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严查考勤,「逼疯」互联网人
提起上班打卡,没有几个职场人是不头疼的。
最近,几家互联网公司陆续传出调整考勤制度的消息。先是元旦后,有爆料称一家大厂突然开始抓考勤,早上10点之前要到公司,下班免费打车的时间从晚上9点改成10点。2月,另一家大厂也将上班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最晚不能晚于10点。
实际上,这一段时间调整考勤制度的不只这两家大厂。深燃和几位最近才经历了严查考勤的互联网人聊了聊,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身处创造型、常加班的岗位,却遭遇越来越严格的考勤制度。在这种矛盾中,他们感到困扰,力不从心。
(资料图片)
在他们的故事里,有人弹性工作时是尽心尽力,考勤变严,反而没了干劲儿。还有人采用迂回战术,在经常加班却还要准时准点到公司的情况下,她选择也准时准点下班。也有人出于无奈,只好接受,但因为公司领导抓考勤严格到把“违规行为”挂到大群里而战战兢兢。还有人宁可不上厕所也要生死时速跑到公司,甚至在地铁上就要人脸识别打卡。
几位受访者的共同感知是,工作中的尽善尽美,和几点到公司,几点离开公司,并不矛盾。衡量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成果,或许不该只有几点打卡这个维度。
上班时间闲聊、取外卖,
监控视频被领导发到群里
小月|27岁 程序员 深圳
大概是因为公司效益不好,去年年底,我们部门领导突然开始严抓考勤。
常规情况下,我们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点30到下午6点30。人事每天下午会在群里发布哪些人迟到、考勤异常,每周会统计谁迟到次数最多。领导想起来时,就会点名问一下,为什么迟到那么多。
虽然迟到不会直接罚款,但是迟到次数多,绩效会被打C,每个月工资会少发好几百,而且迟到的时间,之后需要用调休补上。不过我经常看到很多同事带着早餐,卡着点上班,边吃早餐边工作,一般到10点后才能进入状态。
去年年底有一天,领导毫无征兆地就严抓起考勤,除了抓迟到,更关注全天的工作状态,直接甩了公司监控的视频和图片到工作群,点名一些同事在工作时间离开了办公场地。
我们同事中,9点半之后还在吃早餐、中午下班前提前下楼取午餐、工作时间下楼去做核酸、去买奶茶时闲聊,这些行为,都被领导在工作群发监控视频警告,尽管不会直接扣钱,但会感觉非常“社死”。
我虽然一直没有迟到,也没有被发监控点名过,但那段时间,也是战战兢兢的,生怕不经意间哪个动作,就被当作违规的典型被发到工作群。
严抓考勤一个多月后,领导还把这些违规行为写成条例发在工作群明令禁止,甚至搞起了“现实版狼人杀”,鼓励同事之间互相举报违规行为,并且承诺核实之后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说实话,不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专心工作,公司提出这些要求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但是,领导和公司对于这些行为越抠越细,让我觉得严苛又奇葩,很死板,没有人情味。
不过,虽然我们领导很卷,但也都是卷在了形式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近他抓考勤也不再像去年年底那么疯狂查监控了,我也没看到有人因为被举报而受到处罚,那阵风就这么过去了。
为了公司风气,我认为,考勤也是要查的,但是不用卡得太死板,毕竟谁都可能遇到那么一两次意外,而且工作8个小时,谁也不能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的转。另外,对于按时出勤的员工,公司*能有一些奖励以资鼓励,这样员工才有动力保持下去。
以前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严抓考勤后我反而摆烂了
芹菜|32岁 产品 北京
我入职这家大厂的时候,还是弹性办公状态。一般默认10点半为上班时间,晚上9点、10点才下班。偶尔大领导来了,发现部门10点半了没什么人,会强调一下考勤,但也不会执行得很认真。
但在去年年底,我们公司考勤进行了大调整。早上10点打卡,不然就算迟到,以前晚上9点下班打车就能报销,改为了晚上10点后才行。
这对我来说带来很大困扰。我本来工作量就很大,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半,打车报销时间调整以后,我得等到晚上10点再打车,但那时是打车高峰,那段时间我都是晚上12点左右才到家。
早上打卡这个事对我来说就更痛苦了。
入职这家公司,当时就是看中的弹性办公状态。之前上班时间10点半,还没有打卡限制,我基本是接近10点起都能来得及。但现在,考虑到早高峰,我早上8点半就得起,每天需要七八次闹钟,才能给我闹起来。
为了让自己能多睡一会儿,同时又精准地不迟到,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测试。最开始的几天,出发晚了,一直迟到,后来快过年了,人少了,路也不堵了,我居然有一次9点出头就到公司了。后来才摸索出来,至少9点钟的时候就得打到车,这才能确保自己最后不迟到。
