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复苏成色究竟如何?|世界热讯
· 这是第514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4月18日,官方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这是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第一份经济复苏“成绩单”。也正因为去年出现了太多“扭曲因素”,今年的这份“成绩单”更为难以解读,也备受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成色究竟如何?这将如何影响货币、财政政策?对大类资产配置又有何指导意义?
数字上的“强复苏”并不难
早前,各界对于一季度的GDP增速共识都在3.9%附近,然而近期各大中外资机构都不断提升预测,甚至最高的调整到了4.9%附近。在外需不振出口低迷、房市车市前景不明以及两会没有出台规模性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这样的预测是不是过度乐观?
但多位经济学家也对笔者坦言,高预测值并不代表对经济的看法有多么火热,而是一个数字上的自然反弹,基数效应可能被低估。
在不发生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会受益于疫情后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内生动力,去年相对宽松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低基数的拔高效应,实现全年5.5%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不足为奇。
由于2022年GDP只增长了3%,基数很低,即使没有报复性反弹,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也会非常可观。
举例而言,去年消费增速接近0,机构预计2023年增速可达5%~6%;房地产投资去年增速大幅下降近10%,2023年预计为3%。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望维持在 6%;由于欧美经济体或陷入衰退,将影响出口需求,2023年预计出口下降15%。
但是GDP核算的是“净出口”,净出口下降可能并不明显,因为2023年进口也可能更大幅度萎缩。因而,纯从数字上来算一笔账,5%~7%的GDP增速区间并非遥不可及。
例如,渣打刚把一季度的增长预测从同比3.5%上调到4.9%,同时认为全年GDP增速超过预测值(5.8%)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从“三驾马车”来看,该机构预计消费会低位反弹,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估计消费可以为GDP增长贡献4.0~4.5个百分点。根据该机构测算,去年中国的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了18万亿元,其中超额储蓄可能达到5万亿元(已经剔除了理财资金回表的影响),除了体现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的预防性储蓄,可能有相当部分为严格防疫措施下的非自愿储蓄。
2021年的经验表明,在防疫措施有所放松之后,储蓄率会回调,为消费复苏打开空间,预计家庭部门的消费会在今年下半年回归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并不是报复性反弹),全年增长7%左右。
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大件消费”(买房、买车)动能还有待改善,但服务性消费(餐饮、酒店)确实出现大幅增长,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得到释放。
就投资来看,今年房地产对投资的拖累会减少,渣打还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大致为1.5个百分点。去年虽然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保持强劲,但房地产投资收缩了10%,房屋销售、新开工和土地购置等先行指标下滑更快。
今年,在保交楼和金融支持房地产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近期住房价格趋于稳定,房屋销售势头改善,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负增长5.7%,收缩明显缓解。不论中长期预期是否悲观,但随着前期推迟的刚性需求或会在今年逐步释放,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告别负增长。
在多数机构的预测模型中,2023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会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转为负值。由于全球加息潮,预测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慢,中国的外贸在外需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作用下会出现负增长,而进口表现则由于内需的逐步恢复会好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摩根大通此前预计,在“三驾马车”中,消费将从去年对GDP贡献1个百分点跳升至4.1个百分点,投资将从1.5个百分点升至2个百分点,进出口则构成拖累,从0.5个百分点降至-0.5个百分点,即经常账户顺差相较于去年的约4000亿美元将降至1800亿美元左右。全年GDP增速预计为5.6%。
不过,上周公布的3月数据显示,出口似乎大超预期。3月中国出口增速达14.8%,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的-5.1%,相比1-2月的-6.8%大幅回升;尤其难得的是,同期韩国出口(-13.6%)、越南出口(-13.2%)仍然保持弱势,中国出口颇有在全球一枝独秀的感觉。
信达证券提及,从主要贸易伙伴看,几乎是全面改善。中国对东盟出口(+35.4%)涨幅扩大,对非洲出口(+46.5%)涨幅扩大,对俄罗斯出口(+136.4%)涨幅扩大,对印度出口(+15.3%)由负转正,对欧盟出口(+3.4%)由负转正,对美国出口(-7.7%)降幅收窄。
