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短讯!从经济特区到“特困区”,汕头究竟做错了什么?看完就明白了

广东汕头曾经是蓬勃发展的经济特区,为什么变成了“特困区”?这其中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有如此惊人的逆变?

2021年汕头的GDP不足3千亿,只和三线城市经济水平持平。汕头从发展潜力无限的经济特区,变成了特困户般的存在。是因为做错了以下七点:

第一汕头人口红利的变化,没能留住人才。


(资料图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潮汕地区,是广东人口密度第二大区域,繁荣的程度堪比小型的珠三角,核心位置就在汕头。四大特区设立之初,汕头的经济实力是处于领先的位置,可谓前景可期。

而且汕头有500多万侨胞,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经商求学和发展。也给潮汕地区带来很多商机和发展投资的机遇。作为一个小渔村发展扩大的城市,汕头的侨乡优势,在广东,福建沿海省市对比之下,并非唯一的优势,而且能够通商的港口,也不是仅此一个。

九十年代初期,潮州揭阳从汕头分离出去,带走一大片经济腹地和发展起来的企业,经济综合指数自然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汕头当地留不住年轻人,很多人才都外流,对于汕头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汕头没能抓住产业发展。

汕头的行政区域面积有限,尤其“潮揭汕”加到一起,才万余平方公里,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原来的农业为主,就显得发展受限。很多侨胞外出经商,就是因为当地没有那么多的容纳区间。

国家的特区政府,重点用于农业,发展的空间还是有限的,汕头没能抓住产业重点,没能招商引资来重要的产业落地,导致没有依仗的经济支柱产业,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

汕头以往的支柱产业是第三产业,把各类服务和商品零售等当做经济支柱,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以及扩大经营规模都被上限所限定了,可扩展的空间不大,自然就没有更好的经济表现。

第三汕头没能找准经济发展的行业重点。

在特区政策的十多年时间里,都没能尽快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没能把握机会发展制造业,失去了发展的良机,让广东的其他地区,在制造业方面,形成了气候和规模,等汕头发现时已经晚了。

第四汕头吸引侨胞回乡投资的吸引力不够。

起初还有李江城等富商在汕头进行投资,后来随着当地的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很多潮汕籍的侨胞都只做公益投资,回报家乡,而不是回到汕头投资发展企业,没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造成这部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因为汕头当地的经济产业没能形成规模,没有更好的号召力和说服力吸引外资,于是经济形势就越发的发展缓慢。

第五汕头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晚,导致影响企业的青睐和落地。

一直到汕头建立特区十多年后,汕头才发现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没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导致很多侨胞回乡考察也认为汕头的基础设施不足,连最起码的道路,都没能修建到位,这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运输,原材料的供应途径等,都缺乏信心保障,很多侨胞导致对返乡投资也更加趋于理性,不敢轻易决策。

毕竟经济发展和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汕头没能抢占先机,先行修建全面的基础设施,导致很多企业旁落到别的城市。

等到汕头发现是因为道路不畅,导致影响招商引资之后,后知后觉都是十多年之后了,这时才急急忙忙开始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可惜大局已定,东莞和惠州甚至广州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企业入驻,汕头没能得到那波制造业的落地红利。

第六汕头浪费了港口资源。

汕头如果依托潮州和揭阳的商贸资源,打造好汕头港口,能成为厦门的港口枢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汕头守着这么好的资源,不大力开发临港码头也不重点发展临港工业,不知道汕头在想些什么。

截至目前为止,汕头原来的珠港码头用来发展房地产业,保留运营的只有一个广澳码头,而且是处于半岛的偏僻位置,通航和货运装卸不便利,货物吞吐量不到5千万吨,集装箱货运量也比较少。

第七汕头的临空产业布局没能落实。

汕头新海外侧的位置填好地块打造机场或者货运港口,能够发展成较大的临空产业经济园区,为物流和商贸提供更好的枢纽。但是汕头却用来开发房地产,导致具有优势的地块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浪费了产业布局的良机。

现在汕头从经济特区,变成了经济困难户,大好机会给浪费掉了,着实可惜。

标签: 经济特区 经济发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