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讯:一个湖北人在广州「湖北村」的20年
“忙不过来了,招不到工,只能自己熬夜干活,已经连续几天从早上9点干到凌晨3点了。”2月份复工以来,在康乐村里,一家小规模制衣厂的老板万晴连续招工了好几天,都失败而归,只能自己硬着头皮“顶上”。
近期,工厂复工、招工火爆,康鹭片区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资料图)
康鹭片区是广州最有名的制衣村之一,位于海珠区凤阳街道,下辖康乐村和鹭江村,这里占地仅约一平方公里,却有制衣厂和仓储企业5200多家,聚集了超过30万制衣行业从业者,95%以上是外来人口,大部分人来自湖北,坊间又称为“湖北村”。
2022年10月,作为广州疫情的“震中”,这座服装生产的“巨型工厂”一度停摆。
如今,这里再度热闹起来,道路两边,招工的老板热情揽客,应聘的工人挑挑拣拣。时代财经观察到,节后因订单量增大,工人又还没完全从老家返回广州,老板往往比工人还多,甚至出现了“工人挑老板”的景象。
在“湖北村”,没人是永远的“打工人”。他们往往在年少时就来到了康乐村,从身无一物的制衣工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和资本,直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厂房,在康乐一步步站稳脚跟。
这也是许多湖北人在康乐的人生轨迹,十几年来,他们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01 招工
“去不去!去不去!”2月8日,在招工大街上,看着两位工人对样衣感兴趣,一位制衣厂老板立刻热情地招揽她们。
午后两点,招工大街上来往的工人已比早晨减半,但还有许多一上午都“颗粒无收”的老板站在路边,继续招工奋战。两位工人面露难色,“这个有点复杂,我不太会做”,老板则立刻说“做吧做吧,我可以教你们”。在首度复工的二月,康乐村制衣厂的老板们对工人的渴求,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在康乐、鹭江一带的制衣厂,有着一种特别的用工、招工方式。
康乐村最繁华的“康乐中约南新街”沿途一公里内,是康乐村有名的“招工大街”,每到早上8点,制衣厂的老板或是职业招工人拿着样衣站在道路两旁,等待来往的“零工”们挑选。在人流量*的上午10点左右,应聘的工人们和招工的老板们往往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城管只能边指挥边用喇叭喊着“招工请靠边”,以便让来往车辆通行。
在这里,“零工”们找到的活往往只够干一天,每天都要重新“找工作”,工厂每天也要重新招人,因此招工大街上的人从来就不见少。
而在二月份,这样的招工盛况更加火爆,“招工难”成了每个制衣厂的难题,万晴和丈夫徐明一起开的“衣来旺”制衣厂也不例外。
万晴是湖北荆州人,早在2004年18岁时就来到康乐,如今已经37岁了。在制衣厂里,她认识了老乡徐明,恋爱、结婚、生子。可以说,康乐村容纳了他们的整个青春,他们也早已把康乐村当作“第二故乡”。
在做了多年制衣工后,2019年,他们在康乐村盘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厂子,就开在最火热的招工大街一旁的巷子里。
开年复工,万晴接到了新订单,各个款加起来有300件左右,“虽然不多,但还是做不过来,每年这个时候都难招工,今年工人就更少了,应该要下个月才陆陆续续回来。”
招不到合适的“零工”,厂里只靠四五个长期工在维持,万晴和徐明也不得不“亲自上阵”,连续一个星期,从上午9点一直干到凌晨3点。与紧张的工作节奏相反的是,厂子里时时刻刻播放着轻快的流行歌曲,“在这里做工这么累,大家听点歌心情好点”,万晴笑着说,说话时也没停下手中剪线头的活。
在康乐二十余年,万晴和徐明见证着康乐的变迁,而*的变化就是用工、招工方式的改变。
“从工人求老板,到工人挑老板。”徐明十分感慨地回忆,“我们刚来的时候还没有零工这种方式,工厂招的都是长工,还会考核技术水平,有人还会送水果、礼品‘走后门’。”
