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初二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费将成为经济复苏“主引擎”
(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形势风云变幻,经济面临多项挑战。迈入2023年,中国经济将如何运行,A股又将何去何从?澎湃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途”——《首席连线》2023跨年市场展望,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解读。近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做客澎湃新闻《首席连线》节目,就202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进行深入分析与展望。朱海斌2011年加入摩根大通,此前曾在国际清算银行从事经济金融研究达十年之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银行业监管和金融稳定、股票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等。消费成经济复苏“主引擎”展望2023年,朱海斌判断,过渡性阶段给经济带来阵痛的持续时间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要短,经济将在2023年二季度开始强劲复苏,季度环比增速上调为季调后折合年率(SAAR)10.4%,对比此前的预测为6.1%。“我们预计,三季度的环比增速为7.5%,四季度的增速为6.1%。也就是说,我们已将重新开放后的复苏进度较此前的预期提前了一个季度。总体而言,鉴于更快的复苏进度,我们将2023年全年增长预测上调至5.6%。”朱海斌表示。谈及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朱海斌指出,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有可能由正转负;无论是制造业投资还是基建投资,从增速上来讲,都可能会比2022年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会收窄,但整体而言投资很难对拉动经济起到明显作用;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引擎”。“复苏初期,通常会受益的将是此前受疫情防控政策限制较大的行业,比如餐饮、零售等往往可能是最先复苏的。接下来旅游行业也将随着政策的放开而开始逐渐复苏。通常来讲,复苏的开端可能是由当地的线下消费来带动的。”朱海斌说。央行发布的2022年全年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而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2022年居民储蓄缘何大幅上涨?居民部门真的有“超额储蓄”吗?存款高增能否支撑消费复苏?朱海斌分析,受到疫情等影响,居民消费场景有所缺失,一部分消费转向了储蓄,超额的储蓄确实会支持放开之后的消费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的超额储蓄也来自于居民的资产组合的变动。具体来看,朱海滨表示,首先,由于去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明显,伴随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居民金融资产可能也会向存款领域集中。这部分资金在2023年会重新用于买房,还是会用于其他消费,值得观察。其次,2022年债市和股市震荡加剧,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也出现了破净的现象,居民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存款需求有所扩张。这部分超额储蓄是否会全部用于报复性的消费反弹,同样需要继续关注。此外,朱海斌认为,这部分超额储蓄更有可能集中在高收入家庭,其消费需求反弹得可能会更快、更强,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大家所想的报复性反弹;而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可能要等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好转和整个就业市场的好转之后,才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反应。货币政策或维持不变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部署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作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点,谈及货币、财政政策,朱海斌表示,与2022年下半年比较,很可能是政策基本不变,呈现延续的状态。“短期内,我们希望,央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降息降准等各种工具来为经济的复苏、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利率政策方面,朱海斌预判,还是会有降息的空间,可能在今年一季度降息10个基点之后,尤其在二季度出现经济反弹之后,利率政策可能就会维持不动。“我们的判断是信贷政策整体呈相对比较稳健的态势。如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就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按照我们的理解,社融的整体增速要比名义经济增速大约高出3到5个百分点,与最近几个月的信贷政策比较接近,所以预计将会是比较稳健的信贷政策。”朱海斌说。此外,朱海斌认为,今年可能仍然会延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最近几年其实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的配合。比如去年在一些大型基建项目中,一方面央行通过政策性银行来提供信贷支持,另外一方面财政也提供了一些利率的补贴,两方面政策相结合来共同发力。”房地产市场低位企稳作为中国经济的关键力量,近期房地产市场暖风频吹。2022年尾声,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二、三支箭陆续落地,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渠道给房地产输血。展望2023年,朱海斌认为,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一个从底部回升、二三季度开始低位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在朱海斌看来,“三箭齐发”与此前的政策有非常大的不同,解决了目前房地产市场中面临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开发商的融资难问题。“针对需求方,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政策出台,例如对于首套房的房贷首付比率、利率,限购政策等,都可以更进一步用更优惠的政策去支持。”朱海斌预计,会有进一步的政策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趋稳。朱海斌进一步指出,尽管在城镇化过程中,在人口结构出现变化之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结构性下行,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推动力出现下降,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我们所讲的结构性下行,更多的是针对商品房市场领域。