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这个春节,中国没有「电动爹」
“开电动车” or “回家过年”?
(资料图)
2023年春节,这个从电动车*天开始在中国销售时就出现的史诗级难题依然存在,但相比2022年“十一”期间电动车频繁整活的作妖劲头,又长大了快半岁的电动车,很明显成熟了,懂事了,学乖了。
不信你看看过去几年长假,电动车曾奉献过的世纪“名场面”:
*,一位大哥开着它尊贵的特斯拉从深圳回湖南永州老家,全程500公里,车辆表显续航435公里。途中遇到大堵车,下不了高速,充不上电,车辆瞬间失去动力、只能滑行、屏幕强制关机,最终花2000元叫拖车回家。因为浪费钱,特斯拉车主到家后只吃上了一盘青菜。
第二,一位电动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结果十几台新能源车苦等四个充电桩,其中有一个桩还是坏的,不得不用四个小时的排队时间换取一个小时珍贵的充电时间,期间还目睹了为抢充电接口而大打出手的无差别格斗冠军赛高速服务区 live版。
类似的“人类早期驯服电动车奇诡行为”,2023年春节期间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以至于这个假期中的电动车存在感都低了。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是春运持续时间长,错峰出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电动车长途行驶中补能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是车主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习得了电动出行最核心的“提前规划路线、时刻关注电量”保命技能;最后一方面是,车主开得多了,对续航短、排队久、充电时间久有了心理预期,耐受阈值自然也就提高了。
苟着,我们能到
这位名叫“爱吃溜肉段”的特斯拉Model Y车主,从青岛回牡丹江全程2000公里的体验,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样本。
因为大部分行驶场景是低温环境(青岛→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电动车的续航本身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不愿委屈自己(空调21℃,两个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全开),车主将“稳妥补能”而不是“最快到达”放在了计划的最高优先级。
一言括之就是:苟着。
当车辆电量剩余20%时开始充电,到85%-90%继续上路。这意味着每开200公里左右,车主就要进站补能。最终,这段2000公里的旅程耗费34小时,总计充电14次,总花费699元。充电累计时长6.4小时,其中7次充电时长在20分钟内,5次在40分钟以上,1次60分钟。
同样的路线和时间段,车主曾开着一台1.5T排量的SUV跑过,3箱油总计800元,比电动车多花了100元。而在气温相对较高的7月,电动车完成这段路线只需要充8次电,花400元,只有燃油车的一半,可以说是相当省钱了。
“爱吃溜肉段”表示,开特斯拉回东北“没有续航焦虑,空调暖风座椅加热全开,所有充电都在计划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不过,有细心网友发现了“有意思”中的“没意思”,那就是有些夸张的整体时长。我们来算个简单的账:14次充电用时6.4小时,平均单次补能时长27分钟。按照加3箱油,平均每次加油10分钟(5分钟排队,5分钟加注)计算,总计耗时0.5小时。电车用6小时的代价,换来了100元的成本缩减,时薪16.7元,略低于北京地区麦当劳兼职员工的17.8元。
当然,这些细碎银子对“尊贵”的豪华品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用户来说,属实上不了台面。
DeBuff变成Buff
在普世认知里,春运开电动车回老家,尤其是从温暖的南方回到极寒的北方,出门的那一刻开始,整个旅程就已经叠上了满满的DeBuff(减益魔法),尤其是下面这三个:
*,续航骨折。原因是低温天气影响电池活性,致使电池放电效率下降,电池可用容量打折,续航也就随之断崖式下跌。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要远差于三元锂电池。
第二,充电缓慢。低气温造成电池活性衰减,电池性能发生改变,最终结果就是充电速率下降,甚至充不进电。比如一款标称快充状态下,从30%充电至80%需要45分钟的车型在低温状况下,需要85分钟才将电量从30%充至80%,时间延长了将近一倍。
第三,可靠性差。电动车在冬季会出现,空调无法制热,远程启动失灵,触摸屏失效,门把手打不开,无法挂挡等常见问题,也会时不时暴露后视镜被冻掉,无框车门变形破裂,空气悬架失效等罕见问题。
不过,汽车公司已经在尽全力让这些DeBuff的减益效果,来得舒缓一些了。
根据懂车帝2022年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结果,在零下15℃气温条件下,新能源车的平均续航达成率为48.5%,平均续航里程268公里,相比2021年分别提升4%和14%。
去年的冬季测试中,34 款测试车型中只有四款车型续航里程突破或接近 300 公里,今年已经有十多款车型突破 300 公里,实测续航最长的三款车型分别是:蔚来ET7(实测续航375.7公里;标称续航675公里)、比亚迪汉EV(实测续航366.3公里;标称续航610公里)、比亚迪海豹(实测续航340.6公里;标称续航650公里)。
转换成实际驾驶场景,去年续航最长的车型可在严寒气候条件下,从北京出发可以一口气不停开到河北石家庄,今年,可以直接开到山东济南。
这样的续航表现,增强了相邻城市间“一次充电,打个往返”的信心,甚至可以早上在爸妈家吃个早饭,晚上回自己家喝酒。对于 800 公里的中长途出行,两到三次的“随到随充”补能也可覆盖。车主完全可以趁充电时间喝杯咖啡,吃个午餐。超过 800 公里的长途旅行,在细心谋划补能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在体验上,电动车几乎可以和燃油车打个平手。
博主张抗抗给出了他以上海为中心的电动出行经验:
小于200公里:开电车。即宁波-杭州-苏锡常城市圈,这个距离内,700公里 CLTC续航的电车可以做到不充电往返。随时随地,说走就走。200-450公里:开电车。南京、合肥、安庆、黄山、义乌、舟山等,700公里 CLTC续航的电车可以单程抵达,需要目的地充电。450-800公里:开电车。至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途中一次充电,然后直达目的地。大于800公里:考虑时间成本,不适合开车,不分油车还是电车。
不难看出,如今的电动车,单看续航已经成功转出“骨折”急诊病房,转入了“骨质疏松”疗养套间。
