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最近有三大消息比较火:第一,是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出生人口第一次跌破1000万;第二是江西1888万天价彩礼事件引发热议;还有就是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房地产,依然把房地产看做是中国的“支柱行业”。
(资料图)
人口负增长,天价彩礼,高房价。
那么这三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之所以不敢生,原因就在于“生不起”,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在于高彩礼和高房价。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中国新生儿的数量逐年减少。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
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高房价和高彩礼要背锅么?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数为956万,创下历史新低。而在2016年,我们还有高达1786万的出生人口数。
中国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有主要问题在于“婚姻”,而现在结婚最主要的的拦路虎有两个,第一是彩礼,第二是房子。
我们先谈彩礼,在网上有一个流传着的排行,其中江西,福建和浙江位列前三甲,彩礼分别为35,30和25万。
网传的彩礼排行榜
这个钱说多不多的,但是你说少么?其实一点也不少。
举个例子,按照浙江省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5.75万元,“只需要”不吃不喝大概5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攒够。当然还不包括三金和婚礼,婚纱照等等其他的习俗。
如果没有攒够钱,那么就需要找“父母长辈”等来求助,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好说。但是如果遇到本身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那这婚基本上是“结不起”了。
当然,浙江的收入工资其实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再看矛盾比较多的江西彩礼,江西省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是3.06万元,也就是说一个普通成年人需要不吃不喝12年才能够勉强攒够彩礼的钱。
江西省居民可支配收入
如果家里不支持的话,以目前的生活水平,通胀水平,想要攒够钱,都得到40多岁了。而且还不包括买房的钱。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高彩礼让情侣对婚姻望而生畏,很多人因为彩礼这道难关,被迫推迟了结婚,甚至被丈母娘棒打鸳鸯。这个结论其实还有一个数据可以支撑。
如果你打开中国裁判书网站是,搜索彩礼,你就会发现2010年的时候,关于彩礼的判决只有399份,但是到了2015年,却高达33175份,到2020也有15116份。
由此可见至少有数万家庭因为彩礼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围绕彩礼带来的各种纠纷和官司也越来越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结婚率越来越低。
中国结婚人数越来越低
结婚人数少了,孩子自然不会从石头里面蹦出来,再加上观念解放导致剩男剩女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国出生人口在快速下降。
如果说彩礼是第一重拦路虎,那么第二重拦路虎就是“房子”。每一个上门提亲的家庭都回面对未来丈母娘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你和我女儿住在哪里?房子准备买多大的?
从上面的初婚人数看,最近10年结婚率最高的,其实是房价最低的年份,而从货币化安置和最近一轮的房地产浪潮开始,中国的初婚人数就开始大大降低。
房地产货币化安置,房价暴涨
而尽管我们开始用房住不炒来抑制房价,全国房价其实并没有恢复到14年的水平。当然,也不可能恢复。
但是这对想要结婚的情侣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工资收入没有办法跟得上房价的上涨。
全国房价上涨示意图
就拿总价150万的房产,45万首付来计算,以江西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数据,需要15年才能够攒够首付。后续的还贷日子也得过的磕磕绊绊。
而浙江更惨了,浙江虽然工资高,但是房价也不低。
简单计算,杭州的平均房价大概是44555元,就算买一套80平左右的小三房,首付也得要100万左右,说实话,彩礼可能还不是大的问题,但是这房价,才是真的问题所在。
杭州房价示意图
但是,中国的房价会降么?其实2021年已经降了,就算是现在,也算是对刚需客来说较好的时候。因为21年上半年,我们的首套房贷利率是5%-6%左右,而现在普遍在4%左右,甚至已经有3.8%出现了。
但是房子的价格不会继续降了,最近高层连续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房地产“三支箭”,为的就是全力稳住房地产价格,市场和流动性, 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也有经济学家列出了四个理由:
1,房地产占中国GDP的5%-10%,如果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会极大影响中国经济复苏。
2,中国居民家庭资产中,有超过60%是房地产,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那么意味着居民家庭资产的缩水,这是不利的。
3,房地产价格关联着几十万亿级别的银行贷款,如果房价大幅下跌,那么意味着银行会出现坏账,国家金融会出现系统性崩盘,堪比美国08年次贷危机,甚至更加严重。
4,房地产产业链关系到装修,基建,家电,等等细分行业, 出了问题以后,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也会遇到麻烦。
房地产关系到各行各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想要结婚,很可能会继续面临房价的压力。再加上最近3年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家庭其实已经被“榨干”了。不仅自己的口袋空空,就算是家庭的口袋,也基本上空了。
但是我们却惊奇的发现,越是这个时候,彩礼越是不降反升,只听说过年年彩礼在不断上涨,没听说过经济不好,彩礼就会降的。除非遇到开明的丈母娘。这算是烧高香了。
天价彩礼正在成为负担
总结
其实如果把房价的走势和人口出生率叠加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从2014年开始到2021年,中国房价一直处于一个快速上涨的区间,而这个时间段,恰好也是中国人口出生快速跌落的区间。
尽管我们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是这种“巧合”,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高房价直接导致了买不起房,结不起婚。而高彩礼又是压死骆驼的稻草。
所以我们发现现在社会上摆烂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这些人群数量非常多,但是本身父母又没办法资助。可是靠自己的努力想要买房结婚,是真的不容易啊。
买房是一个大难题
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已经遇到了一个难题,大量的房地产刺激政策出炉,但是却没有明显的起色。
有人总结的好,上面使用了除降价外的所有手段,但是我们也提供了除购买外的所有支持。
我们都知道,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鼓励生育也刻不容缓,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普通人敢生孩子,愿意生孩子,这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轻易改变的,需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步解决高房价,高彩礼的问题。
解决高房价,高彩礼问题,刻不容缓!
