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春晚的欢乐在朋友圈

“我好认真地看春晚,结果自然而然在十点前睡了两次”、“但凡姜昆讲个天津话,也不至于这么尬”、“因为坚持看春晚,我被朋友怀疑品味差”……看春晚二十年有余的郑荃第一次感受到朋友圈里小伙伴们对春晚吐槽的乐趣远远大过了春晚本身。

“好像从我记事开始除夕夜就会守在电视前看春晚,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郑荃告诉燃财经,虽然也觉得节目内容略显乏味,但不看的话在和朋友们聊天时似乎就缺少了很多谈资。

“看呗,反正也没别的可以看。”

如郑荃所说,诞生于1983年的央视春晚至今已不间断举办了40届。40年来,人们新年伊始的问候与讨论似乎总是离不开春晚,而春晚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收视王者。

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6-2019年春晚观众总规模分别是10.3亿、10.8亿、11.3亿、11.7亿,2020年则是12.3亿。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的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先后和全国观众见面的“春晚”多达60余台,其中的绝对大户、央视春晚的综合收视率超过了20%。

但也正如郑荃朋友圈里的情况,观众们在观看春晚的同时,对于春晚的吐槽从未间断,甚至可以从其未开始一直延续到《难忘今宵》的结束。

1月30日晚间,当今年春晚节目单公布那一刻,不少网友便已经开启了吐槽模式。在知乎帖子“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单公布,你最期待哪个节目?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下面,在不足一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有超399万次的浏览和近1700条回答。知乎ID“儁媄嘸濤”的网友表示,“《难忘今宵》,算是这节目里面好感度最高的了。”“苍枫之海”则更是直言,“我觉得公益广告可能也不错哎。”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一些守在电视机前坚持看春晚的小伙伴聊了聊他们看过之后的感受。他们当中,有人热衷于语言类节目,却被接二连三的“催婚”与“催生”逼退;有人年年守着抢红包,最后红包里装的都是满减券;还有的人明明对春晚毫无兴趣,却又不得不与现场观众一样“被迫营业”;也有人真的因为喜爱而看春晚,但最后却被最期待的节目“所伤”。

在这个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的时代,春晚或许早已不是我们或许快乐的方式,但它却早已成为我们每年守岁的习惯。

催婚又催生,和爸妈一起看春晚太难了

大东 | 28岁 看春晚被催婚的第X年

陪爸妈看春晚是我家的传统,也是作为“单身狗”的我最忐忑的时刻。春晚前几天,我就和朋友讨论过去年春晚“催婚”催得紧,今年会不会“催生”。

没想到今年的春晚直接打出“王炸”,既催婚又催生。今年春晚第一个小品的主题还没诠释清楚,就将催生的主线贯穿了始终。即使忽略“芭比Q”、“猥琐发育”这类网络词生搬硬套带来的不适,一个不想让儿子放弃稳定工作的父亲,因为儿媳妇怀孕,不但支持儿子卖房创业,还掏出70万元的家底来支持儿子。我忍不住皱起眉头,小品想要表达的难道是“只要生孩子,再大的家庭矛盾都能化解”吗?

此时坐在爸妈身边的我,大气都不敢出。实际上我的情况跟小品里有点像,干着一份自己不喜欢但在父母眼中“稳定”的工作,动着想要辞职追求梦想的念头。终于,我爸还是开口了:“先成家后立业,有了孙子我就懒得管你了,你爱干嘛干嘛。”

我原以为“催生”这种事情只能靠语言类节目完成,但当我看到接下来的歌曲节目《万象回春》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又天真了。除了歌曲歌词全都是“每个生命充满奇迹,生生不息”外,舞台上,大象现场生小象,更是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大张伟和王勉的脱口秀虽然是反讽催婚,但还是给了父母长辈们打开话匣子催婚的契机。我和几个发小边看春晚边群聊,大家几乎同时在群里发出“求救”信号,“救救孩子吧,我妈又开始了”,“我这边也是战况惨烈,我已经端茶倒水好几天了,一朝回到解放前。”

