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史无前例,净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危机到底怎么破解?
中国的人口问题有多严重?
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为每千人8.52人,首次降至10/1000以下。人口增长了204万,自然增长率为1.45%。2020年204万的净人口增长引起了争议。
尽管中国的人口尚未出现负增长,但近年来净人口增长出现了悬崖般的下降。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的年净人口增长起始为2,000万,并在2005年至2005年的五年中逐渐下降到700万,然后在2010年缓慢下降到640万。
【资料图】
此时,中国逐渐放宽了计划生育规定,从 “单独两个孩子”(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转变为 “单独两个孩子”。从那时起,它已增长到2011-2014年的825万,以及106万、804万和920万。2015年,净人口增长超过600万,中国开始全面放开 “二胎”。
两年后,净人口增长在2016年 和 2017年分别反弹至906万和779万。 从那时起,中国的人口一直处于 “持续下降” 状态, 打破 了自1961年(当时大饥荒导致人口减少348万)以来创下的最新记录。 2018年,净人口 增加了530万; 到2019年,净人口减少了467万; 到2021年,净人口将再次减少到仅48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局长宁吉哲的数据,2021年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为每千人7.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这两个指标都达到了全新的低点。
人口学家何亚富预测,到2022年,死亡人数将超过出生人数。根据各种因素和上半年来自不同地点的出生数据,他预测,2022年全年在中国出生的人数将比上年减少5%至10%,或在9.56至109万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死亡人数为1,014万。
由于人口老龄化过程等因素,预计2022年的死亡人数将比2021年略有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年底全国人口为141.175万,比上年减少了85万。香港、澳门、台湾的居民,以及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外籍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在此列。年出生人口为956万,平均死亡率为每千人7.37人。历史上首次出现85,000人的人口负增长。
中国人口增长下降到底是为什么呢?
世界人口大国的位置在这个世纪还能继续延续奇迹吗?
教授君认为我国人口减少至少有三个主要原因。
1. 出生率下降是由养育子女成本的上涨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造成的。传统上,中国社会非常倾向于生育多个孩子,但近年来,人们开始向较小的家庭转变。这是由于生活成本上涨、经济压力增加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渴望。
不敢生:年轻夫妇面临的新 “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随着许多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一个家庭可能很难买房或租房。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在北京,一个家庭在教育子女上花费的平均费用为36, 000元/学年。这笔金额反映在2018年至2019年间发生的变化中,它大大超过了2012-2013学年28,000元/学年的成本。许多年轻人担心,面对如此强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将无法提供有效的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再有帮助家庭承担相关负担的一站式家庭补助制度,因此年轻夫妇只能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承担负担。
不想生孩子。解释中国女性随着态度的改变而不愿生孩子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放弃了传统的家庭生活观念,选择独立行动和思考。他们发现,在一个快节奏、复杂的社会中,要想成功发展,就必须具备教育能力。结果,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家庭和丈夫的支持来改变现状,而是开始选择男性的力量来竞争。结果,许多女性选择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并希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和赚钱上。他们可能会担心,当他们有了孩子时,他们的工作时间会减少,无法帮助家庭赚取收入,或者他们会在工作中失去竞争力,甚至被解雇等。
2.性别失衡客观上减少了出生人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总生育率(有孩子的妇女人数)为2.6,远高于替代死亡所需的2.1。自1994年以来,这个数字一直徘徊在1.6和1.7之间,在2020年降至1.3,在2021年仅降至1.15。相比之下,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总生育率为每名妇女1.6个孩子。在老龄化的日本,这个数字是1.3。
尽管中国的性别比率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改善,但由于文化对男孩的偏好以及对胎儿性别的选择性人工流产,这一比例仍然很低。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性别比为107.9:100,男女比例失衡。2010年,这个数字为105.2:100。
据预测,到2030年,男女比例将不平衡至110.6:100。此外,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每年出生的男婴数量一直高于女性,达到86.99%的最高水平。到2019年,该百分比已降至83.55%。巨大的男女比例失衡也在客观上减少了生育夫妇的数量。
3. 人口正在老龄化。到2020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超过2.5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8%,高于2019年的17%。随着人口老龄化,其他因素也将随之而来。老龄化对人口和社会的影响是日本从过去吸取的教训。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的人口持续下降。
到2020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3.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比2019年增加了1.3%。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社会政策、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也对人口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总而言之,中国的人口问题很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得更糟。
