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讯:上海财大校长刘元春:激发消费潜力需不断创造新场景
每经记者:张怀水 李玉雯 每经编辑:陈,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今年国内消费的表现被市场寄予厚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5%左右。并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2023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GDP同比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如何有效激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面对总需求不足的挑战,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缓解需求不足的矛盾?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增长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进行了专访。
激发消费潜力 需不断创造新消费场景
NBD: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您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何判断?
刘元春: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消费迎来了开门红,春节效应体现得比较明显。旅游、餐饮、电影等消费都出现快速反弹,从而使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得到扭转。
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全力拼经济。全国各地围绕拼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政策,这对于提振市场需求、修复市场主体信心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会有更加详细的方案出台。这些方案将主要围绕扩大内需这一主线来展开。
根据目前的高频数据和政策定位,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是可以预期的。按照去年产生的基数效应,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有望快速回升,并在二季度达到同比增长的高点,三四季度逐步常态化,迈入稳定复苏的状态。
NBD:您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刘元春:尽管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多种有利因素,但依然也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和负面冲击。
第一个负面冲击是全球经济的疲软,尤其是2023年全球通胀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也导致全球贸易出现大幅萎缩。从目前的运价指数、集装箱指数及出口订单指数来看,今年外贸将会承受一波压力。
第二个因素,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尽管在1~2月份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土地拍卖仍然处于底部状态,全年房地产销售能不能全面转正还有待观察。
去年全年房地产固定投资同比下降近10%,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能否比这一降幅明显收窄,我认为对今年的经济至关重要。房地产的复苏是可以预期的,但复苏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实际上这当中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三个因素涉及疫情防控,从国外经验来看,疫情防控放开后可能会经历反复几轮疫情冲击。当前我国采用“乙类乙管”的政策措施,但仍然需要防范疫情出现反复的可能,要减少它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回到消费这个话题,我们注意到,尽管各地采取了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但也有不少人对于下一步经济前景和消费前景还存在一些疑虑。
我认为消费的复苏是一个慢变量,当前各地可以把打造一些消费场景作为促进消费的抓手。
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将促消费的重点放在汽车领域。由于今年1~2月狭义的乘用车销售同比下降明显,所以多地都延续了汽车的消费刺激政策。近期很多品牌也推出降价等手段,希望大力提升销量。但能不能获得像去年汽车消费市场那样的反弹效果还有待观察。
我认为,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消费。
帮助中低收入群体 修复资产负债状况
NBD: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您认为我们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刘元春: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年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这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会产生良好的修复效应,这个修复效应估计在两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复苏的状况比预期好,特别是部分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价格已经出现了正增长。我们预计,今年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拖累会大幅度收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达到一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大以后,今年将迎来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全力拼经济。
我们发现,目前各个地方政府所设定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平均增速是5.9%,投资增速大约在8.4%,消费增速目标达到7.9%左右。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这一姿态是明显的,不过我们也要防止一些地方用力过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不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目前有不少人比较担心外贸的问题,认为1~2月份的数据不太好看。实际上,从欧美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比市场预期还要好一些。今年,外需下滑是共识,是一个趋势,但下滑的幅度可能也不像早期预测的那么大。总的来说,我国的外贸增长依然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除了改善收入、扩增消费场景,还有哪些好的举措?
刘元春:消费的主体是人,扩大消费的关键是要让居民有能力消费,而支撑消费能力的就是收入。
经历疫情的三年,许多中低收入群体的资产负债表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负债率达到较高水平,肯定对扩大消费造成阻碍。所以,国家要采取措施来帮助这部分群体,修复他们的资产负债表。
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消费预期。要让居民看到收入预期有明显改善的可能性,这样才会让他们有进一步消费的预期。
消费的预期、收入的预期来源于对未来经济形势和收入趋势的判断。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政策的“阀门效应”,要有一个启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经济整体好转。
比如今年一季度的消费开门红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中就体现出政策对消费预期、收入预期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我们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载体,缓解消费意愿与供给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要找到居民消费的着力点和抓手。比如,当前居民装修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面。
上世纪90年代末商品房改革以来,基于装修的周期一般在10年到12年,目前正好处于新一轮装修的时间节点。基于此,建议地方不宜把过多精力放在补贴汽车消费上,也可以考虑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包括中等收入群体改善型住房装修,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因为家装整个产业链维系着建材、家具、家电等大量的行业,又跟房地产密切关联,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复苏。
我们要解决2.9亿多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解决他们负债率过高的问题。通过大量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一方面能带动扩大投资,另一方面使这一人群购房成本下降,让农民成功转为市民。只要解决了住房和就业问题,他们的消费水平有望平均增长一倍以上。
因此,我们扩大消费要掌握好抓手,不能还是简单沿用发放购物券等老路来刺激消费,这些是我个人的思考。
房地产对经济贡献 今年有望往正向转变
NBD:谈到房地产投资,产业何时回暖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您认为今年房地产是否能出现往年“金九银十”那样的场景?
