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14亿人口每天正常死亡人数是多少?数据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国每天的死亡人数都已经超2.78万了。换算成以秒为单位的话,三秒钟就有1个人离开我们。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来看的话,我国的总人口为14.12亿人。同比2010年来说,10年增长了7206万人。增长率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等于说,中国的人口在2020年之前的10年中,以缓慢的速度增长。从性别方面来看的话,男性的人口占到约51.24%,女性人口的占比为48.76%。男女比例问题,是相当严峻的。
从人口的年龄上来看的话。0-14岁人口比例约为:17.95%。15-59岁人口比例为:63.35%。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8.70%。60岁以上的老人的比例高于0-14岁出生的比例。老年人口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最近的几年的计划生育的政策之下,很多人开始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努力提升0-14周岁人口的比例,但出生率还是不大。
中国14亿人口每天的正常死亡人数能有多少?
实际上,在我国正常死亡的人数,占到全部死亡的人数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都是非正常的死亡人数,这类死亡占到了死亡的主因。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人数约在10万左右自杀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28.7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的人数约在13万人。刑事案件死亡人数约在7万人。过渡劳累死亡约为60万人。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医疗事故死亡人数约为20万人。装修污染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触电身亡人数约为1万人。大气污染死亡人数约38.5万人。
而且这些死亡的人数,会随着缓慢的人口增加而增加,总之这些非正常的死亡人数以现在的来看的话,在350万左右。正常死亡人数约在在750万。
这里面有两个让人非常吃惊的死因,一个是自杀,另外一个就是过度劳累,分别为28.7万人和60万人。
其中在自杀的死亡之中,女性的自杀率要高于男性25%,这些自杀的女性之中,农村的女性占到了主体,其中15-34岁的人,是自杀里面是排列第一的。
还有一个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这些人的工作是那些长期满负荷工作,并暴露在危险的场所,为了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最终会发生过度劳累导致的问题。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否成正比?
虽然在最近几年,国家在鼓励三胎的生育,从现实生活中来说,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很明显,中国已经彻底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
从以下这个统计图可以看出,在最近几年人口的出生率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而人口的死亡率却每年都会在逐步地递增。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
就会出现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的话,中国的人口就会处于一种缓慢下降的趋势了。虽然放开了三胎的政策,但作为生育主力军的80后、90后。
这类人的经济压力都是非常重的,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都是需要钱来解决的。要是一旦生育的话,在孩子培养方面会面临很大的经济问题。
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男女比例失衡导致。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来看,男性的比例在51.24%,而女性的比例在48.76%。
按照人口的比例来算的话,在中国现在有3490万的光棍,其中这里面还有一些女性不婚主义者,使得中国的男性的光棍的数量进一步的增大。
结婚难,是困扰很多适龄男性的主要问题了,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到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结婚的人不敢生,怕养不起。
没有结婚的人,想生孩子,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我们国的人口的出生率大大的减少,虽然国家开放了三胎的政策。但真正敢生的人寥寥无几。主要来源于经济的压力以及男女比例的缺失。
中国为什么要鼓励生二胎、三胎?
其实中国鼓励生二胎、三胎,实际上就是缓解老龄化的进程,提高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人只要到了60岁以上,就基本上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了。
进入老年时代以后,大多数就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从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得知,60岁以上的老人就到了总人口的18.70%。这样的比重也是无奈之举,必须让新鲜的血液进入,这些新鲜的血液,就只能通过鼓励的生育的方式来进行了。
其次,人的寿命在变长,在旧社会的时候,人的寿命都是比较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均的寿命普遍也是在延长,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双重的压力下,国家也是处于无奈之举,才会开放鼓励二胎、三胎的生育。
写到最后
在最近几年,全国的人口的死亡率,年均已经超过了1000万,除了老龄化的人群正常死亡以外,还有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的人。目前在中国每天约为2.78万人离开我们。
这样的数据非常可怕!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个人应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此外,专家们也应该多研究一下,怎样减少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减少自杀率,以及怎样减少劳累致死率。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经济复苏,也要润物细无声
- 这些城市为何有底气调高GDP增速目标?
- 云南与贵州,究竟谁才是西南地区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 观察:14亿人口每天正常死亡人数是多少?数据超乎我们的想象!
- 当前讯息:连续第八次上调!加拿大央行再次加息25个基点
- 《满江红》,商业化喜剧与导演的坚持
- 今日热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涌向新消费
- 世界今头条!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第一!
- 观察:日薪千元留人,春节快递还是没送到
- 当前速讯:深圳春节餐饮消费红红火火 基本恢复至3年前同期水平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
- 阿里健康率先开通“阿兹夫定保供”专区,优先保障农村地区
- 当前短讯!兔年春节消费有点“不一样”
- 滚动:三省份2022年人口数据公布,这些省份人口增长原因何在
- 全球最资讯丨明明江苏经济实力远超浙江,为何人均收入比不上?
- 视点!又一“神器”春节爆卖!商家月销超1500万,“北方人不懂”
- 天天消息!美股大混乱!超250只股票现技术故障,大型科技股多...
- 全球时讯:兔年的投资“红包”都在哪里?