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来看,保障房和租赁房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如果房地产行业想要继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障房和租赁房的需求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可能性。”朱海斌期待,政策会在这些领域给出更大的改革力度。关注内外部双重风险2022年,美联储为抑制高企的通胀,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将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0附近提升至4.25%~4.50%。经历去年一整年的高热通胀后,2022年12月最新公布的美国CPI重回“6”区间。进入2023年,不少市场观点认为美联储有开启降息周期的可能。但朱海斌认为,这一可能性不大。在他看来,今年一季度美联储应该会继续加息,因为从目前看,虽然通胀有明确的下降趋势,但距离美联储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业市场方面,虽然美国经济已开始下行,但就业市场仍然表现强劲,这也是需要进一步加息的理由之一。“今年一季度,美联储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加息的节奏,可能从每次加息五十个基点降到二十五基点。接下来2月、3月可能还有两次加息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可能会到5%左右。”朱海斌说。展望2023年,朱海斌预判,全球经济的增速会进一步下降至不到2%的水平,美国和欧元区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衰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会面临两大压力。首先,发达国家整体的经济下滑会在全球产生溢出效应,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下行的走势。其次,在美联储大规模加息的背景下,全球市场的金融条件会出现明显的收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会面临较明显的资本外流,甚至对于债务和货币市场都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如何在经济增长和金融条件紧缩所带来的溢出性金融风险间取得平衡,这可能会是2023年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那么,2023年海外经济的运行情况可能对国内有何传导?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扰动可能有哪些?朱海斌认为,需要从国内外两方面来分析。国内方面,朱海斌认为,最大的压力是在今年全球终端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出口增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那么出口下跌是否会超出预期,可能是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风险。其次,在房地产市场只是底部企稳的情况下,需要关注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从海外来讲,全球经济下行的幅度有多大?是否能如市场所预期的保住正增长,只是欧美出现轻度的衰退?还是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整体衰退?那么就可能会对中国带来较大的冲击。”朱海斌指出,此外还需要关注自主创新、全球供应链转移等带来的影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头条:部分省会城市公布去年具体经济数据:广州GDP2.88万亿
- 大年初二共团圆!听《大咖对谈》,抓住中国经济转型新机遇,...
- 世界资讯: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 【世界新要闻】初二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费将成为经...
- 疫情专家退场经济专家入场, 2023年中国GDP增长最低为5%!
- 焦点信息: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 焦点快看:2022年湖南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 天天最资讯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有望强劲增长
- 全球速看:重庆首次超越这座一线城市,成为GDP“第四城”
- 环球视点!【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访谈】积极财政政...
- 薅羊毛、发红包、无电支付,新年玩转数字人民币丨投教121
- N95口罩“2月份已经没有订单了”;马斯克辟谣推特只剩1300名...
- 重庆GDP偶然超越广州没意义,先按下成都再参与沿海竞争也不迟
- 焦点消息!潮州最新GDP公布!
- 百家云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营收6860万美元,同比增长65.5%
- 【世界速看料】兔元素小商品供不应求,春节消费哪只兔子最出圈?
- 【天天速看料】耶伦称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 2023-2024学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增四个研究生专业
- 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06万亿元
- 全球球精选!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理性消费,注重安全
- 世界球精选!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宣布裁员1.2万人
- 护航居民安度春节 新湖网格带队开展节前安全巡查
- 财政部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着力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 天天微动态丨香港股市虎年收官,恒指重上22000点
- 全球热推荐:贷款投向哪些领域?金融举措如何发力?——从202...
- 网易暴雪“分手”,中国游戏市场走向成熟
- 环球微资讯!6.0%,2022年凉山GDP增速全省第一
- 杭州GDP被武汉反超,宁波有可能追上杭州,进入十强,比肩武汉
- 天天讯息:任泽平:把网上对民营企业家喊打喊杀的坏人管起来...
- 世界最新:2022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
- 每日热讯!早谋划、早布置、早落实、早见效!——淮安经开区召...
- 36883元!你达标了吗?
- 仍有逾12.6万人无工开!香港失业率回落至3.5%
- 任泽平要让反对民营企业的声音消失,胡锡进竭力反对,主张多元化
- 全球速看:全国12省份2022年GDP出炉
- 【全球速看料】3万亿!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
- 广州经济恢复背后,五个支撑顶压前行
- 热点评!黑龙江一揽子举措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增长
- (经济)世界经济论坛呼吁携手应对多重挑战
- 焦点精选!重锤!武汉再超杭州!
- 焦点精选!湖南投靠广东得不偿失,落后湖北太多,但安徽融入...
