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薪百万到月入1万,金融圈也有中年危机?
今天聊的话题,关于金融圈的中年危机。
话说中年危机就中年危机,干嘛非得提金融圈,难道是对金融圈有偏见吗?
还真不是,事情还要从2月初的一份出圈的求职信息说起:
2月初,金融圈内知名网红私募基金希瓦投资的前基金经理在某招聘网站上的求职信息,由于期望薪资过低,与其资质资历不匹配,一下子又出了圈,引发外界再次为私募圈的激烈与内卷焦虑了一把。
这则求职帖的意向岗位为买方研究员,7年的私募交易经验、5年希瓦从业经历、资金管理年限3年……期望薪资15000-20000元/月。
这,也太谦卑了吧?私募真卷成这样?
要知道,希瓦在圈内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希瓦是一家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也就是不公开向社会大众募资、而是只对于少数高净值用户定向募资的那种基金。这家私募基金的投资主战场在港美股。
希瓦2014年底成立,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80亿元,旗下目前有超50只私募基金产品在运作,员工超过50人。
咱们算一笔账,180亿的管理规模,每年确定性的收入是管理规模的2%,也就是3.6亿,除以50人,等于7,200,000……720万?!
我真的没有数错0吧……是720万的人均创收?!
如此推测,加上简历透露出来的信息,大概是个优秀的90后(或80尾)小伙。无论从简历背书、工作年限上看,还是从我们刚才对希瓦的小账盘来看,年薪百万应该不是太大问题。怎么说都不至于又回到了求职的起点,难道是大环境又这么不好了吗?
说好的私募是金融业内卷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呢?
这到底是个人的事业滑铁卢?还是行业的大拐点?反正肯定不是官方辟谣的那样:因为爱情原因想换个办公地点……
1.
贵圈还好吗?
私募经理百万年薪离职后,月薪仅1w多?
这么说标题固然惊悚,也能让一些怀着酸葡萄心理的吃瓜群众获得爽文快感,但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金融人,如果只是随声应和、制造焦虑,不求就里、不论原委,说出来的东西很标题党,就很尴尬了。
来看看私募这个不大的圈子里的各位老板们,对过去一年无论公募、私募业绩普遍不行、全民亏钱、金融精英低薪求职的种种现象,有什么观点和高见。
市场“跌跌不休”,圈内人怎么看?
有人说,在这个大环境下,不分析原因,跌了就骂,和营业部炒股的大哥有啥区别?作为私募投资就这点心理素质,只会给管理人很大压力,很容易把经理逼出劣币驱逐良币来,最终抛弃长期主义,那才是私募赚钱的核心要旨——越是变化,越需要长期主义的勇气和气质。
还有人说,别慌,正是磨心态的时候。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听到耳朵都磨出茧子了,但是正确的事情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就是这么难做到,更难坚持。
“你以为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当你10多年投资总结的框架定理、一点点抠出来的账一次次被市场情绪和各种杂音推翻,我也慌,压力太大,我也不想干了。”
不过也有不同境遇的,“我们的业绩也不好,只不过投资人理解,这是我们的幸运。”
总结一下,感觉大家心态也凌乱了,通常都是前半段大谈价投理念、市场细分机会和长期主义的定位,后半段就有点蚌埠住了的意思……
关于金融圈中年危机这件事,是普遍存在的吗?
“中年危机就中年危机,金融中年危机是什么意思?哪个行业到了35岁没有危机?”
“凭良心说,金融行业已经是一个最不容易产生危机的行业了,这里面的人啊,就是欲望无止境,但是在一个个人能力很难被埋没的行业里,还是好好研究公司,别无端焦虑,任何焦虑就四个字——干就完了!”
“中年危机没有,只有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年危机。”
2.
