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聚焦堵点痛点问题 持续破除隐性壁垒 全面促进消费增长《兰州市破除隐性壁垒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解读|热资讯

“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全面实现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推动食品经营许可全程网办,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远程核查,在线发放电子证照。”“全面落实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合理规范餐饮企业户外营销,允许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外摆和户外展示展销活动。”……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兰州市破除隐性壁垒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聚焦消费领域企业全生命周期堵点痛点问题,着力破除制约扩大消费的隐形壁垒,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善消费条件、满足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增长,营造一流消费营商环境。


(资料图)

放 优化消费市场准入服务

《实施方案》明确,要优化消费市场准入服务,推动消费企业快入准营。进一步放宽消费企业市场准入,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消费市场准入、准营审批手续,实现消费企业“进得来、营的好”。

推进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企业一次性填写企业设立登记、涉税事项、员工参保、住房公积金缴存等相关信息。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含营业执照、免费四枚印章、税务UKey),实现企业开办并联办理,将企业开办环节精简至1个,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全面实现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提升企业开办速度。

推动食品经营许可全程网办,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远程核查,在线发放电子证照。探索简化食品经营许可变更、延续、补办等手续,对于变更可即时办理项目的(实际经营场所未改变、经营项目减项且布局流程及主要设备设施未发生变化)、申请遗失或损毁许可证补发的、申请注销的,不再进行现场检查。对食品小经营店登记实行告知承诺制,将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纳入“多证合一”范围,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一并办理备案手续。

推行“演出活动一件事”改革,将举办大型演出活动涉及的营业性演出许可、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行并联审批、全程网办。

简化乡村民宿登记审核事项,优化审核流程,在相关主管部门排除自建房安全风险隐患的前提下,对乡村民宿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以告知承诺方式实行形式审查。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民宿行业特点的卫生、安全等审核标准,合理设定乡村民宿行业经营门槛。

加大对餐饮、连锁等业态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等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

管 不断规范消费市场秩序

《实施方案》明确,要坚持规范消费市场监管,不断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健全消费市场新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市场综合监管、柔性监管等改革,加强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推动实现消费市场“有事管住,无事不扰”。

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要求,对同一市场主体的不同抽查检查任务尽可能合并实施或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开展部门联合抽查,以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精准分配监管资源。深入开展事后联合奖惩,加快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奖惩机制,对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依法依规对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实施行政性、市场性和行业性等惩戒措施。

加快构建“互联网+监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监管赋能,推动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强监管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产品质量监管,使企业提高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对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职业打假行为适用法律进行研究,确保准确定性、依法处置。强化行刑衔接,对职业打假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切实发挥行政机关、司法审判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违法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对于借打假之名采取非法手段行敲诈勒索之实的“打假”的职业打假人,涉嫌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净化市场环境。

促 促进重点消费领域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要促进重点消费领域发展,推进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

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完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认真落实《兰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兰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运行规范、功能完善、使用便捷、安全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优化重点城市区域交通限行举措,全面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全面落实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支持举办“汽车下乡”“汽车消费季”“国际车展”等各类汽车展示展销活动。

组织开展“甘味”农产品、东西协作产销对接等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做足用好“甘味”“兰州百合”“隽永丰登”“榆味无穷”和“名藩皋兰·梨响天下”等区域公共品牌,组织特色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拓展“甘味”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兰州牛肉面产业园,支持省内兰州牛肉面品牌企业连锁经营。多措并举支持产品展销点,打造集特色农产品销售、文创产品展示、旅游景点宣传等为一体的消费平台窗口。支持特色农产品企业“走出去”参加“消博会”“中食展”“东盟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合理规范餐饮企业户外营销,允许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外摆和户外展示展销活动。在主要餐饮聚集区,设置午餐、晚餐临时停车位,解决用餐高峰时期停车难问题,满足餐饮消费需求。支持乡村旅游消费发展,依托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生态观光农业设施,推出集文化展示、果蔬采摘、生态观光、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乡村游”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积极推进兰州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鼓励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消费者在全市限上住宿、餐饮、酒店和文旅场所消费。鼓励旅游景区减免首道门票,支持各类文艺演出企业推出特色演艺节目。开展文创和非遗产品促销,组织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推进非遗产品走向市场。

引导支持演艺新空间、密室逃脱、剧本杀、云旅游、云演艺、智慧旅游、智能体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领域消费,加大中医针灸按摩、中草药食疗领域消费推广力度。鼓励引导体育、健康、宠物、数字等新兴消费业态相关企业举办大型博览会、展示展销等促消费活动,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推动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发展。

优化进口商品检验及配套服务,建立进口商品检验第三方采信制度,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库,加快出台检验检测机构采信管理办法,提升对采信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指导、监管和服务能力。

提 持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实施方案》明确,要推动消费业态提质扩容,持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积极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辐射能力,打造立足甘肃、集聚周边、辐射西北的中高端消费和品牌消费高地。

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持续推进核心商圈升级改造、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中高端消费品牌集聚,健全消费服务体系,完善消费配套设施,促进消费业态丰富。

商务、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据行业主管职责,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做好重点商圈分级分类管理。对责任单位授权在商圈内设置广告牌匾、举办促销活动、公共区域展示等营销行为负责公共管理服务。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允许有条件的大型商贸企业,在不占用消防通道,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外摆试点。

加快规范商圈广告、展示、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完善户外广告设施管理配套制度。出台户外展示设施设置标准规范及管理细则,规范提升重点商圈户外广告设施。优化促销“无需许可活动报告”内部管理流程,属地公安部门、消防、城管等部门应进行沟通协调,提前开展市容、安全等工作指导。

引导电信企业持续加强商圈等公共服务区域的5G基站建设和网络覆盖,提升5G应用场景的网络质量;鼓励商场物业为电信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减免有关费用,提高智慧化基础设施设备安装的合理性。

编制商圈交通组织方案,重点增强商圈内外连通,科学提升路网密度;提升地上地下交通连接程度,推进停车设施共享共用,合理规划重点商圈临时停车位,增加消费高峰时段车位有效供给。大力推进交通畅行和通道枢纽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对消费业态提质扩容的保障能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奇峰

责任编辑:王旭伟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