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一线城市人口集体负增长,释放了哪些信号_当前通讯
近日,四大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的消息,引发热议。其中,深圳是建市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公报,2022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较2021年末的1768.16万人,减少了1.98万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北京、上海已公布了各自的人口数据,两地常住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减少了4.3万和13.54万。5月12日,《202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人,比2021年末的1881.06万人,少了7.65万人。
随着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齐齐步入负增长时代,标志着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人口发展模式也必然面临改变,新一轮的城际人口洗牌开始了。
一线城市独领风骚20年
一线城市的概念,据说最早是由房地产商提出的。1998年,中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开启了住宅商品化的大幕。与之伴随的,是以每年一个点的速度迅猛推进的城市化浪潮。而作为站在城市链顶端的一线城市,自然成为人口涌入的首选目的地。
不过,仔细观察这20多年北上广深的人口增长曲线,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00-2010这十年,是属于京沪的黄金时代。随着2001年北京申奥、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作为两项国际赛事举办地的京沪,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建高潮。城区面积、城市范围急剧扩张,吸引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
2000年时,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1363.6万和1608.6万,到2010年时已经飙升至1961.9万和2302.7万。十年间增长了六七百万人,相当于每年增长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
但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特别是2014年以后,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大城市病,京沪先后出台政策,疏解城市功能、严控城市人口,人口增长由此开始放缓。比如上海,常住人口在2013年超过2400万人以后,几乎就不再怎么增长了。而北京更是从2017年开始,常住人口出现持续的负增长,过去6年累计减少了11.1万人。
与此同时,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却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来人,于是顺利地从京沪手中接棒,开始领跑人口增长。2000-2010年时,广深的人口增量才两三百万,不到京沪的一半,但到了2010-2020年,却猛然提升至六七百万,跟京沪上一个阶段的增量相当。
但这种迅猛增长的势头,从前年开始戛然而止。2021年,广州的人口增量从上一年的43万锐减至7万,而深圳更是从2020年的53万暴跌至不足5万,去年直接录得负值。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生育率下滑的因素,也跟深圳调整落户政策,提高落户门槛有关。此外,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如疫情导致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离深返乡。毕竟,在老家的租房成本、饮食开销都要更低,疫情的影响也更小。
类似场景在2019年的武汉也曾上演,但次年武汉人口就强劲反弹。所以不少人坚信,深圳的人口下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今年一定会由负转正。而今年年初,深圳地铁客流再创新高就是一个明证。但不可否认,包括广深在内的一线城市,已经不再是流动人口的首选目的地这点,也是事实。
人口的“强省会时代”到来
2017年,武汉一声炮响,点燃了延续至今的“抢人大战”的导火索。此后各线城市纷纷加入“战局”,就连北京上海也不同程度地调低了落户门槛。但总的来看,“抢人大战”的最大赢家,还得数各地的强省会。
比如2017年“抢人大战”元年,西安常住人口就暴增了104万人;2021年,从疫情中逐渐走出来的武汉,全市人口则大涨了120万人;至于杭州,从2019年常住人口净增55.4万人超过广深起,人口增量已连续多年跑在全国前列;而成都的常住人口总量更是已经逼近北京,很多人预测,五到十年内“人口第四城”或将易主。
和当初广深接棒京沪是因为后者严格人口调控,而前者敞开大门不同,强省会接棒一线,主要还是源于人们对房价等生活成本的考虑。比如2022年人口增长第一名的城市,就是被称为“炒房客墓地”的长沙。
诚然,像长沙合肥甚至杭州成都等城市,就工作机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来说,跟一线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人们选择城市,并不只关心奋斗所得,也要考虑付出的成本,往往是两者权衡的结果。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明显高于二线省会。其中最“便宜”的广州,4月份均价也要45000元每平米,而北上深则都超过了6万每平米。以至于就连华为这样的顶级大厂,总部都从深圳迁去了东莞。
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平均薪酬却并没有比二线省会高太多。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一季度最新数据,一线城市中收入最高的上海(13433元),平均薪资只比位于华中的武汉(9998元)、西部的成都(9694元)高出不到40%。然后再对比平均房价,很多人结合自身的情况,就会做出回归二线省会的选择。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随着产业的转移,鄂川皖湘桂等传统民工输出大省,人口回流趋势明显。而这部分回流人口,主要都去了当地的省会,从而带动了像长沙合肥武汉成都等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可以说,属于强省会的“人口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了。