“零工是在2008年才流行起来的”,对于这一点,徐明和“零工”肖磊都十分肯定。肖磊在2005年来到康乐,2008年之前,他都在工厂里做着相对稳定的“长工”。
在 2008 年以前,中国纺织业是以出口销售为主导的行业。据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我国纺织出口也出现了萎缩,2009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9.65%,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降幅。
“康乐这里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做出口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康乐影响很大,以前常年都有活做,2008年之后就出现了淡季、旺季之分,每年6、7、8月和一些换季的间隙就是淡季。”肖磊回忆道。
在淡季,订单数量急剧减少,一方面,许多工厂的利润来源减少,无法负担长期工人的工资;另一方面,为了填充订单量,一些小工厂接单的种类也由单一垂直变为品种多样,工人则只能在各个工厂间不断“跳槽”以挑选自己擅长的工种。
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老板排排站,工人来回挑”的特殊景观。最近,为了吸引来往的工人,除了举着样衣,有的老板还举着一块块纸板,写着“高价”“量大”“简单”“半成品”等字样;还有老板拿着整件衬衫样衣招工不成,就把手中的样衣换成两片零部件接着招工,“这样显得更简单”。
对于肖磊这样熟练的“零工”来说,他们根本不会受到字牌的干扰,一件衣服划不划算?一天能挣多少钱?翻看两眼样衣就能得出答案。肖磊擅长做“四线”工序,“这件T恤只用打两条边,挺简单的,9毛一件挺划算,一天15个小时下来做个800件没问题,能拿700多块钱。”看着一件被好几个工人围住的样衣,短短几秒,肖磊就作出了这样的计算,但是还没等他考虑好,这份工作已经被其他人率先抢到。
“他们眼睛很尖的,稍微有点赚头的一下就能看出来。”肖磊说,这种“划算”的衣服在工人之间十分抢手,但如果遇不到划算的,他们宁愿休息一天也不想硬着头皮干,“一个小时至少要有30块才值得干,所以虽然路边的老板很多,我也不是每天都能碰到合适的。”
02 入局与退场
除了自由、高薪的特殊用工模式,康乐村还有一点吸引着人们——在这里,没有人是永远的“打工人”。
十几岁时,万晴和徐明就在同一个厂里工作,他们不常到招工大街上找短期零工做,而是稳定在一家工厂里做长期工。与自由随性的“零工”不同,长期工包吃住、收入也更加稳定,但缺点是不能只挑自己擅长的活,“长期工在厂里什么工序、种类都要会做,一开始遇到不擅长的肯定会做得慢、赚得少,所以有很多人不愿意做长期工。”万晴说道。但恰恰是当初的坚持,她和徐明才得以积累了各个工序和种类的经验。
“做这行久了,对衣服的每个工序都很熟悉了,就想自己创业拼一把。”2019年,万晴夫妻俩下决心盘下了一间厂房。与其说是厂房,不如说是“作坊”,在一栋不起眼的城中村六层楼房里,藏着六七家这样的作坊,万晴的厂就开在二楼,有180平米,最多的时候能容纳十五个工人左右。
在康乐,这样的厂房规模不算大,但是对万晴和徐明来说,这已经足够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一份归属感。为了盘下这间厂房,他们花光了10万元积蓄,又东拼西凑了20万,才算在康乐站稳了脚跟。
在康乐村,有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和万晴、徐明类似。他们往往在年少时就被熟人、老乡带来康乐做制衣学徒,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后开始开设自己的制衣厂,实现从制衣工到制衣厂老板的身份跨越。
其中就有熊浩,只不过,如今的他却选择退场。
在康乐村内,有不少张贴工厂转让告示的小门面,墙上常年密密麻麻地贴着格式统一的转让告示,清晰地写着厂房位置、面积、配套机器、转让费、联系人电话。这样的转让信息比往年更多了。
2月8日下午,熊浩张贴好转让告示后,把电动车停在路边,坐在车上,反复搭讪来往的人,“要买厂不?”
