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当前短讯!兔年春节消费有点“不一样”

摘要

三年静默,一朝解封,春节还是那个春节,依然是浓浓“钱”和“人情”筑起的团圆氛围,但今年的新春消费,似乎又有点不一样了。


(相关资料图)

作者/玄青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1月23日06时12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突破19亿元(含点映及预售)。其中,《流浪地球2》票房超6亿,元;《满江红》超5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无意外,今年春节档总票房应该能突破50亿元。

据文旅部消息,自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此消息一出,浙江各大出境组团社一片欢腾,连夜上架跟团游产品,部分线路的首发团瞬间“客满”。截至目前,33个国家及地区的出境游相关商品春节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倍,其中,马尔代夫、新西兰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倍,泰国的预订量更是激增近20倍。

除了境外过年,国内各旅游景区也是大家过年的首先之地。三亚、云南等地的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已经突破千元,以汉庭酒店(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店)为例,除夕(1月21日)当天入住的最低价格要2189元/晚,且已售罄。若是选择淡季3月1日入住,酒店的最低价格在每晚141到207元之间不等。这也意味着,春节期间的价格至少涨了超10倍。

01

“旅游经济”开启高烧模式

和往年不同,今年“旅游过新春”红到发紫。因为解封带来的流动性和消费信心,被压抑已久的“旅游消费”首先呈现出“升温”甚至“高烧”态势。无论有钱没钱,仿佛不出去度假,就不足以宣泄内心的压抑、悸动与期待,凡此种种情绪的物化表达,让这一轮报复性消费确实来得有点“猛”。

“泰虾548元一斤,黑金鲍368元一斤,帝皇蟹988元一斤,随便一顿海鲜就得上千;三亚瑞吉酒店18万一晚的房间都抢没了……”很多三亚本地人都表示,“吃相太难看,一年想挣三年的钱。”

“西双版纳国庆住的那家民宿200多元一晚,疫情期间免费住了十多天,现在看已经2000多元了。”有网友表示,即使付出了这样的超高消费,也可能被酒店“放鸽子”。“我在去哪儿网下单了7天6夜的豪华酒店共3528元,由于酒店的已经房间爆满,无法入住,酒店要求我退房。”

即使已经溢价惊人,但很多酒店仍客满为患。难怪有民俗老板表示:“光这一个月的利润,就抹平了三年的亏损。”

1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还特别强调,面对新冠“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人民群众旅游文化等消费需求旺盛,要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特别是各类“天价”事件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行为,如青岛“天价虾”、黑龙江的“天价鱼”。坚决做到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但有意思的是,面对有点混乱的局面,游客的包容度在上升。要是在过去,“天价”菜单、“宰客陷阱”等负面舆论早已挂上热搜,而现在激昂的情绪掩盖了市场乱象,“花钱不手软”的这个年有点特别:商家和中高端消费者达成了双赢的共识,一方满足了情绪消费,一方获取翻盘契机,只是“苦”了中低层收入人群,三年积蓄一朝被“薅半”。

从旅游开门红一瞥,中国经济韧性之强大,规模效应之迅猛,市场潜力之玄深。

02

兔年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恪守”传统。除夕最大的“传统”是春晚,往年被人吐槽“换汤不换药”,今年干脆连“汤”都是原汁的。一样的主题风格,老面孔的嘉宾阵容,甚至连作品内涵、舞美创意都直接复制、粘贴。

有网友吐槽,看十年前孙俪、王菲在舞台上的视觉灯光、环形屏幕、AR场景,比现在还要好,这届的硬核设备的确不行。由此看出,央字头部媒体也在“省钱”。

当然,春晚的“恪守”传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延续精神,最大化满足差异群体。从春晚看文化产业嬗变,人们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主持人阵容、节目规格到小品创新,再到现在只有“邓超又没控制住”“张若昀欢乐吃鸡”“宋轶的脚趾头”等上了热搜。春晚已从“神坛”走下,卸下了沉重的期待与求变,渐渐成为平民化的“一乐儿”。疫情三年,民众对文化产品价值感与成长欲都在变低。

—— 变化的是人心所向。而我们把镜头推向除夕夜12点的夜空,烟花流光四溢,爆竹声声震天。在多年的民声“疾呼”中,1月17日晚,河南郑州发布“禁放”转“限放”通告。随后,洛阳、信阳、南阳、新乡、平顶山等地纷纷跟进政策调整,公布燃放时间和区域,洛阳和南阳将举办烟花晚会,信阳也有地产企业筹备烟花秀。

在抖音上,“过年神器”“加特林意外蹿红,这种形似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射击效果的烟花,把十几支吐珠烟花集成在一个“枪筒”当中多发齐射,速度快、火力猛, 非常带劲。

随着烟花经济逆势而起,多地烟花厂在1月初就存货告罄。1月中旬花炮的工作人员表示,订单依然不停,但他们早已不接新单了,“欠了很多很多的货还没有给出,大年三十之前都忙不赢。”工作人员表示,加特林12月底就卖光了,甚至有客户直接住到厂里来,怕自己的货被别人装走。

久违的烟火味最抚人心,新春需要用色彩和轰鸣驱散大众心中的隐痛与迷茫,烟花经济的“绚烂热烈”,正是疫情后人们在消费中最普遍、最直接、最渴望的情感流露。

——在不变中发生“微妙”变化。返乡,是一刻不能等的进行时。据数据显示,今年食品类年货、兔元素饰品、饭店订餐呈现出火爆局面,其中年轻人的“新年俗”正在引领消费流向。

阿里巴巴的《2023春节团圆消费报告》指出,“年货先到我后到”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年俗。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异地年货成交保持同比正增长,菜鸟直送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计处理单量同比将增加30%,单量会进一步攀升,包裹主要都是酒水和年货礼盒。东莞、广州、上海、深圳的打工人最喜欢往老家“投喂”年货。

盒马数据显示,有82%的30—35岁受访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其中有65%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购买预制年菜。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们也开始逐渐掌握了年夜饭的主导权。《2023春节团圆消费报告》提到,就目前预定情况来看,4—6人份的套餐销售占比达83%,6—10人份套餐销售占比则为17%。

美团一月中旬数据显示,“年夜饭”主题堂食套餐线上订单量周环比增长118%,8—10人的团圆家宴需求最旺。在美团年夜饭堂食订单中,上海、北京、杭州、广州、苏州预订量位居全国前五,上海成为年夜饭消费力最强城市。

除了新“吃”法,新玩法也正折射出年轻一代人的消费态度。打开小红书,凌晨排队做美甲、美发、美容的帖子不断刷屏,被称为“新年三件套”的线下“变美”服务迎来久违的人气,“美甲”美团上搜索量环比上周暴涨828%,不少主打“一口价、款式任选”的自助美甲店,从早忙到晚已是年前常态。而许多美发门店近期客流量较平时上涨2—3成,大部分是染发烫发的需求,临时到店的顾客基本需要排队等待。

户外、轰趴、新国潮年会、亲自游、沉浸式观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成为新场景。

“年轻人过年,不仅消费方向在变化,社交礼仪也在改变。”有专家指出,过去走亲访友,上门拜年是主流模式,现在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亲缘关系的疏远以及线上社交的影响,年轻人新年更注重“自我感受”,不在意“摆阔攀比”,消费中表现出更多解压、享受、新鲜体验等动因。

标签: 数据显示 工作人员 西双版纳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