城市发展动力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质量
虽然人口涌入的具体城市有所变化,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整体趋势,并没有改变。
当然,随着我国总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大城市的人口增速也在放缓。即便是长沙杭州等人口增长靠前的城市,去年的增量也才十七八万,远低于北上广深高峰期的年均六七十万。
事实上,增长乏力的不只是头部城市,就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也开始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曾是无数外出打工人的首选目的地,一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道出了其巨大的人口吸引力。2010-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增长了2170.93万,是第二名浙江的一倍还多。
但到了去年,珠三角九市中,除了珠海和还没公布数据的广州,其余7城人口均出现负增长。其中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人口更是减少了近10万人。受此影响,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也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长三角的情况虽然比珠三角好一些,但整体的人口增速也在放缓。除了杭州和合肥,其他城市去年的人口增量均低于10万,扣除本地自然增长部分,新增外来人口也已所剩无几。
而与此同时,长三角、珠三角外地人口本地化的趋势却正在加强。以深圳为例,虽然常住人口在减少,但户籍人口却从2021年的556.39万增长到去年的583.47万,足足多了27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的比例明显提升。
这一方面说明,外地人口落户大城市的愿景依旧强烈;另一方面也提醒城市的管理者,推进常住人口平权化、市民化的重要性。
因为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抢人大战”的高潮正在过去,而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也已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质量,这也是为啥最近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红利终将过去,接下来要拼的是人才红利、人文红利。
海报设计 周寰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天天热推荐:上海:优化金融环境,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全球球精选!上海:优化金融环境,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新城市志|一线城市人口集体负增长,释放了哪些信号_当前通讯
- 环球微动态丨《庆余年2》开机,斯人悄然离去
- 《2023年职场人消费趋势报告》解读“逛吃买”:“00后”豪气...
- 新资讯:@孩子家长,胶州市幼儿园招生政策发布
- 天天观察:刘哥: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产业趋势渗透,中特估的本...
- 历史首次!北上广深人口集体减少,什么信号? 天天速看料
- 天天视讯!南粤大地经济回暖势头强劲
- 广东最富有的区, 除了钱还剩什么?
- 全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湖南一城市上榜!
- 焦点快播:罗湖外语实验学校举行2023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
- 坪山区应急管理局进社区开展禁毒宣传
- 每日视点!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
- 哈尔滨两杂技演员坠落:一人在院治疗一人已回驻地,表演项目...
- 4月大连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
- AI+传媒,一只飞在天上的猪
- 环球信息:多地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措施,广东如何吸引大学生?
- 哈尔滨两杂技演员坠落:一人在院治疗一人已回驻地 伤情平稳 视讯
- 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每日关注
- 通缩压力加剧:印钞机解决不了的,强刺激也很难
- 湖南湖北城市GDP在全国的排名:武汉前十,十堰中间位置
- 全球最新:湖南湖北城市GDP在全国的排名:武汉前十,十堰中间位置
- 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天天观速讯
- 速递!快手电商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 京东换帅,革自己的命?
- 对话爱奇艺陈潇:想狂飙?革自己的命,把天花板捅破
- *ST正邦(002157)5月12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436.36万元 热闻
- 北京:19个数字经济和高精尖项目落地海淀_焦点热闻
- 世界实时:孟羽童为什么没能成为第二个董宇辉?
- 天天播报:西南证券:给予启明星辰买入评级,目标价位43.29元
- 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今年4月广东CPI同比上涨0.6%
- 英媒炒作“中国经济见顶”,专家:不必放心上,做好自己事最重要
- 今日讯!今日读报丨优化金融环境、加快数字化转型,央媒聚焦...
- 4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环比降0.1% 世界最新
- 【天天热闻】硬核科技论 | 赛车同款序列式?摩托车变速箱才...
- 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感受“速度”与“激情”
- 没钱了还是敢花了?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为何总是在4月? ...
