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镜,正式宣告死亡-快看
虽然消费数码行业喜欢用「爱与和平」来包装自己,但消费数码产品的厮杀其实异常残酷和不公:有些产品在被证实存在之前就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比如Apple的VR/AR/MR设备,而有些产品在被品牌「判死刑」之前就已经被大众遗忘——比如今天要说的Google Glass。
【资料图】
2023年3月15日,Google于Google Glass产品页面刊登告示称:
感谢您过去十多年的创新和陪伴,自2023年3月15日起,我们将不再销售Glass Enterprise Edition(Google Glass企业版,下文简称为Glass企业版)。在2023年9月15日之前,我们将继续为Glass企业版提供技术支持。
没错,Glass企业版又要死了。为什么要说又?因为早在2015年,Google Glass项目就已经死过一次了,只不过在Google在2017和2022年又被Google反复「秽土转生」而已。不过从近年来Google对这种花钱不讨好的项目的态度来看,Google Glass这起怕是真的要「入土为安」了:
尽管你生前并不是一副合格的眼镜,甚至不一定有传统意义上的镜片,但你在推动AR眼镜发展的进程中依旧做了不可磨灭贡献。我们不会想念你,但现在你终于可以和另外两百个被Google关闭的项目一起安度余生了。永别了,Google Glass。
除非未来Google又一次把你拉起来打复活赛。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Google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代Google Glass(当时还叫Google Project Glass),那按照常理,Google在AR和MR领域应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这样的产品在MR概念「风生水起」的2023年应该非常吃香才对,为什么Google还得要对Google Glass下手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Google Glass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的AR设备。
由于Google Glass这个东西过于冷门,别说亲自体验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产品长什么样。所以在解释为什么「寿终正寝」是Google Glass*的结局之前,不如我们先回到2012年,看看当时的Google Glass是如何意气风发的。
「高」开低走的Google Glass
2012年7月,谷歌在Google I/O上「唐突」地插入了一段直播画面:几名翼装跳伞运动员在旧金山上空准备跳伞。不过这个直播画面抖动非常严重,看起来并不像由专业运动相机拍摄的。机舱门拉开,运动员依次跃入旧金山4000英尺的高空,在一系列花里胡哨的特技表演后,运动员们降落在一座建筑物附近,我们跟随画面视角骑上了自行车、穿过一个走廊、推开一扇门……然后就来到了Google I/O的会议室现场。
没错,这场协调了旧金山市场办公室、警察与消防部门、NASA实验室和FAA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空中直播」,由运动员佩戴的Google Glass拍摄直播。
高,实在是高,创意、效果和海拔三个维度都高。
凭借这一套足以列入数码产品发布会发展史的精彩操作,Google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直接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Google Glass的功能,同时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而Google Glass这个两边镜腿「发育不均衡」,甚至没有传统眼镜镜片的「眼镜」形象,也伴随着这次跳伞活动被全世界科技爱好者铭记。
就像Google Glass没有给「Glass」一词用复数形式一样,当时的Google Glass只有一个镜片——一个小小的,固定在原本右眼镜片右上角的一个小玻璃「柱」,这个经过特殊设计的透镜可以反射右侧镜腿中的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简单来说,Google Glass就是一个固定在用户眼前的、面积特别小的HUD。虽然Google也推出了光学镜框版本的Google Glass,允许用户为Google Glass配置适合自己度数的镜片,但由于Google Glass显示的内容只出现在那个特别小的镜片中,这也导致Google Glass并不能算作符合现代定义的AR眼镜,只能说是一个光学头戴显示器(OHMD)。
2013年,Google开始有条件地以1500美元的价格为开发者和「极端Google粉丝」提供Google Glass,尽管开发者都表示这玩意拥有「近乎无限」的潜能,但受到当时显示、音频以及电池技术的限制,即使Google Glass运行的是开放的Android系统,为Google Glass开发、适配、优化的App依旧不见踪影。
一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购买机会和1500美元的高昂售价,一边是近乎鸡肋的内置App和不尽如人意的显示效果,很快大家就找到了Google Glass的真正用处:戴着自拍来彰显自己的科技气息。如果大家对当时的科技数码圈有印象,应该在不少「科技爱好者」的头像图片中见到过借来拍照的Google Glass。
也因为相同的原因,Google在短短一年后就终止了对一般开发者与用户的Google Glass项目。不过对于那些能承担得起使用Google Glass成本的大型企业,Google也给他们留了一条名为「共同开发」、写作「拉上贼船」的路:2017年,Google Glass企业版发布,首批客户包括多个知名美国企业,比如波音、通用航空。
但很可惜,比Google Glass更便宜、更好用、更通用的HTC Vive,在2016年就以799美元的售价全球发售了。
Google Glass为什么行不通?
