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千亿充电桩市场,为何赚钱难?
时隔3年,春运大迁徙的盛况重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车回家过年的新能源车主蓦然发现,即使出发前翻遍各大地图APP,把行程规划写满三张纸,也难敌高速充电服务站排队的长龙。
因此在高速路上,如果身后突然蹿出几台绿牌车你追我赶,这不是在拍新版的速度与激情,而是新能源车主想赶在电量见底前,率先冲进服务站,省好几个小时的排队时间。
商家不是没有看到商机。2022年,全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8%,带动配套充电桩数量增长至521万台,基本实现2~3台车就配有一个充电桩。
需求和政策双重因素推动下,到2025年时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但我们翻阅数家头部企业财报发现,利润率低、盈利困难是普遍现象。
为什么充电桩总是不够?面对千亿蓝海市场,企业为何盈利困难?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01
充电桩为什么总不够?
充电桩是新能源车的“加油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
2018年在特斯拉model 3价格还在五十万以上的时候,充电桩铺设范围小、充电时间长以及冬季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电动车化身“电动爹”,道尽车主辛酸泪。
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大家可以明显看到高速路上、小区门口的充电桩多了起来,但诸如高速排队、油车占位等吐槽并没有随之减少。
为什么充电桩总是不够?
*,公众充电桩的总量不够,且充电速度慢。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用,充电桩可以分为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三种。
日常生活中,根据充电时间长短,又有快充和慢充之分。快充一般1.5小时内可以充满一台车,慢充充满则需要8~10小时,满负荷工作,快充桩一天可以服务16台车,慢充桩不到3台。
私人和专用桩的安装意愿取决于个人或团体,没有够不够一说,公共桩主要是应对车辆在外行驶途中临时补电的情况,也是被大家吐槽最多的。
随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自2018年来私人桩数量占总量比重就已超过一半。截至2022年10月,全国新能源充电桩共470.8万台,私人桩占比增长至64.3%,公共桩占比不足四成,其中又有一半多是慢充桩。
这种结构弱化了远途出游的便利性,导致节假日返程或出游的高峰期,“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成为常态。
第二,充电桩分布不均匀。
充电桩的资源争夺战,在不同城市又呈现不同特点。
比如全国公用桩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18台公共桩,只要不出市,基本可以做到随到随充。但一些三四线小城市,本就只有零星几个充电桩,还因年久失修不太好用,返乡的车主想充电大概率只能从家里接插线板。
充电桩的密度,与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大城市密度高并不让人意外,但资源过于集中就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据智研咨询统计,2021年全国24座中心城市中,深圳公用桩密度最高,但利用率*。与之相对,太原、郑州等城市平均充电桩数利用率超过80%,周转速度也相对较快。
这也说明,如果充电桩企业在一个地区密集投入设备,不一定能带来利润增长,反而可能因资源浪费导致亏损。
02
市场大、玩家多、盈利难
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市场对充电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中信证券预计自2022至2025年,我国充电桩市场将以3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时,整体规模有望达到608亿元,全球规模超千亿。
充电桩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算高。产业链上游是设备元器件制造环节,整桩生产主要是将零件拼起来,技术不复杂。
*的进入壁垒是资金。因为企业铺设的充电桩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被用户使用到,才能有盈利的可能性。
低门槛吸引了三类企业提供服务。*类是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桩运营商,第二类是提供充电服务的新能源车企,第三类是整合运营商服务的SaaS平台,如云快充等,可以视为中小运营商的合体。
份额占比较大的私人充电桩市场主要被销量高的车企占据。截至2022年5月,比亚迪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最多达136.7万台,占比超过六成,其次是北汽、上汽、理想和蔚来。
私人桩基本是随车附赠,是车企提高用户体验、绑定车辆销售的一种手段,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
公共充电桩市场集中了三类玩家,是竞争的主战场。
车企是率先入局的玩家,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了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2014年芬尼克兹创始人兼总裁宗毅,带着20个特斯拉充电桩,打通“南北电动汽车之路”,也启发了车企下场做充电桩。
车企做充电桩有品牌优势,但“钱少勿进”的充电桩行业,对多数未盈利的车企来说,更像是沉重的包袱,不仅投资高还回款慢占用现金流。
