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励生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资料图)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是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即10‰)。
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2年人口负增长基本是预期内的共识,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016年为6.53‰,而2021年降至0.34‰,仅维持微幅增长,由于人口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惯性,因此2022年我国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基本预期。
“调整人口政策,是面向未来的长期规划,不能用短期一两年的情况衡量它是否成功。人口出生率的提升不是短期刺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重塑社会从婚恋到生育再到就业等方方面面的观念和政策,往远处看,政策调整和配套性措施的逐渐跟进及叠加一定会产生综合效果,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关键。”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数据上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事实上,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达到23.33‰的出生率高峰后一路下滑,在2020年首次跌破10‰,并于2022年再创新低达到6.77‰。其中,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用6年便接近腰斩,从13.57‰下降到了6.77‰。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结果,很多国家也都在走这个路。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还是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也有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出生人口减少。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较之2021年的18.9%,一年间人口总数增加了1268万,增长了0.9%。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较之2021年,一年时间总量增加922万,增长了7‰。
年轻人少了,是否意味着劳动力就少了?
康义表示,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的,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在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接近11年了,和我们整个产业相匹配,这就是一个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尽管如此,汪张明指出,当前我国的人口发展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负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规划大力度政策,提升生育率,积极应对少子化的现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对本报记者表示,以新加坡、韩国等国经验为例,可以探索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生育补贴,提高生育意愿,带动生育率回升。
支持生育政策频出
事实上,面对生育率下降的情况,政府早已出手。不仅有中央的支持性政策鼓励积极生育,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性措施,“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于2022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和服务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政策。
此后,哈尔滨、长沙等地提出发放育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如哈尔滨市本市户籍且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夫妻,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育儿补贴金,直至子女3周岁;长沙市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今年以来,山东、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开始发力鼓励生育的补贴政策。
2023年1月10日,广东省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生育三胎最多可申请育儿补贴共计19000元。
同日发布的《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济南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但面对频出的鼓励生育政策,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指出,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很大程度也在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的提高。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打消他们的生育疑虑。如增强对生育家庭的住房保障措施。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才可能是从根源上刺激生育的方法。
对此,胡继晔也表示,如今85后、90已经进入生育年龄。而想要得到当下生育年龄人群的支持,必须触动其痛点,出台针对性政策补助,如职业发展问题、未来孩子教育问题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部分地区不仅有现金补贴,并且在住房政策方面向多子女家庭倾斜。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为例,当地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在各中心集镇等集中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政府补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
- 当前快讯: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74亿斤 创历史新高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国家发改委: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增 质量升 韧性强 走势好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锂矿股,还可以再跌一半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
- 耶稣是哪国人?耶稣资料介绍?
- 焦点讯息: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万事顺意出自哪里?
- 天天最资讯丨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儒林外史的作者资料简介?
- 热资讯!大加力怎么读?笔顺怎么写?
- 热门: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船」
- 热推荐:ZARA也丢掉了中国首店
- 快资讯丨黄金价格猛窜,投资金条卖断货,工厂订单排到年后
- 【世界快播报】春节档七雄逐鹿:三天预售近1.5亿
- 环球实时:韩非子是怎么死的?韩非子历史资料介绍?
- 环球热讯: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剧情介绍
- 【全球新视野】3月8日是什么节日?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重量单位之间怎么换算?
- 二十一点是什么游戏?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天天即时看!什么样的阳光?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发改委:2022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 总投资1.48万亿元
- 每日时讯!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支持住...
- 当前视点!国家发改委:29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
- 当前简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
- 全球热推荐:国家发改委: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
- 热点评!CD47靶点拓荒之旅,距离真相越来越近
- 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 业内认为半仓或重仓持好股过年较稳妥
- 当前热议!春晚告别大厂红包
- 聚焦:2022年BI趋势年度盘点:数字化转型看重ROI,场景化分析...
- 天天速讯:1700公里,一辆电动爹的春运之旅
- 【全球聚看点】盘点新能源汽车的「灵异事件」,都是咋回事?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天天看点:人口负增长这个话题,你看到的是什么?
- 视焦点讯!深圳各区排名:论总量南山宝安前二,论人均南山福...
-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 中国人口开启负增长,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香了!
- 泡泡玛特王宁内部演讲曝光: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 新资讯: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专家如何解读数字背后的含义?
- 短讯!从经济特区到“特困区”,汕头究竟做错了什么?看完就...
- 每日关注!广电运通:公司数字人民币综合场景业务实现了在多个...
- 播报:这个春节,互联网公司不想努力了
- 【天天热闻】连平:国民经济年报中读出了哪些亮点?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焦点日报:库克主动降薪5000万,马斯克要拿560亿
- 当前速看:首发 | 驯鹿生物完成C1轮融资,首 个产品商业化在即
- 光大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 世界即时:自然增长率-0.60%,一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拐点...
- 天天热点!大连经开区跻身国家20强!
- 今日快看!2022年我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出...
- 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增长3%
- 环球看点!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 热点聚焦:汽车消费券助力扩内需
- 天天信息:中国贸促会报告:超九成受访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评“...
- 全球微速讯:国资委:推动央企资源整合 强化稳投资措施
- 去年GDP破120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世界快资讯: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 头条焦点:中国贸促会多举措稳外贸
- 环球新资讯:人口负增长不一定那么重要,人民有钱才是关键
- 环球聚焦: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 增长3%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全球播资讯】【西街观察】应对人口负增长,打破“生门”要...
- 【环球聚看点】每经热评丨直面人口减少挑战 保总量更要提质量
- 殷剑峰:财政的“钱”去哪了?
- 环球资讯: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跑赢GDP
- 天天视点!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
- 深企百果园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 快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榜 江苏南京、...
- 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环球热讯:2022年GDP增长3% 外资对在华发展表达信心
- 今日热门!我国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 《政企面面观》预告 | 两会特别节目:开局知奋进 民企显担当
- 天天即时看!探索新流量挖掘新赛道,社交应用进入“精益增长”期
- 要闻:深圳征求意见:职校生在升学、落户上与同层次普校生享...
- 年增3%,我国GDP突破121万亿元!
今日要闻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励生娃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长仍存较大潜力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