跟划时代的HTC Vive相比,Google Glass除了不需要插着线使用外,几乎处处都是短板。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从2012年到2023年,每一代google Glass都没能脱离谷歌在2012年定下的框架:一个眼镜、一个摄像头和一个独立的显示模组。
由于2012年的技术限制,Google Glass在一开始并没有按照一个独立设备来设计。与其说它是一个佩戴在头上的智能手机,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挂在用户眼前的透明屏幕智能手表:你可以用它来看天气、看导航信息,甚至完成接电话这种简单的交互——Google Glass在右侧镜腿处加入了一个触控板,可以支持一些简单的点击和滑动交互。
但如果你想设置到某个地方的导航、或者看完后回复邮件,很遗憾,还是得套智能手机。而这一套产品逻辑居然一路延续到了2023年。在这个VR一体机横行,连智能手表都讲究独立运行的大环境下,Google Glass居然还在坚持着十年前定下的产品架构,属实是与时代脱节了。
过于复古的产品理念让Google Glass与时代脱节,而对OHMD路线的坚持也让Google Glass在无法乘着AR的风口快速前进。但真正为Google Glass宣告死刑的,其实还是Google心心念念的企业服务。
从表面看,Google终止Google Glass项目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像「X部门」(Google X实验室经Alphabet结构重整后的名字)这种烧钱不讨好的「吞金部门」需要缩减人手。但失去来自企业用户的兴趣和关注,在我看来才是Google停掉Google Glass项目的根本原因。
在前几次「秽土转生」时,Google Glass就已经决定专做企业用户的大生意了,这也是第二代Google Glass直接被命名为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的原因。根据介绍,Google也确实找到了通用航空、DHL、波音、福特甚至是IKEA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此时,Google对Google Glass实行的是「项目」化的销售模式,即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方案。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在于相关企业可以「开箱即用」,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尽管Google Glass不是嵌入式开发设备,但Google针对大客户的销售模式却让Google Glass看起来像是一锤子买卖。
再加上Google Glass本身在功能和通用性上表现不佳,与其使用过时且不一定好用的Google Glass,倒不如直接采用通用性更强的AR设备。毕竟MR已经成为未来新方向,市面上为MR硬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
而Google Glass企业版,用一个不太准确的话来说,「就像一台不能升级、不能破解、坏了只能重新买的iPhone 7」。
如果情况属实,那为Google Glass给予所谓的「临终关怀」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虽然Google Glass最终还是逃不掉被Google关闭的宿命,但无论我们怎么评价它,Google Glass仍然是AR技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AR技术的巨大潜力,看到了AR技术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并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AR技术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而Google Glass「之死」,也再次向市场证明了硬件、内容和使用场景三者缺一不可的铁律。无论VR、AR还是MR都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多的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支持,才能真正被消费者和企业认可。
致此,Google Glass的使命才真正结束。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谷歌眼镜,正式宣告死亡-快看
- 打假人追打头部主播:王海「盯」上疯狂小杨哥的第125天
- 上市九年亏77亿元,2023年的途牛「等风来」-天天报资讯
- 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量质双升
- 【财金视野】统筹兼顾安排赤字率 天天亮点
- 中信证券明明:年内或仍有降准,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逐步发力
- 广东打出助企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全球速看料
- 全球快讯:美联储等六大央行联手!增加美元流动性,缓解全球市...
- 世界快消息!客商回流 今年我国箱包出口呈持续复苏态势
- 源码资本领投,NGS平台「赛纳生物」获数亿元C+轮融资 世界报道
- 万思医疗获亿元融资,清科资本任独 家财务顾问 天天快讯
- 焦点快看: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当前要闻:2023“苏新消费·春惠江苏”启动
- 电影年度票房突破150亿:春节档贡献近八成,行业版图生变
- 中国还要不要学硅谷银行
- BD局中局:临床成功,它却可能拿不到20亿里程碑款
- 天天视点!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 今日精选:31省份前2个月外贸数据:中部增速亮眼,21省份出口...
- 央行全面降准 货币政策助力经济复苏
- 天天即时看!财政部对德勤和华融依法作行政处罚,对德勤开2亿...
- 央行降准为拼经济提供“活水”滋养
- 数据鼓舞人心 为四川实现全年目标锚定信心 环球快看
- 民营企业聚力高质量发展,扩大数字低碳等领域投资
- 走进中小微企业看活力 | 环球数码:愿做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
- 焦点热讯:SAP在深启动“出海金钥匙”计划,三维度助力深企加...
