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开门红中的“稳信用”线索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常艺馨
(资料图片)
核心观点
2023年1月信贷“开门红”,带动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1)社融结构:主要支撑是人民币贷款投放强劲,委托、信托贷款压降趋缓也有一定帮助;拖累因素在于政府债和企业直接融资偏弱,表外票据融资缩量。2)贷款结构:在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撑下,1月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人民币信贷支撑主要在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也贡献较多增量;拖累则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和表内票据贴现。3)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同步提升。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波结束,中国经济逐渐重启,企业经营有所恢复,且人民币信贷投放偏强,助力企业部门现金流回暖。
金融数据“开门红”,其中有哪些2023年“稳信用”的线索?
哪些亮点有望延续?1)企业中长期贷款强势表现有望在2023年持续。首先是,企业贷款内生需求有所恢复。第一波疫情冲击波过后,中国经济逐步重启,企业预期回暖;2022年四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超季节性走高,后续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内生需求有望随经济复苏进一步回升。其次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续力支持。2023年1月央行发文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后是,基建“稳增长”积极发力。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配套融资需求有待释放,春节假期后经济大省开大会,全力以赴拼经济,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2)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规模减少,对社融的支撑有望持续。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已经逐步规范,2023年1月社融口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规模较2017年年末已分别下滑19%和44%,待压降的存量业务规模已显著减少。
哪些拖累昙花一现?1)政府债发行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是短期的。政府债融资规模同比减少,受到去年同期政府债发行前置,以及今年春节时间靠前的“错位”影响。预计2023年全年政府债净融资7.5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2)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规模后续可能逐步回暖,2023年有望同比多增。近期资本市场改革“紧推进”,股票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有助于畅通企业融资渠道;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2023年A股市场的表现大概率强于2022年,也有助于企业股票融资规模回升。
哪些隐忧尚未消退?1)居民贷款需求不足,房贷偿还意愿较强。受三年疫情的累积效应影响,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实际偿债压力大,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偏弱,信心恢复或仍需时日。2)外币贷款可能继续拖累“稳信用”,出口下行对外币贷款的需求存在负面影响;海外高利率环境下,外币贷款成本偏高。3)表内外票据融资规模整体缩量,票据新规落地实施,“挤水分”可能使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票规模趋势性走弱。
一
“开门红”成色如何?
1、新增社融超预期
2023年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9800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但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68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行0.2个百分点至9.4%。从分项数据看,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是人民币贷款投放强劲,委托、信托贷款压降趋缓也有一定帮助;新增社融的拖累因素在于政府债和企业直接融资偏弱,表外票据融资缩量。
一是,人民币信贷投放强劲,是社融规模超预期的核心原因。2023年1月人民币贷款表现强劲,同比多增7312亿元,创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单月投放规模的历史新高。不过,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31亿元,已连续10个月净偿还,同比2022年1月高位减少1162亿元。
二是,表外委托、信托贷款压降放缓,对社融构成一定支撑。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56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增767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减618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少减8亿元。此外,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同比少增1770亿元,但相比过去5年同期均值偏离不大。
三是,政府债和企业直接融资缩量,是社融的重要拖累所在。1)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增1886亿元,受到去年同期政府债发行前置,以及今年春节时间靠前的“错位”影响。2)企业债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增4352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少增2603亿元。当前AA级中票信用利差处于2016年以来的89%分位,发债成本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着企业债券融资的意愿。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增475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增198亿元。
2、企业中长贷历史新高
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撑下,1月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2023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9000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增14940亿元;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1.3%,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信贷支撑主要在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也贡献较多增量;拖累因素则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和表内票据贴现。
居民贷款同比继续缩量。1)居民短期贷款341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少增1493亿元。2)居民中长期贷款2231亿元,同比少增5193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少增5217亿元,缩量至去年同期的30%。
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历史新高。1)企业短期贷款15100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增8455亿元。2)企业中长期贷款35000亿元,同比多增14000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增17940亿元,创历史新高。3)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同比多减5915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多减6024亿元,缩减规模仅次于2017年1月。
3、企业部门现金流回暖
M1、M2增速同步提升。2023年1月M1同比增长6.7%,较上月提升3.0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2.6%,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波的结束,中国经济逐渐重启,企业经营有所恢复,且人民币信贷投放偏强,助力企业部门现金流回暖。
从存款结构来看,居民、企业存款同比多增,春节假期对数据构成一定扰动。2023年1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4%,较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从分项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900亿元,相比近五年春节月同期多增3.9万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6845亿元,相比近五年春节月同期多增78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11936亿元,但较去年春节月少增3800亿元,相比近五年春节月同期多增2179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增979亿元,相比18年-22年同期少增511亿元,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
二
“稳信用”有何线索?