春晚一直喊着年轻化,不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爱看春晚,是这“催婚又催生”的春晚多少有点“不敢看”。

险些被大老师和王勉的脱口秀送走

逊欢 | 28岁 一年又一年,春晚每一年

1月30日晚上,官方刚刚发出春晚节目单时,我就和好几位朋友讨论最期待的节目是什么,当时我们好几个人都说最期待的就是大张伟(以下称为“大老师”)和王勉的脱口秀,毕竟之前在脱口秀大会中,王勉几乎没翻过车。

可万万没想到,这脸打得比过年的爆竹声都响。

其实在大老师和王冕出来前,我觉得语言类节目已经够尴尬了,但他们二人的《快乐气氛组》一亮相,好家伙,把气氛尬出天际了这是。

首先就是作为一种脱口秀的形式,一上来就用脱口秀中最不需要技巧的谐音梗撑场子,真的是很有失水准。先不说从“第九天长”(地久天长)到“想念是会呼(虎)吸的痛”的谐音梗有多烂,就一上来那个“tiger”(太哏儿),讲真,直接让我怀疑之前脱口秀大会上,王勉的段子究竟是不是他自己写的了。

其实说到谐音梗,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对年轻人有误解,误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这个点。在大老师和王勉的节目之前,贾玲和张小斐也是大玩谐音梗,从“人身公鸡”(人身攻击)到“勾心豆角”(勾心斗角)再到“小杜鸡肠”(小肚鸡肠),其实真的很想说,希望编辑们多多冲浪,了解了解年轻人真正的喜好啊。

谐音梗之后,终于拿到了“小吉”(吉他)的大老师和王勉,那就好好唱呗。可是唱点什么不好,偏偏就要和年轻人对着来,唱起了“催婚”。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貌似每一个语言类节目,或多或少都聊起了结婚。讲真,这让我们单身还和长辈一起看春晚的人压力太大了。

以至于本来就不缺乏吐槽春晚话术的朋友圈又多了几分精彩。如“中国脱口秀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大老师和王勉直接将我送走,转台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像看春晚一直都是陪父母大于看节目。

春晚的歌曲节目,多少有点失望

菲菲| 29岁象征性看春晚29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每年除夕之夜一过十二点,我们家必须要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所以,多数的春晚节目,成了我们包饺子的背景音乐。偶尔听到熟悉的声音,一家老小就粘着一手的面粉出来盯着电视机。

不过,今年春晚的歌曲节目我多少有点失望。随着李宇春、易烊千玺和邓超开场曲的上场,我本来很期待的心情就一落千丈,整首开场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搭”。三位歌手即使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但他们眼神交汇的瞬间,总有一种浓浓的“我们不熟”的感觉。每个人只是在完成自己的部分,歌手与伴舞、与其他歌手,甚至与整首歌似乎都没什么关系,好像一个高级版的“工具人。”

回想过去的春晚,其实有过很多经典的合唱,比如周杰伦和宋祖英用流行和民族唱法结合的《本草纲目》,这对看似违和的搭档,呈现出的是异常和谐的舞台,也因此被网友们戏称“英伦组合”。后来宋祖英还曾驻演过周杰伦的演唱会。那英和王菲的双天后组合也非常经典,1998年的《相约九八》和2018年的《岁月》,一对老搭档时隔二十年,用新歌声,依然带来满满的感动。

但如今,春晚的合唱越来越“没那味儿”了,似乎这些歌曲从以前的编曲、乐器、唱法的融合,变成了找几个年龄段、领域不同的明星,凑成一台,一人分一句词的形式化。刘迦和沙宝亮唱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但刘迦叫的那句“爸爸”和舞台牵上来的小象倒是让我印象深刻。

春晚的歌曲原本是语言类节目的舒缓剂,是我们包饺子时候跟着哼的节奏,那些歌声里原本有感动,也有惊喜。但现在就只变成了“哎,这不是那个小鲜肉嘛,他怎么也来了”。用流量明星和奇珍异宝来填补原本应该花在歌曲本身的心思,春晚的歌声让我失望的,不只是“偷懒”。

