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外卖的一生
在外在认知里,外卖俨然成了多输的生意。
这当然和舆论焦点的倾向性,脱不开关系:
在媒体报道中,大比例是商家对外卖平台抽佣的“控诉”。
诸如“我外卖做得那么好,加上堂食的营业收入,一个月下来净利润三四万。而平台从我这抽的佣有6.6万,赚得比我们还多。”
各社交平台上,则充斥着消费者抱怨“外卖越来越贵了”“吃不起外卖”的吐槽声。
而承受着如此全网吐槽的外卖平台,却也很“委屈”。以美团为例,据2021Q4财报显示,其每配送一单,就要亏损超1元。
每个参与方都一肚子苦水下,在餐饮行业语境中,外卖一定程度居然成了被“嫌弃”的载体:
如果没有外卖,餐饮回到做堂食,商家又轻松,利润又高;同时客人也开心。
但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回到的状态。更精确的现实,借用商家的话说:“现在这个情况,不做外卖的话,原地破产。”
当然,限定条件不可改,但如此胶着的局面仍有突破口。
配送费是“不可承受之重”?
疫情让外卖变得格外重要。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的集中度很低——比如2020年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仅占到全国餐饮收入的7.8%,基本以中小微商家为主。
疫情之后,人们外出就餐的节奏,时常被打乱,严重威胁这些中小商家的生存。
而切入外卖业务,一定程度消解了这个问题。
据数据统计,疫情后超过55%的商户,选择线上、线下并重的策略;7%的商户选择线上为主。
不过,机遇的另一面是风险。随着大家一窝蜂涌进新渠道,带来的是更广泛的竞争。
打个比方说,线下时,一家餐饮可能也就约方圆1公里以内的竞争,但现在竞争对手扩大到方圆5公里的范围。
这样一来,消费者的选择变多,单一商家被看到的几率降低;同时,消费者的权力变大,在平台上反手来个差评,可能影响店铺后续的生意。
基于此,商家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开展外卖业务是否划算?
就数据趋势看,餐饮行业的两个支出大头——租金和人力成本,一直在“水涨船高”。
如下图,人工成本增长维持了多年以来的增长趋势;而租金成本从2020下半年开始,也呈现V型反弹,增速逼近疫情前水平。
也就是说做堂食生意,商户需要承担越来越高的固定成本支出。
而引入外卖业务,理论上,一方面商户在固定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带来的收入增长,可以摊薄房租等固定成本,提升门店的坪效与人效。
另一方面,可以避开线下热门选址带来的高租金,从而降低固定成本开支。
如此来看,外卖业务似乎很经济,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外卖业务虽说摊薄了堂食的固定成本,可自身也产生了额外的可变成本(以美团1P业务2021Q4数据为例):
·为使用外卖平台支付的费用即佣金,金额约为每单金额*4.1%;
·为配送服务支付的费用即配送费,金额约为每单金额* 11.3%;
·为吸引消费者花的补贴费用,比如满减优惠、天天神券、支付红包、折扣菜等;
·线上营销费用,按需购买。
而通过测算,我们发现这些额外增加的可变成本,可能超过了被摊薄的固定成本,具体逻辑为:
外卖增加的变动成本是+15.4%,而被摊薄的固定成本比例仅有约-7.2%,由此算下来,外卖的总成本依然增加8.2%左右。
事实上,这部分就是商家被外卖“侵蚀”的利润,而从构成来看,配送费支出占了大头。
从上图可以看到,若商家不承担配送费,增加外卖后的盈利能力是明显提升的。
而对于没有自配送能力的商家来说,配送费用也是交给了外卖平台,平台于是成为“众矢之的”。但外卖平台真的借此拿到实惠了吗?
