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疯狂给父母「买健康」
正月初二,是不少人回娘家的日子,今年过年与往年不同,很多年轻人给父母送礼送起了“健康”。
说起“健康”,人们脑海里会不自觉出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洗脑神词,但时至今日,健康产品的种类更多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具象了。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想要父母健康,最初级的便是备好常用药品,让父母少受疾病折磨。紧接着,考虑到处方药难买,也有人抱着“万一有用”的心态,买起了保健品、智能手环这些“周边产品”。再之后,本着做长远打算的原则,健康体检、医疗保险也被提上了日程。
【资料图】
岁末年初,人们带着各自理解的“健康产品”回到父母身边,只盼着父母在新的一年里能健康快乐。
年轻人送起了“健康”
过去一段时间,钱雨对健康的理解更深了,她觉得健康是“1”,后面其他的都是“0”,如果健康没了,相当于啥都没了。正月初二,钱雨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她的行李箱里装的全是送给父母的礼物,既有烟酒茶这些常规礼品,也有衣服鞋子之类的日用品,还有给父母买的蛋白粉和奶粉。
“之前我很少把蛋白粉、奶粉放进我的购物清单,因为觉得父母还年轻不需要。”钱雨说,最近一年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想让父母健康,关键是提升免疫力,只有自身身体机能强壮了,才能抵抗外来病毒的风险。
最终钱雨花了几百元在电商平台上,买了两罐蛋白粉、奶粉。“先给他们试试,如果喝的习惯,我会继续买。”
与钱雨不同,方迪更有针对性,回老家前,她花了半个月蹲守各大电商、外卖平台,终于零零散散凑齐了所有“新冠用药”,“想给爸妈买个安心”。促使方迪给父母送药的,源于之前妈妈“阳”的经历,整宿睡不着觉,她再也不想看到妈妈那么难受了。
方迪告诉市界,她和老公此前“阳”的症状不算特别严重,最高烧到38.5度,两天后退烧就没啥事了。本以为“阳了”也就这样,再加上考虑到老家的父母不会频繁接触密集人群,方迪只是和父母叮嘱了几句“多注意”,压根没想着备药。
后续的事情走向让方迪措手不及。去年12月中旬,父母先后中招,爸爸症状偏轻,退烧后时不时咳嗽,妈妈自觉较为难受。
“之前也听说有人‘阳了’之后哪哪都疼,但真的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才意识到病毒真是因人而异。”充分吸取教训之后,方迪开始多渠道买药:蒙脱石散是蹲“限时购买”抢到的,念慈庵是跑了好几个线下药房买到的,布洛芬是从京东抢的......
前后耗时半个月,备齐退烧、止咳、润喉、止泻等各类药品后,方迪只有一个感受:抢药对中老年人来说太不友好了,“他们只能依赖门口那几家药店,有就买没有就算了,别人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虽然感慨买药耗时费力还贵,但方迪坦言,买这些药的意义在于,希望父母能平安踏实过个好年。不少像方迪这样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今年春节背药回家送父母。
早在元旦前后,不少在江浙沪一带打工的年轻人就已经在这么干了。据一些工厂老板介绍,不少90后工人“阳康”后并没有返岗,而是趁着疫情蔓延到老家的县城、村镇之前,直接辞职回家,把药品、抗原、血氧仪等医疗用品带了回去。
紧接着,春运开启,更多药品被装进行李箱、快递盒里,然后被送至远在家乡的父母手里。
90后林佩博士毕业后入职了武汉的一所高校,并留在了这座城市。考虑到远在老家的家人还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疫情,也没有太多获取权威信息的渠道,林佩觉得,有必要预防性做好一定准备。
于是乎,在网上做了大量功课后,林佩花860元买了粒双天然安宫牛黄丸。林佩告诉市界,长辈有基础病,尽管860元的价格相对其他药来说高一些,但对比住院费和他们可能要承受的病痛来说,这笔钱不算多。
同一天,林佩把牛黄丸的照片晒到网上,没曾想引起不小讨论。评论区里,有表示“坐标哈尔滨,排了半个月才到货,每人限购两颗”的,有吐槽“上海的店铺年前全断货了”的,也有附和“家里有老人一定要备上”的。
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更多像林佩、方迪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彼此交流购药经验,相互给购药清单查漏补缺。他们的文字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药是要囤的,但希望父母用不上。
备齐“健康周边”
除了直接买药,不少年轻人还围绕父母健康、提升免疫力等做起了文章。
90后陈琳琳一直自诩“典型的金牛座”。这种典型性放在花钱方面,具体表现为抠门、喜欢存钱、没用的钱一毛不花。过去几年,陈琳琳很少给爸妈买礼物,春节也不例外。一来,她还在读书没挣钱;二来,不少礼物“虚有其表”。
