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春节返乡,我们跟00后聊了聊这些问题
过年是亲戚团聚的最 佳时机,天南海北的人都返回家乡,在你来我往的推杯至盏之中寒暄感情。
我们也得以这个时机,抛开网络上关于00后“整顿职场”“不盲从权威”“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标签,近距离地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聊一聊关于春节安排、日常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等方面的看法。
其中,有在春节中等待考研复试,喜欢逛B站爱好二次元和学习的湖南男孩;有12月提前回家,每天干家务活、找爷爷奶奶唠嗑、打游戏,固定在三点一线,畅想未来生二胎的孤独东北小伙;有打算留守在家不走亲访友,瞄准一线城市为自己未来努力的成都女孩;一位活泼的安徽10后男孩,还分享了真实的小学生最 新流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不必盲目推崇年轻人,但研究互联网以及流行文化消费产品对年轻人的影响,永远是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情。在互联网已经打破由空间、年龄带来的多数界线之时,与这些年轻人的聊天,依然有不少令人意外之处。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01
2001年出生,小琪,坐标:长沙
今年特别刺激,我在考研前10天阳了,好在运气还不错,虽然很多书都没来得及细看,但考题恰好都长在了我知道的点上,所以感觉还不错。那两天在考场上,很多人都是挂着吊瓶来的。
我是学法律的,考研方向是宪法。理想的职业是进入高校当老师。我在公检法系统实习过,非常肯定,将来不想进系统里。这个系统是游离在公务员体系边缘的,跟一般的“树挪死人挪活”不一样,一旦进去了,大概率一辈子都在这个单位里,天花板太低。而且,确实也非常累。我实习的法院,赶上忙的时候,经常是半夜才下班。
我在长沙上大学,喝得最 多的,当然是茶颜悦色了。虽然它现在没有前两年那么火,在五一广场走几步就有一家门店,但市场份额在那摆着,现在依然是*。这也是长沙特色,谁占据了五一广场,谁就占据了市场。因为长沙可能70%以上的娱乐消费,都集中在五一广场附近。
我不爱喝咖啡,但身边有喜欢的。他们喝得最 多的是瑞幸,我们学校里就有4家门店,常年得排队。有的还直接开在食堂里。
我以前网购主要用京东,可能因为我是男生,平时买电子产品比较多。但我现在对拼多多也挺好奇的。前阵子我买了份考研材料,60块钱,结果,跟寝室室友从拼多多上花6块钱买的一模一样,挺受打击的。
我跟身边的朋友们买东西的时候,喜欢比较谁更会买,差不多的品质,谁买得更便宜,谁就赢了。比如我身上这件衣服花了200块,看着也不错吧,花七八百去买的同学,就算输了。
平时使用最 多的视频平台是B站,主要是二次元和学习内容。我自己总结B站用户的特点是:清澈且愚蠢。
B站用户以年轻人居多,接受过差不多的学校教育,整体简单,但另一方面也缺少相对独立的观点。比如什么事情都喜欢往男女对立的方向扯。B站也跟大部分的内容平台不一样,比如知乎微博都需要社区管理员,但B站不需要,大家都自觉维护社区安全,不太可能去说什么触犯边界的话——说实话,有时候也是过于主流了。
今年春节我就呆在老家了,等考研成绩,预计要一直呆到2月份。考试之前那段时间,我很紧张,经常给我爸打电话,说自己准备得不好,状态不好。看到我考完试这么轻松,我爸先给我臭骂了一顿,说他也跟着紧张,还不敢跟我说。
大学里我没有谈恋爱。我最初考的是数学专业,但实在不喜欢,整个大一都在准备考试,最后成功换到了法律系。转系成功没多久,疫情开始了,有挺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上网课,其他时间,我要么在准备社团活动,要么在法院参加实习,要么在准备考试,司法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我都考过了。现在来看,大学生活还是挺充实的。
02
2004年出生,迪迪,坐标:沈阳
我是被疫情耽误的最后一批大学生。2021年9月我正式入学,直到现在连学校周围的地铁都没坐过,点外卖都得翻墙拿,还未体验过真正自由的大学生活。
