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全球速讯:100年前,这个古镇青年已经「触电」3D

古镇的现代化生活


(相关资料图)

从广州出发,开车1.5小时,就可以来到这座大湾区最“洋气”的古镇之一,密密麻麻充满异域风情的骑楼建筑群,如星点散布在四处的碉楼,是这里留给人们的*印象。

这里,就是开平赤坎古镇,脱胎于明清时期开平沿潭江的20多个自然村,发展至今有约360年历史。

赤坎古镇曾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商业中心与商贸名镇,在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海外华侨华人“西风东渐”,迎来最辉煌的时刻。

目前,赤坎镇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约15万人,超过当地总人口,是著名的侨乡。

赤坎古镇分布着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以骑楼为主的近代建筑群,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传统岭南建筑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01

一条大河波浪宽

赤坎,原名“赤墈”,因地多红土,地势较高得名,得名赤坎之前,那儿是潭江北侧多个村落,村落与潭江共存共生。

作为开平县内历史悠久的八墟之一,从宋代开始,赤坎就有人居活动,到明清时期,位于珠江口西端的潭江流域全面开发,潭江中游成为平原农业区的天然聚处。农业生产和人口消费增长,为赤坎带来了商贸机遇。

从地理位置来看,赤坎位于潭江流域中部的重要水运节点。往上游,可达恩平、阳江,往下游,可达江门、广州,货物一旦抵达广州,便等同与世界相连。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911年广东省地图,显示当时已明确“赤坎”这一命名。

但要解释赤坎在历史上为何繁华,首先要像理解公路运输对城市商贸发展的作用一样,理解在没有公路的时代,水运在珠江三角洲的作用。

比如利玛窦在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进入苏州的时候,说“它位于一条平静的清水河上。这里的人们在陆地上和水上来来往往,像威尼斯人一样。”

这一年,万历年间的旅游达人王士性在《广志绎》里说,在太湖以南的中国南方地区,极少使用马匹,水运才是交流、交通被广泛运用的手段。

而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依托密布的水道资源,在明清时期便开始逐渐形成类似“华南经济圈”,参与中国和全球各地的商贸活动。

根据学者的研究,赤坎在1662年开墟。时值清朝初期,由于清军在尚可喜的带领下,一路南下征战,因此北方不少商人,为躲避战乱,一路南下。其中一部分汇聚到开平,推动了赤坎成为这一区域的重要商贸圩镇。

而在群体大量南迁之前,两大家族的迁入已经锚定了赤坎经济的发展底色。

首先来到赤坎的关氏族群原籍福建,宋朝时从新会迁入,自明朝中期开始在附近迅速扩张,而司徒氏族群也自元明时期迁入赤坎,赤坎的平原地区逐渐被他们占据,形成两大家族并立的局面。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也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首席专家,他曾表示,司徒氏家族最早在赤坎设墟经商,清初在潭江边设立了一些临时摊位互通有无,到康熙年间,关氏也将他们开设的墟集迁入了赤坎镇西端。

两家族开设的墟市保持距离,均以同一地段为据点,举族支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意识。良性竞争合作的双子结构,是赤坎成为开平西南部商业中心的核心基础。

康熙十二年《开平县志》记载,赤坎镇逢三八日开市。这表明,在清朝早期,赤坎墟就已经是一个稳定的乡村贸易集市了,进入墟集交易的多是周边乡村的民众,交易以农副产品为主,固定摊档少,流动小贩多。

因此,张国雄认为,从设墟集算起,赤坎古镇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

而潭江流域的水系可以抵达广州,货品可以从广州辐射到全国,亦可以漂洋过海远赴外洋,在《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可以发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系中,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航船,其中包括官方的盐船与横水头(渡船),还有运送日常货物的鸭拉尾船、恩平船、虾狗艇、茶船,这些船只的载货量从600到6000担(每担=120市斤)不等。

但也有载重在20-50吨之间的戎克船,这些运送货物的商贸行为出现,正是因为清代农村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式微,使农民必须外出购买日用品和生产工具,让市集得以出现。

市集又衍生出商行和商人,他们将农作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贩卖,从而产生了许多至今仍然流传的地方特产。

“所以经济运作的驱动不断突破家族意识的限制,商业财富积累所带动的交易量上升,经营规模的扩大,辐射范围的扩展,客流量的增加,使赤坎由康熙年间开平县九墟中的一员上升到‘埠墟’,取得与长沙埠墟、水口埠墟同等的地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张国雄说。

△《1722年广东舆图》,可以看出开平与整个珠三角水系互通。

不过,赤坎古镇的辉煌,要等到晚清民国时期才得到充分展示。

02

古镇里的西洋气

民国时期,赤坎人已经过上了洋气的生活。

上世纪20年代,赤坎人就已开始玩3D效果的西洋镜,电影投影早在1928年进入赤坎,从遗存的酒箱来看,赤坎人已经喝上了白兰地与威士忌。

自来水、抽水马桶这样的现代生活细节,也在当时的赤坎开始普及。

民国时期,赤坎古镇成为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这一切,都与赤坎走出的华侨密不可分。

鸦片战争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在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开发金矿和修筑铁路,咸丰同治年间,红巾军起义和土客械斗席卷潭江地区,赤坎大量破产农民和其它人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远赴外洋。

