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资金、技术、时间、市场,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药品研发的失败。因此市场普遍将创新药看作是一个“赌”未来的赛道。
尽管创新药研发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一款新药成功上市背后的巨大市场前景,依然让很多投资者钟情于“豪赌”。
不过,这种热衷于预期的“豪赌”在2022年中戛然而止,伴随着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萧条,以及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迫使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大幅提升,这也导致中国创新药行业在2022年陷入谷底。
(资料图)
在硬币的另一面,尽管投资者热情下降导致不少创新药公司市值创下历史新低,可仍有不少优质的管线依然凭借*的竞争身位,获得了海外药厂的引进。2022年固然是中国创新药的历史低谷,但同时也是对外授权(license-out)金额最高的一年。
伴随着中国license-out管线数量的不断增多,创新药企的价值标尺实则已经发生变化——对于创新药企,2023年以后,投资者已无需再主观臆断式“豪赌未来”,而是可以借助license-out这一“认证”尺度来判断价值。
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已经告别“豪赌”时代,整个行业的确定性正在逐渐增强。
01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简史
中国创新药兴起于千禧年后,随着我们正式加入WTO,中国医药产业也迎来了*批留学生归国潮,大批医药人才也开始选择回国创业,这已然成为中国创新药的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笔license-out交易诞生于2006年。微芯生物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西达本胺的海外权益授权给沪亚生物,可惜这次license-out交易并未受到业界的重视,市场更多将微芯生物的做法解读为断臂求生的甩卖。
在此后的多年中,中国创新药产业再未有license-out交易出现,市场中似乎也没有中国创新药的声音,这不仅让投资者发出中国到底有没有创新药的疑问。
打破质疑的是贝达药业,凭借埃克替尼在2011年6月的成功上市,中国创新药产业终于实现“破冰”。埃克替尼不仅疗效超过了当时主流药物厄洛替尼,而且还向市场证明中国也有自己的创新药,这大幅鼓舞了创新药企的研发信心。
埃克替尼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海外药企对小分子抗癌药物的垄断,而且也让全球开始关注到中国的创新药发展。就在埃克替尼上市后的半年,和黄药业与阿斯利康一起完成了中国创新药的第二次license-out交易,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之路。
此后几年中,中国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期,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创新药龙头企业纷纷开启license-out交易,市场对于license-out交易的态度也从最早的断臂求生转变为战略上的合纵连横。
以时间轴划分,2020年之前都可以算作是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的1.0阶段,这一过程*的特点就是交易管线多处于研发早期,同时交易的金额也很低,这一阶段更多的是海外药企对于中国创新药建立信心的阶段。
图:中国本土企业license-out主要项目,来源:国信证券
这一阶段中具有影响力的交易并不多,甚至不少的合作都没有执行下去。
不过,在众多平平无奇的交易中,传奇生物与强生的license-out交易十分引人瞩目。一方面,授权的产品是新兴的CAR-T疗法,另一方面强生居然付出了高达3.5亿美元创纪录的首付款。
最终,传奇生物交出了全球第二款BCMA CAR-T上市疗法的答卷,用事实行动证明强生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从2020年开始,中国创新药逐渐进入license-out交易2.0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进行license-out交易的频率明显增加,交易金额也不断水涨船高。
我们统计了中国全部的license-out交易,发现共有15次交易金额突破10亿美元,而这些交易全部发生在2020年之后。进一步聚焦,中国15大license-out交易中,有半数交易发生在2022年,这表明中国创新药已经逐渐赢得了海外药企的关注。
图:中国license-out交易金额榜,来源:锦缎研究院
仅在2022年12月份,科伦药业和康方生物接连爆出两期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分别为93亿美元和50亿美元,一举刷新了百济神州保持28.95亿美元的交易纪录。
无论是单次license-out交易的总金额,还是全年交易数量,中国创新药都在2022年刷新了之前的纪录。虽然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的信心并不强,但屡获外资肯定已经足以说明,中国创新药或许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期”。
