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额屡创新高,2022年最被看好的健康科技大盘点
如果说2020年是我们被疫情打的措手不及的一年,那2021年则是我们重生和适应的一年,学会如何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恢复半正常的生活,学会了将远程学习和工作当做兵家常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健康作为头等大事,多项高端健康科技正在改变我们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医疗系统适应更加高效和远程的护理模式,大众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关注和照料自己的健康。
Deloitte的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健康科技领域共有556笔交易,融资238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新高,而专注数字健康投资的Rock Health也公布,数字健康领域2021年收获了729笔交易,交易总额达到了291亿美元,碾压2020年的149亿美元。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要务,消费者和资本对这一领域将在今年继续保持热情,又有哪些新技术和新趋势值得我们期待呢?
01
高科技:打破诊治壁垒
人工智能目前在各个领域都正在被广泛应用,生物科技也不例外,在众多应用中,对癌症的针对治疗和药物开发是最火热的。像是在去年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的HotSpot Therapeutics所开发的技术能够发现和针对被称为“自然热点”的蛋白质口袋,它对于蛋白质功能和疾病反应有决定性的意义,HotSpot所开发出的抑制剂有可能提高以往对癌症免疫治疗反应不佳患者的效果。
来自香港的Insilico Medicine则是在AI药物发现方面的领先选手,在去年刚完成了一轮2.55亿美元的C轮融资,至今总共完成了3.1亿美元融资,它在去年首次实现了利用AI从靶点发现到研发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候选新药,整个过程只用了18个月,比传统的药物开发过程高效的多,药物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Insilico的最终目标是针对人类衰老开发出终极解决方案。
在这一领域的还有在去年连续完成1.9亿美元和1.1亿美元融资的Varo,它专注于癌症靶向药技术的开发,并将与Khosla Ventures旗下的SPAC公司合并上市;用AI引擎开发小分子药物的DeepCure在去年完成4000万美元融资;由坦福大学著名学者Daphne Koller博士创立的Insitro在去年获得4亿美元融资;AI药物发现和临床预测技术开发商Quris在今年年初完成2800万美元融资......
光是去年上半年,AI药物开发领域的融资就达到了21亿美元,几乎赶上2020年全年的30亿美元。全球AI药物开发市场在在去年达到了2.3亿美元,并预计在10年内达到40亿美元。
图片来源:Emersion Insights
诊断和药物外,如何进行精准治疗是医学界一直在努力的课题,在2020年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Doudna两位科学家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拿下诺贝尔化学奖后,更多初创公司开始探索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用一句话解释CRISPR就是一把生物剪刀一样的存在,可以切割和替换细胞和生物中的基因,具有永久治愈基因遗传疾病和基于DNA进行诊断的潜能。
由Jennifer Doudna亲自创立的Mammoth Biosciences就将努力专注于疾病检测上,通过向样本中加入向导RNA,能帮助CRISPR酶搜索与特定疾病相关的DNA序列,简化疾病诊断流程,它在疫情间开发出了获FDA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测试包。
Mammoth在去年9月收获了1.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正式成为了独角兽,目前的目标是打造一个“CRISPR工具库”,也就是一个基于CRISPR的蛋白质仓库,可以想象成有不同用途的剪刀,它能够进行体内治疗,与将细胞取出身体进行治疗后再送回体内的模式大有不同,对神经学和免疫肿瘤学有重要意义。
Doudna创立的另一家公司Caribou Biosciences也在去年上市,同时完成了3.04亿美元融资,是基因编辑领域最大一笔IPO,它的专利chRDNA技术能够提升基因编辑的效率,更好的使用CRISPR来针对性进行癌细胞疗法。
去年还有基因编辑公司Verve上市,募资2.67亿美元,它的技术是通过剪辑“关掉”两个与血脂相关的基因,将心脏病的慢性管理转化为一次性的基因编辑药物治疗。
基因编辑总是免不了引起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比如之前国内用基因编辑出可以抵抗HIV的双胞胎事件就引发了对扰乱自然进化的担忧,在这一技术大规模被采用之前,还有许多道德问题需要被回答。