当然也有质疑观点认为,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经济受春节休假因素和国外贸易订单持续下滑的影响,出口商不可能恢复生产,更不可能将生产恢复至扩张状态;再如,一些数据出现了出入,以越南为例,越南数据显示3月从我国进口97亿美元,我国海关总署显示3月我国向越南出口148亿美元。不过,分析师们表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出口商赶工完成之前积压的订单。
不过,中国的出口前景仍然充满一定挑战。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有进一步放缓的迹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增长料有所回落,但由于去年基数较低,未来一至两个月出口增长或仍保持正值。
瑞银预计在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情景之下,出口增长将从去年的7%,放缓至今年全年的0%左右。
此外,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人民币贷款”这一个先行指标。根据央行公布的3月金融数据,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社融和信贷数据均延续改善,“宽信用” 的方向毋庸置疑,这有助于经济企稳。换言之,放了这么多流动性,总能溢出一点到实体。
ING经济学家Iris Peng就提及,3月人民币贷款从2月的18100亿元增加到38900亿元。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在内,所有信贷渠道都实现了非常强劲的增长,总额达 53800亿元。
一季度增加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元,信贷总量增加14.53万亿元。这表示一季度是一个信贷增长异常强劲的季度,大部分的增长需求来自于基础设施和企业投资。如果进一步观察细节,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在内的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增加了1.83万亿元。这意味着来自政府的信贷增长对第一季度总信贷增长的贡献超过了12.5%,并且还不包括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银行贷款。
事实上,3月如此强劲贷款的增加是比较异常的。因为大多数贷款通常是在前两个月申请,贷款增加应该在1月和2月很强劲,在3月较疲软。与往年相比,今年3月强劲的贷款增加可能会支持今年余下时间的更多投资。ING认为,这对市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取决于如何解释这种增长。
强劲的贷款增加表明,银行可能在窗口指导下增加更多贷款以支持经济复苏。因为以上数据显示企业债券发行和股票市场IPO的信贷增长不太积极,这可能预示着市场对贷款的真正需求降低了,因为企业可以在不需要贷款的时候把贷款存回银行。但是,企业确实向银行借了更多的钱,这意味着他们也设想到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复苏会很强劲。
也如上所述,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仍偏强,暗示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微观主体活力偏弱。央行数据显示,3月居民存款达29000亿元,超过去年3月的23500亿元。M1增速从上月的5.8%下降到本月的5.1%,说明经济活力在下降,M1增速-M2增速继续下降,说明存款难以转化成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经济复苏乏力。
总体来看,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复苏的动能偏弱,需求端政策仍需加码。
降息概率有限
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4月11日公布的3月CPI、PPI数据走低,叠加上述各界对经济复苏的观点分化,又加剧了各界对存、贷款利率调降的猜测。
具体而言,4月11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上升0.7%,远低于市场预期和3%的容忍上限,这主要受到消费复苏仍待发力和去年油价高基数的影响。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尚可,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涨幅小幅走阔0.1个百分点至0.7%;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至-2.5%,带动CPI-PPI同比剪刀差扩大0.8个百分点至3.2%。
对此,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小银行降存款利率是catch-up(补降)。CPI走低只是降息的条件之一,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可能超预期,利率水平已是历史低位,这些不支持央行降息。”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预计4月CPI同比将进一步下降至0.3%,因为食品价格可能继续下降,而核心通胀仍受到PPI通胀下降的影响。由于去年俄乌冲突导致的比较基数很高,4月PPI同比可能下滑至-3.0%。”
从历史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是央行推动实体融资降成本的必经之路。在多数机构看来,当前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紧迫性不强,但也不排除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可能。而就4月11日公布的3月金融数据看,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均大超预期。目前流动性充裕,如何传导到实体是更大的问题。
2022年有过两次调低存款利率潮,分别是去年4月和9月,这和当时LPR的调整有关。去年,作为房贷利率定价基准的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调过3次共35BP,1年期LPR累计下调过2次共15BP。
