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负增长|各国都有哪些招:支持生育,鼓励老人再就业,吸纳移民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国际上看,那些早些时候已出现人口负增长或生育率较低的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各国人口转变基本情况“20世纪以来,较早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逐步进入生育水平下降和老龄化程度加深的阶段。长期的低生育水平给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各国政府从倡导控制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转向鼓励和支持生育,出台了一系列生育友好和家庭友好的支持政策。”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史毅、王茜、贺丹等人的研究,随着低生育率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出台鼓励生育政策(pronatalist policy)的国家和地区也在增多。1976年,仅有8.7%的国家和地区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2007年后,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鼓励生育政策,2015年,通过政策鼓励生育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了27.9%。史毅指出,尽管政府对生育水平高低的判断是出台政策与否的重要依据,但最终是否出台相应政策不是必然的。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转变往往滞后于对生育水平态度的转变,这种滞后性也让很多国家错失了提前阻止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良机。他举例道,欧洲在2001年后认为生育率过低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20个,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5个,2001年至2009年期间,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均低于认为生育水平太低的数量,而2011年,认为太低的国家和地区共有29个,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却有31个。在亚洲,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与政府态度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数量差异。明确采取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位于亚洲和欧洲,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1976年,亚洲仅有2个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而在2015年,有18个国家和地区推行鼓励生育政策。“其中,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内一直推行鼓励生育政策;部分伊斯兰国家也有较长的鼓励生育历史,如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东亚国家中最早推行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在1986年的调查中已属于鼓励生育的国家,日本和韩国则在21世纪初才开始出台政策鼓励生育;鼓励生育的中亚国家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东南亚鼓励生育的国家最少,柬埔寨在1976年和1986年的调查中都属于鼓励生育的国家,但相关政策在1996年之前已取消,一直到2011年的调查才显示泰国实行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史毅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陶涛在其发表的《世界人口负增长国家的情况和应对》一文中介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21年,有38个国家处于内生性人口负增长之中,它们的负增长主要源自长期低生育率。主要分布在欧洲(25个,包括俄罗斯、匈牙利等)、亚洲(5个,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北美洲(6个,多为岛屿国家)等。这些国家都面临严峻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形势。其中,德国是1950年以来最早经历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自1973年起开始负增长;匈牙利经历的人口负增长时间最长,从1980年持续至2021年,四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缩减近10%。俄罗斯1994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07年,2008~2019年恢复人口正增长后,又于2020年开启新一轮的人口负增长;日本自2010年负增长持续至今,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降幅约为3%;韩国在2020年初开始人口负增长,2021年TFR低至0.88。多种形式的生育支持政策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生育支持政策,如税收减免、现金补贴、带薪产假、育儿假等措施来缓解甚至阻碍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措施来努力适应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陶涛指出,鼓励生育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负增长国家会通过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帮助其实现理想的子女数量、生育间隔及时间。其次,各国也重点关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过实施产假制度、采用弹性工作制、兴建托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此外,瑞典、韩国等国家还会通过津贴补助、减租减税、减免子女大学学费等措施来降低生育成本,俄罗斯则采用了荣誉激励的方式,向生育多子女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光荣父母勋章”,并给予物质奖励。在陈梅、张梦皙、石智雷的《国外生育支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生育支持政策中都突出强调了“性别平等”,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不仅能够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还有利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加平等的对待,重新回到劳动岗位。瑞典、德国等国家都曾采取过激励男性参与育儿的政策,包括瑞典的父亲专属带薪育儿假以及德国鼓励父母双方参与育儿的制度,在提高生育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法国家庭政策的特点是对多生育家庭提供系统的支持,在家庭补助和育儿假期方面相对于独生子女家庭都采取了更多的激励措施,正是这些激励政策使法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生育率。”