但今年有所不同。回家过年前,陈琳琳不仅特意跑了好几家店买保健品,连时常被她吐槽“智商税”的燕窝,也被纳入了购物清单。
陈琳琳告诉市界,妈妈本来有点“三高”,每天晚上都跟着快手做“垫脚甩手”,有一天可能用力太猛,膝盖开始疼。再之后,膝盖好得差不多了,又“阳了”,不仅发烧、“刀片嗓”这些症状一个不落,血糖也突然升高,还时常腰痛腿痛。
于是,趁着过年能回家,陈琳琳尽己所能地给妈妈带了不少蛋白粉、鱼肝油、膝盖按摩仪。事后,陈琳琳琢磨,之所以这么执着买“健康”相关的产品,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无患”。
陈琳琳的转变并非个例。京东健康告诉市界,1月1日至1月13日,京东健康消费数据显示,康恩贝、汤臣倍健、雅培旗下的部分蛋白粉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到4倍不等。同一时间段,银善存维生素礼盒、青源堂冬虫夏草年货礼盒的成交额更是同比增长了5倍以上。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畅销品的共性在于,都是在围绕健康做文章。早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曾表示,中老年人可以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蛋白粉、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剂,这些对增强抵抗力有帮助。
而根据天猫国际的数据,春节前近一个月,提升免疫力的维生素C销售同比增长900%,养护心脏健康的辅酶Q10胶囊销量同比增长720%,进口益生菌、深海高纯度鱼油的销售也同比增长了三位数,且“相关保健品多是送给长辈”。
如果说给父母买保健品是在赌一个“万一有用”,那么,不少年轻人主动给父母备好智能手环、健康监测手表,则是在给“确定性”买单了。
许萌就给妈妈买了个小米7手环NFC版。许萌告诉市界,平日里她和父母都是通过家里的微信群沟通,很少打电话或者视频。去年12月底,许萌“阳了”,便在群里跟家人说了一声。奇怪的是,妈妈两天都没回复。后来问表妹才知道,妈妈那几天也“阳了”。
妈妈本身免疫力就差,由于工作原因,许萌和爸爸也不能在家照顾,那段时间,许萌除了自责别无他法。再之后,社交媒体铺天盖地讨论血氧值,许萌赶忙买了个能测血氧值的手表,准备让妈妈每天汇报身体情况,“大家都能安心”。
在北京工作的90后李雨桐则是不顾“智商税警告”,花2000多元给爸爸买了款能测血压的智能手表。临近回家前一周,李雨桐连续跑了两家线下门店,均被告知该款手表“早就卖完了”,于是,李雨桐又赶忙在官方旗舰店下了单,第二天收到货。
(图源:受访者供图)
李雨桐告诉市界,网上下单后,她刷了刷买家评论区,不少买家都是近期留言的,且大部分提到是买给家里长辈的。有说“测血压的功能上手简单,深得老妈欢心”的,也有说“血压、温度、血氧功能都有,能时刻掌握父母身体情况”的。
李雨桐觉得,大家之所以把智能手环、健康监测手表买断货,是希望能弥补自身不能常年照顾父母的愧疚。而手表上确定的数值,能让他们安心。
防患于未然型选手
面对“父母健康”这个课题,有人在着眼眼前,也有人开始设想以后了。
过去几年,林硕跟父母提过几次带他们做体检,被以各种理由回绝。“不去”“身体没问题”“以后再说”“没时间”......父母的说辞很多,但目的就一个,不让林硕花钱。
充分吸取过教训,也考虑到父母刚“阳康”,今年春节前,林硕直接先斩后奏,花3520元给父母买了体检套餐。
“就是不想再拉锯战了。”林硕告诉市界,当晚8点,他先是根据父母的身体情况买好合适的体检套餐,然后告诉父母“钱已经交完了,退不了,你俩今晚早点休息,明早起来不喝水不吃东西,直接去医院”。
第二天,父母虽然嘴上还在念叨“乱花钱”“说了不去”,但还是老老实实把所有体检项目都查了个遍。“父母真得越老越像小孩子,要哄着来骗着来。”林硕坦言,一直担心他俩的身体情况,特别是爸爸“阳康”后一直咳嗽,怕引起支气管肺炎,做个体检能安心点。
95后徐晨同样因为担心爸妈身体健康,“连哄带骗”花钱让两人做了个体检。
两周前,徐晨所在的公司组织体检,报告出来之后,徐晨的身体整体没啥问题,就有几个小毛病。看体检报告时,徐晨脑子里想的是:要不让爸妈也做个体检,定期检查下身体。早已经预想到父母会嫌贵,徐晨还特地撒了个谎,说单位会报销,父母才同意。
当前,不少年轻的“阳康”们不仅自己去体检,力求尽早发现问题,图个心安。而如今回到老家过年,他们顺势将父母也拉进了体检计划。
“我之前这方面的意识很淡薄,觉得是白花钱。”林然说,这几年她意识到父母年龄大了,更应该一年检查一次身体,查一查更放心,万一有事,能早治疗早康复,没有问题就当吃了顿饭。“我打算自今年开始,每年都带父母去做下体检。”
与此同时,一些年轻人秉持着“为父母健康做长远考虑”的原则,把给父母买保险也提上了日程。
刚上班两年的陈洲就趁过年给爸妈买好了医疗保险。两年前,妈妈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万幸是良性。考虑到父母年龄都大了,陈洲决定今年开始给他俩配上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一年保费加起来2000多元。
陈洲坦言,虽然花了钱,但希望父母健健康康,永远用不上,“就把这笔钱当作安心费”就行了。