02
license-out对投资的意义
创新药研发,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临床前、临床1期、临床2期、临床3期,每一个阶段的结果都有可能导致创新药研发的失败。即使药物能够顺利渡过临床期,药企也仍需经历后续商业化的考验。繁多的风险因素导致创新药投资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投资者只能依靠药企画的饼来进行“豪赌”。
随着重点创新药成功license-out,投资者有了更多判断创新药管线竞争力的依据。
一方面,经过license-out验证的管线更具有竞争力。与欠缺研发经验的投资者相比,外海药企无疑更能判断一个管线前景的优劣,因此获得大型药企引进的管线无疑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投资者将license-out交易看作海外大型药企颁发的“权威认证”,那么投资者判断创新药投资的难易度将大幅降低,这无疑增加了普通投资者创新药投资的确定性。
另一方面,创新药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德勤公布的数据显示头部国际药企一款创新药的研发成功,平均花费超过20亿美元。虽然国内创新药的研发可能不需要这么多钱,但大量研发支出一定是不能少的。可是大多数创新药企仍处于初创阶段,资金实力并不雄厚,往往仅凭借资本市场的融资来支撑研发。
通过license-out交易,这些缺少资金的公司可以获得不菲的首付款来支撑研发,这将大幅降低创新药企新药的早期资金压低。同时,每当被license-out的管线通过一个新的临床阶段,药企还能获得相应的里程碑奖金,保证了药物研发得以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两点,投资者可以清晰的发现,对于创新药企而言,license-out交易能够大幅增加公司的确定性,降低了投资者盲目“豪赌”的风险。
03
如何避免license-out“陷阱”
尽管license-out交易让创新药投资的风险得到显著降低,但同时投资者也千万不能过份盲目的轻信license-out交易,对于具体的交易仍需进行仔细解读。
总交易金额“陷阱”是最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的。虽然总交易金额意味着一次license-out交易的上限,但却并不意味着创新药企一定能够拿到这些钱,如果管线在后续研发中失败,那么也就意味着此次license-out交易的中止。甚至在管线正常研发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很多交易中止的案例,如Coherus公司就在去年5月中止了与信达生物关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IBI-305)的授权。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应盲目迷信license-out交易的总交易金额,而同时也应该关注license-out交易的“下限”,也就是首付款。
若我们以首付款为标尺,就会发现中国license-out榜单会出现明显不同的变化。整个license-out首付款榜*的,依然是百济神州的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的6.5亿美元,足以表明了诺华制药对于其产品的认可。
图:中国license-out首付款榜,来源:锦缎研究院
另一个层面,科伦药业的7款ADC管线虽然以93亿美元成为中国license-out金额最高的交易,但却仅获得1.75亿美元的首付款,只能排到榜单的第8位,后续能够拿到多少比例的里程碑,依然需要后视后续研发成果而论。
除金额上的“陷阱”外,license-out交易还有可能存在“空头支票”的可能。如康方生物取得了总交易金额50亿美元的大单,且首付款也高达5亿美元,但受让方Summit的兑现能力却让人怀疑。
在与康方生物达成50亿元的license-out合作之前,Summit公司在美股的整体市值却仅为1.6亿美元,公司2022Q3季度的账面现金资产也仅为1.22亿美元,只能通过大金额融资才有可能履行交易。即使康方生物研发一切顺利,可是Summit如何支付后续的里程碑金额仍是一个问号,更不要说后续怎样将这款产品成功商业化落地了。
这里提到的两起license-out交易,并非盲目的看衰,而是向投资者提醒,即使最近发生的热门项目,也是有可能存在风险的。license-out能够简化投资者对创新药的判断,但同时也有可能误导投资者。
放眼未来,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交易势必越来越多,市场对于创新药的关注权重亦会越来越重。2022年生物制药行业的低估并非坏事,它让很多“赌徒”暂时离开了这个行业,不过伴随着license-out交易数量的增多,创新药的理性投资时代或将开启。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
- 耶稣是哪国人?耶稣资料介绍?
- 焦点讯息: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万事顺意出自哪里?
- 天天最资讯丨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儒林外史的作者资料简介?
- 热资讯!大加力怎么读?笔顺怎么写?