如果有关部门不尽快采取行动,出生率将进一步下降,这将对未来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02
中国的人口危机
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 中国经济将直接受到人口下降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峰值,预计到2100年将降至峰值的三分之一以下。预计在此期间,中国的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将继续增长,到2080年将超过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这意味着每100名工作年龄的人需要为20名老年人提供支持,但到2100年,将有足够的支持来支持多达120名老年人。
同时,老年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必须承担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养老金和住房补贴等费用。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总体社会负担将增加。同时与所有人分享也意味着每个纳税人承受的压力都在增加。2。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平均每年下降1.73%,这表明除非生产率迅速提高,否则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劳动力快速下降推动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将迫使低利润、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流向劳动力富裕的国家,例如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是越南的两倍。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中国还需要使用更多的生产资源来提供健康、医疗和老年服务。
根据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的模型,如果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不改变,到2100年,养老金支出将增加五倍,从2020年占GDP的4%增加到20%。
这些变化可能要求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商向中国以外的制造商出口。大宗商品的原产地将逐渐转移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商的新兴制造中心。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撰写了《大国空巢》一书,并花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据他介绍,如果中国的人口在2022年开始下降,比中国政府、联合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预测早很多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国防、外交政策等。会受到影响。这一切都是基于不准确的人口信息。
这也意味着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也是基于不可靠的人口估计。
中国政府有哪些政策来应对中国的人口危机?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鼓励生育应与建立鼓励生育的机构政策体系、提高儿童保育服务能力和消除就业中对妇女的歧视这三个目标同时开始。
教授君有三点建议,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在有序推进。
首先,需要将国家政策改为 “有利于生育”。第一步是尽快完全放开生育限制,将鼓励生育纳入各种制度和政策设计目标,例如停止对未婚婴儿处以罚款,妥善处理单亲生育现象,在设计个人税收计划时根据子女数量为家庭提供特定的税收抵免,设计灵活的带薪产假和陪产假制度以增加休假,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当影响,增加假期,增加休假公积金贷款金额。
例如,在加拿大魁北克,补贴金额每增加1000加元,婴儿出生率就会增加16.9%,而在日本,死亡率每增加10万日元,死亡率就会增加0.017%。根据德国和美国的经验,税收减免政策对女性生育率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瑞典和俄罗斯的经验表明,生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生育率。
第二,减轻抚养家庭的负担,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料服务。女性的分娩不仅在经济上昂贵,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时间成本。
由于必须照顾孩子,许多妇女被迫离职或无法全神贯注于工作,这影响了职业发展,降低了她们生孩子的愿望。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婴儿和儿童保育领域,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现行做法。政府还为婴儿和儿童保育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它使妇女摆脱了这种责任,增强了妇女生育孩子的愿望。
根据德国的一项研究,公共儿童保育服务的渗透率提高10%可以使生育率提高3.4%。2002年,瑞士改革了儿童保育系统,发现降低护理费用实际上提高了生育率和就业妇女人数。
第三,改革教育体系。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们的模式以继续教育为导向,以学历为导向。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当前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两个想法。
首先,远程接受、功利主义和盲目性。如果基础教育是学科知识教育,难道就没有美学、道德、劳动和体育的必要吗?如果将优质教育都包括在内,那么12年是不够的。因此,缩短学术体系背后的想法是在批准高级考试——参加教学的背景下提高焦虑。。
其次,我们将教育用作制定战略的工具。大学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高标准,如使用手动标签技术的985和211大学排名所示。这需要广泛的教育改革、实施和发展学校自主权。
我们都很清楚,当前的应试文化并不能促进人才发展。结果,许多人受到育儿和教育问题引起的生育问题的影响。看来将基础教育时间从12年缩短到10年正在加快和缩短考试准备时间。实际上,它只采取考试的形式 —— 接受教育,迎合考试的功利性质 —— 接受教育,而不是本质。高考之后,讨论取消中考并不重要,因为主要问题是,光靠名校和学历联盟的前提下,大学成绩分工明确,社会不重视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理念上不如人。
#03
展望未来:中国不必担心 “人口危机”
最后,东风想大胆地问一个不同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健康的人口增长并保持我们作为人口最多国家的地位?中国真的人口不足吗?为什么 996 如此受欢迎?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急着离开这个地方?