没有中年危机,只有金融危机
的确,在这个圈子有这么一个说法,没有“中年危机”,只有“金融危机”。可见,金融人的福祉是和市场的冷暖强相关,甚至是唯一相关。
而去年以来,A股分化悬殊,港股低迷,美股承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就说求职帖里这个希瓦投资吧,在私募圈里,因为其创始人“大金链子”梁宏直言不讳的作风和旗下几个颇有口碑的基金经理,也算是个网红私募了,网传这个求职贴的主人还被称为“冯柳第二”,其地位可见一斑。
可是,截至去年12月,希瓦12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10%,其中更有5只基金跌幅超过20%。这里面有很大市场beta的因素,希瓦也绝对不是最惨的。
而他们的回撤幅度、心态变化也很能代表大部分私募人、基金人的精神面貌:
从坚持价值投资、静待机会、抄底低估值、再抄底、坚持抄底、挺住不慌、价投YYDS:
到慢慢地……
2021年初,希瓦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时有投资人提出质疑。对此,希瓦霸气回怼称“又想吃肉又不想挨打,请另请高明”。
2021年2月,港股持续下跌,梁宏表示,这种“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的下跌都是买入优质好股票的机会,这一点不会改变。
2021年5月一次私募分享会上,梁宏再一次表示自己看好中概股和美股市场,一方面互联网目前估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务可依托流量和数据开拓更多新领域。
2021年6月,梁宏突然网上发帖说:“这几个月操作不理想,我们自己也在总结反思,有错判的地方,也有本身选择没问题、市场暂时没表现的原因……投资是长期的事情,你要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认可他,就投他。”
挨到去年12月,希瓦发布自购公告,自掏腰包3600万购买自家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
乐观点看,是逢低抄底,等待反转,悲观点看,这是真的撑不出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没有谁的日子是特别好过的,只不过大家都不说、都挨着罢了。
以前投资相关的微信群里各种秀业绩秀K线的、各种甩观点摆框架的,牛市之下全是股神,而过去的这一年,这些群都安静了很多啊。
3.
现实的金融圈,还是靠业绩说话
我们还问了基金行业里的人,关于开头说的私募金融人“低薪求职”,怎么看?
有朋友说,在一个还不错的私募待了这么就久,亲自管理过百万资金,业绩还不错,一年收入百八十万也很正常,1w-2w兼职都少啊。不知道这个求职帖背后的原委是什么,但不符合逻辑和常理。甚至,水平高的早就赚出了自己开个小私募的起始资金,找什么工作啊?
还有朋友说,没有人真的知道他们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人品、口碑是基金经理的核心资产,怎么会这么丢个烂摊子草草走人,除非是不想干这行了……
总结一下,其实大部分人不相信1w -2w的低薪求职帖是正经在求职,甚至还有老板直接伸出了橄榄枝……
这个年代,如果妄然说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哪里都发光”,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二级市场投资,尤其是私募二级市场投资,还真的是可以站着说这句话的!
因为业绩可以证明一切。
业绩往往只和基金操盘手能力有关。3-5年就能直接显现出来,5-10年就能看出前3-5年谁是靠运气赚到的钱、谁能穿越牛熊持续赚钱,30-50年还能跑出来的就是封神般的存在。也不像公募基金受到更多散户和社会压力、投资限制更多、投资标的更受限。
时间给投资能力以加持和最高维度的认可。
用希瓦投资的创始人梁宏自己的话说:
“哪怕过去茅台腾讯这种超级大牛股也有过1-2年的下跌周期。没有任何一个基金会是一帆风顺的。你看到的长期业绩都是经历了无数波折……我觉得更要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投资业绩(5-10年,甚至更久),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这些才是投资一个基金的灵魂。”
风物长宜放眼量。把自己放在10年后的时间点看今天,一切的答案都会显现出来。
别为这个求职贴的主人公下一份工作担忧了,如果不是道德问题,这把刀只会越磨砺越好用。更加不用担心年薪百万瞬间变月薪1万,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明你之前的钱是靠别的东西骗来的。
最后,祝各位早日发光!
标签: 中年危机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如新公司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大咖云集|司库体系建设指南深度解读!超多干货,周五见!
福利活动进行时:汇宝利助你轻松跨境转账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从年薪百万到月入1万,金融圈也有中年危机?
- 推特的焦虑,藏不住!
- 盐津铺子多收了三五斗,少赚了一个亿
- 李想的新理想,会实现吗
- Keep不是健身App
- 文和友:卖IP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 化妆品原料企业维琪科技完成A轮超2亿元融资
- 我,做代理,8个月负债140万
- 美国食品零售平台Weee!获得4.25亿美元融资,软银领投
- 「金达威」做LP:出资「众为资本」15亿新基金
- 科技创新“深蹲助跑”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 小鹅「猝死」,腾讯是不是该放弃电商了
- 统计局: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 58.1亿元!2021年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创历史新高
- 【聚焦】政策“红包”密集派发助企“开门稳”“开门红”
- 【关注】灵活就业成年轻人就业新选择
- 重磅!江苏发布“苏政40条”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 巨头乱翻小红书
- 全球电商SaaS平台「店小秘」再获1亿美元C轮融资,服务全球商...