他们带着一人吃苦全家富裕的梦想横渡太平洋,在美国、加拿大的金矿和铁路工地淘金;在南美洲的种植园割橡胶、种甘蔗。

赤坎于是形成了村村有华侨,绝大部分家庭为侨眷的局面,也让民间有了“内外两个赤坎”之说。

相当一批华侨积极学习、勤俭经营,寄钱回来养家,变成了如今看到的碉楼、市集和商行,进而也改变着赤坎的面貌。

张国雄认为,富于冒险的性格和勤俭持家的传统在异国他乡发酵,两大家族的华侨成长起来的实业家、艺术家、工程师、华侨*,都影响赤坎古镇的发展,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往来信函,给古镇吹进了西洋之风,又反哺赤坎的家族壮大。

例如曾参加开国大典的美洲侨领司徒美堂,就属于赤坎司徒氏家族。

华侨的参与,让赤坎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先机和主动,成为土洋货物经销枢纽。另外,华侨的汇款极大提高了侨乡的投资和消费能力,造就了赤坎金融业、服务业的繁荣。

据记载,1898年,赤坎镇一家油糖商行,开风气之先,兼营外汇汇兑。1902年3月,大清邮政局挂牌营业(周边数乡,相继开设邮政代办所)。1929年电话公司成立,稍后电报收发处开张。

有观点认为,衡量一座镇子悠久与否,就看建镇之初,有无“鸿雁传书”这样的邮政设施。这也让当时的中国赤坎与国外的发达城市,几乎处于同一条起跑线。

小镇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新奇:男人流行戴礼帽、穿西装、打领带、穿进口牛皮鞋。*的是抽雪茄、喝咖啡、饮洋酒、吃牛排、看电影,出门骑自行车、摩托车。

女人则喜欢穿“玻璃丝袜”,喷法国香水,抹“旁氏”面霜,涂英国口红。人们开始使用暖水瓶、座钟、留声机、收音机、柯达相机、三支枪牌单车、风扇、打印机、浴缸、抽水马桶、抽水机等。

华侨,也对赤坎的建筑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赤坎的街道上行走,也能被骑楼上的西洋风围栏或是街头巷尾的斑驳砖墙吸引。

所以赤坎古镇依旧有保存完好、有历史价值的骑楼建筑有680多座。这些中西合璧、风情万种的骑楼,是中国保存*,界面最连续的骑楼建筑群之一。

张国雄表示,民国时期赤坎古镇大规模改建,很多主要街道两边低矮的店铺,全部换成了有两三层高的骑楼建筑,提升了古镇的市政建筑水平,高大的骑楼和外国建筑艺术的引入,使古镇建筑风貌脱胎换骨,尤其沿河的长堤路更是成为古镇的一道靓丽风景,个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赤坎居民直观感触到了外部世界的多元生活和审美。

03

古镇延续与传承

在赤坎古镇,最特别的建筑便是关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建设的图书馆。

三平方公里的小镇,有两座民办的家族公共图书馆,也是世所罕见。

1925年和1931年落成的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至今仍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张国雄提到,这也象征着赤坎古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族竞争、共存的历史事实。

司徒氏通俗图书馆是依托海外华侨捐款设立的,为家族的青年人提供学习场地和文化资讯。该建筑高三层,具有比较鲜明的葡萄牙建筑的风格,匾额由民国政要谭延闿题写,这是开平首座家族图书馆。

司徒氏兴建图书馆的行为,对关氏也是一种压力,关氏华侨也不甘落后,纷纷筹款建设家族图书馆,于1931年落成关族图书馆。

图书馆代表了家族的延续与传承,张国雄说,两大家族图书馆的建立,也意味着古镇存在两个中心的现实,也寄予了两大家族在古镇的发展蒸蒸日上,延绵万年的愿望。

图书馆落成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是赤坎古镇最为繁华的时期。在当时,只有五六千人口的赤坎镇区,就有着845户商户和3300余名经营者。绵延近三公里的骑楼街,有着30多家金银铺,17家茶楼酒馆,25间私人诊所。书店、电影院、照相馆、电话公司、电灯公司、汽车公司等等文明符号早在几十年间就已遍布全镇。赤坎成为珠三角地区最为繁荣的中心集镇,商贸兴盛。

从交通来看,1823年,赤坎就开通了商运水上航线,每日定点发船至江门、佛山、东莞等地。1914年,浅水汽轮、电轮通航赤坎。由于华侨众多需求量大,赤坎营运的航线数量较附近的长沙、水口两镇更多。

1924年,百赤茅公路建成通车,进口的*辆福特牌敞篷汽车投入营运。这是开平的*条公路、*家营运公司、*辆汽车。直到1949年,赤坎每天公路的营运旅客数量也达到了9000多人,相当可观。

但随着陆路交通格局和时代的变化,依托水运繁华的赤坎古镇开始没落。根据张国雄研究,325国道的兴建取代了广湛公路,让赤坎在开平交通格局的地位中下降,但也让赤坎古镇避开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城镇建设,古镇的建筑风貌和基本格局完整保存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赤坎古镇由两大家族聚居、相互竞争发展而来,在中国的古镇中是很特殊的,也展示了中国底层社会的历史转型。更有意思的是,古镇的家族文化变化在中外文化撞击、交流过程中进行,打上了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也是赤坎古镇在中国众多古镇中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张国雄说。

如今,赤坎古镇的部分改造已经完成并且对外开放。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古镇在现代化生活中所展现的历史价值。

标签: 珠江三角洲 抽水马桶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