但目前对这一领域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大批量低成本普及这一技术,许多基因疾病影响到的人只是少数,对于医疗和制药公司来说价值不足以支撑研发的高成本,我们期待在更多突破技术出现的同时它们也会更加成熟和高效。
02
日常护理:主动出击 易如反掌
在高科技之外,2021年我们也延续了2020年日常看诊和护理的一些趋势,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今远程医疗的使用量是疫情前的38倍。除了减少病毒传播,远程医疗更能够帮助偏远地区的患者获得医疗帮助,也更适应年轻一代消费者习惯移动端寻求帮助的习惯。
图片来源:McKinsey
除了急诊,远程医疗也在拓展到其他的领域,比如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护理,这代表着我们正在进入“远程医疗2.0”时代,比如在去年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的Heartbeat Health让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平台上完成找医生、定制医疗方案、实时上传心功能指标等多项任务,并获得长期和及时的稳定照料。
在去年完成由Alphabet旗下独立成长基金CapitalG领投的1.4亿美元的Strive Health则是为肾病患者提供创新护理方案,平台整合了各个系统的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数据,在预测患者病情和追踪疾病进展方面有重要意义,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定制化护理和透析方案规划,比传统模式可以省去29%的医疗费用。
Hinge Health则是想帮用户解决腰酸背痛等肌肉骨骼疾病(MSK),患者可以获得在早期预防、急性疼痛和慢性康复方面的专门方案,还可以根据康复教学进行练习,所佩戴的感应带能够检测动作是否到位以评判长期进步,进而支持教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指导,Hinge Health在去年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Enso,为用户提供高频且无创的脉冲非瘾性疼痛缓解。他在去年分别完成了两轮由Coatue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的3亿美元D轮融资和4亿美元E轮融资。
类似的还有为男女性尴尬健康问题提供护理的Hims&Hers在去年上市,估值达到了16亿美元;用行为疗法帮用户进行减肥和健康管理的Noom在去年完成了由Silver Lake领投的5.4亿美元F轮融资;以男性健康发家的远程医疗公司Ro开始将业务拓展到体重管理和女性生育等方面…
我们还看到远程医疗呈现全渠道发展,像是远程医疗独角兽Thirty Madison为旗下Keeps品牌在纽约开设实体店,让用户尝试男士头发移植解决方案;为女性提供线上生育护理和家庭保健的Kindbody开设了实体生育诊所和IVF实验室;MSK疾病数字疗法公司Kaia Health与Luna Physical Therapy合作提供真人理疗服务...
UnitedHealthcare, Cigna和CVS/Aetna等医疗服务提供商都开始推出自己的数字产品;亚马逊将Alexa带入医院和老年中心,让病人可以跟护理人员沟通,通过口令来执行任务…
在今年我们将看到远程医疗更加向着多领域、全渠道、深度和专业进化,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护理并持续提升数字健康方案的用户接受度。
新冠还让我们习惯了经常进行自我测试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而人们对于测试的热情却不止于新冠,通过测试和检测来了解自身的健康指标甚至是基因组成来预判疾病或调整生活方式成为了许多人的新热情。
像是Viome这家让用户提供血液和粪便样本便可以进行对肠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分析的检测公司就十分受欢迎,已经服务了超30万用户,因为Viome会将复杂的科学报告简化成切实可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Viome在去年完成了一轮5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正在将业务扩展到对癌症和慢性病的临床研究上,最终目标是有朝一日可以通过使用mRNA和AI技术早期检测到癌症、奥兹海默症和新陈代谢疾病等。
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也在去年上市,估值达到了35亿美元,用户只需提供唾液样本就可以获得DNA报告,因此获得关于健康风险和祖先溯源相关的结果,平台上约有80%的用户授权提供个人数据以供研究,因此23andMe能够创建一个庞大的基因库,对于提供癌症和糖尿病等病症的遗传学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当然,还有更热血的健康狂人并不满足于一时的检测,而是选择佩戴设备来时刻监测自己的指标,像是被称为健康数据界特斯拉的WHOOP会24小时收集用户的数字生物特征数据,手环上5个传感器会进行每秒100次数据采集,用户可以查看详细的压力、心率和睡眠分析,并获得几点起床睡觉,举铁的最大重量可以是多少等建议,在过去两年用户增长十分迅速,WHOOP去年完成了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了36亿美元。