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的方婷也一直在寻思给父母配保险。方婷的父母都是个体工商户,没有挂靠公司缴纳社保,这些年也一直没体检过。每次公司组织体检时,方婷都会觉得内疚。
“如果说存钱是为了自由,那么真正能让人自由的是健康,尤其是父母的健康。”经历过“阳过”“阳康”之后,方婷愈发这么觉得。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或许也是所有“给父母买健康”的年轻人的共同心声。
(文中消费者为化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疯狂给父母「买健康」
- 焦点快播:昆明加快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 世界讯息:如何引导温商回归、吸引人才?专家献策温州:营造...
- 当前滚动:广发证券沈明高:消费与制造逐步成为增长主动力,内需...
- 【世界新要闻】养老产业迎来爆发期,银发经济细分领域投资机...
- 每日聚焦:从大数据看春节,一图了解年货消费新趋势|钛度图闻
- 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充了14次电
- 世界关注:兔年春晚的大赢家,不是沈腾马丽
- 全球热推荐:迷人又危险,年味里的烟花生意
- 当前焦点!年夜饭一桌难求,预制菜站上C位
- 快播:(经济)综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有利风向”——巴西...
- 今日热闻!2022年浙江各市GDP排行榜 杭州排名第一 宁波排名第二
- 环球今日讯!事关2023年养老金调整,已释放多个积极信号,看...
-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经济发展综述之三
- 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 支持住房改善...
- 环球头条:部分省会城市公布去年具体经济数据:广州GDP2.88万亿
- 大年初二共团圆!听《大咖对谈》,抓住中国经济转型新机遇,...
- 世界资讯: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 【世界新要闻】初二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费将成为经...
- 疫情专家退场经济专家入场, 2023年中国GDP增长最低为5%!
- 焦点信息: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 焦点快看:2022年湖南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 天天最资讯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有望强劲增长
- 全球速看:重庆首次超越这座一线城市,成为GDP“第四城”
- 环球视点!【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访谈】积极财政政...
- 薅羊毛、发红包、无电支付,新年玩转数字人民币丨投教121
- N95口罩“2月份已经没有订单了”;马斯克辟谣推特只剩1300名...
- 重庆GDP偶然超越广州没意义,先按下成都再参与沿海竞争也不迟
- 焦点消息!潮州最新GDP公布!
- 百家云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营收6860万美元,同比增长65.5%
- 【世界速看料】兔元素小商品供不应求,春节消费哪只兔子最出圈?
- 【天天速看料】耶伦称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 2023-2024学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增四个研究生专业
- 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元
- 全球球精选!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理性消费,注重安全
- 世界球精选!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宣布裁员1.2万人
- 护航居民安度春节 新湖网格带队开展节前安全巡查
- 财政部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着力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 天天微动态丨香港股市虎年收官,恒指重上22000点
- 全球热推荐:贷款投向哪些领域?金融举措如何发力?——从202...
- 网易暴雪“分手”,中国游戏市场走向成熟
- 环球微资讯!6.0%,2022年凉山GDP增速全省第一
- 杭州GDP被武汉反超,宁波有可能追上杭州,进入十强,比肩武汉
- 天天讯息:任泽平:把网上对民营企业家喊打喊杀的坏人管起来...