今年大学的寒假特别早,从12月开始我就回家了。必须承认,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在家过年还是有些许无聊的。我每天的生活极为单调:打游戏、干家务活、找爷爷奶奶唠嗑。我爸每天啥也不干,也不大力我。在家乡的朋友已经不多了,本来寻思考个驾照,马上过年,也考不了了。
我学的是物流管理的家政专业。按照学院书记的说法,这是一个黄金职业,未来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和富人阶级都需要这种服务,说白了就是“高端钟点工”,有专业的设备和一整套技能来做家政,做出来的肯定比大妈们做得干净。不过我也都是听说,还没主动了解过这一行的就业行情。
虽然我们专业以后就业需要去一线城市,但我不希望在那里深耕。我从小就是一个知足的人,我希望躺平,去大城市挣点钱就回家买房子,找个能养活自己也不太累的工作。
当然,婚是一定要结的,啥时候碰见合适的就结,最 好是30岁之前。孩子是一定要生的,传宗接代嘛,而且我想生两个,我就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点孤单。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我爸妈的房贷都没还完呢,以后也没钱给我买房子。我知道00后的竞争已经变成了接力赛,也羡慕一些有钱的朋友,但我对这事看得很开。我一哥们家里在沈阳有个上市公司,他吃得好穿得好,但却找不到好的女朋友,每天都不快乐,做人不快乐再有钱有啥用?
抖音是我接收信息的*主力,快手和微博完全不看,B站也用一用,但就是看看番剧,没有很深的扎进二次元文化。平时最主要关注篮球、小宝宝、还有美女的视频。网上火热的时政、娱乐、男权女权这些我有所了解,但不会主动关注,和我没关系。
篮球是我最 大的爱好,但我不看NBA,我喜欢看CBA,偶像是辽宁队的郭艾伦。
我对追星不大感冒,身边的女孩有追的,但男孩很少见。当然我也有喜欢的歌手,我是看着《中国有嘻哈》长大的,所以对说唱很感兴趣,PGONE是我最 喜欢的歌手。
电影我也看,但我不追随新的爆款电影,宣发对我免疫,我只看老电影,《海上钢琴师》、《绿皮书》啥的。
男孩子主要娱乐方式肯定有打游戏,我最主要玩《王 者荣耀》,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几乎没人不玩,PC端就玩《穿越火线》。
消费层面,我其实很爱喝奶茶,大老爷们都得喝蜜雪冰城,茶百道,便宜。至于商场、密室、剧本杀、游乐场这种线下娱乐,我几乎从来不去。衣服和鞋?好看就行,我不管你是什么国潮,还是洋品牌,我就看好不好看。
我是00后,2004年出生的。不过我没觉得00后这个标签有特别大的区分度,信息时代了,同代人之间的差距比代际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追星的,有香蕉人,有战狼,想找一个最 大公约数,还是比较困难的。
03
2004年,小青,坐标:成都
我去年最 大的一笔消费贡献给了双十一,大概花了1000块左右,占大头的,是一双500多的鞋。平时在学校,我主要也就是买些食物和日用品,点外卖一般不超过20块钱。衣服的话,一部分找微信里的代购,一部分在实体店。
线上娱乐的话,我主要是手游。B站也有,主要看课程视频和追番。线下的话,就是吃饭聊天,人数够的话会玩桌游,学校附近有桌游、KTV一体化的店。还有就是去switch的店里玩游戏。
2022年我最 喜欢看的综艺应该是《毛雪汪》《明侦》,但《明侦》更喜欢撒贝宁、白敬亭在的时期。最 喜欢的电影是《小黄人》,我喜欢看动画片,把迪士尼的电影看了个遍。
我不追星,只是相对来说更喜欢他们:白敬亭、张新成、0713再就业男团、倪妮、檀健次,总的来说是颜控,但首先还得是,他们不管是人设还是实际,都是积极向上,至少我暂时没有听到黑料的。
疫情对考试带来的影响还挺大的。因为很多学校上学期没有安排线下的期末考试,有些是开学再考,有些是变成线上进行。但线上考试其实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可能影响公平性。另外,有些学校使用自己的系统,本身不完善。无法稳定支持大批次的人同时在线,所以也会让学生怨声载道。