1、哪些亮点有望延续?
第一,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维持强势表现。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今年信贷“开门红”的亮点所在,其强势表现受贷款内生需求修复、稳增长政策支持的共振影响。
首先是,中国经济重启后,终端需求回暖、企业预期好转,带动贷款内生需求的恢复。从预期来看,第一波疫情冲击波过后,中国经济逐步重启,企业预期出现回暖。其中,制造业预期近两个月加速回升,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在2022年12月、2023年1月分别环比增加3.0、3.7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信心在跌至低谷后大幅增强,2023年1月服务业PMI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已升至64.3%,为近10年来最高值。内生需求方面,我们此前在《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信用篇》中的研究表明,贷款需求指数与表征经济基本面的PMI指数,在趋势和重要拐点上基本一致;而贷款需求指数与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的走势较为接近。央行2022年四季度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中,贷款需求指数超季节性走高,后续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内生需求有望随经济复苏进一步回升。
其次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续力支持。2023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最后是,基建“稳增长”积极发力。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投放7399亿元,预计其能拉动的基建项目总投资达7-9万亿,而项目的配套融资需求往往随着项目资金的消耗、建筑施工的展开而逐步放量。节后经济大省开大会,全力以赴拼经济,或有助于释放基建配套融资需求。2023年春节假期后,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多个经济大省,以会议、文件等形式部署2023年稳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投资仍是2023年稳增长主要抓手(如广东省提出2023年基建投资维持两位数增长的目标,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要求抓大项目)。
不过,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贷款需求延后、信用债融资成本偏高等偏短期因素助推。一方面,2022年12月,多地疫情达峰,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部分贷款的申请、审批可能有所延后,经济重启后方才释放。另一方面,2022年11月以来,信用债市场受到银行理财赎回冲击的影响,信用利差明显上行,企业发债融资的成本抬升,因而更倾向于自银行贷款获取中长期资金。
第二,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规模减少,对社融的支撑有望持续。2022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强调“坚决压降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信托业务”,要求在3年过渡期中有序压缩。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已经逐步规范,2023年1月社融口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规模较2017年年末已分别下滑19%和44%,待压降的存量业务规模已显著减少。
2、哪些拖累昙花一现?
第一,政府债发行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是短期的。1月政府债融资规模同比减少,受到去年同期政府债发行前置,以及今年春节时间靠前的“错位”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政府债净融资7.5万亿元左右,这与2022年基本持平:1)公共财政方面,预计2023年赤字率设定在3%左右甚至更高,对应公共财政赤字约3.9万亿元,较2022年增加5200亿;2)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 2023年新增额度或持平于近两年的3.65万亿元。
第二,股票融资规模有望逐步回暖,2023年全年有望同比多增。近期资本市场改革“紧推进”,股票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这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畅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2023年股票市场表现有望较2022年明显回暖,也有助于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规模的企稳回升。
3、哪些隐忧尚未消退?