换句话说,纵观历史,我们从未遇到过人员短缺的情况,因为中国确实不缺人。在过去的40年改革开放中,中国得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它保持了买家在劳动力市场谈判的能力,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
应该指出的是,这是现代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奇迹。有人将其声誉描述为 “人口红利”。但是,曾经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 “人口红利” 并不是自然正义,相反,这是惊人的 “人口浪费”。
为什么一个在大工厂工作的程序员在度过了青年时代最辉煌的十年后被迫自愿提前退休?
为什么中国人单位时间获得的国际报酬总是低到中等?
为什么一群在名校接受过教育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会在共生组织内的街道办公室申请工作?
因此,鉴于当前对中国人口增长的焦虑浪潮,我们的人口可能还没有达到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步。尽管中国每年只生下800万新生儿,但这仍然相当于 “生下以色列”。
事实上,“人口红利焦虑” 是中国当前人口焦虑的核心。许多人担心,将来,我们将无法像以前那样省钱甚至浪费劳动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实。但这不是一个有用的事实吗?
说为了维持旧的发展方式,必须继续进行人类排泄是否准确?难道不应该更多地尊重中国工人,不应该公平地提高工资吗?
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难道不应该逐步转型吗?如果所有这些问题都得到正确回答,人口问题还没有达到必须采取强制措施(例如某些专家建议的措施)来迫使已婚和育龄人口死亡的地步。
毕竟,因为人数众多,竞争激烈,让这一代年轻人为 “赢” 而努力,另一方面,让他们努力地 “生活”,防止将来人数的减少,会很神奇。因此,我们无法调整人口趋势,我们只能调整我们对待人的方式。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重磅】史无前例,净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危机到底怎么破解?
- 当前动态:三城相争,谁能坐稳中部“第二城”?
- 当前通讯!新消费券来了,去哪抢?发券平台公示
- 【世界报资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外企是经开区飞速...
- 【环球新视野】春节将至,猪肉价格连续11周下降!
- 消息!复苏可期、持续展现活力——海内外专家热议2022年中国...
- 外交部:新一年中国经济必将呈现整体好转,为世界经济作出更...
- 豫头条·读会|一个经济大省的民生观
- 当前焦点!人口首次负增长,去年超额死亡27万,与新冠无关,是...
- 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
- 专家谈未来30年人口最大挑战: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 世界热消息:英国经济学者: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将持续
- 当前速读:2023年老百姓会迎来苦日子?真相来了,4种苦不得不...
- 全球最资讯丨业内人士称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到来
- 【报资讯】2023商业新愿景|360数科CEO吴海生:金融促消费扩内...
- 世界短讯!一季度将拉动消费近200亿元:“玩high浦东”文体旅...
- 环球快资讯丨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
- 平安知鸟入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 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 乘联会崔东树: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
- 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 世界快资讯丨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同比下降18%
- 环球焦点!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 2022年福建省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6744亿元
- 世界实时:红星专访|世界银行:可能再次面临十年内两次全球...