- 美国大银行或被要求为区域性银行“垮掉”埋单-天天热资讯
- 天天热点评!2023年一季度,东北经济增速全国第一
- 资讯推荐:31省份4月CPI出炉:13地涨幅低于全国,7地物价降了!
- “鹤岗们”真的能翻身?-全球播资讯
- 环球聚焦:是该全力拼经济了:4月金融数据大降
- 经合组织地区2023年3月失业率为4.8%
- 天天观天下!4月份北京居民 消费价格环比降0.1%
- 卫士重生
- 当前快播:一文详解CVPR2023 AIGC应用汇总 | 论文+代码合集免费领!
- 江西开展水域救援联合演练 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_焦点信息
- 甘肃庆阳:数字经济迈上“快车道” 焦点速讯
- 世界热议:“人口问题”显现!有人提议:富人多生,穷人少生,...
- 环球视讯!四大机遇与四项措施,挖掘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潜能
- 全球短讯!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时间_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时间
-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中国经济和市场为东盟提供大量...
- 世界微资讯!2022年平均工资数据出炉!这个行业最高→
- 地方政府“过紧日子”的湖北样本:有县级财政部门三公经费从...
- 恭喜!惠安GDP超千亿元!2022年GDP十强县出炉!
- 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当前速读
- 居民个人出境旅行增多,一季度旅行逆差434亿美元 天天热议
- 世界今头条!游戏大厂的「中东战事」
- 百高文化与天猫超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G100大赛加速葡萄酒品...
- 沃尔核材(002130.SZ):已成功研发欧标直流枪产品,目前正处于...
- 今亮点!@毕业生,这8大“求职陷阱”要警惕!
- 天天热文:11.83亿,极兔收购顺丰下属公司
- 一图了解!取消报到证后,毕业生的就业流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我又双叕拖后腿了
- 今日热文:【争分夺秒拼经济】《南昌日报》:高新区力争国药...
- 继续熬吧!
- 天天速讯:广东、浙江各市2023年一季度GDP概览
- 【新视野】“北斗行动”激活师生课改热情,南山七校开启众筹教研
- “家校政社”四位一体 坪山区打造劳动教育新路径
- 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南山区举行“5·12”全国防灾...
- 全球实时:5月12日平安鼎泰混合净值下跌0.78%
- 2023数字经济大会在南京建邺举办
- 今日快讯:港府:全年增长率很大机会贴近预测上限
- 消费复苏弱于市场预期 瑞士百达称需要稳定性收入增长-世界热议
- 邱世梁:全面注册制下 要用严格的合规对抗风险-世界快播报
- 中核咨询召开海南分公司成本管控责任制签约仪式 今日关注
- 贸易顺差暴涨96.5%,CPI跌至冰点,中国经济患上疑难杂症?
- 天天快看点丨2022年GDP十强县出炉,苏州这三个地方上榜!
- 印钞机熄火了?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口红经济”来了
- 数读经济: 工业强势突破 “实力春城”增色 全球快资讯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四川样本:村集体经济收益5年增78倍,“空...
- 黑胶音质,蓝光画质,知麻新品S1投影仪5.20震撼登场
- 湖北观察丨最高补贴1000万元!湖北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
- 观天下!TikTok电商拟推出类自营模式
- 无人驾驶第 一股,面临强制退市 讯息
- 已完成5G站点商用部署超2.5万站,联通助力深圳打造5G-A先锋之...
- 理论 + 实操!广东省船员(内河船舶驾驶)职业技能竞赛举办
-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发展数字人民币有何意义?
- 你现在可以要求谷歌删除关于你的链接-世界热点
- 4月居民存款少了1.2万亿,去哪儿了?
- 数读南沙|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一季度合同利用外资总额同比...
- 天天热点评!深度|中小外贸商的资金收付与汇兑“烦恼” 数...
- 从西南第一大港,看广东、广西两省区背后的“博弈”
- 喜迎妇女十三大·巾帼奋进新征程|为了“一片叶子”,两个返...
- 光伏独角兽大爆发
- 土豪造氢,带来什么机会?
- 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福南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 今日快看!海底两万里简介50字
- 动态:香港经济复苏超预期!汇丰上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