我也尝试过坐地铁,但中间各种换乘很耗费体力。后面选择打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车上补觉。这是我应对考勤变化的办法。
我本来就是对自己有要求,自驱力很强的员工。以前即便加班回家,为了业务,我还会自己在家干到凌晨一两点,去年业务增长也很快。但现在,考勤制度逼着我得早睡,不然第二天没法早起去打卡,但我的工作内容没有减少,很多时候下班时间也早不了,这样的循环下,让我第二天更疲惫了。
考勤制度改变后,我觉得公司失去我了,我的状态也比以前摆烂一些了。甚至,能7点半下班的时候,我心安理得了很多。以前10点半多到公司,提前走的话,还会觉得不太好。
公司修改考勤的目的,可能是因为摸鱼的员工太多了。但我感受到的是,平时工作不饱和的同事,下班更早了,既然考勤都框定了上下班时间,也不用去讲情面做样子待到多晚了。毕竟,认真的人一直在认真工作,划水的人总有办法划水。
上班严格打卡、下班从不准时,
工作时长还要排名
跃跃|32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前面几家公司都是弹性工作制,不要求打卡,上午通常10点多到公司,晚上七八点下班,需要的时候加班到更晚,第二天上午可能就不去了。
最近我换了一家公司,考勤比较严格,早上9:30到晚上7点打卡,中间从12:30到2点属于午休时间。本来,按照这个上下班时间打卡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合理之处在于,上班需要严格打卡,下班几乎没有准时过,大家仿佛默认没有下班时间,经常晚上八点半、九点半了,还有人找我开会,领导们白天都在开会,到了晚上7点后就开始找我们对齐工作了,也没有加班费或者调休。
还有一个问题,每个月初部门领导会把上个月的考勤信息发到群里,里面有每个小组和组内每个人的工作时长排序柱状图。我们组之前就因为组内平均工作时长8.5小时垫底,被领导点名了,别的组人均工作时长时长11个小时,其实8.5个小时加上中午的1.5个小时也在公司10个小时了。这就变成了,打卡考勤几乎是个摆设了,大家还要“卷”工作时长。
为了不迟到,地铁刚到公司所在的站点时,我就赶快打卡了,甚至是在地铁上就摘下口罩屏住呼吸,赶紧人脸识别。不过,我经常戴眼镜、不化妆,或者戴了帽子就没法准确识别,好几次因为识别不成功显示我迟到了。我早上在家都顾不上上“大号”,一直憋到打完卡再冲到地铁的厕所。刚来公司时我经常忘记下班打卡,有时候回家的地铁已经坐了两三站了,再回去打个卡。
如果迟到,系统会显示本月迟到多少次,累计迟到多少分钟,但是晚上7点以后打卡并不显示加班多长时间。
之前公司查到了一批打卡作弊的人。听说这些人是用了一个软件,可以让自己的WiFi地址变成公司的地址,公司查到后当场开除了四五十个人。
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午那段时间大家宁可休息、看剧,也不愿意工作,晚上即使不用加班,大家也会在7点左右先吃饭,吃完可能还会刷刷手机看看剧再下班,有人晚上出去跟朋友吃饭后再跑回来打个卡。
有一个同事被大家偷偷叫“卷王”,早上9点多就去了,晚上9点到10点才走,把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甚至天气都要刷一遍,他坐在那儿别人也不好意思走。
互联网工作本就是很弹性的,我觉得合理的考勤方式也应该是弹性的,早到早走、晚到晚走,我们没有午休习惯的人中午午休时间没必要那么长,也没必要统计工作时长发到大群里,所有这些都只是加剧了内卷。
改变不了环境,我选择改变自己
Amy|27岁 杭州 短视频行业
我的工作性质就是,忙的时候特别忙,不忙的时候也能准时下班,一般一个月里这两种节奏五五分。公司要求的上下班时间是10点到19点,弹性30分钟,也就是10点半前打卡就行。打卡是两种,线上打卡或到公司指纹打卡,打一个就可以。
我只能在闲的时候才能保证这个时间。因为只要来活了,我不可能晚上7点就下班,如果有剪辑任务,耗到下半夜都是常事。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可以申请加班,加班到一定的时长就能有相应的调休。但是,加班要在19点30分之后开始申请,至少两个小时。从这个时间算起,原因是早上有弹性半小时,所以下班也默认弹性半小时。有时候我不用加那么久的班,那就要么牺牲调休,要么干坐着耗时长。
一般我晚上加班了,第二天也不会调休,因为既然是加班了,那段时间肯定是特别忙,但每次早上还要10点半之前到公司,我都很痛苦。我们一个月可以迟到两次,多了就要记考勤了,但一般次数早早就在月初用完了。我记得有一次我马上就要迟到了,我就花了好几十打车,结果堵车,我还是被记考勤了,双重损失。
之前我为了不被记考勤,也曾“斗智斗勇”,把我多年前的iPhone6放在公司让我早到的同事帮我打卡,我甚至跟同事一起做过指纹打卡胶,网上有很多教程,谁来得早就谁给打,后来发现不稳定,就弃用了,还是老老实实早起打卡。
今年开年,我们就通知了,不再给弹性时间,10点准时打卡。晴天霹雳,我连最后的弹性半小时都没有了。我起床的时间早了半个多小时,我以前不迟到的时候,会尽量在10点20分左右到达,现在我的心理预期变成了9点40分。