熊浩的制衣厂开了八年,这次专程从湖北荆州老家返回广州就是为了卖厂,“去年亏了将近30万,如果今年要开工的话还要再投入10万块钱,身上还背着贷款,压力真的很大”,熊浩无奈地说道。
熊浩说,康乐的厂子比起周边的其他城中村,有着很高的“进场费”。八年前,熊浩为了盘下这个200平米的厂子,投入了52万元,除去设备翻新的费用,有44万元都是“进场费”。这次,熊浩打算以40万的价格把厂子转让出去,希望能填补去年的亏空。
“今年转让厂子的人挺多,但因为疫情调整,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算买厂子的人也很多。”即便如此,熊浩还是坚定要卖厂,“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谈到自己从制衣工转变为老板后的压力,熊浩给时代财经算了一笔账,“制衣工人不会亏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生意好的时候夫妻俩一个月能赚3万块,不好的时候也能赚1万块。但老板不同,每个月要有大几万的开支,如果接不到20万以上的加工订单,就会亏,要接到40万以上的订单才有得赚。”
刚开厂的头几年,熊浩一年能接到二三百万的加工订单,净赚五六十万,但去年每个月只有五六万的加工订单,一年就亏损了近30万。
“现在工人的工价越来越贵,但是客户给的加工费越来越低,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一些电商平台的优惠和降价力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制衣厂夹在中间的利润是一年比一年少。”熊浩说道,“很多工厂还在不断压缩自己的利润来争取订单,行业越来越‘内卷’了。”
在康乐村17年,熊浩早已习惯被握手楼框住的狭窄天空,但因为生活压力,他便不得不选择离开。
03 坚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些年来来去去的人,不计其数。”徐明看到,这些年来有不少人和他们一样,满怀希望地入局,也有不少人经营不善,黯然退场。
和熊浩相似,去年一年,万晴和徐明也亏损了近9万。
去年10月底,康乐村停工后,万晴和徐明先是居家隔离,又被转运到隔离酒店呆了10天,11月中旬,他们直接被送到广州南站,坐上高铁回家,“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回老家的时候已经入冬了,我们还穿着拖鞋和短袖。”
从11月回湖北老家直到2月复工,这是这些年来万晴在老家呆得最久的一次,“将近半年没开工,房租还要9000元一个月,都快要交不起房租了。”
今年开年返回广州之前,万晴又找老家亲戚借了10万元,坚持要继续把厂子开下去,“前面都投入了这么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事实上,万晴和徐明两人开厂的前两年,每年大约能净赚10万元左右,而他们在做制衣工时,夫妻俩能挣近9万,“我这个老板当的,有时候和厂里的工人挣的差不多,我们的房租、人工开销很大,谈不上赚钱,日子能过下去就不错了,每个月还要寄回2000元给留在老家的女儿。”这几年来,万晴两人全靠硬撑,“一想到欠的债还没还清就又要借钱,我就头疼得睡不着,做老板真的是心胸要宽、心态要好。”万晴无奈地笑笑。
这次回家,万晴不止一次被亲戚劝说留在老家,“我也想留在老家、陪在女儿身边,但是我们生活压力这么大,我又没读什么书,只学了做衣服的手艺,在老家只能拿两三千。”
离家多年,女儿是万晴*的牵挂,不能陪伴女儿成长也是她*的心结。万晴的女儿今年15岁,在老家读初三。2008年,女儿出生后,万晴曾请自己的妈妈来康乐村帮忙照顾,但上小学后,万晴又不得不把女儿送回了老家,交给孩子奶奶照顾,“在这边没有户籍,以后还是要在湖北升学、高考,如果不在湖北上学就跟不上进度了。”
每年,万晴和女儿的交流就只有偶尔视频通话的寥寥几语,和过年回家的短暂陪伴,“每年刚回去时,她面对我们很生疏,不让我们进她房间,说实话心里挺难受的,好不容易呆了几天和她亲了,愿意和我们聊天了,但是又要回广州了。”这样的煎熬,万晴每年都要重复一次。
“她小的时候,每次我们出门回广州,都会拉着我们,问我们为什么要出去打工,还说‘是不是我考上博士了你就不用出去打工了’。”万晴听着女儿的话,哭笑不得,又心疼不已。事实上,她并不苛求女儿真的能考上博士,“我只希望她能考上个大学,以后找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能和丈夫、孩子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不用像我们一样每天工作15个小时,也不用承受和孩子的分离之苦。”万晴十分怕女儿重走她的老路,相应的人生轨迹又在下一代身上循环。
“现在还不能回老家。”万晴又坚定地说,仿佛是在说服自己,“女儿平时学习、上补习班的开销就不小,以后还要攒钱供她读大学、结婚、买房,现在还不是停下来的时候。”在万晴看来,离开女儿,是初中就辍学的她能给女儿的*的生活。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当前热讯:一个湖北人在广州「湖北村」的20年
- 【天天热闻】张大大爆红,为什么明星都要「下凡当网红」?
