾经的招股书中,它就表示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将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且自动驾驶被视为未来出行设计的*目标。
可以说,自动驾驶业务,是滴滴下一个故事的关键。
当前全球每年分别发生约4320万起交通事故,这一数据在中国是860万起。其中,超过90%是人为失误。而自动驾驶能帮助降低交通事故概率、提高出行安全性。
那目前它到底实力如何?
在市场融资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共计融资超30亿美元,但最新一次融资已经是2021年5月了。而滴滴并不被业内视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但由于滴滴为中国*的出行平台,既有数据优势,也更易商业化,所以获得资本青睐。
在团队实力上,外界感知度低。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但关于核心高管,滴滴只提到张博,且并没有过多描述,张博此前多关注出行算法研究。此外,核心团队成员贾兆寅和郑建强也陆续离开,滴滴自动驾驶经历波动期,但并未有自动驾驶行业更有力的专家入驻滴滴。
再从技术上看,虽然滴滴已拿下路测牌照,但并未有更多消息传出。
综合中美两国路测成绩来看,滴滴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并不算上乘,远落后于另三家中国企业百度、AutoX、小马智行。
可以看到,这两项业务处于大量烧钱且缺钱的状态,距离商业化依旧有很长一段距离。曾经程维就表示自动驾驶业务需要“做持续至少十年的准备”。
而在面临监管、退市、下架、用户零增长等一系列风险后,滴滴伤筋动骨,此次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一来可以拉动营收增长,给新业务输血;二来巩固滴滴的一哥位置,搭建牢固的基本盘,以网约车业务为入口,和旗下的造车业务、自动驾驶业务形成闭环,从而搅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
继恢复新用户注册之后,相信滴滴APP重新上架各大应用市场即将不远。久疏战阵的滴滴,还剩几层功力,有待市场验证。但值得期待的是,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的春天要来了。
参考来源:
1.晚点财经: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市场已变样
2.远川商业评论:滴滴裁员:胜利者一无所获
3.创头条:蚂蚁、滴滴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迎来健康发展新信号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
- 耶稣是哪国人?耶稣资料介绍?
- 焦点讯息: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万事顺意出自哪里?
- 天天最资讯丨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儒林外史的作者资料简介?
- 热资讯!大加力怎么读?笔顺怎么写?
- 热门: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船」
- 热推荐:ZARA也丢掉了中国首店
- 快资讯丨黄金价格猛窜,投资金条卖断货,工厂订单排到年后
- 【世界快播报】春节档七雄逐鹿:三天预售近1.5亿
- 环球实时:韩非子是怎么死的?韩非子历史资料介绍?
- 环球热讯: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剧情介绍
- 【全球新视野】3月8日是什么节日?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重量单位之间怎么换算?
- 二十一点是什么游戏?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天天即时看!什么样的阳光?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发改委:2022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 总投资1.48万亿元
- 每日时讯!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支持住...
- 当前视点!国家发改委:29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
- 当前简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
- 全球热推荐:国家发改委: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
- 热点评!CD47靶点拓荒之旅,距离真相越来越近
- 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 业内认为半仓或重仓持好股过年较稳妥
- 当前热议!春晚告别大厂红包
- 聚焦:2022年BI趋势年度盘点:数字化转型看重ROI,场景化分析...
- 天天速讯:1700公里,一辆电动爹的春运之旅
- 【全球聚看点】盘点新能源汽车的「灵异事件」,都是咋回事?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天天看点:人口负增长这个话题,你看到的是什么?
- 视焦点讯!深圳各区排名:论总量南山宝安前二,论人均南山福...
-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 中国人口开启负增长,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香了!
- 泡泡玛特王宁内部演讲曝光: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 新资讯: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专家如何解读数字背后的含义?
- 短讯!从经济特区到“特困区”,汕头究竟做错了什么?看完就...
- 每日关注!广电运通:公司数字人民币综合场景业务实现了在多个...
- 播报:这个春节,互联网公司不想努力了
- 【天天热闻】连平:国民经济年报中读出了哪些亮点?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焦点日报:库克主动降薪5000万,马斯克要拿560亿
- 当前速看:首发 | 驯鹿生物完成C1轮融资,首 个产品商业化在即
- 光大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 世界即时:自然增长率-0.60%,一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拐点...
- 天天热点!大连经开区跻身国家20强!
- 今日快看!2022年我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出...
- 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增长3%
- 环球看点!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 热点聚焦:汽车消费券助力扩内需
- 天天信息:中国贸促会报告:超九成受访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评“...
- 全球微速讯:国资委:推动央企资源整合 强化稳投资措施
- 去年GDP破120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世界快资讯: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 头条焦点:中国贸促会多举措稳外贸
- 环球新资讯:人口负增长不一定那么重要,人民有钱才是关键
- 环球聚焦: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 增长3%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全球播资讯】【西街观察】应对人口负增长,打破“生门”要...
- 【环球聚看点】每经热评丨直面人口减少挑战 保总量更要提质量
- 殷剑峰:财政的“钱”去哪了?
- 环球资讯: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跑赢GDP
- 天天视点!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
- 深企百果园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 快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榜 江苏南京、...
- 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环球热讯:2022年GDP增长3% 外资对在华发展表达信心
- 今日热门!我国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 《政企面面观》预告 | 两会特别节目:开局知奋进 民企显担当
- 天天即时看!探索新流量挖掘新赛道,社交应用进入“精益增长”期
- 要闻:深圳征求意见:职校生在升学、落户上与同层次普校生享...
- 年增3%,我国GDP突破121万亿元!
- 深度|这份“成绩单”,2023年会更好吗?
- 【全球独家】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 全球快看点丨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
- 全球速看:最大的笑话: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预测数据
- 世界聚焦:今晚调油价!汽、柴油每吨降低205元和195元
- 快看点丨商务部在广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沙积极落实
- 资讯:30秒|消费券作用明显 四川拉动消费171亿元
- 中国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央视分析三大原因
- 全球实时:广州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推动广碳所...
- 天天微速讯:20年前的《齐鲁日报》的人口神预测实现:人口零...
- 快手科技宣布首席技术官陈定佳辞任 将转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
- 天天微速讯:比人口总量减少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生不起了
- 全球百事通!10亿元!四川春节消费“大礼包”来了
今日要闻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推动前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人要未雨绸缪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装机创新高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深意?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万亿元! 今后投资增长还存较大潜力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