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头条:汪涛:消费复苏和房地产反弹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汪涛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3年1月)上的发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字数:3119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一、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支撑今年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两大动力,一是中国走出疫情,经济重启,二是房地产企稳反弹,对经济的拖累降低。与此同时,出口会有一定下降,外需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1、目前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反弹
1)高频数据表明居民出行和经济活动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百度大数据对新冠搜索的指数,都说明大多数地区和城市的疫情高峰已经过去,很多人都已经感染并阳康了。从具体指标来看:全国18个大城市地铁客运指数在12月同比下降46%左右,而到1月上旬,降幅收窄至18%左右,虽然相比往年差了一些,但比12月有明显好转;百城城市拥堵指数在12月同比下跌12%左右,而到1月上旬同比下跌3%左右,降幅也有明显收窄;30个城市每天的房地产交易数量在1月上旬也有明显好转;货车整车货运量也有一些修复,不过仍然比较差。
这些指标反映了目前居民端的活动在恢复,但生产端仍然比较差,这与实体经济的需求以及出口下行等其他方面有关。在去年的一些补贴政策到期后,今年前15天的汽车销售是比较差的。最近一个月的港口数据没有报出来,但是由于外需的影响,预计并不会有明显好转。
2)瑞银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短期谨慎、对全年恢复抱有信心
瑞银对1000多位消费者做了关于春节期间及2023年出行和消费医院的调查。调查时间是12月14日-22日,当时大多数城市正值疫情高峰或者在去往高峰的路上,因此消费者对春节消费的意愿是比较谨慎的。出行方面,由于很多限制,包括隔离政策等都已经取消了,因此人们的出行意愿有所上升。但是大家对于线下消费仍然比较谨慎,消费意愿甚至比前一年略低。不过虽然大家对于春节期间的线下消费意愿不是很高,但是对于2023年全年的消费意愿明显上升,这与消费者对2023年收入增长的预期是直接相关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2023年收入增长的预期平均在8%左右,高于2022年春节预期的6.7%,也远高于2022年7月预期的百分之三点多。
总结来说,根据目前对消费者意愿的调查,大家短期内的态度比较谨慎,但对2023年是有信心的。谨慎的态度和当时正处于疫情高峰有关,估计现在大多数人阳康后,信心应该已经有一定的恢复。
2、超额储蓄的释放和就业及收入的增长将支撑消费的反弹
今年消费修复和反弹到底有多快,有多大的力度,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超额储蓄到底有多大,多大程度上释放出来;二是就业和收入的增长能够多快恢复,增速有多高;三是是否有收入和消费方面的补贴。
预计今年不会有大规模的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者消费的补贴。也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会出台一些消费券,但是从宏观层面看,力度不足以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活动的重启,以及隔离等限制的取消,很多线下活动,比如小商、小贩、小餐馆,以及旅游出行等线下服务行业会开始重启。这将会带动很多相关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支撑消费稳定复苏。
储蓄是居民没有消费掉的部分,而比往年更多的储蓄就是超额储蓄。超额储蓄不等同于储蓄存款。老百姓的储蓄可以去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放在理财和存款,储蓄存款只是储蓄的一种方式。根据统计局家庭调查数据以及我们的消费者调查,疫情期间居民储蓄率比平时高了约三个点,形成了4-5万亿的累积超额储蓄。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如果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比较快,增速比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得比较快,超额储蓄就会比较快、比较多地释放一部分出来,今年的储蓄率就会明显下降。
对今年消费的预测:预计今年实际消费增长有望达到6.7%左右,全年GDP增长大概在5%左右,消费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社会零售总额是名义值,因此预计增长达到9%左右。
3、房地产对经济拖累会降低
过去一年多的房地产调整,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前期政策收紧;二是房地产需求的基本面,包括人口见顶、城市化放慢等,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三是疫情对房地产带来了额外的重大冲击。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比2020年下半年下跌了55%,销售比2021年上半年下跌了40%左右。从目前的水平看,房地产的供需方面都存在超调。
随着中国走出疫情,经济重启,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逐渐恢复,房地产政策也开始出现了重大调整。比如对开发商各方面融资的支持,很多城市取消或放松了限购政策,按揭利率也下调了很多等。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目前处于低位,预计3、4月份会出现环比反弹,预计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长将达两位数,但全年销售和新开工将略低于2022年。因此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幅度会明显减弱。1月上旬的房地产销售已经出现了一些反弹,而且瑞银调查发现2022年老百姓的购房意愿相比2021年也有好转。这主要是由于按揭利率下行、按揭可获得率上升、房价有些下调、可支付性提高等因素。因此,还是有一些需求可以释放。