我们学校是开学再考,所以这个寒假我都在准备考试。今年春节又不好串亲戚,大家就在家里安分守己就好。
我还打算好好安排一下旅行计划。路在脚下,风景在四周。将来我想在新一线城市生活,节奏相对一线城市更慢一点。我不是很想进体制内,至少就业初期不想去。不过这终究是个铁饭碗,之后如何,也还不好说。
作为00后,我最 憋屈的就是上不如老、下不如小。
大家总觉得00后很小,什么都不懂。但我认为,00后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互联网的大发展,也就是说,在管理尚未规范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接受信息最 强的时候,因此,我们看过的东西、了解到的事物范围可能比家长所想的大很多。这一代人成熟得也很早,接触的信息和社交可能和家长所想的略有不同。
我是独生子女,也不怎么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妹的。我朋友家里有三个孩子,高考择校的时候就很犹豫要不要学医,因为怕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太大。我将来也不一定要小孩,因为我也不确定能否给他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我不想再像上一辈一样,经常说“我们这样这样就是为了你”,除了无端增加孩子的负债感,其实用处也不大。
04
2008年出生,提娜,坐标:北京
1月中旬,跟同学去了趟环球影城,门票加上买的哈利波特的魔法棒,租的魔法袍以及周边礼物,算下来花了1200多。妈妈给买的单,算是带我回东北老家过年的补偿。没想到疫情放开之后,我们一家三口不是旅游过年,而是回东北。
我出生在北京,户籍也在北京,却经常要回东北过年,因为祖辈都在东北,每年回东北,就像一场大迁徙,从一个亲戚家迁徙到另一个亲戚家,吃着相似的菜式:炖鸡、炖鱼、肘子,区别在于条件好的家庭会多几道海鲜。
几乎年年如此,我也搞不懂爸妈怎么不腻烦回老家过年。我不爱回去,亲戚都不认识,没说过几句话,还总要拉着我尬聊几句,问学习成绩之类,就蛮搞笑的。我们学校不公布成绩,我爸妈都不知道,他们还想知道。而且,东北的压岁钱给的少,我在北京拿压岁钱1000元起步,东北基本上是200起步。导致我一年最 大的收入来源锐减。
可我太需要钱了,跟同学逛商场、吃饭、看电影都需要钱。去游乐园就更费钱了,像是环球影城,我念叨一年半了,才终于去了一次,我们班同学一大半都去过了,这事儿都不新鲜,导致,我在朋友圈分享,也没几个点赞。
这就是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高中生悲惨生活,花钱干什么都得别人批准。
今年,我跟爸妈讲好了条件,给我3000块以及买一双AJ的灰老鼠,我就勉强跟他们回去。我爸说他不理解我为啥需要钱,说我放假每天在家打游戏,刷抖音,撸猫、也不出门,哪里有花钱的地方。
他太不懂我们穷学生了,买球鞋、买哥哥代言的周边产品、买杂志、买专辑、买门票,买手办,我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我还得准备周杰伦、林俊杰、蔡徐坤今年开演唱会的门票钱,我都跟同学约了要去看现场。
为了钱,我也得跟爸妈同行程,向资本的恶势力低头。不过,我还是为东北之行,做了一些准备,列了将近20部的动漫番,像是《孤独摇滚》、《萤火之森》、《天气之子》等等。另外,跟同学玩玩《蛋仔排队》、《*荣耀》,时间也就打发了。
我爸说他小时候没我这些事儿:要买这个,要玩那个,脑子里不惦记学习,其他都惦记。我觉得这就是代沟,我一天能发7、8条朋友圈,我爸妈一年都发不了几条,他们没什么可分享的,但是我要分享,我同学也这样。
平时在班上没说过几句话的同学,在朋友圈点赞很积极。我们听歌分享、打游戏分享、压岁钱分享、新衣服也要分享,什么东西都要晒出来。就像今年春节,班上很多同学在朋友圈晒一家出游的照片,我就只能发游戏战绩、发动漫歌曲,我窝在东北,除了上网啥也干不了。
我们05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很懂拉踩那一套,玩抖音看不上玩快手的,玩网易游戏diss玩腾讯游戏的。听日文、英文歌曲的瞧不上听中文歌曲的。春节旅行的,比回老家过年的有优越感。
春节期间,我跟在社交网络上隐形一样。确切说是旁观者,净给同学朋友圈点赞了,自己拿不出有吸引力的分享。