养成为配送付费的习惯,“任重道远”
2021年年报时,美团将餐饮外卖配送服务收入,进行了单独列示。
而从数据上看,配送服务收入占餐饮外卖总收入的大头,2021Q4占比为54.6%,收入约为143亿。
这看起来很可观,但实际上入不敷出。
如下图,2021Q4美团餐饮外卖配送相关成本达到了183亿,和收入加权计算下,相当于每配送一单外卖,要亏1.5元。王兴在2021Q4电话会上所说的,美团配送的订单部分至今仍在亏钱,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这个成本很难下降——新政策形势下,平台或将承担骑手的职业伤害险等新增成本,配送成本下降空间很小。
由此来看,配送业务既威胁着商家的生存,又让平台面临亏损难题,谁也没讨到好。
但棘手的是,外卖不可能没有配送业务。如果平台和商家都不承担,最后苦了的,就是消费者。
事实上,美国的外卖平台Doordash,就选择让享受配送服务的消费者,直接承担这笔费用。
据Doordash的招股说明书:平台向用户收取订购商品的美元总额、配送费用,以及任何过户付款,比如税。此外,消费者还需要支付小费。
这简单理解就是,一单价格22.4美元的外卖,用户需要支付5.5美元的配送费,此外还可以向骑手支付一笔小费3.3美元,而商家只需要支付平台佣金。
而对于消费者支付的配送费,平台则与骑手分享:骑手获得4.6元,平台还能从中获取0.9元的收入。
如Doordash一样“谁享受谁付费”的原则,无可厚非。但相比之下,国内的用户明显比国外用户更幸运。
国内消费群体,相对来说对价格更敏感,如果平台向用户群体收取高费用,可能会导致交易规模的整体萎缩,连带的也会影响商户的收入,传导下来,便是单量减少,骑手无单可送。
微观经济学里有个最简单的理论,即当一个供需平衡、市场定价的市场,被人为干预价格之后,将会产生系统性的损益。
因此,长久以来,平台和商家为了吸引用户、满足消费者的外卖需求,变着花样进行餐费和配送费补贴。即便如今,用户点外卖依然经常享受“免配送费”“支付小部分配送费”等福利。
这使得,国内消费者难以形成“要为配送服务承担费用”的意识,实际上外卖配送成本,反倒是主要由商家和平台一起分摊——国内商家和平台的经营压力,也主要来源于此。
承担配送费的载体不同,导致的结果呈现在数据上就是,Doordash的毛利率要远高于美团。
换句话说,商家和平台,为国内消费者享受的优质外卖服务,承担了太多。
但同样的,配送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而若将时间也看做一种价值,消费者便是外卖配送服务的直接受益方。据调研显示,大多数用户选择外卖的原因是出于时间价值的考量。
有66.9%的消费者因为“有点儿懒,不太想出去”而选择点外卖,29.5%的消费者认为“时间紧张,点外卖可节省时间”。
而测算发现,外卖配送业务为消费者节约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也远高于其要为之付出的成本。
我们以美团为例进行的测算发现,美团核心用户的时间价值为21元/小时。
而据北大教授周其仁的研究,美团外卖每单能为消费者节约的餐厅往返路途时间以及在餐厅等待的时间,大约为48分钟。
如此来看,配送服务为核心用户节省的时间里,其能创造的价值约为17元。
备注:据美团研究院数据,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是外卖消费的主力市场,占全国订单总量的 65.1%(2019Q3),因此我们这里以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美团用户的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已知2020 年城镇居民每周工作时长为 46.8 小时,由此测算得出美团核心用户的时间价值。
进一步对美团的配送收费标准测算,可以看到:30元以内的外卖,配送费在3.7-5.7元;35-50元,配送费为4.3-8.3元。
而实际上,当前在商户和平台的补贴下,正常时段内用户支付的配送服务费近乎于零。
也就是说,用户需要支付的配送费,远低于其通过配送节省时间,所创造的价值。
如今,大多数点外卖的人,仍有着“我可以点几十块钱的外卖,但却不能接受几块钱的配送费”的思维惯性。
但即便如此,当持续的疫情打破了商家-平台-消费者的平衡,“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法则已不再适用,或许只有当配送费真的回归“谁消费谁付费”的基本原则,才能最终求得多赢。
其实,造成外卖生意“多输”局面的原因——平台、商家、骑手都要生存,消费者又不想多掏钱,一直都存在。
只是在之前,平台出于发展的考虑,而商家经营状况良好,能支撑大幅补贴让利消费者,各方维持微妙的平衡。但持续的疫情打破了这种平衡,生存压力面前,高昂的配送费已成为商家、平台“不可承受之重”,矛盾凸显。
基于此,解决外卖生意产生的额外支出带来的矛盾,有两个方法。要么让配送费回归本位,由享受了此服务创造价值的一方用户来承担。要么,由平台维持薄利经营,让骑手、商家都能在临界点以内继续生存,用户享受现有服务。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如新公司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大咖云集|司库体系建设指南深度解读!超多干货,周五见!