还有像是Levels、Movano、Undermyfork等公司都是在使用无侵入性技术进行血糖监测, 让用户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新陈代谢健康水平调整生活方式。
Apple近年来也不断在Apple Watch上增加心率检测、女性经期管理甚至是摔倒检测,目标是成为用户健康信息的最大聚合地;Google收购Fitbit将利用它所拥有的大量健康数据去开发新产品;Amazon推出智能手环Halo可以监测心率和体脂,还能分析情绪…
Deloitte预测今年全球消费者健康健体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3.2亿,这一数字到2024年将达到4.4亿,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将提高人们对自我健康意识的认知度,对于加快整体医疗筛查和护理效率也相当有帮助。
03
心理健康:不再是一件小事
前疫情时代,心理健康诊疗似乎还属于少数人,在2020年一年的隔离、焦虑和创伤后,2021年人们不但不再谈“心理”色变,我们既能看到许多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的公司加码心理健康,比如Omada Health或是Doctor on Demand,也看到更多专注心理健康的公司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Rock Health的数据显示2021年心理健康领域初创公司的融资达到了51亿美元,接近2020年的27亿美元两倍,业界也普遍认为未来流向专攻这一领域公司的资金要比整体健康类要多。
图片来源:Rock Health
像是已经完成2.2亿美元融资的按需心理健康服务Ginger,用户可以获得全天候定制化的护理方案,遇到压力大的时刻可以在几秒内就与自己的咨询师连接解决问题,而传统模式下患者要等待约三四周的时间才能获得与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会面机会,平台上还有一系列像是如何解压、如何适应疫情生活、如何获得优质睡眠等经临床认证的资源帮助用户自我疏导,在去年8月Headspace和Ginger合并,新公司估值达到了30亿美元。
还有许多公司正在针对特定人群出发,比如由斯坦福心理学教授Sarah Adler创立的Wave专为青少年打造以游戏模式解析情感和减少焦虑抑郁的互动式解决方案。今年年初刚完成2200万美元融资的Little Otter以儿童视角出发为家庭提供个人和整体的护理方案,数据显示有85%的家庭在6个疗程内就看到了孩子表现和家庭关系的改善。
与酒精、尼古丁、药物等上瘾症相关的心理问题也在被系统性的解决,不再是禁忌领域,去年有完成了6400万美元B轮融资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戒烟的应用Quit genius,提供交互练习、戒烟教练和监测设备,成功率达到了53%;还有完成了1600万美元A轮的Lucid Lane则是为阿片类药物处方上瘾的患者提供个人和群体的咨询服务以及疼痛疏导方案;还有完成了3300万B轮的NOCD专门为OCD患者提供咨询和护理服务……
以数字健康模式解决瘾症的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融资达到了7.93亿美元,是2018年的4倍。
雇主也发现员工的心理健康对工作有很大影响,因此也更愿意为员工的心理咨询服务付费,包括Calm和Headspace等冥想软件都推出了企业版付费方案,还有像是今年年初刚完成1000万美元融资的headversity帮助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训练科技,使用AI技术引导员工完成每日自我评估和训练,从而提高公司整体表现。
还有已经完成了超2.9亿美元融资的Spring Health专为小企业服务,为员工提供精准的心理健康服务,比如员工A的问题是职业疲倦,员工B是焦虑,员工C是感情问题,传统的HR无法提供细致的帮助,而Spring Health使用AI技术让员工只需填写问卷,就能从初期获得精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并向着自己特有的心理健康目标努力。
全球有近8亿人(等同于11%人口)有心理健康问题,但寻求帮助的人数却在少数,可喜的是,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成见正在被打破,大众也拥有更多了的帮助选择,随着多个数字心理健康公司加入独角兽俱乐部,赛道开始饱和,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针对特定人群和复杂行为认知方面的解决方案,这些公司也会更加借助临床和科研成果来证明自己的竞争优势。
2021年每月平均有23家数字健康公司以收购或合并方式退出,在2020年每月平均是12家;同时共有23家数字健康公司上市,几乎是2020年的三倍;受新冠影响,医学界对使用真实数据和降低临床试验的接受度更高,那些帮助生物制药和医疗技术加快研究发展的健康科技公司获得了历史新高的58亿美元投资;支持疾病康复的数字产品在过去一年获得的投资呈2.6倍增长......
