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打假「独立女性」

什么才是独立女性?全职妈妈算不算?如果一个女性独立地选择“不独立”,那她还是不是独立女性?充斥在影视剧、短视频、综艺话语空间里的这些议题,最后都成了“白马非马”式的诡辩,完全失去实际意义。

如同戴维·波普诺的断言:“女性既为过去规定,也被现代塑造,必然形成角色冲突。”《我们的婚姻里》白百何说:“我就要实现自我价值,我怎么可能依附在你这样的人身上呢?”抖音号“女子成鉴”说:“你喜欢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就要做好被别人操控命运的准备。”陈数被采访时说:“物质没有一个基本的完成的话,其实谈精神独立还是差点意思。”

当下社会语境里,谁不跳出来给独立女性下个定义,就像是既张不开嘴,也跟不上遛儿。影视剧里的女主升级打怪触底反弹,以爽文模式迎合大众心理需求。女演员们则不管自身经历是否贴合,都要打点精神输出一通金句,于是走哪儿都能听到“姐姐好棒”的赞誉。

这样的“独立女性”看得越多,越觉得独立女性的容错空间很小。仿佛一个不小心行差踏错,就不再是的“独立女性”了。久而久之,我们关于独立的认知难免会出现狭隘和固化的迹象。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人定义独立女性应该怎么做,真正的形象反而更加模糊不清。

刚在315泪别老坛酸菜的硬糖君,同时作为各类“独立女性”媒介形象的消费者,深感自己也担负打假之责。每个人身处环境大相径庭,而林林总总“独立女性应该怎样做”的伪标准,怕是经不起质检的。

虽然女性主义的康庄大道依旧任重道远,但那些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还是别信了吧!

影视剧的标准答案

每天穿着华服和上司、同事斗法,稳坐职场第一交椅;生活里把丈夫和前男友,全部收归为裙下之臣。韩剧《迷雾》里的高惠兰,完全就是近年来独立女性影视形象的标准答案。

然而如果照搬高惠兰,会发现那种成功需要主角光环。能力不够的普通人只能当《武林外传》的杨蕙兰,在传销组织卖菜刀。如果身边没有不求回报、随意供你驱策的成功垫脚石,那么这种“独立女性”的通路是需要被质疑的。

过去剧集里的家庭主妇都有点糟糠妻的味道,《三十而已》进步的地方在于把童瑶饰演的顾佳,弄成了一个全能精英主妇。创作者将主妇与精英两种跨界式人物类型融为一体,证明了主妇也可以是独立女性的一员。

然而在手撕太太圈、为儿子出气、劝退公司心机女之后,顾佳的女性意识急转直下。她本应笑傲职场,却为照顾全家选择了退出;一向骄傲却为了给儿子争取前程,卑微地讨好王太太;出于责任和情分,在烟花厂爆炸后只得停下离婚的脚步,协助已经背叛自己的丈夫处理负债。

顾佳所做的种种努力,不过是为了迎合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与传统道德陈规。这说明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还不够坚定,实现独立的社会土壤还相当单薄。

如果《三十而已》只能算是主体性缺失的话,那么《完美关系》《爱的理想生活》便完全在建构一种“空中楼阁”。

陈数的气质,配上斯黛拉的霸气设定,狠拉了一波好感。职场上有钱有势,是高级合伙人。感情上面对老公出轨,不动声色收集证据。所谓爽感“独立女性”,就得手起刀落。观众做不到的事,强咽不去的委屈,创作者让一个很有代入感的角色帮你通通释放。

人们在斯黛拉身上投射的对独立女性的想象,反映着一定的现实问题。从角色塑造不难看出,她离真正的独立,还有许多待完成的建设。在她的生活中,感受不到自主权,过得并不恣意。好像她只是一个完美的模板,展示着理想化的政治正确。

《爱的理想生活》里殷桃饰演的温如雪,则在矫枉过正中歪曲了“独立女性”的意涵。她在贫寒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经济上借助于有婚约的一家朴实之人。虽说她已经还清了经济债,但以婚恋达人的老道,四处猎男设局扑杀。匆忙之中发现三观失配,便果断“苦情”分手。不用说,试恋比试衣还快的背后,也是一种话语强势。捞女似乎成了英雄,真是很辩证哩!