充电桩: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想治好“骨质疏松”,除了加强自身锻炼这个内因,还得确保输入的营养不断流。内服外用,药补食补……都不落下,才是懂古法的合格老中医。
对电动车来说,充电桩就是这股营养液。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字,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根,直流充电桩76.1万根、交流充电桩103.6万根。2022年1月-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根。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根,同比增加99.1%,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率基本匹配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率。
整体数量是上去了,但各地区分布不均的老问题,还没有出现明显转折点。营养液盯着几个地方打,势必会造成一部分营养过剩,一部分营养不良。
还是来自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去年,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北、福建、上海、陕西、湖南、北京等省份。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十个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总量,占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71.3%。
阿联酋《国民报》在题为《是什么让中国这个省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超过整个美国》的文章中提到:广东省拥有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包括345,126台公共充电桩和19,116个充电站,相当于整个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的3倍。
通过数据你会很明显地发现,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集中度相当高,且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
补能设施的分布不均会带来一个必然结果:广大农村地区的电动汽车普及进度迟缓。
要知道,从基础条件看,农村比城市更适合电动出行:首先,农村地广人稀,停车和安装家充桩都十分方便;其次,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维修保养,都比传统燃油车省钱。
但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明明在城里半小时就能给车冲个80%,回村了要花一个晚上。农村用户日益增长的快充需求和公共快充桩建设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正成为农村地区能否跨越燃油车,直接进入电动化出行时期的阻碍之一。
不过,另一个老问题: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不足,确实得到了改善。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去年10月,全国已有397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了充电桩16721个,新增建设充电桩的高速公路服务区872个,充电桩3347个。截止2022年10月,在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中,交流慢充桩占比58%,直流快充桩占比42%。
这些桩主要有三种商业路径:*,充电运营商主导模式,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专注于自有资产的运营;第二,车企主导/合作模式,以特斯来、蔚来为代表,为车主提供充电服务;第三,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以云快充、快电为代表,通过第三方充电网络链接用户及资产型充电运营商。
在开特斯拉回东北的过程中,“爱吃溜肉段”就采用了“特斯拉+蔚来+国网”的互补式补能思路,其结果是全程90%以上充电都在高速上完成的。在返乡过程中,他感知到了东北地区充电网络的进步,此前要充电时,得开下高速去找三五公里内的充电桩,现在可以直接在服务区里使用国网充电。
这就是越来越多中国人购买电动车,带来的正向循环。
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3亿台,但新能源车仅有784万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在长假高峰期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处于闲置吃灰状态。且不谈盈利,回本都难。因此,运营公司自然缺乏大量铺桩的动力,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但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3.19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台,占汽车总量的4.10%,需求缺口增大,潜在经济利益就越大,自然就会有人去挣这份钱。
所以,想持续降低此后长假、春节电动车出行的补能难度,还得靠大家多买、多换、多添电动车。
写在最后
在中国电动车实现 0 到 1 进化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电动车=电动爹”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认知正发生着改变。续航长了,桩变多了,充电快了,“电动爹”降为“电动哥”,“开电动车”还是“回家过年”或许很快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不过,为了维持愉悦心情,电动车开长途,*还是走一个稳字。可以勇,不能莽,这样既能安安全全地回家吃溜肉段,又能培养提前布局、超前谋划这样成功者都有的思维,可谓一石二鸟。
人车都win-win了。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全球速讯:这个春节,中国没有「电动爹」
- 全球今日报丨广州荔湾: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传统商圈...