不掺和小品的流量明星们

或许该练练唱跳了

苗苗|28岁 春晚抢红包专业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量明星就是每年春晚的必备“项目”,从早期镜头时不时刻意扫过坐在观众席流量的“彩蛋”,再到频频在各个并不好笑的小品中客串,让人分外怀念以前真正好笑的春晚。

不过作为春晚吐槽大军的一员,每年我依然会全程跟进春晚的所有节目。看到流量明星们在春晚小品中,说着尴尬的台词,贡献出他们演绎生涯中的最差演技,都让我尴尬得恨不得脚趾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

今年的春晚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一点,就是流量明星终于不到语言类节目中尬演了。或许是这个原因,感觉社交媒体上各家粉丝的发言都“和平”了许多,就连流量明星买的春晚也不那么尴尬了。

不过,虽然流量明星改去歌舞节目中充当“花瓶”了,不少人的表现也依然让人难以忍受。语言节目演得一般,还可以归咎于糟糕的台词和故事情节,但是歌唱的难听,这没办法“甩锅”了吧。尤其不少唱跳出身的明星,依然贡献了难听的歌声,我只恨#XX 难听#没有上热搜,将他们“钉在耻辱柱上”。

虽然国内少有打歌舞台,大部分唱跳爱豆出道后的最终归宿都是去(烂)剧里打转,但是面对春晚这一个全国人民收看的节目,希望他们能认真对待,花一些时间练习一下唱歌,哪怕用心一点点,也不至于“难听得要命”。还有就是希望他们认真学习“歌唱技巧”,不要再让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春晚上都谁没“认真唱歌”了。

无语的京东春晚红包,抢到一堆优惠

喵酱丨26岁 看春晚10年以上

每年春节,红包都是互联网大厂必打的战役。

这个春节,各个平台的红包大战也如约而至,抖音准备了20亿元,快手和百度各准备了22亿元,支付宝“集五福”则是5亿元。而备受关注的春晚红包互动,则是由京东拿下,准备了15亿元。

但多数时候都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到开奖两毛五”。昨晚22时18分,五福开奖,我分到的奖金和去年一样——1.68元,再加上参与“打年兽”活动的2.12元,合计只有3.80元。有朋友跟我说,她的抖音红包拿到了15元,快手拿到了2元多。

但最让我无语的是京东那个春晚红包,15亿元似乎“只摇了个寂寞”。记得以前是微信还是淘宝合作春晚红包的时候,还有专门的环节,或者右下角提示“摇一摇”,但今年京东的合作,只听到主持人几次口播。

打开京东进入春晚分红包活动页面,活动形式是敲鼓然后领奖。但是奖品竟然只是1.88元、2.88元的京东平台优惠券,没办法提现,只能在平台购物使用。如此来看,15亿元现金红包只是一个营销术语,除了无语找不到第二个词来描述……太怀念以前微信“摇一摇”抢春晚红包领现金的时候了。

2015年微信以“摇一摇”开启和春晚的红包合作,以黑马姿势杀入互联网支付领域。此后支付宝、淘宝、百度、快手、抖音轮番上阵,但效果却始终没有微信好。可能无论平台使出何种解数,最基本的还是平台的基本盘和用户的使用习惯。

而且我发现,微信作为社交主战场,在除夕夜虽然没有合作春晚红包,但依旧是抢红包的主战场。吃完年夜饭,家人就坐在电视机前,捧起手机开始抢各个群里的红包。而且今年微信还推出了朋友圈限定皮肤,我的朋友圈几乎被这个老虎限定皮肤刷屏了。另外通过微视频看春晚的也不少,虽然大多数都是在吐槽竖屏不合适、画质差的。

可能现在互联网确实不好过了吧,拿出真金白银撒红包的成本太高,还是优惠券、礼品的成本可控。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摇一摇”抢现金红包参与起来更带劲儿。