刚开始奶奶还督促我学习,后来看我不高兴也不说了。我觉得你们这些大人挺双标的,自己都觉得教育改变不了命运,还成天要求我们学习。我不止一次听过爸妈以及姑姑、叔叔们说教育改变不了命运,说北京学历太卷了,他们说完不记得了,转身就来要求我好好学习了。
我爸常说我没啥独立思考,说我成天复述他们那一辈创造的流行语:绿茶、out、老六、废物。其实是他老了,不懂我们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我们在物质上是从众的,模仿和打卡别人的生活,哪火去哪儿,什么流行买什么。精神品味上必须小众,父母不知道、听不懂的就是我们追求的。他说我重复流行语,很可能是我说别的他听不懂,就说那几个词他听懂了。
至于独立思考,我肯定比我奶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从没在家族群里发真假莫辨的养生常识和虚假信息,比如健康码要停用了,截图保留个人讯息,阳过不能吃狗肉啊,一看就是假消息,他们也转发。全中国哪里假消息多?名叫幸福一家人、快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长辈成天在群里发假消息。自己都辨别不清楚信息,却成天想着教育我们做人。
大人们不懂,他们都是“现充”。
05
2012年出生,一一,坐标:池州
我今年收了四五千的压岁钱,但我妈只给我300块钱自由支配,太惨了。不过还是比去年强,去年我只有200块钱,其中还有100块交给了学校。
我爸爸在北京工作,今年春节我妈带着我,来北京跟爸爸一起过年。正月里我们去了圆明园逛庙会,我花掉了97块钱。*笔钱是买了个圆明园的冰箱贴送给我妈,27块钱,可好看了,但我觉得有点贵,最后是妈妈答应跟我AA,我出15,她出12,才买下来的。
我属于比较早就有金钱观念的吧。我妈在老家开店卖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请废品回收的人来收鞋盒,那么大一堆,经常只换到五六块钱,多的时候也只有10块钱。我妈就把那些钱放在专门的罐子里,那也是我的零花钱。
我每个星期大概有10块零花钱,主要是买饮料喝,最 爱雪碧或者芬达。我妈规定,超过5块钱的开销,都必须报备。我还喜欢手办,但我妈经常嫌贵,不给买。
以前过春节的时候,我最 喜欢玩一种擦炮的小烟花,5毛钱一盒,便宜,还特别响。店里也有10块钱一盒的,但我觉得太贵,还容易炸伤人。
我现在用的儿童手表,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妈给买的,200多块钱,没有加好友的功能。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用1000多的小天才,抬起手腕就可以聊天,但我妈觉得不好,怕影响学习,就一直没给我换。
我们小学生都喜欢《孤勇者》?早就过时了。现在最 流行的是《8484848》,就是很燃的这种。你在抖音上搜搜,很多的。我平时看抖音和快手比较多,在抖音主要刷游戏主播。还有就是咪咕,里面有很多体育视频。我是学校篮球队队长,还考了跆拳道黑带,体育老师也推荐我们看咪咕里面的教学视频。
另外就是二次元,比如《新世界福音战士》。还有一些恋爱向的也很好看,像《总之就是非常可爱》。我平时喜欢玩的游戏是,《地平线5》、《地铁跑酷》、《逃跑吧!少年》、《使命召唤》、还有就是吃鸡和狼人杀。
不过我妈限制我玩游戏的时间,每次都不让超过半个小时。我玩游戏从来不充值,因为用钱换来的跑分,都是数字而已,没有意思,我靠自己玩也能跑出来。我们班里有不少氪金的,都是花钱买皮肤,有个同学花了四五千,就是用妈妈的微信登陆,直接付款,等她妈妈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花掉那么多了。
今后我要努力考大学。985、211是*,如果都没考上,我就去当兵。我现在的偶像是苏炳添和刘翔,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青云志周小环结局是什么?青云志剧情介绍
- 环球通讯!春节返乡,我们跟00后聊了聊这些问题
- 中国达人秀王小旭是哪一期?中国达人秀节目简介
- 全球快播:千媚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人物?讲述了什么剧情?
