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全球今日报丨在中国,Shopee讲不通跨境故事

商家难做跨境店、深圳被曝大规模裁员,加之大股东腾讯的撤资,让素有“东南亚小腾讯”之称的Shopee负面缠身。

与国内关联愈发遥远,也让Shopee在中国的“跨境电商”故事,愈发讲不通了。


(资料图)

跨境电商难“跨境”

“做跨境永远不出头,做本土才有可能赚钱。”

这是Shopee商家琳琳做了8个月,亏了6000元多得出的“教训”,也是诸多商家、机构向AI蓝媒汇阐述的一个共识——身为跨境电商的Shopee,却没有让平台上的“跨境店”挣到太多钱。

众所周知,Shopee是一家面向东南亚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中国大陆并没有其买家市场。所以打开“Shopee.cn”的中国官方网站,除了相关公司介绍之外,重点放在了“卖家”的招商信息。

基本逻辑是,吸引国内商家注册,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输送至海外市场,让更多国内优质商家能够共享平台搭建的跨境红利。

而打开Shopee入驻指南也可以清晰的看到,针对中国大陆境内的招商标准分为三类,即“跨境电商卖家”、“内贸电商卖家”、“无电商经验卖家”。但无论是这三类中的谁,标准指向的都是境内卖家,要求“拥有中国内地或香港注册的合法企业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简而言之,在境内招商,招的也是境内的商,符合“跨境”逻辑。

但显然“跨境”不是Shopee的全部,从用户角度来看,平台上遍布更多的还是各站点的“本土店”,比如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注册的店铺。

而这类被称“本土店”的背后,往往都是从中国大陆招到的“商家”。它们的招商信息被绕过Shopee官方,遍布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国内常用社交媒体。

“国人都是做本土的。”自称服务于Shopee的某官方服务商BD李彬告诉AI蓝媒汇,“我们国人很多都做东南亚地区,跨境店不好做,很多人三个月都没出单,很打击自信心的。”

问及原因,李彬直言:没流量,各方面原因。“平台推流都是本土优选,比如卖耳机,首页前十的商品,八个都是本土店,两个跨境店。”

李彬向AI蓝媒汇展示了该服务商为卖家列出的两类店铺优势对比,其中涉及商家利益的核心除了流量少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物流成本高、品类限制、回款周期长等问题。

受访者供图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拖垮绝大多数跨境店卖家的一点,就是退换货拒签问题。在平台倾向保护买家利益的潜规则之下,不少跨境店卖家被拖入“白嫖漩涡”。

从教培转行Shopee店主的琳琳,几乎被这个问题,拖垮了心智。

“做了Shopee 8个多月了,有中国台湾店和巴西店,培训费3000,广告扔进去1000,不取货白嫖的亏了快2000,目前还是亏损。”问及投入产出比,琳琳显得很沮丧。

这其中,尤以退换货问题对琳琳的打击*。

“有一次出了一件家居产品,结果用户不取货,找各种理由不付款,平台也就直接同意了。”根据琳琳叙述的平台规则,跨境店由于物流成本大,退换货是可以不寄回的,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就是钱货两失,“平台还收取了佣金和运费。”

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AI蓝媒汇接触的多个卖家及第三方服务平台中,均提及了退换货不寄回对于卖家造成的影响。

在Shopee开蛋糕私房的中国台湾卖家晶晶告诉AI蓝媒汇:“劝你在大陆*不要用这个,很多人货到不取件,他们也不怕被‘告’,没在怕的。”身在新加坡的Randada亦直言:“跨境的都是仅退款,买家白嫖,卖家扶贫。”

甚至连用户都认可,跨境店卖家很难在Shopee生存。多位中国台湾用户都向AI蓝媒汇证实:“我们都用Shopee买东西,但Shopee现在对卖家非常不友好。”

跨境电商难“跨境”,Shopee的一道售后难题,让众多想要御风而行的中小商家,接受现实。

国内商家变“货代”

无路可走了吗?

倒也不是。

“所以,我们都建议国人做本土店。”李彬苦口婆心,“直接做本土就省了很多弯路。”

但绕过“弯路”,一系列新问题又来了:人在国内,怎么做境外的“本土店”呢?