- 快资讯丨创业孵化器TURBO X完成Pre-A轮融资,信益资本投资
- 世界新动态:胡歌与刘涛合作过哪部古装电视剧?讲述了什么剧情?
- 当前速递!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今天下午开启,嘉宾、议程和直...
- 数据资产如何定价?王建冬:明确数据要素市场一、二级体系,...
- 微速讯:成都高新区2022年GDP突破三千亿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
- 每日资讯:王刚在什么电视剧中饰演的角色叫和珅?王刚饰演和...
- 天天微资讯!演员范明在哪部电视剧中演送水的?讲述了什么剧情?
- 世界热议:范冰冰出演的封神榜是什么电视剧?讲述了什么剧情?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迎来黄金机遇
- 邱海生是什么电视剧?讲述了什么剧情?
- 全球讯息:魔域桃源什么时候演的?魔域桃源剧情介绍?
- 水怪水猴子是谁演的?水怪剧情介绍?
- 全球即时:朱茵和周星驰合作过哪些电影?讲述了什么剧情?
- 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股票做市交易业务
- 【环球热闻】上海一日游必去景点有哪些?上海一日游必去景点...
- 在家护院摆尾打一生肖是什么动物?十二生肖介绍?
- 2022年河南各市GDP排行榜 郑州排名第一 洛阳排名第二
- 【速看料】港财库局许正宇:香港与中东合作或投资需时酝酿和研究
- 全球新消息丨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当前播报:花了好几千,我买了个「电视爹」
- 世界今亮点!中汽协: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
- 当前速讯:前晨汽车获超亿元B+轮融资,蔚来资本投资
- 抖音在急什么?
- 雅诗兰黛利润缩水六成,国际大牌也卖不动了?
- 世界速看:马云澳洲「走亲戚」
- 深圳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 体教融合助推学生全面成长
- 当前快讯:管涛:新年“开门红”的经济成色
- 【全球新视野】中国有14亿左右的人口,每天死亡人数是多少?...
- 视焦点讯!华厦眼科:已圈定国内24个省作为扩张布局重点省份...
- 焦点资讯:稳发展、强信心 九图速览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
- 香港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流失18.7万人的原因有哪些?
- 跑出科技硬实力!“深马”开启线上线下同跑共融新场景
- 全球最资讯丨你们最关心的灵魂三问,全球头部投资机构怎么说?
- 超极合生汇助推京北消费升级
- 世界即时看!央地加码引外资 全年稳量提质可期
- 金融业出实招,促消费稳经济
- 全球热点评!重庆自贸区贸易便利度加速提升
- 每日消息!广东省21市发展排行榜,河源排第14名
- 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峰会本周举行
- 3000亿,再出发!
- 华东“第一省会”,GDP被武汉反超,你还看好杭州的发展前景吗?
- 【天天速看料】【喜报】惠安,全省第四!
- 世界讯息:丰富校外文化生活 宝安青少年聆听“孝行流芳”的故事
- 刘世锦:消费增长关键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
- 【当前独家】江苏省闷声发财,境内四座城市堪称“四大天王”...
- 天天日报丨中国用电量增速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意味着什么?
- 开跑即领跑 腾势D9实力护航深马
- “消费在复苏 需求在好转” 机构密集实地调研寻机会
- 世界热头条丨盛松成:消费与投资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丨去年市场交易额1040亿元!重庆公路物流基地...