刘元春:从国家统计局及一些中介机构公布的报告来看,中国房地产当前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尤其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有所上升,房地产销售额也有所反弹。这样的反弹会逐步传导至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如果按照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力度,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数据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左右转正。当然,投资数据的复苏会更缓慢一些。因为去年房地产投资下降实际上是叠加了趋势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所致,尤其受到人口和城镇化率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当前房地产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高杠杆、高债务、高流转的模式向新模式转变。这个转变要比我们想象中更慢,因为大量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还未能彻底解决。因此,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要比销售端慢一些,而销售端是改善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前提。
如果销售指标、土地指标、投资指标能够在今年三季度到四季度出现转正,今年房地产摆脱深度低迷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不能简单认为这一轮房地产调整跟以往房地产调整中周期变化的长度和时点是一致的,更大的可能是不会一致。
我们判断,房地产触底反弹并向常态化调整的进程已经开启,但房地产整体复苏、再现辉煌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NBD:您认为房地产未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元春:整体来看,今年房地产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拖累依然是存在的。这个拖累,我们估计会在0.2%到0.5%之间。但是去年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拖累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所以相较于去年而言,今年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有望往正向转变。
当前,房地产存在着供需矛盾的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就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购买者、投资者对于房地产未来的调整还不乐观。比如消费者的预期与相应的政策之间还有差距,还存在对开发商资金断链的疑虑,这些都制约了2023年中国房地产的快速复苏。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矛盾是不一样的。一线城市经济复苏过程中,房价尤其是二手房价格已经出现明显的上涨。基于此,在房地产复苏过程中,依然要坚持因城施策,在供需方面采取不同的调控策略。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焦点热文: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培育对象名单公布,...
- 胡锡进;今年外贸困难,不是中国经济不行,而是全球经济出问题了
-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_焦点速读
- 当前快讯:上海财大校长刘元春:激发消费潜力需不断创造新场景
- 报名开始!满100减50元!宁波一地发放2023首轮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
- 焦点要闻:东北未来最有潜力的3个城市,一个是“冰城”,一个...
- 诺辉健康获批“摘B”!2022年报营收同比增长259.5%|环球快消息
- 布局海外“走出去”,数字绘画品牌绘王走出技术创新发展之路
- 天量M2和通缩同时出现 真的太撕裂了 今日聚焦
- 忻州最新公布:人均23091元!你达标了吗?|实时焦点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令人印象深刻丨两会·世界观
- 技术驱动,数实融合,科创板助力数字经济“两翼齐飞” 全球...
- 当前播报:广发基金:金融数据超预期 经济内生动能延续
- 争分夺秒灭火情,真情服务暖人心-天天播报
- 第四届大湾区木棉论坛在深圳启幕,聚焦产业发展“她力量”
- 美国银行接连破产,金融危机会来吗?
- 2022年云南省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排名前三的是→|...
- 焦点快报!金融力量赋能实体经济!财信金控“早春行动”走进衡...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令人印象深刻丨两会·世界观
- 天天快讯:当“老龄化”成为两会热词,哪些观念需要重新思考?
- 世界今日讯!元宇宙「降温」背后,内容生产能否去中心化?
- 环球新动态: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信托答卷 平安信托获评绿...
- 今年前两月业务量同比大增,跨境电商激发深圳外贸“新动能”
- 绿视界丨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世界热资讯
- 天天滚动:在湖南,家庭资产达到600万元的有多少户?最新报告出炉
- 全球热消息:多地布局“美丽经济”新赛道:加快区域产业晋级城...
- 数据告诉你:考研失利,哪些学生选择“不放弃”?
- 天天观速讯丨中西部地级市GDP,洛阳被榆林和襄阳超过,以后能...
- 凤凰街道举行反恐演练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 焦点播报:诺辉健康获批“摘B”!2022年报营收同比增长260%,...
- 凤凰街道“巡查+宣传”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天天微速讯
- 淘特淘工厂:今年将在泉州打造60亿规模线上食品产业带 全球今日报
- 观察:央企整合动作频频,三年沪市32家披露重组方案|两会看蓝筹
- 全球快讯:把脉问诊,聚焦甘肃民营经济发展
- Keep奖牌的「爱情买卖」_每日报道
- 车圈即将砸出大机会-报道
- 资讯推荐:掉队新能源,长城汽车如何「纠偏」?