可以说,2021是健康科技的丰收年,业界预测2022年我们将看到这一领域公司持续的增长势头和资本的热情。
大众对数字健康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目前使用远程医疗的用户中有73%的人表示接下来对这一就诊方式的使用会只增不减,有约80%接受调查的医疗服务提供商表示将继续提供云护理方案;投资角度看来这一领域呈现新投资者占45%,反复投资者占55%的健康比例,科技巨头也频频在这方面进行收购和投资。
Rock Health分析,医疗健康领域政策、数据基础设施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改变都将为2022年铺路,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健康科技解决方案会寻求FDA的认可来实现普及,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传统医护模式被打破,消费者的参与和信任度将成为这一领域公司竞争的重点,医疗保健行业进化的脚步只会走的越来越快,投资者和创业者们会使出浑身解数驱动创新和证明产品的附加价值,对普罗大众来说,更是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A defining moment for digital behavioral health: Four market trends (Rock Health)
2.Digital health startups banked record-breaking $29.1B last year. Will the momentum continue in 2022? (Fierce Health)
3.Beyond COVID: Biotech And Health Care Trends To Watch In 2022 (Crunchbase)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小康股份回应与华为关系及未来规划
“低首付”丰田金融服务让有车生活触手可及
万亿新赛道,未势能源A轮融资9亿,再掀起氢能投资热!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融资额屡创新高,2022年最被看好的健康科技大盘点
- 互联网算命仍在疯狂收割年轻人
- 耐看娱乐递交香港IPO申请,阿里影业为股东,投资李焕英获益千万
- 张小龙如何押注微信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 劲嘉股份控股股东劲嘉创投质押1230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10亿元
- 模塑科技控股股东质押201.45万股 第三季度净亏损4.15亿元
- 越秀金控2021年归母净利24.68亿元 同比下滑47%
- 深圳能源2021年归母净利22.82亿元 同比下滑43%
- 西藏城投董事长朱贤麟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999万元
- 百家姓王老吉,带不动白云山
- 首发 | 工业品电商平台易买工品获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 妖镍来了!三周大涨17%创历史新高,5年内产能或迎大规模释放
- 活性氢功能饮用水品牌「氢小七」获翰畔创投近千万天使轮融资
- 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 千亿烤肉赛道,迎来大变局
- 首发|星河动力航天完成总额12.7亿元B及B+轮融资,东方富海和...
- 谁在管理百度
- 抖音电商年货节:一场“擂台赛”背后的营销启示录
- 你的羽绒服,正在变贵
- 每年躺赚300万的电影院,或将迎来史上最惨烈的倒闭潮
- 颜值内卷 ,轮到男人了
- 密室逃脱有点凉凉
- 奈飞受挫,长视频怎么也不行了?
- 「阿里孤军」的零售新战事
- 在线工具人,年轻人最后的副业
- 打工人难逃相亲
- 单月收入破5亿,这家数字医疗公司正创造奇迹
- 冬奥会日益临近,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 微软687亿美元收购暴雪,为元宇宙的信仰充值
- 快手持续打造“上快手看省市春晚”IP,虎年将有11家省市春晚...