- 热门: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船」
- 热推荐:ZARA也丢掉了中国首店
- 快资讯丨黄金价格猛窜,投资金条卖断货,工厂订单排到年后
- 【世界快播报】春节档七雄逐鹿:三天预售近1.5亿
- 环球实时:韩非子是怎么死的?韩非子历史资料介绍?
- 环球热讯: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剧情介绍
- 【全球新视野】3月8日是什么节日?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重量单位之间怎么换算?
- 二十一点是什么游戏?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天天即时看!什么样的阳光?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发改委:2022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 总投资1.48万亿元
- 每日时讯!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支持住...
- 当前视点!国家发改委:29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
- 当前简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
- 全球热推荐:国家发改委: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
- 热点评!CD47靶点拓荒之旅,距离真相越来越近
- 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 业内认为半仓或重仓持好股过年较稳妥
- 当前热议!春晚告别大厂红包
- 聚焦:2022年BI趋势年度盘点:数字化转型看重ROI,场景化分析...
- 天天速讯:1700公里,一辆电动爹的春运之旅
- 【全球聚看点】盘点新能源汽车的「灵异事件」,都是咋回事?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天天看点:人口负增长这个话题,你看到的是什么?
- 视焦点讯!深圳各区排名:论总量南山宝安前二,论人均南山福...
-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 中国人口开启负增长,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香了!
- 泡泡玛特王宁内部演讲曝光: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 新资讯: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专家如何解读数字背后的含义?
- 短讯!从经济特区到“特困区”,汕头究竟做错了什么?看完就...
- 每日关注!广电运通:公司数字人民币综合场景业务实现了在多个...
- 播报:这个春节,互联网公司不想努力了
- 【天天热闻】连平:国民经济年报中读出了哪些亮点?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焦点日报:库克主动降薪5000万,马斯克要拿560亿
- 当前速看:首发 | 驯鹿生物完成C1轮融资,首 个产品商业化在即
- 光大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 世界即时:自然增长率-0.60%,一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拐点...
- 天天热点!大连经开区跻身国家20强!
- 今日快看!2022年我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出...
- 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增长3%
- 环球看点!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 热点聚焦:汽车消费券助力扩内需
- 天天信息:中国贸促会报告:超九成受访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评“...
- 全球微速讯:国资委:推动央企资源整合 强化稳投资措施
- 去年GDP破120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世界快资讯: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 头条焦点:中国贸促会多举措稳外贸
- 环球新资讯:人口负增长不一定那么重要,人民有钱才是关键
- 环球聚焦: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 增长3%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全球播资讯】【西街观察】应对人口负增长,打破“生门”要...
- 【环球聚看点】每经热评丨直面人口减少挑战 保总量更要提质量
- 殷剑峰:财政的“钱”去哪了?
- 环球资讯: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跑赢GDP
- 天天视点!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
- 深企百果园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 快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榜 江苏南京、...
- 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环球热讯:2022年GDP增长3% 外资对在华发展表达信心
- 今日热门!我国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 《政企面面观》预告 | 两会特别节目:开局知奋进 民企显担当
- 天天即时看!探索新流量挖掘新赛道,社交应用进入“精益增长”期
- 要闻:深圳征求意见:职校生在升学、落户上与同层次普校生享...
- 年增3%,我国GDP突破121万亿元!
- 深度|这份“成绩单”,2023年会更好吗?
- 【全球独家】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 全球快看点丨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
- 全球速看:最大的笑话: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预测数据
- 世界聚焦:今晚调油价!汽、柴油每吨降低205元和195元
- 快看点丨商务部在广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沙积极落实
- 资讯:30秒|消费券作用明显 四川拉动消费171亿元
- 中国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央视分析三大原因
- 全球实时:广州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推动广碳所...
- 天天微速讯:20年前的《齐鲁日报》的人口神预测实现:人口零...
- 快手科技宣布首席技术官陈定佳辞任 将转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
- 天天微速讯:比人口总量减少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生不起了
今日要闻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推动前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人要未雨绸缪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装机创新高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深意?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万亿元! 今后投资增长还存较大潜力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