丁爽认为,“最近小银行降存款利率是补降。GDP增速可能超预期,利率水平已是历史低位,这些不支持央行降息。”降低存款利率虽然可进一步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但实则这也将先侵蚀老百姓存款利息所得。
目前货币政策其实已经颇为宽松,且控制宏观杠杆的必要性仍存。央行近期运用降准和再贷款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包括回购利率和NCD利率)在多数时候低于政策利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同时银行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为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复苏提供支持。机构预计二季度经济会继续复苏,GDP增速可能达到7%或更高。加息条件虽不成熟,但降息窗口可能已经关闭。
更多观点认为,今年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改善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产权来提振企业家信心,推动民间创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A股基本面偏正面
就和各界对经济的第一感知一样,市场对A股的反弹依旧将信将疑。但事实上,经济恢复上行,企业盈利逐渐改善,加之中国通胀保持低位,财政政策较为宽松,货币政策也难以收紧,这决定了A股的价值中枢缓慢上移。
但中航信托方面认为,由于目前北向资金流入趋于平稳,国内基金发行仍然较为低迷,因而资金面或仍不支持股指大幅上行。相比起盈利的修复程度,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主力资金布局的方向,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AI和“中特估”在游资的爆炒下“独美”。
国际机构对中国股市前景战术上亦不悲观,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目前国内投资者似乎比国际机构更为保守。“但我们认为市场目前反映了弱复苏,然而在当前节点,我们依然看好股票市场。”
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复苏趋势更好,因为它们的市场地位和资产负债表优于中小企业;家庭超额储蓄释放可能给股市带来零售资金流;政策支持为增长和消费兜底;经营杠杆和大宗商品降价有助于利润率提升。
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和增长潜力仍然超出多数主要经济体。经历了过去几年整体指数的下跌、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经济重新开放之后,资金开始重新布局中国股市,今年上证50、沪深300的表现仍将优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
就具体复苏路径以及受益板块而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触底修复的起点,以信用周期启动上行、经济实际复苏和货币政策转向分别作为重要“拐点”,可以将每轮经济周期划分为“宽货币→宽信用”“宽信用→经济修复”“经济修复→货币收敛”“货币收敛→经济触顶”四个阶段。
从具体行业来看,与目前阶段较为相似的是2011~2013年,主要是弱宏观复苏+强信用周期。随着宽信用开启,宏观板块开始向产业周期扩散,最终产业周期表现好于宏观板块。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中国经济的复苏成色究竟如何?|世界热讯
- 世界动态:团结香港基金举办国际论坛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香...
- 管涛:超额储蓄的结构特征与消费复苏弹性
- 广交会·外贸新活力②|首届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以数字...
- 通缩了?
- 一个县城的“财政供养困局”
- 焦点速递!下注中国!历史的选择......
- 天津强化“监管姓监” 清理整顿辖内高风险小贷公司
- “宽信用”延续,需求端发力仍有空间
- 中国人口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出生率下降速度是日本的四倍
- 干货满满!福田应急局赴园岭街道开展应急部门安全检查和行政...
- 五一出行大热!春秋航空五一长假个别航班已售罄
- 热点在线丨今晚油价上调!95号汽油将重回“8元时代”
- 坪山应急增加两支社会救援队伍
- 热点在线丨首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车型上市
- 全球财经连线|广交会万商云集,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五一小长假你就会知道答案!
- 天天热消息:广西贵港的人口红利怎么才能利用好?发展就靠它了
- 环球观焦点:30秒|4月20日至21日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在渝新...
- 大洗牌!这些城市 突然火了
- 湾区百校开展帮扶汕尾揭阳行动,广东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共促粤...
- 央行这场会议,出现三大变化!释放哪些信号?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4%!最新佛山大数据来了!_当前热门
- “投资盛宴”明日开启,高含金量政策释放天河招商引资“强磁力”
- 上海普陀:今年一季度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6.93%
- 大湾区生态基金落户深圳 深圳海洋产业整体投融资体系待完善
- 六大举措稳投资 深圳推进落实今年“万亿”固投目标
- 天天实时:深大“80后”教授王毅:科研大佬盘“活”书本定律
- 京东国际日前发布《2023跨境进口消费报告》 天天热议
- 世界微头条丨黄陂,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在武...
- 湖北再出“30条”稳经济,重金补贴亚洲首个货运机场开拓新航线
- 全球热点评!洛阳市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天天热头条丨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当前并非通缩,...