根据陈梅、张梦皙等人的研究,瑞典、英国、挪威等国家在促进生育率提升方面都曾采取了延长产假和提高生育津贴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过长的产假可能对女性职工社会劳动参与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因此,在产假制度方面,延长产假要与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系起来,在保障女性社会劳动参与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延长产假。除此之外,生育津贴的提高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单纯依靠企业可能不能有效改善女性的生育环境。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育儿支持,降低养育成本。作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一部分,托育服务是各国政策框架内的重点内容。瑞典、英国、挪威、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降低家庭面临的育儿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包括修建足够的托育中心、提供托育补贴、对未参与托育的家庭提供育儿补助等,这些措施在促进生育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托育服务的经费支持政策上,各国存在不同的导向。有主张家庭成本社会化的,如瑞典等北欧国家,教育法案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为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全天候的托育服务,儿童享受托育服务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有主张政府辅助家庭育儿的,如德国,推崇以家庭抚育为主、政府辅助的育儿友好政策,市场主要充当边际性角色;有主张政府兜底保障的,如英国,只保障最低限度的福利水平,重点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育儿支持;也有主张育儿是家庭责任的,将儿童照顾归属于家庭责任,政府辅助家庭改善育儿环境。”史毅说。史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托育服务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上,各国也有很大区别,有的国家推行0-5岁托幼一体化的保育模式,有的国家以3岁为分界线实行托儿所和学前教育分离的模式,有的国家同时支持两种模式。以日本为例,基本实行的是将幼儿园和托儿所分开管理的模式,但欧洲多数国家主要实行托幼一体化的混合托育服务模式。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措施来适应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史毅介绍,德国、日本这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老年人退休之后再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生活压力,对减轻养老金的负担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建议,在职业教育方面,可以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另外可以在老年大学中尝试提供一些灵活的再就业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是各国政策的着力点。例如,日本、德国逐渐提高了获得退休福利的年龄,意大利则采取了减少福利的措施,韩国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奥地利则给雇佣老年员工的企业提供奖励。针对女性就业,日本从法律、政策、社会福利、企业工作制度等多层次着手,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韩国一直以来也重视提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女性的就业优待机制,让更多女性回归职场。”陶涛说。陶涛指出,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还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日本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至其他国家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本国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优势,以适应人口负增长的发展。德国在注重转移中低端产业、腾挪资源空间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海外企业在其他国家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水平。此外,陶涛表示,吸纳移民也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鼓励移民的政策,尤其是鼓励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移民迁入。另一方面,各国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提供语言培训、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保障非本国国民的社会融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应对人口负增长|各国都有哪些招:支持生育,鼓励老人再就业...
- 【天天快播报】“苦日子”要来了?2023年全球通膨来袭,老百...
- 微头条丨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 编者的话(一线看消费)
- 环球百事通!"人口负增长"来了 该如何应对?
- 国家发改委: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济持续回...
- 数实融合创新迭起 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 世界热讯: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赋能 数字人民币携消费券构成多赢
- 世界新资讯:保持“双顺差” 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 全球短讯!春节消费市场扫描:暖意、团圆与信心
- 环球微速讯: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3% 新政进一步鼓...
- 还有救!人口专家:说负增长时代为时尚早,未来30年是宝贵窗口期
- 汪涛:2023年春节前“把脉消费”调查
- 【重磅】史无前例,净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危机到底怎么破解?
- 环球资讯:伍戈:经济的归途
- 当前动态:三城相争,谁能坐稳中部“第二城”?
- 当前通讯!新消费券来了,去哪抢?发券平台公示
- 【世界报资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外企是经开区飞速...
- 【环球新视野】春节将至,猪肉价格连续11周下降!
- 消息!复苏可期、持续展现活力——海内外专家热议2022年中国...
- 外交部:新一年中国经济必将呈现整体好转,为世界经济作出更...
- 豫头条·读会|一个经济大省的民生观
- 当前焦点!人口首次负增长,去年超额死亡27万,与新冠无关,是...
- 实时: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对我们意味...
- 专家谈未来30年人口最大挑战: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 世界热消息:英国经济学者: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将持续
- 当前速读:2023年老百姓会迎来苦日子?真相来了,4种苦不得不...
- 全球最资讯丨业内人士称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到来
- 【报资讯】2023商业新愿景|360数科CEO吴海生:金融促消费扩内...
- 世界短讯!一季度将拉动消费近200亿元:“玩high浦东”文体旅...