我和春晚观众一样,“被迫”营业

阿伦 |25岁“强制”看春晚第二十年

“央视春晚”在我家的“地位”那自然不言而喻,一定是“必备曲目”。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爸妈早早端上瓜子坚果,水果零食也放茶几上,调好CCTV-1,开始守着春晚开播。

而我,企图逃过春晚躲进房间刷手机,便被爸妈以“守岁领红包”要挟,强制留在客厅一家人一起“喜气洋洋”看春晚。不料,第一个节目还没表演完,我便打上了哈欠。当然,镜头里总会有一两位和我一样明显“被迫”营业的观众,大家积极鼓掌微笑时呈现出的却是一脸“茫然”。甚至直播镜头扫过观众席时,我瞥见镜头里一位观众阿姨,也歪头睡过去了。

也难怪观众“犯困”,毕竟“气氛组”也不是那么容易当,接茬、起哄、鼓掌、起笑,每一帧都整齐划一,节奏起止得当,就连那微笑的眼角弧度和拍掌节奏都高度相似。

而平常不到凌晨一点坚决不入睡的我,更是从晚上九点多开始便频频打哈欠,一心想的只有上床睡觉。

于是,看着节目深觉无聊的我,开始转移注意力刷起了微博和朋友圈,看着和我有着同感的言论不禁发笑,时间也逐渐在我刷手机看吐槽和观察观众动态中悄然溜走。到了节目的中后期,给观众席的镜头大多为远景不说,即便是扫过观众席时,也能明显感觉到观众的状态已经没有开场那么充沛,甚至不少观众的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和电视机前观看的我状态相差无几。

像网友都在关注隔着口罩抠鼻子的陈宝国老师时,我的眼神却直勾勾盯着四字弟弟后边两位有些“不在状态”的观众。

终于,我还是熬到了《欢乐今宵》才结束“营业”。同时也敬佩春晚的观众,感慨他们在高度集中精神好几个小时的同时,还能将表情管理得恰到好处,不得不为他们的“敬业”点个赞。

春晚的男明星,引发中老年男观众“内卷”

齐齐|24岁 春晚20年忠实观众

从我记事起,春晚就和家家户户的鞭炮声一样,是我们家每年过年的必备“背景音”。

虽然这些年连我爸妈也觉得“好无聊”,但每到除夕夜,我们还是会打开电视播放春晚,吃着年夜饭聊天度过“守岁”的时光。

但没想到,今年我爸的一个神奇操作,让本来无聊观看春晚的除夕夜,变得搞笑了起来。

今年我们一家三口早早就吃过了年夜饭,然后照旧进行了经典项目——看春晚。因为今年春晚请的流量明星小鲜肉相对较少,对于我爸来说大部分是一些“熟面孔”,所以他坐在电视前看得格外认真,还用手机一个个拍下了一些中老年明星的照片,比如张国立、谭咏麟、孙楠等等。

拍完之后,他开始在各个家人群里发自己拍下的照片,然后开始感叹,孙楠、张国立、谭咏麟、郭冬临等等都比他年纪大,但看起来都比他显得年轻,脸上的“褶子”少。一个群里发完之后没人回复,他又转战到其他群里接着发照片+自己的感慨。最后因为发得太多,我妈不耐烦了,直接在群里回复让我爸不要再“唠叨”了。

我觉得很诧异,因为之前我爸一直很“自信”,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帅小伙,老了也是个老帅哥,但是没想到会因为春晚看到其他男明星开始了莫名的“年龄焦虑”。

更好笑的是,这种中年男性的“年龄焦虑”,竟然是“全国统一”的。除夕当晚,我就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分享,在看了今年春晚上保养完美的男明星后,自己爸爸/哥哥陷入疯狂焦虑的情况,而且各有各的搞笑操作或言论,甚至有的爸爸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人家都70多了,看起来都比你有精气神”。

不得不说,今年的春晚还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中年男性容貌焦虑开始了,是不是意味着男性“内卷时代”要开启了?

标签: 春晚 春节 抢红包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