- 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9亿元,同比增长14.6%
- 世界短讯!又迎新规!家用美容仪结束狂飙时刻
- 【天天热闻】藏在VPU里的玲珑棋局
- 天天快讯:这个7万人的河南小镇,尽是珠光宝气与追梦人
- 国投创业基金投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
- 北京中产,五环外种地
- 刘郁:货币政策例会释放乐观信号,二季度MLF利率难降
- 中国真的通缩了?A股大牛来了?创造小孩=增加资产?洪灏、刘...
- 全球视讯!人均存款8.7万,济南人你达标了吗?
- 世界短讯!初见成效!电子消费券发放,商场销情略有提升,经...
- 初见成效!电子消费券发放,商场销情略有提升,经济还需消费...
- 腾讯等头部厂商创新力不足,游戏行业没等来2023春天
- 【世界聚看点】企服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易点云成功通过上市聆讯
- 天天速读:云科安信完成数千万A+融资,朗玛峰创投领投
- 简讯:泽辉生物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建信信托领投
- 全球快看点丨大厂混战AI大模型,云计算谁最行?
- 双师科创营深圳结营!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再升级,疏堵结合...
- 当大型健身房遭遇「小型化」冲击 环球今日讯
- 深沪两市成交额连续10日破万亿_世界热资讯
- 观速讯丨物价增速持续回落,如何提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点难点
- 头条:清科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
- “锟铻”出鞘 谁与争锋!首个国产髋膝一体手术机器人在深上市
- 天天热资讯!三四线城市密集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打...
- 「华胜渭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融资,渭南科创基金出手|每日头条
- 最资讯丨信创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百届广交再回归 为何依然如此重要?
- 【全球播资讯】2023「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正式启动
- 确实没有想到,武汉市东西湖,人口最多的街道也没有超过20万!
- 世界报道:投资情报 · 江苏篇
- 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球聚看点
- 推进金融和科创“双向赋能” 上海切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聚看点
- 宁夏人均存款出炉!你存了多少钱?-今日看点
- 电影Reaction营销,狗看了都流泪
- 当前视点!华星光电巨亏,李东生还没有找到好生意
- 技术缺陷、场景缺失,Nreal何时迎来春天?
- 天天简讯:离「五一」还有半个月,打工人已经挤爆旅游业?
- 元宇宙退潮,林俊杰只是韭菜之一 世界播资讯
- 杨博光:当前经济运行下,“内需”和“外需”思路孰更优?|环...
- 【焦点热闻】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 数字经济全...
- 热讯:国家发了44万亿,钱都去哪儿了?
- 宽松货币政策助推经济复苏,资产价格有望升势
- 天天新动态:3月成都CPI同比上涨0.6% 出行需求恢复拉动相关...
- 「卷王」再搅局,这个行业即将迎来史上最惨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查询?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环球热消息: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4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多少?
- 渤海银行外汇牌价一览2023 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全球通讯
- 恒丰银行外汇牌价查询?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查询表2023 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_环球新要闻
- 刘强东回归烧了三把火,想抢回被拼多多「劫走」的用户-世界独家
- 南山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组织开展成品油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
- 全球速读:福建出台措施,最高奖励企业80万元
- 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举办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 全球今日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加速度 数字创新拉动国际财会...
- 讯息:中信证券:宏观丨复苏而非通缩
- 澳元兑人民币今日比例多少?4月17日澳元1元国内买到什么东西?
- 【围观】真牛!每人9.5万!晋城人你拖后腿了吗?
- 人民币对韩元汇率换算今日价格 4月17日韩元汇率多少?
- 【环球时快讯】市值蒸发超1000亿,蹭向AI热点!「药茅」该如...
-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2023年4月17日)
- 04.17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多少?人民币与卢布谁值钱?|天天即时
- 新车正在全面进入英伟达时代,Mobileye:谁来陪我玩啊|当前头条
- 加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04.17 加元1元买到什么东西?-动态
- 海康威视:不裁员的「香饽饽」,怎么扛得住下滑? 当前资讯
- 世界微速讯:出海无内斗:从「单打」到「抱团」
- 「已读不回」的HR,被00后求职者专治
- 【报资讯】浙商证券李超:当我们的市场足够大的时候,实际上...
- 当前动态:2023年1-3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120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