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数据告诉你:考研失利,哪些学生选择“不放弃”?

考研国家线近日公布,相比往年国家线“节节攀升”,今年部分专业分数线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有14分。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自主划线高校也相继公布了本校202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与2022年相比,复试分数线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伴随国家和各校分数线出炉,有人成功“上岸”,正全力以赴备战复试;也有人铩羽而归,为接下来选择继续奋战考研,还是转向就业市场在做着艰难抉择。

脱产备考应届生中,80%属于“二次考研”

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最近几年读研热度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7届的14.1%逐年增至2021届的17.2%。尤其是“双一流”院校国内读研比例增幅更为明显,从2017届的28.5%增至2021届的35.4%。


(资料图)

可研究生扩招的速度却远未跟上报考人数飙升的步伐。教育部数据显示,考研报考人数从2017年首次迈进200万大关,到2022年达到457万,人数翻番。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增长放缓,但也达到474万人,竞争依旧激烈。

考研竞争加剧除了因为应届毕业生考研意愿增强,还受到持续考研群体规模持续增大的影响。就业蓝皮书研究发现,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不就业继续准备国内考研的比例从2017届的2.2%逐年上升至2021届的6.1%。而且“脱产备考”本科生中约八成曾参加过研究生考试。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计划“再接再厉”的比例达到4.9%,较前两届同期(2019届3.4%,2020届4.3%)均有明显上升;准备“二次考研”比例较高的学科为医学、法学、经济学,分别为9.4%、8.0%、7.2%。

从不同院校类型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况更为普遍,2021届准备“二次考研”比例达5.0%,高于“双一流”院校(3.7%)。这也反映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更希望通过研究生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次考研”群体近六成因初试总成绩未过线

考研国家线是考生能否进入研究生复试的重要依据,但考研最终能否成功上岸,其实还要闯过校线、院线、单科线、复试线等另外4条分数线。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本科生“二次考研”群体初次考研失利主要是由于初试总分未达到录取线(57%),也有将近四成人因为某些单科目没达到报考院校初试要求,最终未能成功上岸。“二次考研”群体里因复试没通过比例只占7%。

不过由于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激增,“二次考研”甚至“三次考研”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麦可思通过对2016~2018届毕业半年后准备考研人群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二次(三次)考研的成功率持续下降,由2016届的48.2%下降至2018届的43.1%。大约半数的“脱产备考”者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入就业市场。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