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了?
通胀、通缩不是重点
老百姓每天的生活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最近财经舆论界有两种声音正碰撞:(1)我国的通缩已经显性化;(2)经济正在回暖并未通缩。
(资料图片)
自谦地认为,我既不是某头部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也不是财经界资深的媒体人,若想要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讲清楚到底是否通缩,似乎总会带着一些主观的想法,未必100%准确。
但转念又一想,通缩这个话题确实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未来发展,作为一个老百姓,这几个月的生活中,我感受到经济运行上的最新态势:
——上海各商业中心的人流显著回升。
——身边已经或想要出国旅游的朋友人数急速上升。
——机票、动车票以及宾馆的价格并未出现回落,有些甚至高于2021年。
撇开过多的“财经专有名词堆积感”和“学术味道”,从一个底层观察者角度来谈谈我对通缩的看法。
首先说观点:隔壁老邢认为我国经济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通货紧缩。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表述,通货紧缩就是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
以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3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创2021年10月以来最低,3月份我国CPI环比下降0.3%,但降幅已经比2月份收窄了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5%,降幅连续三个月扩大,环比持平。
CPI主要体现老百姓消费价格的变化,而PPI则代表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体现了产业界的价格。
如果单以这个两个“标题数据”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似乎正处于通缩的大门口。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要真正理解通缩的内涵,我们还需要看三个方面的情况,它们分别是物价、货币供应,以及经济增长。
通缩并不是当前的重点
先来说CPI。分明细来说,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5%,服务价格上涨0.1%。
3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26个百分点,是最大的“通缩因素”。
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下降幅度最高7.2%,影响整体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其次,畜肉类价格下降影响排在第二(2.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猪肉价格的下降(4.2%),猪肉价格影响CPI环比降幅约0.06个百分点。
此外,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除了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以外,生活用品及服务(0.5%)、交通通信(0.4%)、教育文化娱乐(0.1%)的价格也出现了环比下降,但幅度并不显著。
CPI明细中也有环比持平或者上涨的类目,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0.8%;衣着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居住价格环比持平。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三月份CPI出现环比下降最大的因素在食品上。也就是说,除了食品以外,三月份老百姓在日常“衣住行玩”上的花销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还有所提高。
这从一个侧面似乎能证明物价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下跌。
我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主要基于一个经济参数: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2022年,全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0.5%,而北京、上海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在22%~26%之间。当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例已经不足三成,北上广深居民更低的前提下,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感受绝对不会以食品(主要是猪肉价格)为主。
这似乎也能解答我在上文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观察,各大商场和各种服务的价格还是很贵,旅游、交通、租金的价格没有大幅度降低。
再来说PPI。我们看到虽然三月份同比下降了2.5%,但环比是持平的。这个环比数据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其实是单月比较好的一个数据了。
从同比变化的明细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4%,影响总水平下降约2.65个百分点,幅度最大;而生活资料价格反而是上涨了0.9%。
生产资料包含工业和产业的价格,紧密涉及到采掘、原材料、加工等领域;而生活资料主要包含食品、衣着、日常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
所以区分来看,大致上可以得出三月份那些涉及产业界的产品价格主要导致了整体PPI的下降,而涉及民生消费品行业的价格是增长的。
产业价格的同比下降和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国外需求有紧密联系。各位一定记得去年三月时候,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世界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突然暴涨,这种国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高基数效应对今年三月的同比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欧美等地的经济景气也比较差,西方海外订单的滑落也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能够进一步说明我国并没有处于通缩旋涡中的证据还在于3月份的PMI数据上。
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PMI录得51.9,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但落在荣枯线上方;服务业PMI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至56.9,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至57,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继续好转。
据财新,2023年3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7.8,较前月上升2.8个百分点,创下28个月以来新高,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除了价格以外,货币供应情况也能直接体现通缩或者通胀的趋势。
据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最新的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14.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4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6万亿元。
2023年3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 12.7%。
该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消退,春节后国内经济正全面恢复,国内货币政策环境较为宽松,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和降准等政策支持下,信贷规模大幅多增,同时较强的信贷派生能力以及财政前置的发力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大幅走高。
学术上对通货紧缩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基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否减少了。当前的M2同比是较大幅度增长的,可以有力地支撑经济的活跃度。
最后,要判定是否处于通货紧缩,经济是否处于衰退或者停滞也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3月份发布的数据,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实现由降转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
总体上看,1-2月份,国内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再看外贸数据,据海关总署,以美元计,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4.8%,前值下降6.8%;进口同比下降1.4%,前值下降10.2%;贸易顺差881.9亿美元,前值1168.8亿美元。全部大幅好于预期。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前看三者的数据都体现出明显的企稳态势,这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的短期展望产生了回声:今年中国GDP的增速将达到5.2%,相较2022年大幅提高2个百分点。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全世界经济正面临放缓的可能。IMF最新的基线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滑至2.8%,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尤其放缓至1.3%。
尾声
不管数据如何,我们老百姓每天生活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读完这篇文章后,各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大家觉得近几个月的物价是贵了还是跌了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世界动态:团结香港基金举办国际论坛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香...
- 管涛:超额储蓄的结构特征与消费复苏弹性
- 通缩了?
- 一个县城的“财政供养困局”
- 焦点速递!下注中国!历史的选择......
- 天津强化“监管姓监” 清理整顿辖内高风险小贷公司
- “宽信用”延续,需求端发力仍有空间
- 中国人口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出生率下降速度是日本的四倍
- 干货满满!福田应急局赴园岭街道开展应急部门安全检查和行政...