目前蔚来公共桩保有量有1.36万根,是保有量最多的车企,但这点数量还不及运营商特来电的5%。
运营商是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主体,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等四家头部运营商和平台,占据六成市场份额。
充电桩发展早期玩的是跑马圈地的游戏。谁的桩多,谁就能覆盖更大的用户范围,进而吸引用户付费充电。为此不少企业为了表面的数据,在荒郊野岭建桩,骗取政府补贴。
2018年泡沫破裂后,在技术、市场、运营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成为*出局的那一批。市场洗牌后,头部企业格局也逐渐清晰。
星星充电通过招商广撒网,特来电倾向于与地方政府、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建桩。国家电网依托供电优势和官方背景更侧重公路和下沉市场基建建设。云快充联合中小运营商,抱团取暖。
但此前的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稳定的利润。
2020年左右,特来电、星星充电以及蔚来都曾短暂传出充电桩业务已实现盈利的消息,但后续官方并没有披露更多信息。
据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财报,2022年特来电充电桩保有量36.3万台,反超星星充电成为公共桩市占率最高的品牌,但2022上半年特来电净利润亏损1.11亿元。
随着市场玩家持续增长,星星充电和特来电的市占率均从25%降至19%左右,盈利会不会由此变得更加困难,关键点落在单个充电桩的利用率上。
03
利用率低难回本
充电桩业务规模大,前期投资成本高,企业想要盈利,必须保持单个充电桩收入足以覆盖成本。但现实是,资源错配下,充电桩利用率并不算高。
据中信证券测算,包括设备和安装成本在内,目前投资一个50kW直流充电桩的初始投资成本约为6万元。
假设初始投资资金一半来自贷款,折旧期限为10年,每年为此投入6千元设备维护和人工费,每个充电桩年成本为1.38万元。
按市场行情,假设充电桩平均利用率8%,也就是按每天充两小时电收费,0.5元/kWh,并将其中的10%支付给场地管理方。由此可以计算出,单个充电桩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8年。
也就是说,企业基本要到充电桩报废了,才能勉强收回成本。
如果充电桩使用途中,技术升级或设备老化,导致大众不愿意使用旧的充电桩,回收期将更长,企业承担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特锐德可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特锐德兼顾充电桩的运营和生产,其在建工程科目明细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终端项目时常发生减值。而在建工程的减值一般是由于两种情况引起的,一种是企业打算长期停工一个或多个项目,另一种是由于一些原因比如技术落后,导致在建工程未来能产生的现金流没有达到原本的预期。
企业要想回本,要么提高收入,要么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
由于大众对基础电费比较敏感,充电桩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充电服务费。除此之外,充电桩销售安装服务、桩身广告、政府补贴等也有贡献。
提价策略可行性不强,因为充电服务费的定价受国家物价标准限定,并非完全的市场行为。另外,充电便宜是用户选择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但现实是公共充电桩单次充电费用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多充几次并不比烧油便宜,提价空间较小。
因此,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是企业进入稳定盈利时代的必要条件。
其实,不只一家研报计算出,充电桩单桩的盈亏平衡点在8%+,按照这一结论,头部充电桩企业理应已经实现盈利。
但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建设充电站的土地成本、广告开支以及管理人员的薪酬等,以及一些隐性成本,即使是头部也仍然在亏损。
叠加充电桩行业还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已经发生过的价格战未必不会重新上演,这又将推迟充电桩企业的盈利时间。
04
结语
充电桩随新能源车诞生,短短十年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群体。据有关政策要求,我国规划在2025年时实现车桩比2:1,2030年进一步下降至1:1。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充电桩市场的蛋糕,还在做大,市场也远未走到*状态。
发展空间固然是吸引众多资本入局的前提,但资本不计亏损也要分一杯羹的背后,是希望以充电桩为入口,串起对广告、保险、汽车金融、售车、交通工具租赁、汽车产业大数据等未来可行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这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明白的事,但在此之前,到处插上自己的充电桩总是必下的一步棋。
参考文献
[1]《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千亿市场,盈利边际向好》,中信证券;
[1]《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及24座中心城市充电基础设施覆盖情况》,智研咨询;
[1]《8000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造就物联网产业“新蓝海”》,物联网智库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每日速讯:警惕科技巨头的ChatGPT崇拜
- 信息:千亿充电桩市场,为何赚钱难?