- 快看:娘道隆继宗结局是什么?娘道剧情介绍?
- 韩剧巨人结局是什么?巨人剧情介绍
- 全球观速讯丨波斯菊该如何种植?波斯菊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
- 焦点速讯:画皮之真爱无悔结局是什么?画皮之真爱无悔剧情介绍
- 小丑电影2019中国上映时间是什么时候?小丑电影介绍
- 天天观天下!飞虎2雷霆极战结局是什么?飞虎2雷霆极战剧情介绍
- 人民银行开展222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760亿元
- 全球热头条丨联合国际授予常山城投‘BBB-’国际长期发行人评...
- 今日关注:回家过年带动返乡消费,小城经济热度超过大城
- 2022年地方经济数据出炉:福建江西增速夺冠,广东稳坐总量第一
- 当前焦点!「零下53度」的东北游,能火多久?
- 当前热门:Web3跌落神坛
- 每日热议!佛山: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当前快报:在小红书、b站、抖音,他们靠「冥想」月入百万
- 焦点热文:日本饮料悄悄渗透中国40年?
- 环球消息!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视频平台付费套路几时休?
- 环球实时:「涨价」的比亚迪,还能销 冠多久?
- 精选!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超300万辆
- 复苏加快,全年GDP增速将达5%!多家外资行首席乐观看经济走势...
- 上海:春节期间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521亿元
- 最新快讯!预见2023中国经济:筑底回升+风险预警
- 天天精选!春节气氛回来了!黄石GDP突破2000亿,农村每2户拥...
- 【世界报资讯】德媒:中国正推动“无纸化世界贸易”,具有最...
- 世界微资讯!科达新能源完成亿元B轮融资,推动负极产能的扩张...
- 【世界时快讯】春节租车太火爆:租车行老板都无车可开了
- 每日聚焦:县城,年轻人的新致富圣地?
- 热议:现在的年轻人,一堆中老年爱好
- 新年消费烧起“五把火”!广东酒店消费增幅超200%
- 环球新动态:因饮食习惯改变 韩国2022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再创新低
- 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破65亿
- 春节消费活力涌动,多地“排队潮”彰显经济回暖
- 焦点滚动:四线城市,中国餐饮的另一面
- 这届春节,理财又成话题焦点
- 头条焦点:2023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杀到了
- 全球讯息:大厂元宇宙,又菜又爱玩
- 热点在线丨春节外卖消费趋势如何?最新数据显示→
- 逃避催婚的年轻人,在泰国过年
- 【世界热闻】浓浓年味儿带旺春节“游经济”
- 这个春节,西双版纳被挤爆了
- 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中国春节喜庆新元素
- 全球热门:降价管用!特斯拉得中国得天下
- 天天新消息丨携程发布报告:兔年春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倍,...