当前看,2023年“稳信用”依然存在几点拖累因素。
第一,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信心恢复或仍需时日。
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地产销售依然偏弱。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环比降幅达到48.6%,同比降幅较2022年12月扩大1.7个百分点至32.5%。另一方面,居民提前偿还房贷意愿增强。随着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更多地区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调降至4%以下,而去年以来银行普遍下调挂牌存款利率。银行存款收益率下行,且新投放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前期,这或使居民更有动力将年终奖及其他闲置资金 用于提前偿还房贷。
受三年疫情的累积效应影响,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2022年一季度以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家庭部门偿债比率,中国家庭部门为15.7%,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实际偿债压力大(2022年一季度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还本付息的比例达15.7%,高于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偏弱,房贷偿还意愿较强,信心恢复或仍需时日。
第二,外币贷款可能继续拖累“稳信用”。海外高利率环境下,外币贷款成本偏高,此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下行可能继续拖累中国出口,继而拖累外币贷款需求。
第三,表内外票据融资规模整体缩量,“挤水分”的新规落地实施,或使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票规模趋势性走弱。将表内外合并看,1月表内外票据融资缩量1164亿元,较过去5年同期均值多减6314亿元。2022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要求票据承兑银行审查是否“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全球看热讯:武进区: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 天天看点:伊金霍洛旗:千亿旗区,这一年提升51位
- 全球通讯!开门红中的“稳信用”线索
- 环球精选!两部门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
- 视讯!张红宇: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着眼重点
- 2022年山东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度排名全国第一
- 天天精选!台湾CPI增长率创14年新高,王鸿薇批:民进党束手无...
- 深交所修订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优化经营性信披要求
- 全球视点!新华社:开年首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释放经济加快...
- 债务付息超万亿,卖地收入大跌,地方财政何去何从?
- CPI运行在合理区间 未来物价有望温和可控
- 【全球聚看点】社融增速稳了吗?光大宏观:增速趋势性回升仍...
- 环球视讯!一线调查 | 各地平均薪酬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 头条焦点:越秀区梅花村街:力争今年全街GDP实现5.5%的增长目标
- 焦点信息:多项数据衰退 台湾经济开年表现不佳
- 都低估中国了,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用西方的眼光看中国,都被打脸
- 天天精选!海通宏观:剔除春节效应,服务价格修复几何?
- 全球焦点!又一大型健身房“暴雷”?经济日报:健身行业应摆...
- 信达宏观:有些人担心的疫后高通胀并没有出现
- 天天最新:招商宏观:冰火两重天的信贷,M2增速重新回升,居...
- 环球今亮点!2022年太原各县区GDP出炉,快来看看你们区是多少...
- 2022年度GDP百强城市区域分布,强者恒强,有喜有忧
- 环球快看点丨首次突破3万亿元,浙江消费品市场规模站上新台阶
- 东莞市商务局:再塑东莞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
- 今日关注:安徽“第三城”,狂飙!
- 环球热讯:菏泽市举办2022年度市属国企改革述职问询会
- 天天信息:盐城大丰发布58条经济新政,企业受邀参会现场答疑
- 全力打造消费大省 福建经济增长“主引擎”更强劲
- 全球焦点!新城市志|武汉杭州,谁将下一个迈入“两万亿俱乐部”
- 环球快播:鼓励百姓花钱的专家失望了:1月存款增加6.87万亿,...
- 重点聚焦!金控公司关联交易新规直击监管要害 防止“牛栏关猫...
- 当前热讯:加盟商逃离韵达
- 全球速递!疯狂建大学的广东,开始「收割」了
- 江苏盐城:电力大数据看经济活力涌现
- 经济回暖充盈政府“钱袋子”,超半数省份提高2023年财政收入...
- 环球速递!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该从国富民弱变成藏富于民了
- 全球百事通!打响“拼经济”第一战 地方财政在忙什么
- 张连起:应引领数字金融向“三升三降”改变
- 早安 | 中国完成 “太空漫步”|人民币存款增加|“中国造...