- 看热讯:教育部: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
- 热门看点:2022年中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3%
- 【钛晨报】2022年中国财政收入203703亿元,同比增长0.6%;小...
- 工业增加值站稳万亿元规模 深圳高质量发展“跑起来”
- 天天看点:制度性措施保障外资稳增
- 天天要闻:改善预期稳住农村消费基本盘
- 天天视讯!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2.9%(新数据 新看点)
- 兔年“抢春”!各省纷纷放大招
- 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
- 中国“开门红”为世界经济增添暖意
- 人气足、市场旺、信心强,消费复苏可期可盼
- 【世界新视野】(港澳台)陈茂波: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更加亮丽
- 全球简讯:广州荔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项目厚植高质量发展...
- 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接近6万亿
- 环球即时看!全国首个!县级市昆山GDP突破5000亿,坐拥30家A股公司
- 全国县级市首例!昆山GDP突破5000亿元,坐拥30家A股公司
- 山东强省会战略遭受重挫,济南面临合肥赶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每日动态!碳减排支持工具 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
- 【世界时快讯】兔年春节消费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
- 全球简讯: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半年至两年,碳减排...
- 停止“买买买”,年轻人流行“报复性存钱”
- 热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崖州湾科技城办事处成立
- 世界快看点丨江苏13市2022年GDP均超四千亿,宿迁逆袭
- 环球速递!下月施行,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相关个股午...
- 全球关注:全国县级市首例!昆山GDP突破5000亿元,坐拥30家A...
- 中国经济稳健复苏 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当前时讯:费县排名第二!2022年临沂各县区财政收入出炉!
- 世界播报:新闻多一度 | 多地推措施促消费 都放了哪些大招?
- 环球观点: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金融分会场会议召开
- 资讯推荐:国家统计局:12月纯碱产量为257.7万吨,同比增长4.4%
- 即时看!三年前错过年夜饭的郭广昌,如何赢在消费复苏大年?
- 环球精选!去年财政数据出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 当前关注:财政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
- 环球滚动: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开门红”,沪深两市全天成交超万亿
- 2023年,盐城这样拼经济!
- 每日速看!(经济)2022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3%
- 彭文生:中美G2模式受挑战,我国如何应对?|宏观经济
- 全球热议:2022年全国财政收入超20万亿元增长0.6%,卖地收入超...
- 昂贵的围炉煮茶,是咖啡店的*对手?
- 《狂飙》真没崩,但它让细节控们「疯」
- 视焦点讯!南财观察|珠海如何实现制造业当家?“招商引资+数...
- 天天速读:《流浪地球2》中的科幻产品能实现吗?
- 环球简讯:被「骂惨」的银行理财还能投吗?
- 环球播报:曝美国小鹏或私有化,股价暴涨98%,空头们却坐不住了
- 每日看点!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比增长300%,...
-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 热议:春节经济创造了“开门红” 世界欢迎中国春节消费热潮
- 2022年山东省属企业营收21843.8亿元 22户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 全球球精选!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比上...