- 每日热闻!武汉:作为“中部老大哥”,2022年GDP反超杭州,已...
- 春节效应显现、防疫措施调整,1月份CPI涨幅重回“2区间”
- 热点评!法媒:中国在数字领域实力已经遥遥领先,有巨大的创...
- 1月份CPI回升至2.1%,PPI连续5个月负增长
- 【时快讯】深圳公益救援队增援的第二梯队17位队员,安全降落...
- 天天观察:菜鸟驿站首推“闲忙状态”查看功能,到站取件迎来...
- 蓝皮书:PPP项目运作需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推进高效适配金融服...
- 世界热消息:分析:1月CPI环比上涨主要是节日因素所致
- 全球球精选!1月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 未来走势会如何?
- 全球速递!前面已远,追兵很近!温州GDP首超8000亿!
- 动态焦点:新加坡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10日新加坡元汇率走势图
- 世界今日报丨国家统计局: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 公明街道多部门联合夜查消防安全隐患护辖区平安
- 每日焦点!最新消息 | 深圳公益救援队先遣队全部抵达土耳其...
- 【独家焦点】澳元兑人民币实时汇率 2月10日澳元今日汇率走势
- 环球即时:人民币兑换南非兰特的汇率多少 2月10日南非兰特汇...
- 世界实时:人民币兑泰铢实时汇率查询 2月10日泰铢汇率是多少?
- 每日报道:人民币兑俄罗斯卢布汇率今日 2月10日卢布汇率走势...
- 1月CPI同比上涨2.1% 鲜菜、猪肉价格涨跌不一
- 当前快报:CPI公布!通胀上涨创1年新高,A股下跌,港股跌近300点
- 天天通讯!杀疯了的ChatGPT,一句一千亿
- 天天头条:探索绿色金融 湖南建行试点建设绿色特色网点
- 环球热讯:鲜花电商的春天来了吗?
- 天天快播:我做加盟年入20万,白当打工仔被「割韭菜」
- 每日信息:浙江十大“千亿县”,九个是“区”
- 今日热讯:ChatGPT的崛起与百度的背水一战
- 消息!全智贤金秀贤合作的电影叫什么?讲述的是什么剧情?
- 天天播报:江西最新一个母基金,100亿
- 天真派武林外传的演员有哪些?天真派武林外传的演员表一览?
- 当前头条:大醉侠的演员有哪些?大醉侠的演员表一览?
- 微动态丨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 世界热讯:变形金刚2的演员有哪些?变形金刚2的演员资料介绍?
- 变形记王正晨是哪一季?变形记节目简介?
- 当前短讯!千金保姆的演员有哪些?千金保姆的演员资料介绍?
- 奇妙世纪的演员有哪些?奇妙世纪的演员表一览?
- 今热点:吕梁英雄传有哪些人物?吕梁英雄传人物介绍?
- 世界快播:单身公主相亲记的演员有哪些?单身公主相亲记的演...
- 世界微头条丨解读:2023年1月份CPI有所上涨 PPI继续下降
- 环球时讯:中国1月CPI同比2.1%,PPI同比下降0.8%
- 焦点快看:邳州再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 即时:智库观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经济正在反弹,但...
- 全球新动态:小红书电商又起风了
- 世界观点:雅虎公司宣布将于年底前裁员20%以上
- 大鹏新区:为万名学子送上开学禁毒第一课
- 其实微软没那么在意ChatGPT
- 亚洲35个二线城市排名:苏州位居第三,青岛第六,厦门超吉达
- 全球观点:我,建充电站,日赚2500元
- 【天天聚看点】山东女首富和王一博老板,合伙开了个新公司
- 大城市打工的尽头,是攒100万回村盖别墅
- 当前头条:外贸版“深中通道”开通!让广东制造“通江达海”
- 环球速看:快讯 | 深圳公益救援队先遣队6人顺利抵达伊斯坦布尔
- 海安市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 环球简讯: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环比上涨0.8%
- 世界看点:北京市场总消费超3万亿元
- 每日看点!1月CPI同比增长2.1%,猪肉价格影响减小|快讯
- 环球微头条丨北京将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 开展建设世界一...