- 传吉利收购魅族,李书福买手机到底图什么
- 上市首日暴涨200%,今年第一个风口来了
- 《开端》火了,不是因为「无限流」
- 丹麓资本宣布新合伙人许谦加盟
- B站举办2021年百大UP主颁奖,86岁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获奖
- 2022第一部好剧,千万别烂尾
- 星巴克CEO一年赚的还没TikTok网红多?
- 宁德时代:换电服务开辟第二战场
- 京东七鲜要打怎样的一场仗
- 美团「接单」星巴克
- 钱大妈水土不服,资本还有耐心吗
- 跨国药企三十年浮沉录
- 被时间遗忘的工资
- 虎牙CEO董荣杰:将继续强化版权、战队等电竞体系化优势
- 团车怼李想,易车「蹭热度」
- 陌生人社交App困于荷尔蒙
- 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 单身人口,超过2亿
- 首发 | 博宇盖乐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经纬创投独家领投
- 2022年,国产综艺要教年轻人谈恋爱
- 医疗上市公司扎堆做LP
- 桃李面包,为什么卖不动了
- 新加坡:独角兽新摇篮
- 卧底电影票贩群:高价电影票的水下生意竟然这么深
- 白嫖上瘾,车企大佬忍不住要大嘴一把
- 没有大爆款的Q4,Netflix有点惨
- 兵分三路,供应链公司们正包抄婴童食品
- 青岛科创母基金两只子基金落地青岛崂山区
- 焦作万方股东万方集团减持210万股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13万元
- 博创科技股东东方通信减持173.67万股 套现5692.90万元
- 华业香料股东国元创投减持17.5万股 套现431.9万元
- 孚日股份总经理吴明凤辞职 张国华接任
- 因个人原因 华夏航空副总裁崔新宇辞职
- Lifeshield Medical完成数亿元融资,人保资本领投
-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逻辑下的黄金十年
- 大厂入局,潮玩行业进入深水区
- 雷军和刘强东,各有一家公司倒在了2022
- 快手与头部主播的相爱相杀:削藩 or 揭竿而起
- 失意雅士利
- 拼多多砍一刀砍到铁板
- 灰色直播:薇娅们偷税,小主播抓小三变现
- 十年48系,终成元宇宙
- 微软买的不是暴雪,而是开启科技未来的锁钥
- 告别北上广,我回农村开网红小院
- 超写实数字人设计孵化服务商「燃麦科技」获SIG数千万人民币Pr...
- 樊登读书披露一年收入10亿,知识付费四大天王谁最强
- 687亿美元,是暴雪的落幕还是重生
- 集采发威,长春高新挥别躺赚时代
- 优衣库开始在中国失宠了吗
- 你玩的游戏,都比你更懂高科技
- 培育钻石大火,人人都能克拉自由了吗
- 斑马家政云完成8千万元A+轮融资,重新定义家政行业
- 蔚小理冲破魏建军的“长城”?
- 大厂为什么都想做“种草”?
- 福建矿业大佬凶猛
- 首发 | 「街景梦工厂」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这条6000亿赛道开始升温
- 看完这些过年大动作,我想回老家当土狗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 子基金及子基金管理人投资筛选标准
- 网传盒马独立融资,生鲜的资本故事还丰满吗
- 网约车大战重启,乱象重出江湖
- 国产车企都在混什么?
- 春节档神仙打架,利好哪些上市公司
- 作业帮受邀出席稀土开发者大会 分享服务治理探索和落地实践
- 《梅艳芳》拯救香港影市
-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
- 28家企业完成融资,近百家资本涌入,医美上游谁是最强王者
- 快手春节活动分22亿红包,官方公布总冠方营销玩法
- 百货商场谋转型,“购物中心化”成趋势
- 《开端》开了个好头吗
- 作业帮推出智能硬件“小鹿写字笔”,黑科技提升孩子写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