- 当前头条:汪涛:消费复苏和房地产反弹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 世界要闻:继续深化!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方案》印发实施
- 重庆30年后重新超过广州,来看看两座城市自1949年以来的GDP对比
- 天天热点!黄海洲:海外视角下的经济增长预期分析
- 你们的名字 城市的荣光
- 【世界快播报】2022年青海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
- 催生无果后,人口警报拉响!专家提出好建议,父母们表示赞同
- 头条:2022年四川甘洛县GDP达52.26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
- 焦点热门:全国31省区市GDP回顾与展望
- 【独家】1013.14亿元!仙桃成为湖北首个千亿县
- 即时看!2022年广州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广州2022年GDP达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当前速递!近十年我国劳动人口减少超过6000万,劳动力锐减,...
- 世界热消息:2022年辽宁GDP为28975.1亿元,同比增2.1%
- 当前头条:中国货币政策的短期最优选择、中期有效评估以及长...
- 天天观焦点: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怎么...
- 武进区: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
- 房贷逾期5天有什么影响?房贷逾期后如何办理延期?
- 信用卡逾期3次还能补救吗?信用卡逾期3次能办停息挂账吗?
- 陕西预计2022年GDP首破三万亿,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3万亿
- 网贷逾期2个月有没有事?网贷逾期要求全额还款怎么办?
- 环球热议:广州:2022年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信用卡没逾期为什么刷不出来?没有逾期能申请停息挂账吗?
-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有什么后果?信用卡怎么申请个性化分期?
- 徐州投资增长位列江苏省第七位
- 信用卡怎么办停息挂账?还不上信用卡怎么处理更好?
- 每日看点!广州2022年GDP增长1%,达28839亿元
- 可以申请网贷逾期违约金减免吗?办延期还款有条件吗?
- 停息挂账的协商话术是什么?停息挂账对征信有什么坏处?
- 网贷逾期可以和平台协商吗?网贷逾期怎么协商效果好?
- 长江宏观:地方两会增速目标或被低估,详解地方两会易被忽视...
- 信用卡停息挂账后利息高不高?停息挂账一申请就过吗?
- 上海经济呈现V型反转态势 回稳向好
- 2022年甘肃GDP为11201.6亿元,同比增4.5%
- 全球今日报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2022年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
- 【环球新视野】铁皮石斛怎么种植?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是什么?
- 世界热资讯!三级片是什么意思?三级片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 央行: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31.2%
- 理财的最好方法有哪些?怎么理财?
- 按摩足浴盆什么牌子好?按摩足浴盆怎么选择?
- 库克年薪「腰斩」,大厂们的新年要节衣缩食?
- 全球快资讯:边境牧羊犬好养吗?边境牧羊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 闹太套是什么意思?闹太套是怎么来的?
- 环球滚动:恋梦空间2朱云慧和谁在一起?恋梦空间2剧情介绍
- 内地首次!“香港高考”模拟考将在珠海举办
- 快看:危机四伏的红星美凯龙,为何还被阿里、建发「抢购」?
- 天天向上一秒钟学舞的是哪一期?天天向上节目简介?
- 天天热点!永不妥协是什么电影?电影永不妥协剧情介绍
- 每日速讯:运动潮「升温」,却架不住安踏、李宁「遇冷」
- 今亮点!中国推进Web3的思路,更清晰了
- 今年*趟旅行,我花了20万
- 杭州去年GDP为18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 史蒂芬·罗奇:对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言过其实
- 今头条!去年山西GDP为25642.59亿元,同比增4.4%
- 环球报道:去年福建GDP为53109.85亿元,同比增4.7%
- 微速讯:外媒述评:在达沃斯,“每个人都在谈中国”
- 历史性拐点!中国人口实现负增长,影响有多大?印度恐将取代中国
-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经济学家提出这三种可能
- 人口减少85万,我们仍然赢麻了!
今日要闻
- 环球头条:部分省会城市公布去年具体经济数据:广州GDP2.88万亿
- 大年初二共团圆!听《大咖对谈》,抓住中国经济转型新机遇,福利速戳>>
- 世界资讯: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 【世界新要闻】初二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费将成为经济复苏“主引擎”
- 疫情专家退场经济专家入场, 2023年中国GDP增长最低为5%!
- 焦点信息: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 焦点快看:2022年湖南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 天天最资讯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经济有望强劲增长
- 全球速看:重庆首次超越这座一线城市,成为GDP“第四城”
- 环球视点!【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访谈】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