至于《我的前半生》里靠闺蜜男友成功独立的罗子君,既站在道德高地上顾影自怜,又对男性的帮助无法坚决说“不”。我们倒不是想自命清高,我们只是怕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闺蜜男朋友。

短视频兜售鸡汤

鸡汤的作用,不在于它真的能激励多少人,而在于有多少人“感觉到被激励”。短视频里剧情演绎式的“独立女性”宣言,某种意义上只是场景化的“大女主”剧集cut。而且为了对情绪一击即中,往往比剧集更剑走偏锋。

男的质疑女生创业是假,女生直接点明:“你是来要你那20w的是吧?”当女生表示钱还不了时,狠话甩出:“我陪了你三年还不值20w是吧?”当有的博主努力告诉你什么才是独立女性时,另一些博主直接告诉你什么不是。

在抖音号“打个电话”的视频列表中,女性不是伸手要钱的捞女,就是双标得令人无法直视的拳师,甚至是脚踏两条船的绿茶。它集中展示了女性纯粹的恶,用以换取男性用户毫不犹豫的赞。

一个讨论双标女性的视频下,有男网友发评论:“重金娶妻,娶的是完璧之身。八抬大轿,抬的是大家闺秀。三媒六聘,聘的是知书达理。斗胆问下,姑娘占哪样?”别的不说,一看这位兄弟就是在相亲市场受了重伤的。

这类视频看似在“打假”,实际上吃的却是性别分歧的红利。当然,比它更隐蔽的是“女子成鉴”,输出看似正向价值体系,实际操作也经不起揣摩。常见模式类似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短发女生总是发出一些不独立言论,长发姐姐霸气地告诉她你错了。

每个短视频的题名垂直且细分,在“自爱”里短发女生怀念前男友,长发姐姐告诉她:“他选择了新欢,是因为什么臭鱼烂虾他都要,你选择了时间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拜托,男生无缝衔接自己渣就算了,怎么还骂别人新女友是烂虾,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在“三十岁”里,短发女生上来就是一副《三十而已》的口气:“再过几天我就30了,我也要迈入年龄焦虑群体了。”咋了,30岁零点钟声一敲响,就有人把你拉近“焦虑群”?姐姐巧妙比喻:“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围墙里的狗终身低头。反正你怎么选,都有遗憾。”也是搞不懂,为啥一到30,不管是影视剧还是短视频都逼着女性立刻做出新选择,是有什么抽奖活动吗?

相比明显公司运作的号,硬糖君觉得个人博主分享的真实经历倒有点参考价值。“张大碗子”曾以身边完美情侣分手为案例分析:“你先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才是某某的女朋友。适当的去依赖另一半,是很好的生活情趣。但让某一方持续性的超负荷负重前行,是个人都会累的。”

完美的独立女性标准很难践行,但舒婷的《致橡树》或许是一个可供容错的模型。“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生活是自己的,别全信博主的。

媒介空间的独立展演

这年头,估计没有女演员敢以贤妻良母的公众形象为傲了。就连公认的贤妻刘涛,也在《欢乐颂》里当安迪,在《星辰大海》里搞创业。有意思的是,别的角色观众都能把人和剧分得特别清楚。一到了独立女性角色,观众立刻觉得演员生活里也是那样。

“追我的人从这里排到法国,你却去泡一条鱼!”张雨绮在《美人鱼》里的台词,配上她敢结敢离的情感生活,立刻让人分不清是艺术模仿生活,还是生活模仿艺术了。

女人在两性对抗里明显不占优势,但姐姐又踹车门又砍人,分明暴力而非独立吧;而且和小提琴家一言不合就开车逃离拍摄,着实丢了契约精神。关键是用自己的资源给人家找戏拍,宁说这是等价交换呢还是爱的奉献。独立女性并不等于把强势男性的坏习惯抢过来装自己身上,然后四处唱“姐就是女王”吧?

看了那么多女演员抢着表达“独立女性”,硬糖君倒觉得吴越的没有标准是最佳标准。尽管她在《我的前半生》里演的小三并不独立,但一个人精神世界独立与否绝对可以从大段采访里看出来。你能背一段节目稿子,但你无法时刻都有稿子。

“独立应该是内心的一种强大,这种强大不是强势。独立是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也是饱满的。并不是我有工作就叫独立,你有工作了,甚至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你精神是空虚的,也不叫独立。但是如果我不是很有钱,我可以在情人节的时候,我认为烧饼是最可爱的礼物,这就是独立。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饱满的充盈,让人觉得不惧怕的一种感觉。”

时代在变,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在变,女性对自我的要求也在变。在现代,独立或许意味着一种复杂的能力。不必迷信某一种标准化的人生,独立是属于个体的精神追求,抛开具体情境谈独立,都是缘木求鱼。

1973年,罗伯特·霍金斯在谈到女性的媒介呈现时,划分了五个级别。第一级,女性被描绘成全然无知的陪衬品;第二级,女性的角色与形象符合刻板印象;第三级,女性被描绘成专业的角色,但最后仍然回归家庭;第四级,颠覆传统、追求两性平等的独立女性形象;第五级,超越两性二元对立观念,扬弃男女特征定型化的观念。

我们很高兴看到“独立女性”的媒介形象,如今已来到第三级和第四级。而为了矫正第一级与第二级,当下媒介偶有走弯路的情况也需得到宽容理解。毕竟女性角色被禁锢了多年,不能一下子要求其形象转变水到渠成,毕其功于一役。

不过女性形象往上走千难万难,往下滑一步之遥。在进入第五级的圣殿前,须警惕假冒伪劣产品的侵权。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