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全球今日报丨大量农村人口还在进城,而专家却称“逆城镇化”已快到来?咋回事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资料图片)

中国的城镇化由来已久,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及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0.6%,可以说城市建设百废待兴。于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两大措施:一是加强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发展;二是发展工业。

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开始吸纳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开启了城镇化的道路。到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率达到了接近18%。

而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中国的城镇化率也快速提高,到2018年时达到了59.58%。此后继续提高,到去年时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了65.22%。

虽然相较于发达国家的75%-80%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峰值可能就在65%左右,而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80%以上的水平。

原因是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速达到一定水平后,可能会出现增速边际递减的现象。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4亿人口的总数来算,65%的城镇化率意味着已有9.1亿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

进而有专家认为,伴随着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大约到2025年时中国可能将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三驾马车已显疲态,需寻找新的驱动力。

以外贸为例,2021年外贸出口大幅增长,但原因是由于美元的量化宽松使得全球需求激增,而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收紧货币后,外贸订单出现了暴跌。

二是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当人口卷不动的时候必然出现回流。

随着大城市超快的生活节奏、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以及高房价的压力下,生活幸福感不断降低,前几年就曝出大量年轻人正在逃离。再加上大城市就业饱和、人满为患,逆城镇化现象就将提前到来。

而反对观点则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远没有到头,虽然增速放缓,但仍有空间,至少还能发展20年。

并且城市的体系化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生活节奏快,有压力,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便利和机会,而有机会就有希望。再加上城市是信息、人才以及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这种虹吸效应是很难改变的。

那么,对于这样的争议,该如何看待呢?

其实“逆城镇化”在过去的发展中并非没有出现过。

建国初期随着工业化大规模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到城市,平均每年城镇化人口增长达到660多万。但是随着增长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量农民进入,农业生产劳动力下降,使得粮食生产连续减产,粮食供应变得紧张。

于是,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在1960至1963年对城镇人口实施了一定压缩,直到1965年城镇人口才恢复到了1960年的水平。而这一时期就通常被称为“逆城镇化”。

但显然,历史背景及条件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所谓的“逆城镇化”也不可能依葫芦画瓢。

在新农观看来,上述两种观点各取一半,即未来城镇化将会呈现3大发展特征:

一是大城市、超大城市逐渐饱和,但中小城市及县域却有很大发展空间。

回顾历史的发展,人口流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一场人口的大变迁。因为人之所向,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

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流动是自发的,就像改革开放时期大量人口去到沿海城市,因为那里有大量的发展机遇。所以可以看到,人口的流动是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的。

而当前大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便成了关键问题。前两年,全国除大城市、超大城市外,大部分地区都放开了落户,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了。

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显著推进。

除了大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外,城乡差距则是更为深远的问题。

有人说,在过去的几十年最有发展机会的时候,农村错过了红利期,所以导致这个短板再想补上来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这就像在互联网红利期入场,很多人都捞到了金,而当这个红利过去以后再入场,谈何容易,都在死磕。而如今的农村就在死磕。

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提上重要日程,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重要任务。而连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域,这时的意义便十分重大。可以看到,在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中,都提到了县域经济的话题。

比如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到“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及“培育富民产业”,并且还提到了“即时零售”及物流等等,当县域的产业、物流经济全面发展起来以后,就会形成所谓的“小城镇”,而这些小城镇最终会吸纳人员流入。

网上有句话说,北上广深只是中国的幻象,县域才是中国的本色。如今这个本色正在发展壮大,在全国遍地开化。

三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中小城市发展、县域经济提升的同时,还有乡村振兴。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中国三农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全面的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还包括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生活生态等等各个方面。

也可以看到,近些年政策在返乡创业等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为的就是快速提升农业农村的短板,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

所以这么来看,所谓的人口回流是必然存在的,只是相较于过去的回到农村,新的回流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表现为对之前城镇化部分时期发展过快的矫枉过正。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在54.77%,到2021年时就达到了64.72%,也就是说在7年时间里增速超过了10个百分点。

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流向发生了改变,即一部分回到中小城市,一部分回到城镇,而另一部分回归农村。这大概是未来人口流向的三个方向

而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每一次人口的流动与变迁都会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及变革,那么这次也不会例外。

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已发生重要转变,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而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关键是提升内需,内需不仅仅是市场消费,这场重大的人口变迁中产生的机遇与需求将成为最大的内需。

更多农业热点,欢迎关注“新农观”。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 人满为患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