从出口来说,预计今年全球经济会比较弱,美国和欧洲经济都将有一个温和衰退,因此外需比较弱。此外,虽然政府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有政策上的支持,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今年将会稍微减缓。
二、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
中央政府应该扩大债券发行。因为中央政府的信用是最好的,杠杆率也是最低的。由于去年经济较差,卖地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也下降,地方政府财力非常紧张,而我们又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赤字和债务率。
若要让财政支持更加有效,有两种方式:一是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直接花钱做投资。去年也有扩大财政支持,但是广义财政支持大部分都用在了退税减费方面。退税减费在经济下行周期的乘数效应非常低,因为企业并不会用退税减费的钱扩大生产增加就业,而是用来维持企业生存。
另一个乘数效应比较高的方式是直接给消费者以及小微企业一些补贴。受疫情影响,在过去一两年中,消费者的就业和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有一部分人有超额储蓄,但也有一部分人失业或者收入相比往年大幅降低,消费能力不够。此时如果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就能够比较快地促进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消费的增加也会增加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和收入。我们常常说要帮助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但是消费者也是市场主体,把钱给到老百姓手里,让老百姓去花钱,企业就有了收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输血给老百姓也能帮助造血。因此,今年可以适当考虑从中央财政或者是发行债务方面来增加对消费者的补贴。
2、适当降低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
目前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下一步是怎样使这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这就需要不断恢复开发商或房地产企业稳定的现金流,也就是提高需求。居民部门仍然有一定的买房意愿,但是受疫情影响无法释放。可以调整房地产需求方面的一些政策,比如适当降低首付比例,按揭利率也还有下调空间。
3、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由于2022年外需不断放缓,企业收入也有所下降,导致今年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并不足。要增强企业信心,除了经济的恢复外,在政策方面,一是要放宽民营企业在很多行业的准入,减少对民营企业的干预;二是过去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采取的退税减费的措施,应该逐渐退出,不能突然退出,否则会对企业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当前头条:汪涛:消费复苏和房地产反弹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 重庆30年后重新超过广州,来看看两座城市自1949年以来的GDP对比
- 天天热点!黄海洲:海外视角下的经济增长预期分析
- 【世界快播报】2022年青海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
- 催生无果后,人口警报拉响!专家提出好建议,父母们表示赞同
- 头条:2022年四川甘洛县GDP达52.26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
- 焦点热门:全国31省区市GDP回顾与展望
- 【独家】1013.14亿元!仙桃成为湖北首个千亿县
- 即时看!2022年广州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广州2022年GDP达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当前速递!近十年我国劳动人口减少超过6000万,劳动力锐减,...
- 世界热消息:2022年辽宁GDP为28975.1亿元,同比增2.1%
- 当前头条:中国货币政策的短期最优选择、中期有效评估以及长...
- 天天观焦点: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怎么...
- 武进区: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
- 房贷逾期5天有什么影响?房贷逾期后如何办理延期?
- 信用卡逾期3次还能补救吗?信用卡逾期3次能办停息挂账吗?
- 陕西预计2022年GDP首破三万亿,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3万亿
- 网贷逾期2个月有没有事?网贷逾期要求全额还款怎么办?
- 环球热议:广州:2022年GDP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 信用卡没逾期为什么刷不出来?没有逾期能申请停息挂账吗?
-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有什么后果?信用卡怎么申请个性化分期?
- 徐州投资增长位列江苏省第七位
- 信用卡怎么办停息挂账?还不上信用卡怎么处理更好?
- 每日看点!广州2022年GDP增长1%,达28839亿元
- 可以申请网贷逾期违约金减免吗?办延期还款有条件吗?
- 停息挂账的协商话术是什么?停息挂账对征信有什么坏处?
- 网贷逾期可以和平台协商吗?网贷逾期怎么协商效果好?
- 长江宏观:地方两会增速目标或被低估,详解地方两会易被忽视...
- 信用卡停息挂账后利息高不高?停息挂账一申请就过吗?
- 上海经济呈现V型反转态势 回稳向好
- 2022年甘肃GDP为11201.6亿元,同比增4.5%
- 全球今日报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2022年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
- 【环球新视野】铁皮石斛怎么种植?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是什么?