- 聚焦“减负提质”!深圳举办2023年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
- 开好局起好步 四川西昌举行202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环球关注
- 焦点速读:瑞银考虑收购瑞信 美欧银行业信心危机难解
- 小镇中年闯入“卤货”决赛圈 当前报道
- 最新:高攀不起的吉野家,在中国悄悄凉透了
- 谋高质量发展,向未来出发|当前热门
- 西湖财政持续刺激消费 加速“烟火气”回归
- “国潮四季 美好申活”上海国资国企促消费行动启动
- 环球速读:车企激战混动市场
- 前两月新疆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 两组数据背后的经济信号:金融数据超预期宽松 物价数据超预...
- 天天时讯:中国银行行长刘金:稳预期、稳市场、稳经济,金融...
-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项目发布会暨单依纯明星见面会举行|天...
- 每日热议!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 环球时讯:@慈溪人,第二批10000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来了,就在...
- 当前快报:中国人寿副总裁杨丽萍:构建更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 如何看待这一波人山人海的“消费浪潮”? 环球微动态
- 李迅雷:扩消费仍需突破障碍,可从三方面发力-天天快看点
- 2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
- 云南省企业年报“精细化”管理 昭通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全球热点评
- 世界播报:香港存款业务暴涨,大量富人正在把钱从美国、瑞士等...
- 最新消息:消费复苏千人样本大调查:六成受访者聚餐预算300~...
- 地方财政缓慢修复
- 每日视点!1-2月安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22.7亿元,同...
- 中国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开展“3·15”保险服务月活动
-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四个一线大城市之一,为何有16个区? 天...
- 微动态丨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中国政府债务多,但资产更多,...
- 天天热点!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四川经济开局良好,...
- 中泰证券首席李迅雷:“超额储蓄”不是消费源泉,对消费的提...
- 家庭托育迈出关键一步 “带娃难题”破冰之举也有忧_今日最新
- 重庆“数创园”揭牌,将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环球通讯
- 王小鲁:当前供给侧关键要解决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和公平竞争...
- 【播资讯】中信证券:年内或仍有降准,降息则需关注海外货币...
- 广州:拟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的融资支持
- 这一周,全世界都兴奋麻了 焦点速递
- 全球观天下!杀疯了的始祖鸟,正收割县城土豪
- 崇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 王小鲁:供给侧关键要解决市场配置资源和公平竞争问题 全球...
- 贵阳:消费加速回暖 市场持续复苏
- 奈雪的茶能喘口气了?
- 2023年首次!刚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楼市小阳春稳了?
- 当前通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
- “仇官仇富”的背后,是社会财富分配出现问题,有4个解决方法...
- 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考”圆满收官
- 李扬:中国经济要理想地增长,需多关注财政问题
- 世界看热讯:频繁收到营销短信,只能手动删除吗?
- 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国内首笔基于数据空间技术的场内数据空间...
-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为亚太...
- 今日要闻!绿色金融创新座谈会暨南方财经(海南自贸港)区域研...
- 环球今热点:机构研究报告:数字人才缺口达3000万
- 世界观察:打造校园版ChatGPT!深圳国际预科书院微信公众号接...
- 当前热门:福田区应急处置大队揭牌成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
- 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 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 降准,为何只出现在中国的财经新闻里?
- 财政部副部长:中国将着力引导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
- 环球微资讯!如何看待此次降准
- 环球实时:企业裁员银行关闭 美国硅谷进入“凛冬”
- 央行降准释放5000亿,哪些行业将受益?2月存款增速放缓了?
- 财政收入开局总体平稳 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
- 世界热资讯!全面降准来了:原因、方式及影响
- 我国最北自贸片区为中俄两国边贸发展积蓄动能 全球通讯
- 【当前热闻】李扬:中国经济想要达到理想的增长,需要多关注...
- 重庆“数创园”揭牌 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 李国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集中资源办大事”优势|全球讯息
- 财政局:多举措盘活存量资金 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 当前热讯:玄武区顺利完成采购经理年报旧样本库核实工作
- 当前滚动:1-2月份徐州工业生产快速回升
- 当代年轻人,都想花小钱办大事 全球热推荐
- 李迅雷:恢复和扩大消费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四大困难
- 环球百事通!溧阳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 【新要闻】乐享数币·精彩云龙!云龙区举行数字人民币推广应...
- 我国最北自贸片区为中俄两国边贸发展积蓄动能
- 我国最北自贸片区为中俄两国边贸发展积蓄动能 天天热推荐
- 世界头条:钟楼区:1-2月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全球热头条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数字经济时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