- 我在春节搞副业:7天入账2万,一天能赚四位数
- 动态焦点:外媒:中国为经济提速做好准备
- 全球今热点:“中国崛起是‘世界的巨大胜利’”
- 全球时讯:2022年陕西GDP突破3.2万亿元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天天信息:外媒:世界期待搭上中国经济发展“快车”
- 环球今亮点!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9%
- 【全球快播报】波音2022年净亏逾50亿美元 但数项收入同比增加
- 全球消息!2022年大盘点 看中国经济新路的强劲竞争力 战力点满
- 【独家】春节档4天50亿,炸了
- 谷歌要被分拆了?
- 每日简讯: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这3个省份人口增长,...
- 天天百事通!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中产开始消费降级
- 全球时讯:全国各地存款排名出炉:三明人均约7.4万,你达标了吗?
- 叶青:荆州,已进入新的里程碑!
- 港商经局丘应桦:有信心全年营商环境稳中向好
- 直播预告 | 大年初五“迎财神” 听李稻葵畅聊2023中国经济
- 部分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据公布,江西甘肃广西重庆人口总量均...
- 世界最新:美股罕见异常交易,竟然是人为失误!经纪人和散户...
- 环球即时:经济日报:生育鼓励措施需有整体思维
- 经济复苏,也要润物细无声
- 这些城市为何有底气调高GDP增速目标?
- 云南与贵州,究竟谁才是西南地区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 观察:14亿人口每天正常死亡人数是多少?数据超乎我们的想象!
- 当前讯息:连续第八次上调!加拿大央行再次加息25个基点
- 《满江红》,商业化喜剧与导演的坚持
- 今日热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涌向新消费
- 世界今头条!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第一!
- 观察:日薪千元留人,春节快递还是没送到
- 当前速讯:深圳春节餐饮消费红红火火 基本恢复至3年前同期水平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
- 阿里健康率先开通“阿兹夫定保供”专区,优先保障农村地区
- 当前短讯!兔年春节消费有点“不一样”
- 滚动:三省份2022年人口数据公布,这些省份人口增长原因何在
- 全球最资讯丨明明江苏经济实力远超浙江,为何人均收入比不上?
- 视点!又一“神器”春节爆卖!商家月销超1500万,“北方人不懂”
- 天天消息!美股大混乱!超250只股票现技术故障,大型科技股多...
- 全球时讯:兔年的投资“红包”都在哪里?
- 盘点31省份去年GDP:8省份超5万亿,广东总量连续34年第一
- 全球热门:预见金兔|瑞信证券王菁:2023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 环球精选!去年惠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41.20亿元,同比增长6.6%
- 信息:官方公布振兴消费三大举措,居民没钱是关键,可以发些...
- 每日短讯:我市GDP增速浙江省第三
- 人口出现负增长,“狼来了”还是大问题?
- 快速复苏与不确定性并存
- 全球滚动: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14.3%(新数据 新看点)
-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强势回暖 “年味”消费彰显经济复苏|经济...
- 世界微资讯!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重庆财政“钱包”去年掏了12亿!
- 英媒:中国“报复性消费”支撑全球经济复苏希望
- 环球今热点:储殷胡诌,称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补充而来,民营...
- 重磅消息 | 福建,全国第一!漳州,高于全省!
-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中国经济有望在2月强劲反弹
- 全球速读:年轻人发红包,开始量力而行
今日要闻
- 人民银行开展222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760亿元
- 全球热头条丨联合国际授予常山城投‘BBB-’国际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 今日关注:回家过年带动返乡消费,小城经济热度超过大城
- 2022年地方经济数据出炉:福建江西增速夺冠,广东稳坐总量第一
- 每日热议!佛山: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复苏加快,全年GDP增速将达5%!多家外资行首席乐观看经济走势,消费复苏尤甚
- 上海:春节期间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521亿元
- 最新快讯!预见2023中国经济:筑底回升+风险预警
- 天天精选!春节气氛回来了!黄石GDP突破2000亿,农村每2户拥有1辆汽车
- 【世界报资讯】德媒:中国正推动“无纸化世界贸易”,具有最佳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