- 厦钨、厦钨新能增幅超60% 关键战略材料企业领跑行业
- 优地科技再获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战略投资
- 最新!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
- 临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 打好“牡丹牌”“卉”制新蓝图——老城区打造牡丹产业社区
- 「造富液体」逆袭之战
- 投资界24h|今年,李斌要第四次IPO敲钟了;VC/PE开始组团去河...
- 三八妇女节,脱掉高跟鞋
- 不香了的喜茶,用价格肉搏
- 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保卫战
- 房租,餐饮不能承受之重
- 这个隐藏的「地主」,成房企最大威胁
- 微信杀死秀场直播
- 揭秘「如新」:个人1年可赚1.26亿
- 天太机器人重磅推出“智巧”系列关节,让机器人研发制造更简单
- 咖啡、快餐、油价,涨声一片,打工人:痛到肉里
- 河南超级引导基金诞生,150亿
- 3500万!安徽云萝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巨额天使轮融资
- 黑龙江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3年投入10亿
- 「安徽云萝网络」获3500万天使轮融资
- 直播红利消失,为何年轻人依旧「趋之若鹜」
- 抖音测试首款音乐App汽水音乐,腾讯网易迎来新对手
- 河南启动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首期1.6亿
- 动荡局势下,中国新造车在欧洲「狂奔」
- 翻开碳中和的底牌
- 「格博生物」完成近5000万美元A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
- 弘章资本出手,「斗禾科技」获近亿元A轮融资
- 「华润置地」做LP:拟成立新基金,总规模12亿
- 「爱德曼氢能」完成超4亿元B轮系列融资,元禾重元和华控基金领投
- 连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获新一轮数亿元融资,黑蚁领...
- Loom的联合创始人Joe Thomas:创业本身就是一场大冒险
- 惠远资本完成智慧科技医康养领域首支基金募集
- 河南钻石大佬被抓,神秘人接手烂摊子
- 为什么狗不理和中国邮政都想卖咖啡
- 字节电商要在东南亚「大干一场」
- 无人驾驶进入真正「艰难求存期」
- 「道刻智能」完成千万Pre-A轮融资,零一创投投资
- 纾困餐饮行业,并非「零和博弈」
- 啤酒卖出茅台价,2022第一单智商税
- 传音手机,出海难逃一卷
- 90后大厂员工开始养生
- 27岁硅谷新贵辍学斯坦福,打造估值110亿美元独角兽
- 大族数控上市跳水破发 跌幅一度扩大至14%
- 奥浦迈回复科创板首轮问询:确认公司不存在重大诉讼、仲裁
- 桑塔纳的传奇一生
- 恒茂高科创业板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拟募资3.5亿元
- 证监会恢复新巨丰发行注册程序 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
- 「邮政咖啡」加速,中国邮政离「潮牌」还有多远
- 字节跳动音乐布局的「X」面
- 协同Portfolio | 中精普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协同创新直...
- 合肥中德创新中心主任吴凡:把海外资源和家乡发展融为一体
- “95后”和“00后”占比过半 网购黄金成主力
- 4只基金发行失败!宝盈鸿翔债券型基金募集失败
- 2022年近2个月 权益基金分红总额超520亿
- 当候鸟骑手来敲门
- 银保监会: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增加9项内容
- 【渝办动态】重庆市福建商会召开第八届第七次理事会
- “2022北京消费季”3月1日启动打造24个全市性标志
- 生物基材料企业中科国生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君盛投资领投
- 一年减少252.1万人 保险代理人为什么锐减?
- 咖啡店打工记:不像咖啡师,更像「机器人」
- 【关注】为流量搞双向收割 亟待加强有效治理
- 安徽发布“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
- 嬴彻科技完成1.88亿美元融资,红杉中国、君联资本联合领投
- 前大众点评CTO Simon正式加入众麟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 宁夏:2022年将建设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 卷不动的游戏创业人:一边缺人,一边裁员
- 脑科学创新企业「诺尔医疗」获得亿元A轮融资
- 首发 | 凌意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及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
- 炎凰数据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打造新一代异构数据...
- 阿里不再「躺着赚钱」
- 首发 | 「京硅智能」连续完成数千万元Pre-A/Pre-A+轮融资,...
- 马斯克涉嫌内幕交易?
- 五粮液换帅
- 三孩时代,95%的月子中心在亏损
- 水滴筹3.6%手续费,填不了沈鹏16亿亏损
- 《江照黎明》高开低走,国产悬疑还得靠刑侦吗
- 罗永浩挖角新东方
- 14 年前洗劫欧洲资本的保时捷,要在欧洲上市了
- 谷爱凌,救活了瑞幸咖啡
-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