- 环球快资讯丨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
- 平安知鸟入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 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 乘联会崔东树: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
- 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 世界快资讯丨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同比下降18%
- 环球焦点!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 2022年福建省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6744亿元
- 世界实时:红星专访|世界银行:可能再次面临十年内两次全球...
- 世界今热点:我国多项知识产权指数呈增长态势,知识产权强国...
- 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 全球播报: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2万辆 同比下降18%
- 天天快看:基点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国方资本领投
- 房贷逾期1个月有哪些影响?房贷逾期怎么办理延期还款?
- 房贷逾期几天上征信黑名单?房贷逾期后如何补救?
- 停息挂账需要本人主动申请吗?停息挂账办理步骤介绍
- 网贷办延期还款有什么要求?延期还款容易通过吗?
- 办理停息挂账后征信会变吗?逾期多久能申请停息挂账?
- 停息挂账是只还本金吗?停息挂账有什么协商技巧?
- 网贷逾期后怎么收取费用?网贷逾期后应该怎么办?
- 【环球新要闻】国家发改委:目前我国总储蓄率仍较高,须准确...
-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坐牢?信用卡严重逾期会怎么样?
- 当前通讯!内需加速恢复 多位经济学家预判经济回暖
- 网贷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单?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应对?
- 信用卡逾期3年可以协商还款吗?信用卡逾期不要做什么?
- 当前速讯:乘联会:1月1-15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4万...
- 牧之野:不光是人口的事,很多东西都变了,中美关系、战争也是
- 访谈间|李旭红委员:利用财政与金融有效协同拉动绿色投资
-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 截至去年底613万人缴费
- 头条:2022最牛老板:新东方在线市值暴涨600亿
- 环球关注:张灯结彩的张什么意思?张灯结彩是什么意思?
- 全球热讯:皮加偏旁怎么组词?皮怎么释义?
- 环球百事通!鲨鱼属于鱼类吗?鲨鱼有哪些特点?
- yy怎么变声?yy变声步骤有哪些?
- 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资料介绍?
- 全叶马兰是什么?全叶马兰资料介绍
- 今日看点:150亿,广东预制菜基金群诞生
- 焦点观察:搅的拼音怎么读?搅是什么意思?
- 【独家】eagle是什么意思?eagle有什么用法?
- 当前快讯:诺森德怎么去?去诺森德的方法有哪些?
- 天天新资讯:麦克斯韦滚摆的实验原理是什么?麦克斯韦滚摆证...
- 热头条丨一两等于多少克?成语“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 安全感歌词介绍?安全感是谁唱的?
- 全球热点评!自然的拼音怎么读?自然是什么意思?
- 世界聚焦:悲愤欲绝是什么意思?悲愤欲绝出自哪里?
- 每日短讯:苏州轻轨有哪些?苏州轻轨票价格是多少?
- 【当前独家】全拼和双拼有什么区别?双拼是什么方法?
- 环球最资讯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意思?霜叶红于二月花出处...
- 缓解压力英语怎么说?缓解压力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 哥本哈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哥本哈根坐落于哪里?
- 每日热文:美好生活演员表一览?美好生活讲述了什么故事?
- 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多地真金白银鼓...
- 全球百事通!发改委:今年将从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方面做好...
- 全球热头条丨发改委:投资结构正深度调整,今年及以后投资增...
- 天天快看:发改委:将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通过高质量供...
- 全球焦点!永赢基金2023年权益投资展望: 内需有望成为增长...
- 当前快讯: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74亿斤 创历史新高
- 全球今头条!国际锐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故事”
- 观察:梁建章: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后的生育率低迷
- 发改委:去年审批核准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1.48万亿
- 全球焦点!广西北流:多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焦点日报:考了“通用卷”还有“加试题”,四川去年GDP增长2.9%
- 国家发改委: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增 质量升 韧性强 走势好
- 【全球新视野】过年不回家,留守在广州「湖北村」的纺织人
- 特科罗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推进临床试验
- 锂矿股,还可以再跌一半
- 【新视野】2023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告别「豪赌」时代
- 世界快资讯:滴滴,沉寂的563天
- 观热点: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重新开放具有“巨大积极作用”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