我最担心的是,调整考勤后再遇到前一天晚上加班特别严重的时候,第二天来不及在10点前打卡。同事们也有同感,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跟谁反馈。
对于我们这种创作型工种来说,过度地要求在岗时间,并不是很理想的状态。而且,明知道我们是经常加班的人群,还按全公司统一调休政策来走,其实是忽略了每个工种不一样的特点。
不过,我的性格是,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既然上班的弹性时间没有了,那我就也没有下班的弹性时间。以前不用加班的时候,我也会象征性地坐一会儿,现在懒得给谁面子了。我这段时间都是7点准时离开,6点50分就收拾好包了。
*应受访者要求,小月、芹菜、跃跃、Amy为化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世界快看:这届年轻人,为啥都爱哈哈哈尔滨?
- 每日热门:严查考勤,「逼疯」互联网人
- 当前要闻:我国进入长寿时代 2050年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翻两番
- 今日聚焦!紧急驰援土耳其和叙利亚 地震救援里的福田应急力量
- 台湾地区总人口数2330万人 新生儿出生数仍呈下滑状态
- ATFX国际:中国1月CPI增速百分之2.1,货币政策料将延续适度宽松
- 世界微速讯:人口逐年流失,若干年后黑龙江会变成啥样?
- 全球通讯!潮汕唯一的经济特区汕头市,GDP约为深圳的10.7分之...
- 新湖街道开展专项排查热水器用气用电安全隐患行动
- 世界观点:光明街道:安全生产不放松,稳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 每日消息!检查宣传齐头并进 玉塘街道打好“三小”场所复工组合拳
- 宏观数据点评:信贷失衡仍在,结构宽松延续
- 2022年广西各市GDP排行榜 南宁排名第一 柳州排名第二
- 突然宣布!兴化传出大消息.......
- 全球动态:万柏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跃升太原第一
- 天天视讯!碳捕获和转化创新公司「LanzaTech」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 焦点要闻:1月金融数据出炉: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人民币...
- 世界要闻:不懈怠,推动高效落实 ——“作风建设年”系列评...
- 周末,突发重大利好!
- 【天天热闻】Jon: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发展增速,我很高...
- 热议:今晚直播|《多歧路,今安在——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
- 全球快资讯丨财信研究评1月货币数据:1月信贷创天量新高,但...
- 焦点速递!4.2%!2022年蜀山区GDP增速城区第一
- 用工市场亮点多
- 2023年或将迎来最难过的日子,普通老百姓会面对这五大难题!
- 今日讯!约131万平方米冰雪大城亮相,高品质人才房即将面市
- 热门看点:江西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 德州扒鸡IPO遭证监会51问:铁路高速跌出前五大客户,前员工补缺
- 【全球聚看点】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为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
- 钟正生:核心CPI同比回升——2023年1月物价数据点评
- 【环球速看料】朱玉:金融科技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 今日热议:浙江-德国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举行
- 董希淼: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双向赋能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 全球短讯!甘肃省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64万亿元
- 2家深企上榜!《福布斯》2023年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公布
- 为创新研发添底气!“科研保”专属科技保险项目正式上线
- 全球焦点!2023年1月我国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 2023年,你计划中最大的消费是什么?
- 每日快播:春节档隐藏经济趋势 搞钱的机会来了?
- 今日播报!奔向热气腾腾的日子 长沙消费版图呈现盎然生机
- 天天播报:枣庄各区市的2022成绩
- 当前热讯: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举行:家庭规模小型化趋...
- 天天微资讯!江苏发布开发区“成绩单” 近八成上市公司来...