福利活动进行时:汇宝利助你轻松跨境转账
排行
- 腾龙股份股东王柳芳减持302.01万股 价格区间为14.81-15.90元/股
- 因个人资金需要 新泉股份实际控制人唐志华拟减持不超1124.54万股
- 信捷电气股东邹骏宇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60.41-67.50元/股
- 国家卫健委:湖北以30个省外新增病例17例
- 因自身资金需求 科森科技股东徐宁拟减持不超3.71万股公司股份
- 中公高科股东潘玉利减持50万股 价格区间为20-20.60元/股
- 多地患者治愈后“复阳” 对疫情防控提出新挑战 五大焦点权威解析
- “精诚合作,打赢这一仗!”
- 生态环境部:自1月20日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2.3万吨 ...
- 承诺两年扭转乱象 银保监会加快推进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
精彩推送
- 智路建广联合体战略投资「紫光集团」:600亿资金到位
- 被「嫌弃」的外卖的一生
- 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 春天的味道上新了 包邮区的“网红”青团登陆盒马
- 【观点】让数字化转型落到实处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和定力
- 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49.5%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扩张
- 宁夏:“送政策进民企”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 北京新规: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将受失信惩戒
- 青岛市工商联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题座谈会
- 重磅!《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正式印发
- 外汇管理局:2022年1-2月我国进出口规模68127亿元
- 工信部:2022年1-2月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 商务部:继续狠抓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
- 重磅!中国首个激光电视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
- 长城没有「嫡长子」
- 「互联网前浪」张朝阳,依然战斗在一线
- 微众银行被艾瑞咨询评为“隐私计算卓越者”
- 平湖将添8万平方米二手车市场,北京运通好车入驻深圳华南城
- 顺丰发布2021年年报:业务量超百亿件,净利润42.7亿元
- 又一位深圳学子,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 叮咚!《盐田区2022年“梧桐讲堂”全年活动指南》来啦!
- 一文读懂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企业商事登记试点政策
- 监督有力,战“疫”给力!中建海峡华南分公司纪检人在行动
- 党务小课堂 | 对这些发展对象如何进行政治审查?
- 第二届数博会云上推介会举行:展览规模2万平方米,见证数字时...
- 家庭日用品品牌「佳帮手」完成数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独家投资
- 明起,油价调整!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5元
- 唏嘘!西祠胡同以1元钱挂牌转让,论坛去年9月已停更
- 新餐饮排队IPO , 欲寻资本「香料」
- 千里马获亿元级B轮融资,聚焦招投标B2B营销
- 中国潮玩征服秋叶原
- 乐驾能源完成A轮融资,清新资本领投
- 招商港口:2021年实现净利润26.86亿元,同比增长29.51%
- 光明街道高质量完成春季征兵工作
- 平安健康、北大医疗脑健康、平安科技三方联手,成立儿童脑健...
