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全球速看料】上网N年,我对热搜脱敏了

“再等等”成了人们的新口头禅,但等的不是爱情或新专辑,而是“等热度过了”。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生态下,人们习惯于火急火燎地接受资讯——上一秒因为剧情跟人辩驳,下一秒为爱豆发新专辑欢呼。即使面对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要发几篇相关帖子,显示自己紧跟潮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们迫切将资讯全都塞进脑袋,实则什么都没记住,早两年便有这么一段子:“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是让人失忆的。”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是否有必要追逐每一个热点,并自我调侃患了“热度排斥症”。

热度排斥症,指对当下热门事物持观望与警惕态度,相比接受别人种草,更愿意用自己的节奏去接触新鲜事物。

比如面对一部刚开播的影视剧,无论演员阵容或题材多么吸引人,都先按着不看,等全剧更新完了、口碑和评分稳定了再看。*指出这个现象的是《中国青年报》,将其称为“夺回审美版权的表现”。

微博热议话题#热度排斥症是怎么来的#下方,不少网友表达对某些潮流资讯的看法:“有些话题一看就是营销出来的。”“知道了又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越火爆越不想看。”今年1月,知乎发起过一场5万多人参与的投票“你有热度排斥症吗”,85%的参与者都选择了“有”。

难道现在的人,都爱上了“与世隔绝”?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早就患了“热度排斥症”。/微博截图

01、“按头种草”

“按头种草”这词,大家都不陌生。

有博主笑称它为“百搭词”,因为它适用于一切安利文案。某社交媒体上20+多万篇“按头种草”笔记中,主角从零食到化妆品,从网红酒店到网课报考指南,五花八门。

这词一出,文案便有了“霸总的味道”,例句如下:“按头种草XX眼霜,抗眼纹天花板,实在绝绝子,请将我和它锁死!空瓶警告,回购警告,我不允许还有人不知道它!”

三言两语间,生生种出强迫的感觉——霸总的“壁咚”还带点甜宠,这里的“壁咚”只会令人窒息。

另一方面,“按头种草”隐藏的“恨铁不成钢”,让人焦虑。

毕竟“你再不努力就落伍了”叫人不敢怠慢,大家忙着追求标新立异、小众冷门的事物,或许正是因为它们才是年轻群体的主流文化——

一个年轻人,如果没蹦过极、没喝过配方奇怪的新式茶饮、没去过网红店,就会被笑作“异类”。因为害怕离群,才费力追逐所谓的个性。

基于这种心理,“按头种草”百试百灵。

有时,“按头种草”甚至成了热点潮流对人的“绑架”。

以近年流行的“时尚美黑”为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敢打破“白幼瘦”的审美标准,学会欣赏古铜色皮肤。“下班后一起去照灯”,挤入社交暗语行列。

结果却催生出新一轮容貌焦虑。今年8月初,一名肤白纤瘦的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泳装照后,被网友指责“不自信”“不敢走出审美思维定式”。而其他“美黑”博主的社交页面上,同样是泳装照,评论区里却都在夸其“洋气”“美得健康”。

还有网友针对全身“晒得不均匀、黑得不*”的博主,制定出一份“真假美黑鉴定”,说要涂抹助晒油、红蓝光搭配着照,才能晒出“*的美黑”,单纯被太阳光晒出来的黑,“脏兮兮”。

可见,肤黑与肤白,只是不同语境下的“按头种草”审美。

部分网友对“指责白幼瘦审美”言论的看法。/微博截图

但无尽的热点与有限的注意力,是一对矛盾体。

微博上,实时、文娱、视频热搜榜每天分别诞生50个话题,“同城热搜榜”每天至少27个话题。而盛产话题的平台,还包括小红书、豆瓣、B站和各大短视频软件。这意味着,要想成为“不落伍”的人,每天至少需要浏览数百种讯息。

脑容量就这么多,只能进一步打碎专注力。《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现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如今的8秒。甚至有网友表示,沉迷上网,把生活的时间都给挤压了。

“仿佛住进了互联网。”这句在贴吧论坛盛行时期就出现的梗,如今照进了现实。

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摆脱热点的束缚。

02、“让子弹飞一会儿”