- 信用卡逾期6天上征信吗?信用卡欠款超过5万不还会怎么样?
- 房贷延期还款的办理流程是什么?房贷逾期5个月什么后果?
- 网贷延期还款怎么办理?网贷逾期5个月后果严重吗?
- 还不上信用卡如何办停息挂账?停息挂账自己协商可以吗?
- 网贷逾期多久会上征信?网贷逾期有什么补救方法?
- 信用卡逾期一定会上征信吗?信用卡逾期有什么补救方法?
- 房贷还不了能不能办延期?房贷延期还款怎么办理?
- 信用卡逾期办停息挂账好吗?信用卡逾期怎么办停息挂账?
- 网贷逾期怎么协商还款?网贷延期还款申请条件介绍
- 信用卡逾期怎么协商还款?个性化分期申请条件是什么?
- 财政部: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
- 财政部:2022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8.3%
- 深圳:第二轮餐饮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31日起正式开放报名
- 光大证券春节消费数据点评:整体稳中有升 旅游住宿等线下消...
- 当前信息:产业链迎IPO热潮: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们冲刺上市,...
- 世界即时:创业者闯关 2023:人们春节团圆,我们加速出差
- 深圳环水集团对口帮扶冯坑村成功入选“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 特别提款权是什么概念?世界银行的特别提款权是什么?
- 世界短讯!吸管是什么意思?吸管有什么内涵?
- 环球关注:太平洋保险鸿鑫人生和鸿发年年哪个好?如何选择?
- 天天热讯:屌丝是什么意思?屌丝是指什么人?
- 【天天新视野】肉便器是什么意思?肉便器有什么含义?
- 焦点观察:网络语抽风是什么意思?抽风怎么理解?
- 盈余公积金是什么?盈余公积金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 全球今头条!紫薇是什么意思?紫薇有哪些含义?
- 全球微速讯:剑指经济复苏!开年上海重磅发布32条措施,重大...
- 环球快讯:新华全媒+丨从破万亿到稳万亿:“工业立市”支撑深...
- 今日热议:太猛了!2022年赣州GDP超越芜湖、遵义
- 吃棒棒糖是什么意思?吃棒棒糖是怎么火起来的?
- 断背是什么意思?断背是用来比喻什么?
- 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东证监局副局长赖朝晖:抓住全市场...
- 今日视点:外媒:中国“所有开关拨向增长一侧”
- 天天简讯:2023游戏出海:如何开启下一个「副本」
- 【独家】互联网巨头决战「五环之外」
- 天天热消息:洗澡,4500万人的新年愿望
- 每日精选:90后深漂现状:有人决定留下,有人选择逃离
- 全球视讯!图漾科技完成C轮融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
- 环球聚焦:无锡市的区划变动,东南地区的经济强市,为何有7个...
- 速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2023房地产行业逐渐步...
- 【天天聚看点】今世缘:预计今年元月整体情况不如去年,但是2...
- 人气旺市场暖 今年消费有望持续恢复
- 2023国潮消费复苏密码,藏在这6大趋势里
- 每日看点!兔年首个交易日 沪深股市迎来开门红
- 佛山论语 | 五区GDP均超千亿,佛山凭什么
- 今日最新!商务部:去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2.9%
- 精彩看点:长春市再出实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世界热文:惠誉:中国零售消费业将震荡复苏 超额储蓄余额带...
- 世界速递!6%!山东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出炉
- 环球简讯:三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机构将扩容...
今日要闻
- 全球今日报丨广州荔湾: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传统商圈转型升级
- 看热讯:教育部: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 兔年经济“开局即冲刺”,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 投资者早报
- 热门看点:2022年中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3%
- 【钛晨报】2022年中国财政收入203703亿元,同比增长0.6%;小米集团全球副总裁Manu Kumar Jain辞职;16万元Model Q要来了?...
- 工业增加值站稳万亿元规模 深圳高质量发展“跑起来”
- 天天看点:制度性措施保障外资稳增
- 天天要闻:改善预期稳住农村消费基本盘
- 天天视讯!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2.9%(新数据 新看点)
- 兔年“抢春”!各省纷纷放大招
- 2022年GDP版图:江苏紧追广东,安徽进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