根据平台方的规定,本土店仅针对本地卖家开放,需要提供当地的工商注册信息等才可以通过申请。理论上讲,身在国内的卖家根本没有资格注册“本土店”。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到“服务商”们的功能了。

“我们这边本土店铺+海外仓现货分销+一件代发都有。”赵璐接触的一个服务商是这么介绍合作路径的,“前期先拿100块的店铺,拿3家,再加880元的分销优惠套餐,千把块钱小成本先去试。”

但听到“分销”,赵璐终于醒悟:“这哪是招商,这不是给他们自己的货源招运营么,跟国内微商代理一模一样。”

根据赵璐的描述,该服务商先是通过社交平台推广与其建立联系,之后便劝说其通过他们的分销平台小成本试水,“等店铺出货稳定了,再卖自己的货源。”

AI蓝媒汇打开赵璐提供的分销平台网站,其中不乏拖鞋、纸巾、服饰等sku,进货价格从1元到几十元不等,平台会标注每类商品的预测利润率以便卖家选品。包括主图、详情页等物料都有采集链接,卖家可以直接复制到平台上,免去自己运营的繁琐过程。

受访者供图

看似服务周到,但赵璐并不买账。

“且不说用他们店铺是否有什么法律风险。我想做‘跨境店’是想借平台优势把我自己的货卖出国门,扩大销路,提升利润空间。如果按照这个‘服务商’的逻辑,不就成了他们的‘货代’,给他们打工了吗?

一句话,道出了目前以Shopee为代表,更多跨境电商卖家面临的真实困境。

在AI蓝媒汇关注的另一个国内大厂跨境电商卖家群里,类似的“抱怨”也常常上演:“平台/第三方自己去境外建仓,卖家统一从他们的仓库发货,还得支付运费服务费,卖出去他们抽佣,这不成了给他们打工了吗?”

跨境电商,终究不是中小商家“单打独斗”的游戏。

无论给第三方平台当“货代”,还是通过平台官方仓储发货、运营,现阶段跨境电商“跨”过的都不是简单的“进出口”规则,而是萦绕在大资本与小商家之间挥之不去的利益矛盾。

裁员“分手”不体面

种种迹象表明,刻着“中国基因”的Shopee,似乎对国人算不上友好。备受打击的除了国内的商家、代理,近日还多了中国分公司的员工们。

裁员。

就在不久之前,Shopee被曝大规模裁员,且分手的方式,似乎也有些“不体面”。

9月19日,界面新闻报道,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于国内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将启动团队调整并削减部分岗位。而根据新熵报道,裁员波及Shopee在深圳的所有部门,整体裁员比例在30%左右,业务线的裁员幅度在60%左右。

更加戏剧化的一幕在于,原本拿到“N+2”离职员工普遍满意这个补偿金额,但社交媒体上的一条爆料再次让Shopee陷入舆论漩涡。

日前,某职场类社交媒体上网友爆料:“Shopee大规模要求被裁员工赔偿电脑损伤,苹果电脑都是2500起。”对此Shopee回应表示,是有这个情况,大约不到十名同事。这是在正常离职流程里的,主动辞职的流程里也有这一步,电脑损坏需要定损赔偿。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网友质疑Shopee是否太过“计较”。不少互联网大厂员工向AI蓝媒汇表示,公司设备是有折旧一说,但多数没有重大损坏,公司都不会向员工索赔。

针对上述裁员风波AI蓝媒汇也向Shopee方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业内普遍认为持续扩大的亏损是其优化成本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个月Shopee母公司Sea发布的Q2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收入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总净亏损9.312亿美元,同比去年扩大114.7%。其中电商业务收入17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调整后Shopee摊销前利润为6.48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830万美元。

整体看,电商的营收盘子还在增长,但造血能力已经不足。

财报中,母公司仍不吝向投资人介绍Shopee创造的成绩:根据data.ai统计的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Shopee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的平均月活用户和在应用程序上花费的总时间,仍位列购物类*。

只是,强劲的增长却仍难协助母公司止亏。

“上半年以来订单量大幅下滑。”

“现在Shopee很多中国人‘货代’,竞争太大,越来越卷。”

“佣金越来越高,7%已经很难赚到钱了。”

亏损倒逼Shopee“减负”,愈发倾向保护买家利益。而当天平过分失衡,向一端倾斜,另一端的生态失衡,或许也即在一夕之间。

另一边,*“靠山”腾讯的减持,也让Shopee陷入愈发艰难的境地。商家、员工、资本,一切与中国有关的元素,都在与Shopee渐行渐远。

只是不知,割离了国内的东南亚电商Shopee,今后要如何继续向资本市场讲述这个名为“跨境”的故事。

标签: 社交媒体 同比增长 物流成本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