- 环球消息!华创宏观张瑜:从同比视角和内部结构来看,1月社融...
- 全球热消息:1月金融数据喜忧参半,贷款增加存款暴涨!中国经...
- 环球观天下!强预期VS弱现实—1月通胀的信号|宏观经济
- 长城证券1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
- 全球看热讯:武进区: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 天天看点:伊金霍洛旗:千亿旗区,这一年提升51位
- 全球通讯!开门红中的“稳信用”线索
- 最新快讯!金控公司关联交易新规直击监管要害 防止“牛栏关猫...
- 环球精选!两部门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
- 视讯!张红宇: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着眼重点
- 2022年山东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度排名全国第一
- 天天精选!台湾CPI增长率创14年新高,王鸿薇批:民进党束手无...
- 深交所修订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优化经营性信披要求
- 全球视点!新华社:开年首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释放经济加快...
- 债务付息超万亿,卖地收入大跌,地方财政何去何从?
- CPI运行在合理区间 未来物价有望温和可控
- 【全球聚看点】社融增速稳了吗?光大宏观:增速趋势性回升仍...
- 环球视讯!一线调查 | 各地平均薪酬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 头条焦点:越秀区梅花村街:力争今年全街GDP实现5.5%的增长目标
- 焦点信息:多项数据衰退 台湾经济开年表现不佳
- 都低估中国了,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用西方的眼光看中国,都被打脸
- 天天精选!海通宏观:剔除春节效应,服务价格修复几何?
- 全球焦点!又一大型健身房“暴雷”?经济日报:健身行业应摆...
- 信达宏观:有些人担心的疫后高通胀并没有出现
- 天天最新:招商宏观:冰火两重天的信贷,M2增速重新回升,居...
- 环球今亮点!2022年太原各县区GDP出炉,快来看看你们区是多少...
- 2022年度GDP百强城市区域分布,强者恒强,有喜有忧
- 环球快看点丨首次突破3万亿元,浙江消费品市场规模站上新台阶
- 东莞市商务局:再塑东莞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
- 今日关注:安徽“第三城”,狂飙!
- 环球热讯:菏泽市举办2022年度市属国企改革述职问询会
- 天天信息:盐城大丰发布58条经济新政,企业受邀参会现场答疑
- 全力打造消费大省 福建经济增长“主引擎”更强劲
- 全球焦点!新城市志|武汉杭州,谁将下一个迈入“两万亿俱乐部”
- 环球快播:鼓励百姓花钱的专家失望了:1月存款增加6.87万亿,...
- 重点聚焦!金控公司关联交易新规直击监管要害 防止“牛栏关猫...
- 当前热讯:加盟商逃离韵达
- 全球速递!疯狂建大学的广东,开始「收割」了
- 江苏盐城:电力大数据看经济活力涌现
- 经济回暖充盈政府“钱袋子”,超半数省份提高2023年财政收入...
- 环球速递!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该从国富民弱变成藏富于民了
- 全球百事通!打响“拼经济”第一战 地方财政在忙什么
- 张连起:应引领数字金融向“三升三降”改变
- 早安 | 中国完成 “太空漫步”|人民币存款增加|“中国造...
- 2022年湘潭市消费市场平稳向好
- 焦点速读: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 全球微头条丨央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 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 天天快资讯: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钟正良:聚焦“科技创新+先...
- 当前最新:统计局数据,为何CPI同PPI发生背离走势?要警惕汇...
- 满满的正能量伴着春风而来——1月:CPI运行在合理区间
- 天天最新:大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产业园经济指标亮眼
- 当前讯息:政策解读丨“42条”如何体现江苏担当?
- 去年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累计实现营收超1.8万亿元
- 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将于2月13日正式启动
- 你追我赶:2022年长三角“千亿县”追逐战战报出炉
- CPI重返“2时代”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
- 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CPI和PPI数据 专家表示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
今日要闻
- 当前要闻:我国进入长寿时代 2050年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翻两番
- 台湾地区总人口数2330万人 新生儿出生数仍呈下滑状态
- ATFX国际:中国1月CPI增速百分之2.1,货币政策料将延续适度宽松
- 世界微速讯:人口逐年流失,若干年后黑龙江会变成啥样?
- 全球通讯!潮汕唯一的经济特区汕头市,GDP约为深圳的10.7分之1,值得去旅游
- 宏观数据点评:信贷失衡仍在,结构宽松延续
- 2022年广西各市GDP排行榜 南宁排名第一 柳州排名第二
- 突然宣布!兴化传出大消息.......
- 全球动态:万柏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跃升太原第一
- 焦点要闻:1月金融数据出炉: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3.0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