也希望我们能在未来的5-10年内看到问题在被逐步的解决,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用为了买房难和高彩礼被棒打鸳鸯!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
- 耶稣是哪国人?耶稣资料介绍?
- 焦点讯息:万事顺意是什么意思?万事顺意出自哪里?
- 天天最资讯丨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儒林外史的作者资料简介?
- 热资讯!大加力怎么读?笔顺怎么写?
- 热门: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船」
- 热推荐:ZARA也丢掉了中国首店
- 快资讯丨黄金价格猛窜,投资金条卖断货,工厂订单排到年后
- 【世界快播报】春节档七雄逐鹿:三天预售近1.5亿
- 环球实时:韩非子是怎么死的?韩非子历史资料介绍?
- 环球热讯:电视剧上阳赋大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剧情介绍
- 【全球新视野】3月8日是什么节日?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 1千克等于多少斤?重量单位之间怎么换算?
- 二十一点是什么游戏?二十一点扑克游戏的最佳策略
- 天天即时看!什么样的阳光?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
- 发改委:2022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 总投资1.48万亿元
- 每日时讯!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支持住...
- 当前视点!国家发改委:29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
- 当前简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
- 全球热推荐:国家发改委: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
- 热点评!CD47靶点拓荒之旅,距离真相越来越近
- 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 业内认为半仓或重仓持好股过年较稳妥
- 当前热议!春晚告别大厂红包
- 聚焦:2022年BI趋势年度盘点:数字化转型看重ROI,场景化分析...
- 天天速讯:1700公里,一辆电动爹的春运之旅
- 【全球聚看点】盘点新能源汽车的「灵异事件」,都是咋回事?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天天看点:人口负增长这个话题,你看到的是什么?
- 视焦点讯!深圳各区排名:论总量南山宝安前二,论人均南山福...
-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 中国人口开启负增长,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香了!
- 泡泡玛特王宁内部演讲曝光: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 新资讯: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专家如何解读数字背后的含义?
- 短讯!从经济特区到“特困区”,汕头究竟做错了什么?看完就...
- 每日关注!广电运通:公司数字人民币综合场景业务实现了在多个...
- 播报:这个春节,互联网公司不想努力了
- 【天天热闻】连平:国民经济年报中读出了哪些亮点?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 焦点日报:库克主动降薪5000万,马斯克要拿560亿
- 当前速看:首发 | 驯鹿生物完成C1轮融资,首 个产品商业化在即
- 光大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 世界即时:自然增长率-0.60%,一年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拐点...
- 天天热点!大连经开区跻身国家20强!
- 今日快看!2022年我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出...
- 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增长3%
- 环球看点!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 热点聚焦:汽车消费券助力扩内需
- 天天信息:中国贸促会报告:超九成受访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评“...
- 全球微速讯:国资委:推动央企资源整合 强化稳投资措施
- 去年GDP破120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世界快资讯: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 头条焦点:中国贸促会多举措稳外贸
- 环球新资讯:人口负增长不一定那么重要,人民有钱才是关键
- 环球聚焦: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 增长3%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全球播资讯】【西街观察】应对人口负增长,打破“生门”要...
- 【环球聚看点】每经热评丨直面人口减少挑战 保总量更要提质量
- 殷剑峰:财政的“钱”去哪了?
- 环球资讯: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跑赢GDP
- 天天视点!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2023年消费增速有...
- 深企百果园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 快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榜 江苏南京、...
- 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环球热讯:2022年GDP增长3% 外资对在华发展表达信心
- 今日热门!我国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 《政企面面观》预告 | 两会特别节目:开局知奋进 民企显担当
- 天天即时看!探索新流量挖掘新赛道,社交应用进入“精益增长”期
- 要闻:深圳征求意见:职校生在升学、落户上与同层次普校生享...
- 年增3%,我国GDP突破121万亿元!
- 深度|这份“成绩单”,2023年会更好吗?
- 【全球独家】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 全球快看点丨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
- 全球速看:最大的笑话: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预测数据
- 世界聚焦:今晚调油价!汽、柴油每吨降低205元和195元
- 快看点丨商务部在广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沙积极落实
- 资讯:30秒|消费券作用明显 四川拉动消费171亿元
- 中国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央视分析三大原因
- 全球实时:广州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推动广碳所...
- 天天微速讯:20年前的《齐鲁日报》的人口神预测实现:人口零...
- 快手科技宣布首席技术官陈定佳辞任 将转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
- 天天微速讯:比人口总量减少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生不起了
- 全球百事通!10亿元!四川春节消费“大礼包”来了
- 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全国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 环球观热点: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很多人被平均...
- 应对人口负增长|专家:给想生的人全方位支持,减轻婚嫁生养...
- 字节再现「大力出奇迹」,搅动中东直播
- 【速看料】年利率4%,互联网银行抢食大额存单
- 2022年我国物价总体平稳 2023年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 环球微动态丨四季度及年度经济数据点评:四季度GDP放缓,但整...
- 天天简讯: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不能简单认为2022年是人口负增...
- 【环球播资讯】图说丨2022年国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1%
- 每日快播:官方数据出炉,这些指标值得重视!2023年会更好吗?
- 实时:毕马威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报告及“双50”榜单
- 环球热议:国资委:2022年央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
- 今日快讯:两会声音 | 陈中新委员:以金融之力助推能源绿色转型
- 影响国运的人口数据公布,四大标志以及四个判断
今日要闻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VV116上市申请获受理;FF中国总部拟迁至黄冈市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复苏”——访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西姆•乌丁
- 发改委:2022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9个 总投资1.48万亿元
- 每日时讯!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
- 当前视点!国家发改委:29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甚至更高
- 当前简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和整体好转
- 全球热推荐:国家发改委: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