- 天天快消息!一键配置“新医半光”四大新兴赛道 景顺长城创...
- 环球热点评!春节效应消退 2月份深圳CPI环比下降1.1 %
- 天天速讯:燃油车疯狂降价,二手车商哭晕在厕所
- 阿克苏诺贝尔郭振华: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为跨国公司带来更...
- 人口如何影响社会:未富先老的黑龙江,中国未来人口结构的缩影
- 标普:中国企业对经济前景态度乐观 招聘意向创8年新高
- 2月金融数据再超预期
- 环球要闻:湾区绿金对话|星展银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Helge Mu...
- 征祥医药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汉康资本领投|环球播报
- Costco上海开新店,苏州店却排队退卡
- 【当前独家】外资平价彩妆败走中国
- 每日精选:星巴克大战瑞幸,竟被新网红钻了空子
- 信用卡停息挂账办理程序是什么?办停息挂账需要提供收入证明吗?
- 信用卡个性化分期办理程序是什么?办个性化分期需要提供收入...
- 个性化分期办理需要什么资料?办个性化分期有什么好处?
- 协商停息挂账第一要怎么做?办理停息挂账有哪些好处?
-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被银行催收?信用卡停息挂账有好处吗?
- 宁德时代,每天营收9个亿-今日热闻
- 银行可以办理个性化分期吗?怎么向银行申请个性化分期?
- 汇丰控股:汇丰银行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 今日要闻
- 硅谷银行爆雷 业内人士称危及美国“整整一代”初创企业|热门看点
- 全球头条:铜荒、钱荒和宏观调控,北宋金融业的开端
- 【深度】2023年中山产业结构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景图谱(附...
- 侃财邦丨“长江中游经济区”,湘鄂赣3省又出招 头条焦点
- 说说中国经济发展——给孩子的两会新闻(2)-通讯
- 【环球播资讯】联合飞机完成20亿元D轮融资,将投入新一代航空...
- 外媒:中国崛起对国际贸易体系影响深远-环球快看点
- 最新:高考262分却发4篇SCI论文,脑瘫小伙在985高校「旁听」1...
- 贯通培养育英才!华附集团举办首届“强基工程”论坛_天天热闻
- 回老家开咖啡店,中年职场危机的解药? 每日资讯
- 燕京啤酒困在销量里
- 全球热门:步子迈得太小?中国设定5%增长目标,外界纷纷表示太保守
- 环球焦点!中国拥有600万元人民币资产家庭已达518万户!胡润...
- 湾区绿金对话|五位大咖共话大湾区可持续金融高质量发展,首...
- 最大程度凸显消费“压舱石”作用
- 腾讯、字节跳动「后退」,XR「没熟透」?-天天观察
- 风电终于起飞,但是挣钱更难了
- 宁德时代300多亿的净利润,有些烫手-今热点
- 人民币兑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汇率多少 3月13日马来西亚林吉特的...
- 中信银行外汇牌价2023年3月13日人民币美元汇率多少
- 短剧「狂飙」:千万级分账,争抢黄金档,排播等数月|每日快讯
- 美国官方将出手救助硅谷银行,但昨晚又一家资产超千亿的银行...
- 人民币兑韩元汇率今日价格 3月13日韩元汇率是多少?
- 中国邮储银行外汇牌价2023年3月13日 邮储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汇丰银行外汇牌价表2023年3月13日汇丰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天天热点!中国总资产超600万的家庭有多少?胡润公布了最新答案!
- 国务院总理李强: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投资情报 · 黄冈篇-环球观天下
- 全球今日讯!美国政府采取“非常规措施”确保硅谷银行等储户...
- 深业云筑新品样板开放-头条焦点
- 上周国际油价累计下跌超3%|世界速讯
- 绍兴总财富超600万元的“富裕家庭”有多少?数据公布!看看你...
- 厉害 | 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达5.79万户,湖南排全国第12位...
- 倒下的硅谷银行,处在风暴中央的Biotech
- 逃离字节回县城开店,没人看好,我月入10万 全球快讯
- 燃油车已经杀红眼了
- 三天崩盘,硅谷银行雷暴事件始末
- 【天天聚看点】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国内经济体...
- 武进区:1-2月全社会用电量下降15.6% 每日速读
- 加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2023.03.13|全球快播报
- 亚马逊张文翊:数字经济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2023.03.13)|环球聚焦
-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国内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