- 盘点31省份去年GDP:8省份超5万亿,广东总量连续34年第一
- 全球热门:预见金兔|瑞信证券王菁:2023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 环球精选!去年惠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41.20亿元,同比增长6.6%
- 信息:官方公布振兴消费三大举措,居民没钱是关键,可以发些...
- 每日短讯:我市GDP增速浙江省第三
- 人口出现负增长,“狼来了”还是大问题?
- 快速复苏与不确定性并存
- 全球滚动: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14.3%(新数据 新看点)
-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强势回暖 “年味”消费彰显经济复苏|经济...
- 世界微资讯!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重庆财政“钱包”去年掏了12亿!
- 英媒:中国“报复性消费”支撑全球经济复苏希望
- 环球今热点:储殷胡诌,称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补充而来,民营...
- 重磅消息 | 福建,全国第一!漳州,高于全省!
-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中国经济有望在2月强劲反弹
- 全球速读:年轻人发红包,开始量力而行
- 当前关注:七雄逐鹿史上最长春节档,你为谁买单?
- 每日资讯:一个浏阳烟花人的十年
- 当前时讯:年轻人春节搞钱:上门做饭一单上千,做手机壳月入2万
- 天天百事通!兔年竖屏春晚收获1.9亿用户观看,创新玩法助力年...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年升值超2.5%,后续空间有多大?
- 【世界快播报】港股第一个白酒IPO,珍酒李渡估值超300亿
- 世界消息!银保监会:2022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5万亿元
- 天天快播:日本将不再是“世界第三”?今年或被这国超越
- 梅花创投吴世春:对2023年经济的14条判断
- 世界新消息丨从全国压岁钱地图看,穷地方是有穷的原因的,富...
- 看热讯:重庆GDP超越广州,成都跻身“2万亿俱乐部” 经济学...
- 【报资讯】我,38岁,在县城年赚70万,却还没结婚
- 今日要闻!仅增长1%!2022年广州GDP被反超,这个城市终于进占第4名
- 世界快讯:全国“总负债”200万亿?平摊下来人均14万元,钱去哪了?
- 全球速递!春晚喜剧人:从谁上谁火,到谁火谁上
- 每日焦点!瑞信:2023年投资者重点关注中国复苏进程,超配耐用...
- 天天即时:旺旺们,这个春节如何收割年轻人
- 每日快看:这款游戏停服,百万人被迫告别青春
- 快资讯:90后女孩创业,骗了投行1.7亿
- 电影院挤爆了
- 全球即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
- 环球快看:31省份经济成绩单揭晓:安徽等16地跑赢全国
- 【2023财富配置手册】八大首席经济学家圈点2023关键词
- 焦点讯息:“第二个上海”或出现?京东方投220亿,腾讯也宣布...
- 焦点报道:2022年陕西各市GDP排行榜 西安排名第一 榆林排名第二
- 流动性的变与不变
- 日本央行纪要:继续当前宽松政策,以可持续和稳定方式实现物...
- 环球即时:「电动爹」的春运之旅,南北方的悲喜不相通
- 焦点!科技界至暗时刻?谷歌裁员1.2万人
- 春节档票房破25亿,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位列前三
- 热推荐:暴雪国服1月24日正式停服,网易将公布退款安排
- 今日热文: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
- 【天天时快讯】谷歌微软之后,苹果也开始了:零售渠道非季节...
- 春节发红包,又有新玩法!你能分享这一亿吗?
- 天天热点!普通人一辈子,存100万的概率有多大?央妈摸排,结...
- 【环球新要闻】又一超级巨头宣布:裁员上万人
- 美媒称推特只剩1300人,马斯克:还有2300名活跃员工
- 今头条!我国研发经费突破3万亿元,这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超100亿
- 世界今日报丨国家统计局:我国研发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
- 焦点热文:我国研发经费突破3万亿元!A股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增...
- 「报复性」春节游来了
- 微资讯!城里的年轻人,扎堆农村大集
- 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疯狂给父母「买健康」
- 焦点快播:昆明加快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 世界讯息:如何引导温商回归、吸引人才?专家献策温州:营造...
- 当前滚动:广发证券沈明高:消费与制造逐步成为增长主动力,内需...
- 【世界新要闻】养老产业迎来爆发期,银发经济细分领域投资机...
- 每日聚焦:从大数据看春节,一图了解年货消费新趋势|钛度图闻
- 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充了14次电
- 世界关注:兔年春晚的大赢家,不是沈腾马丽
- 全球热推荐:迷人又危险,年味里的烟花生意
- 当前焦点!年夜饭一桌难求,预制菜站上C位
- 快播:(经济)综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有利风向”——巴西...
- 今日热闻!2022年浙江各市GDP排行榜 杭州排名第一 宁波排名第二
- 环球今日讯!事关2023年养老金调整,已释放多个积极信号,看...
-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经济发展综述之三
- 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 支持住房改善...
- 环球头条:部分省会城市公布去年具体经济数据:广州GDP2.88万亿
- 大年初二共团圆!听《大咖对谈》,抓住中国经济转型新机遇,...
- 世界资讯: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 【世界新要闻】初二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费将成为经...
- 疫情专家退场经济专家入场, 2023年中国GDP增长最低为5%!
- 焦点信息: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 焦点快看:2022年湖南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 天天最资讯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有望强劲增长
- 全球速看:重庆首次超越这座一线城市,成为GDP“第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