- 世界热资讯!三级片是什么意思?三级片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 央行: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31.2%
- 理财的最好方法有哪些?怎么理财?
- 按摩足浴盆什么牌子好?按摩足浴盆怎么选择?
- 库克年薪「腰斩」,大厂们的新年要节衣缩食?
- 全球快资讯:边境牧羊犬好养吗?边境牧羊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 闹太套是什么意思?闹太套是怎么来的?
- 环球滚动:恋梦空间2朱云慧和谁在一起?恋梦空间2剧情介绍
- 内地首次!“香港高考”模拟考将在珠海举办
- 快看:危机四伏的红星美凯龙,为何还被阿里、建发「抢购」?
- 天天向上一秒钟学舞的是哪一期?天天向上节目简介?
- 天天热点!永不妥协是什么电影?电影永不妥协剧情介绍
- 每日速讯:运动潮「升温」,却架不住安踏、李宁「遇冷」
- 今亮点!中国推进Web3的思路,更清晰了
- 今年*趟旅行,我花了20万
- 杭州去年GDP为18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 史蒂芬·罗奇:对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言过其实
- 今头条!去年山西GDP为25642.59亿元,同比增4.4%
- 环球报道:去年福建GDP为53109.85亿元,同比增4.7%
- 微速讯:外媒述评:在达沃斯,“每个人都在谈中国”
- 历史性拐点!中国人口实现负增长,影响有多大?印度恐将取代中国
-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经济学家提出这三种可能
- 人口减少85万,我们仍然赢麻了!
- 克难前行、加速起势……回眸2022年四川经济这样拼|经济影响...
- 广佛流动人口数据曝光!超6成在南海区!
- 世界速看:宠物弃养经济学
- 天天热消息:这可能是全国最「暖」的城市
- 世界今头条!2022年预制菜投融资盘点:资本热情不减,新锐品...
- 世界观天下!2022年盐城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大事记
- 最新消息:2022年盐城国资十大亮点工作
- 热门看点:喜报!2022年山西GDP首次突破2.5万亿元
- 天天观焦点:快看有没有拖后腿 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 环球热议:虎年A股跑赢美股等外围市场!业内人士认为:A股兔年...
- 【世界快播报】北京新地标·首都新经济丨中国药谷:科技医药...
- 春节消费释放消费潜能 瑞银:二季度后有望迎来反弹
- 【环球时快讯】统计局:我国基础研究保持增长,原始创新取得...
- 去年新疆GDP为17741.34亿元,同比增3.2%
- 天天简讯:年货的40年变迁,一部消费升级史
- 关注:孙正义,罕见投一个天使轮
- 【点石成金】促进就业是减缓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措施
- 视焦点讯!专栏作家 | 聚焦消费价值汇总 2022 年度消费关键词
- 天天微资讯!北京夯实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础,加速培养数字经...
- 环球播报:统计局: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
- 今日快讯:统计局:我国R&D经费稳步增长,首次超过3万亿元
- 年夜饭堂食,一桌难求
- 过山车式的中国民宿2022
- 全球播报:放开后,中国电影还有希望吗?
- 世界最新:国美的理想和现实
- 【天天新视野】2023,AIGC「钱景」如何?
- 世界观速讯丨2022年河北GDP同比增长3.8%
- 2022年天津GDP同比增长1.0%
- 静电怎么消除?消除静电的方法有哪些?
- 【世界报资讯】我国三大棉花产地在哪里?棉花效益怎么样?
- 每日关注!何鸿燊为什么能娶四个老婆?何鸿燊娶四个老婆不犯法...
- DNF契魔者剑魔怎么换装buff?DNF契魔者剑魔换装buff攻略
- 当前滚动:黑木耳的产地有哪些?种植黑木耳的利润是多少?
- 无花果怎么种植?无花果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 微速讯:按头焚寂是什么意思?按头焚寂指什么?
- 重点聚焦!剑灵配置要求有哪些?剑灵有哪些推荐?
- 【速看料】BF是什么意思?BF是什么的缩写?
- 国家统计局:我国R&D经费投入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
- 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至41.6%
- 【环球速看料】会计核算一般有什么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焦点观察:世界银行副行长:今年中国经济将更强劲
- 环球消息!大湾区早报|广东2022年GDP超12.9万亿元,同比增长...
- 【天天聚看点】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R&D经费突破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