- 当前消息!印钞机已经热到滚烫!三年了,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
- 恭喜包河!合肥包河上榜全国10强省份第一大区!
- 全球热点!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当前居民...
- 天天速讯:嘉宾观点集锦|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
- 世界资讯:央行印钞机多印了一个德国!M2暴涨会重演4万亿泡沫吗?
- 开年送上“健康礼” 中建三局项目情暖一线建设者
- 环球聚焦:深圳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 体教融合助推学...
- 中国平安300亿保额护航深圳马拉松,长期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 全球观察:细品我国1月金融数据:“双高”背后,不一样的底层...
- 【世界时快讯】全链条应急响应!光明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演练...
- 世界快资讯:江苏省的省会之争,历经3年的反复较量,为何选择...
- 全球热点评!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你最近存钱了吗?
- 张燕生:广州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是科技创新综合优势
- 观热点:【奋进的春天】人流密集来乌 消费加速回暖 物流高...
- 银保监会重罚!五家银行合计罚没超3.87亿元
- 【天天聚看点】为抢回订单,专家说我们人工资比国外人高,却...
- 安徽江西广西等8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正增长 出生人口普遍下滑
- 世界热讯: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商节将于6月16日在深开幕
- 全球速读:杭州: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5%以上
- 当前关注:TOD崛起,助推2023深圳开局“狂飙”
- 【世界热闻】暴赚63亿,日本顶流奥特曼在中国「打败」迪士尼?
- 世界即时看!大厂高管离开非洲,在北京郊外卖咖啡
- 东方甄选还能留董宇辉多久?
- 香港大学禁用ChatGPT等AI工具,为全港大学首例
- 强信心·开新局|外企看好中国市场 布新局 信心足
- “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稳定力量”
- 即时看!打造国资国企“走出去”示范样板 苏州中新产业开发...
- 今日讯!我,毕业3年,还没找到工作
- 天天滚动:《蚁人3》彷徨异乡:漫威没变,但是中国观众变了
- 环球动态:地铁爆挤,真不是错觉
- 富可敌省!这是全国最强的20个区
- 天天热推荐:去年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482亿元,增幅在全省设区...
- 焦点热讯:普通截图竟卖上千元?警惕“数字藏品”背后的骗局
- 全球看热讯:陈茂波:将发表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 香港正迎来...
- 陈茂波:将发表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香港正迎来黄金机遇
- 科大国创: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峰会将于2月22日举行
- 深铁珑境墅质生活示范空间开放
- 2022年四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发布:主动健康消费趋势引关注
- 全国人的邵阳,中央为邵阳迁来6大总部,来自长沙武汉北京深圳等
- 上海汽配展深圳特展举行 众多新能源车企秀核心产品
- 2022年信贷投放稳定增长,深圳金融助力稳经济
- 最新快讯!安徽江西广西等8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正增长,出生人口...
- 人口创历史新低!港人也不愿意生了……
- 天天报道:附查分通道!多地21日起可查询考研初试成绩→
- 天天热头条丨多地体育中考项目调整,中长跑缘何成关注重点?
- 拧紧安全生产“发条”!光明街道组织企业召开火灾事故现场警...
- 天天头条:清华五道口张健华:“数据二十条”背景下,需全面...
- 区域经济 | 全国GDP百强出炉!福建6市上榜
今日要闻
- 当前速递!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今天下午开启,嘉宾、议程和直播都在这里!
- 数据资产如何定价?王建冬:明确数据要素市场一、二级体系,建立适配规律的定价机制
- 微速讯:成都高新区2022年GDP突破三千亿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迎来黄金机遇
- 2022年河南各市GDP排行榜 郑州排名第一 洛阳排名第二
- 【速看料】港财库局许正宇:香港与中东合作或投资需时酝酿和研究
- 全球新消息丨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世界今亮点!中汽协: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
- 当前快讯:管涛:新年“开门红”的经济成色
- 【全球新视野】中国有14亿左右的人口,每天死亡人数是多少?数据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