- 第十一届APEC技展会揭幕,深圳即构科技展出多项数字产品
- 钧舵机器人获近5000万的A+轮融资,创始团队来自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
- 上海疫情下的100种「备胎」方案
- 坪山一家人:三代从军路,一脉报国情
- 用行动彰显“红色担当”,福田红旗志愿者吹响防疫“集结号”
- 跨境电商物流「无忧达」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eWTP 科创基金投资
- 瑞和康医疗助力基层康复医疗服务发展与建设
- 全球最大「电网充电宝」建成,钒电储能或再造一个宁德时代
- 左有百度、字节跳动入局,右有存量转让,这个风口行业如何变局
- 开盲盒的华策古偶剧的一生
- 撤柜、关店、破产,韩妆品牌败走中国
- 财报难产,「裸泳」的房企要现形了?
- 看!深圳实验学校坂田校区是这样教出劳动小能手的
- 郁亮:正视问题、对症下药、快速行动,有信心2022企稳回升
- 房企卖资产两难
- 在「垃圾食品」中挣扎20年的卫龙,又掉入了低俗的坑
- 2022黑珍珠餐厅指南出炉!11家深圳餐厅入选
- 直播界四大天王,只剩下半个李佳琦?
- 清洁机器人可以“扫楼” 美房智高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 快手走上了长视频的老路
- 罗湖区科技创新局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 布吉:你点单我接单,这套服务暖到心坎里
- 研发是小鹏的明智,价格是小鹏的机智
- 海尔智家去年净利增47.2%拟斥不超30亿元回购股份
- 20亿元!中央财政下达14亿元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
- 黑铁时代,房企靠什么决胜下一个十年
- 国家统计局: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
- 深圳证监局:“零容忍”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行为
- 4万人同上“防疫课”,深圳大规模疫情防控工作线上培训班引发...
- 助推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新湖街道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
- 出厂价涨不动的飞天,把茅台逼成了电商
- 晨鸣纸业:拟为1.6亿元银行续贷业务提供质押担保
- 海天天线:定向发行股票获证监会核准批复
- 抽水蓄能:储能产业的基石
- 1.5亿港元!基石科技控股订立首笔绿色贷款融资协议
- 山东墨龙:拟为子公司提供3亿元担保
- 内蒙古:倡议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促进困难服务业发展
- 停用私密小组,豆瓣站上十字路口
- 深圳等地按下“暂停键”:8000家餐饮商户返佣4月8日前到账
- 最高补贴20万元!深圳前海“助企22条”精准帮扶稳增长
- 考个证多赚十几万?培训机构坑惨打工人
- 中银资本拟出资7亿元参与投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母基金
- Metanovas Biotech完成近千万美金天使轮融资,丹麓资本与健壹...
- 科辉智药宣布完成过亿元人民币Pre A+轮融资,健壹资本领投
- 油价或“七连涨”,机构预计加满一箱多花4.5元
- 派氪司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发力保险风控领域市场
- 短视频下半场,抖快拼什么
- 通往4亿DAU的路上,快手不能再靠花钱换增长了
- 江淮汽车:熬下去
- 「艾登科技」获2亿元B轮融资,钟鼎资本领投
- 广东完成国家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
- “疫”线故事|每天骑行两小时支援社区,企服专员小伙的“战...
- 卫龙辣条包装写“约吗”,被指擦边球喊冤?回应后网友吵翻
- 深圳国际核心业务快速增长,5年累计分红108亿港元
- 2.5亿力挺专精特新“小巨人”,这支ABN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单
- 战“疫”有我!莲花街道再组30人突击队支援沙头抗疫
- 央行: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 光明区38家“爱心超市”即将开张
- 坪地:“核酸+疫苗”一站式服务,探索便民新模式
- 茅台新平台还没卖酒就登上应用商店榜首
- 上汽奥迪要糊,肖战也挡不住
- 蔚小理的2021,过得好吗?
- 微亏1.45亿,奈雪背后的江湖之变
- 中新集团做LP,出资正轩投资、恒信华业
- 五月天:一个乐队的25年和437场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