- 世界今热点:我国多项知识产权指数呈增长态势,知识产权强国...
- 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 全球播报: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 同比下降18%
- 天天快看:基点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国方资本领投
- 房贷逾期1个月有哪些影响?房贷逾期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房贷逾期几天上征信黑名单?房贷逾期后如何补救?
- 停息挂账需要本人主动申请吗?停息挂账办理步骤介绍
- 网贷办延期还款有什么要求?延期还款容易通过吗?
- 办理停息挂账后征信会变吗?逾期多久能申请停息挂账?
- 停息挂账是只还本金吗?停息挂账有什么协商技巧?
- 网贷逾期后怎么收取费用?网贷逾期后应该怎么办?
- 【环球新要闻】国家发改委:目前我国总储蓄率仍较高,须准确...
-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坐牢?信用卡严重逾期会怎么样?
- 当前通讯!内需加速恢复 多位经济学家预判经济回暖
- 网贷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单?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应对?
- 信用卡逾期3年可以协商还款吗?信用卡逾期不要做什么?
- 当前速讯:乘联会:1月1-15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4万...
- 牧之野:不光是人口的事,很多东西都变了,中美关系、战争也是
- 访谈间|李旭红委员:利用财政与金融有效协同拉动绿色投资
-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 截至去年底613万人缴费
- 头条:2022最牛老板:新东方在线市值暴涨600亿
- 环球关注:张灯结彩的张什么意思?张灯结彩是什么意思?
- 全球热讯:皮加偏旁怎么组词?皮怎么释义?
- 环球百事通!鲨鱼属于鱼类吗?鲨鱼有哪些特点?
- yy怎么变声?yy变声步骤有哪些?
- 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资料介绍?
- 全叶马兰是什么?全叶马兰资料介绍
- 今日看点:150亿,广东预制菜基金群诞生
- 焦点观察:搅的拼音怎么读?搅是什么意思?
- 【独家】eagle是什么意思?eagle有什么用法?
- 当前快讯:诺森德怎么去?去诺森德的方法有哪些?
- 天天新资讯:麦克斯韦滚摆的实验原理是什么?麦克斯韦滚摆证...
- 热头条丨一两等于多少克?成语“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 安全感歌词介绍?安全感是谁唱的?
- 全球热点评!自然的拼音怎么读?自然是什么意思?
- 世界聚焦:悲愤欲绝是什么意思?悲愤欲绝出自哪里?
- 每日短讯:苏州轻轨有哪些?苏州轻轨票价格是多少?
- 【当前独家】全拼和双拼有什么区别?双拼是什么方法?
- 环球最资讯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意思?霜叶红于二月花出处...
- 缓解压力英语怎么说?缓解压力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 哥本哈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哥本哈根坐落于哪里?
- 每日热文:美好生活演员表一览?美好生活讲述了什么故事?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
- 全球焦点!永赢基金2023年权益投资展望: 内需有望成为增长...
- 当前快讯: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74亿斤 创历史新高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国家发改委: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增 质量升 韧性强 走势好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锂矿股,还可以再跌一半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 国是访问丨全球通胀高企,2023年如何稳物价?
-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 首破万亿大关
- 世界短讯!国家发改委: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 ...
- 环球看热讯: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 今日看点: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什么行业可能受到重创?聪明...
- 全球短讯!细读2022年电力数据:居民用电增速最快、光伏新增...
- 两会“辛”看点丨山东鼓励国企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背后有何...
- 世界最资讯丨202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8...
- 从粤东粤西到一带东西两翼,将成未来新两极,综合实力孰强孰弱?
- 危机升级!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罪魁祸首是高彩礼和高房价?
- 春运迁入赣州人口来源地,深圳第一,南昌第五
- 天天热点!权威快报丨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当前短讯!午间要闻 | 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下降7.2...
- 世界速递!【驻华大使谈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