一朝被忽悠,十年怕热搜。

见过太多次“网红翻车”后,大家终于意识到,有时,就算是自愿入坑,也难以从个体视角看清全貌、辨别真伪。

翻车最多的,莫过于网红景点。

今年4月,有博主发布一则名为“重庆也有一个北海”的短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海水”被长条形堤坝一分为二,一半是平静的海面,一半是翻滚的浪花。站在堤坝尽头,仿佛身处大海中央。

质疑声很快出现。原来,此“北海”位于重庆金刚碑附近的北碚嘉陵江大桥桥下,是一条江,并非视觉效果上的大海。被吸引前去打卡的网友表示,江边几乎都是泥泞小路和工地,没有可以停下来观景的位置;堤坝颇短,并不像视频中那般“通往天边”。

重庆“北海”的滤镜前后对比图。/上游新闻

早前,云南澄江的“粉红沙滩”、三亚清水湾的“蓝房子”、河南伏羲山的“天梯”等被短视频推火的景点,都无一例外被揭下滤镜,分别露出猪肝色的碎石海岸、废弃的公厕和简易的楼梯装置。据人民网报道,全国至少有63个“小圣托里尼”、62个“小京都”、61个“小镰仓”和59个“小奈良”。

“假”网红景点虽多,但起码容易辨别,多搜索几张游客照就知道了。但部分网红店的付费探店与数据运营模式,让店面口碑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模棱两可。

据工人日报报道,博主探店已形成产业链,店家只要支付2000-6000元,便可买下美食博主的一条“探店视频”。视频里出镜的菜品、往哪个方向点评,全部有剧本。这意味着,一家店的客流量与好评率如何,不由餐饮质量决定,而要看店家肯不肯砸钱做推广。

影视剧领域,也是翻车重灾区。未播先夸、未播先评分和虚假营销,让人迷惑。

2021年8月,电影《盛夏未来》被观众指责“诈骗”。预热海报中,张子枫和吴磊坐在教室里四目相对、暗藏情愫,宣传语为“希望我们可以更勇敢”,暗示着这是一部校园爱情片。

显然,剧组方想吃“CP红利”,网友的讨论欲和期待值,也大多因此而起。但其实呢,这部“爱情片”货不对板,男女主之间根本没有爱情戏,导致口碑一度崩盘、票房不及预期。

“我们以为,这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恋爱。”/《盛夏未来》 预告片节选、豆瓣影评截图

“让子弹飞一会儿。”好奇心再强的人,也不敢贸然试水了。

03、“热度排斥症”不是“症”

2017年,有学者在《社交媒体的意义与应用(营销)价值》中提到:“有了社交媒体,用户就有了一个表达自我的舞台。”

如今舞台仍在,但“表达自我”的功能,变得可有可无。

从某种程度是那个说,大家对热搜的态度,与对待微信的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欣慰于微信提高了沟通效率和便捷度,又巴不得它消失”,这样就能理所当然地在下班时间“玩失踪”——通过热搜了解天下事,但又厌恶它主导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兴趣爱好、社交方式、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等等。

以近年兴起的“炒鞋热”为例,个体卖家把收藏的限量款球鞋,挂到第三方平台上售卖。因为款式稀缺,价格可能是原价的好几倍。

据消费一讯报道,2021年最火的“倒钩款”耐克鞋,原价14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2022年1月它在二级市场的叫价已升到1万元,溢价接近900%。另一款在2012年推出的“椰子鞋”,刚发售时价格为1999元,如今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近8万元。

一半是因为玩鞋行家嗅到潮鞋的流通货币潜质,加大扫货力度;一半是因为部分品牌亲自下场玩“饥饿营销”,甚至直接倒卖给黄牛。

早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便在金融简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中,将炒鞋定义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一旦资本退出,这股消费浪潮便会在一夜间退去,只剩一群不懂鞋但被潮流文化怂恿入坑的“裸奔者”。

因此,对“热”趋于理性,本质上是为重新掌控情绪、喜好与审美话语权,拒绝跟风,找回真正的精神支柱。

或许,只有等没人再讨论“热度排斥症”时,我们才算真正地回归理性。

标签: 社交媒体 让子弹飞 二级市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