- 2022年全国GDP百强城市出炉,昆明下降1位,曲靖猛升8位
- 当前滚动:本市将谋划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 坚持“头雁战略...
- 央行发布1号令!规范金控公司关联交易 管住“交易”如何管?
- 当前要闻:推特杀手Damus在中国
- 天天动态:莫再迷恋主板打新
- 【独家】第N波裁员潮来袭
- 环球热文:MICOT(麦科奥特)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陕西国资领投
- 前沿资讯!深圳消费市场春意盎然
- 天天播报:IMF的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 热推荐:推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 提高市场可竞争性
- 天天亮点!规上工业跨大关——2022年太原经济运行亮点述评(下)
- 站上新台阶 江苏供需两端发力促消费
- 即时焦点: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经济发展引擎作用凸显
- 全球时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246亿元
- 每日热议!台湾2023年经济前景暗淡 民众忧心
- 环球今热点:多地预算报告圈定重点支持领域:助企纾困、稳投...
- 新动态:2022年中国这些城市GDP超过万亿
- 天天新资讯:江西持续扩内需扶实体
- 环球报道:“菜哥”连涨遇上春节“错月”,1月CPI或重回“2时代”
- 视源股份做LP,出资超3亿
- 每日消息!南沙去年GDP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目标增速10%
- 实时:总规模30亿,景兴纸业参投金浦投资旗下基金
- 世界快资讯:硬核!本贸科技连续第十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 刚刚三位85后美股IPO敲钟,禾赛科技市值160亿
- 【天天新要闻】多个“零的突破”,徐汇聚焦科创金融,打造现...
- 【世界新要闻】专访香港经济学者梁海明:“新基建”将为横琴...
- 热推荐:央行发文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
- 环球观天下!连云港市财政局:连云港市再发2370万元大礼包助...
- 世界今头条!2022年海口新增市场主体超78万户 增长169.7%
- 每日时讯!“准万亿俱乐部”增至6个,北方城市占4席,谁能率先...
- 微资讯!杭州十三区县市,最新实力比拼!谁稳居第一?谁成为...
- 今亮点!苏州昆山携手太仓共建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
- 环球今日报丨央行营管部:2022年北京地区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
- 海岱财评︱从三个“一”读懂山东37条政策措施为何重要
- 全球动态:聚焦全会 · 评论|来一场“狂飙”吧!
- 【全球热闻】前瞻|“菜涨肉跌”、消费恢复,1月CPI同比增速...
- 每日动态!3月1日开始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 世界快播:中国综合实力40强城市:南京力压武汉,青岛第23,...
- 世界头条:货币政策与经济破局:央行收紧,提前还贷储蓄增加...
- 实力年度销冠!卷完产品,拼配套也没输过
- 环球观察:融通慧心混合证券投资基金2月10日起发行
- 长沙赶不上武汉?湖南与湖北的竞争重点是长株潭都市圈与武汉三镇
今日要闻
- 每日热闻!武汉:作为“中部老大哥”,2022年GDP反超杭州,已经强势归来?
- 春节效应显现、防疫措施调整,1月份CPI涨幅重回“2区间”
- 热点评!法媒:中国在数字领域实力已经遥遥领先,有巨大的创新能力
- 1月份CPI回升至2.1%,PPI连续5个月负增长
- 蓝皮书:PPP项目运作需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推进高效适配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 世界热消息:分析:1月CPI环比上涨主要是节日因素所致
- 全球球精选!1月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 未来走势会如何?
- 全球速递!前面已远,追兵很近!温州GDP首超8000亿!
- 世界今日报丨国家统计局: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 1月CPI同比上涨2.1% 鲜菜、猪肉价格涨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