- 2022年湘潭市消费市场平稳向好
- 焦点速读: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 全球微头条丨央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 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 天天快资讯: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钟正良:聚焦“科技创新+先...
- 当前最新:统计局数据,为何CPI同PPI发生背离走势?要警惕汇...
- 满满的正能量伴着春风而来——1月:CPI运行在合理区间
- 天天最新:大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产业园经济指标亮眼
- 当前讯息:政策解读丨“42条”如何体现江苏担当?
- 去年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累计实现营收超1.8万亿元
- 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将于2月13日正式启动
- 你追我赶:2022年长三角“千亿县”追逐战战报出炉
- CPI重返“2时代”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
- 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CPI和PPI数据 专家表示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
- 今日聚焦!1月信贷创纪录 “开门红”如期而至
- 每日关注!CPI数据新鲜出炉,涨幅重回“2”时代
- 世界聚焦:专家:未来物价整体上涨水平有限,下一步政策面在...
- 1月社融大超预期了吗?
- 天天热资讯!今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预期增长5.5%
- 【天天聚看点】济南公布各区县GDP,莱芜区进入“千亿俱乐部”
- 多个“零的突破” 徐汇聚焦科创金融、打造现代金融新高地
- 【环球报资讯】重磅!2023年广东体育中考有调整→
- Mysteel:1月信贷数据狂飙,暗示货币宽松和基建投资的可持续性
- 每日快播:广东省交运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携手央企民企打...
- 天天快看:上海市暂停2023年上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 2022年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双丰收” 江西未来可期
- 信贷实现“开门红”,1月金融数据说明什么丨火线解读
- 全球简讯:4.9万亿!1月信贷投放创单月历史新高 “开门红”成...
- 当前速看:去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今年国际收支将...
- 当前播报:过去经济发展脱实务虚,导致今天经济动力不足
- 央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人民币存款增6.87万亿,M2增速创新高
- 每日速递:惠誉之后,野村也宣布上调中国2023年GDP增速:从4....
- 全球视点!签下476亿元“大单”背后 四川资阳如何实现“国企...
- “开门红”超预期,1月信贷缘何“狂飙”
- 每日关注!全球财经连线|专访马来西亚智库BRICAP执行董事、拿...
- 焦点热讯:欧盟发布“数字身份钱包计划”首个欧盟通用工具箱
- 环球微资讯!广东省财政厅获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基础工作...
- 1月金融数据最全解读!企业信贷“开门红”,但居民信贷低迷,...
- 焦点快报!刷新单月最高纪录!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 ...
- 全球快看点丨南财快评:经济快速修复,信贷迅猛增长
- 长春净月高新区:锚定GDP增长7.2% 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 【世界报资讯】1月信贷“开门红”,企业新增信贷复苏领先于居民
- 当前聚焦:《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深圳实施公务员素质培养...
- 环球热推荐: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跨境资本流动总体...
- 世界聚焦: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2.6%
- 热文:国家外汇局:2022年货物贸易顺差及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 环球即时:(经济)商务部:欢迎欧洲企业继续加大来华投资
- 273万亿的M2,人民币哪一年与日元1:1?
- 环球简讯: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座「衡水二中」
- 天天观察:光大银行外汇牌价一览2月10日 光大人民币汇率多少?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天天快报!2月10日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今日广发银行人民币汇...
- 环球聚焦:2月10日渤海银行外汇牌价表 渤海银行人民币汇率多少?
- 全球快报:拼多多Temu北美加速
- 交通运输部发布1月份网约车合规数据,如祺出行排名第一
- 天天速看:2月10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 快资讯:2月10日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 美元兑换率是多少?
- 世界热推荐:谋变2023:家电巨头进击的「三大关口」
- 焦点简讯:签约超36亿元!新区赴港开展金融合作交流
- 猛!太猛了!历史最高的一个月
- 全球报道:南财快评:服务涨价吹响经济复苏号角
- 环球热资讯!刚刚,重磅数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