- 世界最新:2022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
- 每日热讯!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早见效!——淮安经开区召...
- 36883元!你达标了吗?
- 仍有逾12.6万人无工开!香港失业率回落至3.5%
- 任泽平要让反对民营企业的声音消失,胡锡进竭力反对,主张多元化
- 全球速看:全国12省份2022年GDP出炉
- 【全球速看料】3万亿!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
- 广州经济恢复背后,五个支撑顶压前行
- 热点评!黑龙江一揽子举措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增长
- (经济)世界经济论坛呼吁携手应对多重挑战
- 焦点精选!重锤!武汉再超杭州!
- 焦点精选!湖南投靠广东得不偿失,落后湖北太多,但安徽融入...
- 当前头条:汪涛:消费复苏和房地产反弹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 世界要闻:继续深化!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方案》印发实施
- 重庆30年后重新超过广州,来看看两座城市自1949年以来的GDP对比
- 天天热点!黄海洲:海外视角下的经济增长预期分析
- 你们的名字 城市的荣光
- 【世界快播报】2022年青海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
- 催生无果后,人口警报拉响!专家提出好建议,父母们表示赞同
- 头条:2022年四川甘洛县GDP达52.26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
- 焦点热门:全国31省区市GDP回顾与展望
- 【独家】1013.14亿元!仙桃成为湖北首个千亿县
- 即时看!2022年广州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广州2022年GDP达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当前速递!近十年我国劳动人口减少超过6000万,劳动力锐减,...
- 世界热消息:2022年辽宁GDP为28975.1亿元,同比增2.1%
- 当前头条:中国货币政策的短期最优选择、中期有效评估以及长...
- 天天观焦点: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怎么...
- 武进区: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
- 房贷逾期5天有什么影响?房贷逾期后如何办理延期?
- 信用卡逾期3次还能补救吗?信用卡逾期3次能办停息挂账吗?
- 陕西预计2022年GDP首破三万亿,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3万亿
- 网贷逾期2个月有没有事?网贷逾期要求全额还款怎么办?
- 环球热议:广州:2022年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信用卡没逾期为什么刷不出来?没有逾期能申请停息挂账吗?
-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有什么后果?信用卡怎么申请个性化分期?
- 徐州投资增长位列江苏省第七位
- 信用卡怎么办停息挂账?还不上信用卡怎么处理更好?
- 每日看点!广州2022年GDP增长1%,达28839亿元
- 可以申请网贷逾期违约金减免吗?办延期还款有条件吗?
- 停息挂账的协商话术是什么?停息挂账对征信有什么坏处?
- 网贷逾期可以和平台协商吗?网贷逾期怎么协商效果好?
- 长江宏观:地方两会增速目标或被低估,详解地方两会易被忽视...
- 信用卡停息挂账后利息高不高?停息挂账一申请就过吗?
- 上海经济呈现V型反转态势 回稳向好
- 2022年甘肃GDP为11201.6亿元,同比增4.5%
- 全球今日报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2022年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
- 【环球新视野】铁皮石斛怎么种植?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是什么?
- 世界热资讯!三级片是什么意思?三级片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 央行: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31.2%
- 理财的最好方法有哪些?怎么理财?
- 按摩足浴盆什么牌子好?按摩足浴盆怎么选择?
- 库克年薪「腰斩」,大厂们的新年要节衣缩食?
- 全球快资讯:边境牧羊犬好养吗?边境牧羊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 闹太套是什么意思?闹太套是怎么来的?
- 环球滚动:恋梦空间2朱云慧和谁在一起?恋梦空间2剧情介绍
今日要闻
- 焦点快播:昆明加快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 世界讯息:如何引导温商回归、吸引人才?专家献策温州:营造开放的营商环境是根本
- 当前滚动:广发证券沈明高:消费与制造逐步成为增长主动力,内需驱动资产重估
- 【世界新要闻】养老产业迎来爆发期,银发经济细分领域投资机会显现
- 每日聚焦:从大数据看春节,一图了解年货消费新趋势|钛度图闻
- 快播:(经济)综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有利风向”——巴西舆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外溢效应
- 今日热闻!2022年浙江各市GDP排行榜 杭州排名第一 宁波排名第二
- 环球今日讯!事关2023年养老金调整,已释放多个积极信号,看看能增长多少钱?
-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经济发展综述之三
- 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有序恢复 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