- 五一出行大热!春秋航空五一长假个别航班已售罄
- 热点在线丨今晚油价上调!95号汽油将重回“8元时代”
- 坪山应急增加两支社会救援队伍
- 热点在线丨首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车型上市
- 全球财经连线|广交会万商云集,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五一小长假你就会知道答案!
- 天天热消息:广西贵港的人口红利怎么才能利用好?发展就靠它了
- 环球观焦点:30秒|4月20日至21日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在渝新...
- 大洗牌!这些城市 突然火了
- 湾区百校开展帮扶汕尾揭阳行动,广东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共促粤...
- 央行这场会议,出现三大变化!释放哪些信号?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4%!最新佛山大数据来了!_当前热门
- “投资盛宴”明日开启,高含金量政策释放天河招商引资“强磁力”
- 上海普陀:今年一季度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6.93%
- 大湾区生态基金落户深圳 深圳海洋产业整体投融资体系待完善
- 六大举措稳投资 深圳推进落实今年“万亿”固投目标
- 天天实时:深大“80后”教授王毅:科研大佬盘“活”书本定律
- 京东国际日前发布《2023跨境进口消费报告》 天天热议
- 世界微头条丨黄陂,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在武...
- 湖北再出“30条”稳经济,重金补贴亚洲首个货运机场开拓新航线
- 全球热点评!洛阳市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天天热头条丨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当前并非通缩,...
- 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9亿元,同比增长14.6%
- 世界短讯!又迎新规!家用美容仪结束狂飙时刻
- 【天天热闻】藏在VPU里的玲珑棋局
- 天天快讯:这个7万人的河南小镇,尽是珠光宝气与追梦人
- 国投创业基金投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
- 北京中产,五环外种地
- 刘郁:货币政策例会释放乐观信号,二季度MLF利率难降
- 中国真的通缩了?A股大牛来了?创造小孩=增加资产?洪灏、刘...
- 全球视讯!人均存款8.7万,济南人你达标了吗?
- 世界短讯!初见成效!电子消费券发放,商场销情略有提升,经...
- 初见成效!电子消费券发放,商场销情略有提升,经济还需消费...
- 腾讯等头部厂商创新力不足,游戏行业没等来2023春天
- 【世界聚看点】企服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易点云成功通过上市聆讯
- 天天速读:云科安信完成数千万A+融资,朗玛峰创投领投
- 简讯:泽辉生物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建信信托领投
- 全球快看点丨大厂混战AI大模型,云计算谁最行?
- 双师科创营深圳结营!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再升级,疏堵结合...
- 当大型健身房遭遇「小型化」冲击 环球今日讯
- 深沪两市成交额连续10日破万亿_世界热资讯
- 观速讯丨物价增速持续回落,如何提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点难点
- 头条:清科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
- “锟铻”出鞘 谁与争锋!首个国产髋膝一体手术机器人在深上市
- 天天热资讯!三四线城市密集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打...
- 「华胜渭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融资,渭南科创基金出手|每日头条
- 最资讯丨信创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丨百届广交再回归 为何依然如此重要?
- 【全球播资讯】2023「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正式启动
- 确实没有想到,武汉市东西湖,人口最多的街道也没有超过20万!
- 世界报道:投资情报 · 江苏篇
- 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球聚看点
- 推进金融和科创“双向赋能” 上海切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聚看点
- 宁夏人均存款出炉!你存了多少钱?-今日看点
- 电影Reaction营销,狗看了都流泪
- 当前视点!华星光电巨亏,李东生还没有找到好生意
- 技术缺陷、场景缺失,Nreal何时迎来春天?
- 天天简讯:离「五一」还有半个月,打工人已经挤爆旅游业?
- 元宇宙退潮,林俊杰只是韭菜之一 世界播资讯
- 杨博光:当前经济运行下,“内需”和“外需”思路孰更优?|环...
- 【焦点热闻】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 数字经济全...
- 热讯:国家发了44万亿,钱都去哪儿了?
- 宽松货币政策助推经济复苏,资产价格有望升势
- 天天新动态:3月成都CPI同比上涨0.6% 出行需求恢复拉动相关...
- 「卷王」再搅局,这个行业即将迎来史上最惨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查询?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环球热消息: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 4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多少?
- 渤海银行外汇牌价一览2023 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全球通讯
- 恒丰银行外汇牌价查询?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查询表2023 4月17日人民币汇率是多少?_环球新要闻
- 刘强东回归烧了三把火,想抢回被拼多多「劫走」的用户-世界独家
- 南山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组织开展成品油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
- 全球速读:福建出台措施,最高奖励企业80万元
- 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举办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 全球今日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加速度 数字创新拉动国际财会...
- 讯息:中信证券:宏观丨复苏而非通缩
- 澳元兑人民币今日比例多少?4月17日澳元1元国内买到什么东西?
- 【围观】真牛!每人9.5万!晋城人你拖后腿了吗?
- 人民币对韩元汇率换算今日价格 4月17日韩元汇率多少?
- 【环球时快讯】市值蒸发超1000亿,蹭向AI热点!「药茅」该如...
-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2023年4月17日)
- 04.17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多少?人民币与卢布谁值钱?|天天即时
- 新车正在全面进入英伟达时代,Mobileye:谁来陪我玩啊|当前头条
- 加元兑人民币汇率今日价格04.17 加元1元买到什么东西?-动态
- 海康威视:不裁员的「香饽饽」,怎么扛得住下滑? 当前资讯
- 世界微速讯:出海无内斗:从「单打」到「抱团」
- 「已读不回」的HR,被00后求职者专治
- 【报资讯】浙商证券李超:当我们的市场足够大的时候,实际上...
- 当前动态:2023年1-3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120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6%
- 环球滚动:黄剑辉:汽车产业有望成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 第133届广交会:外商云集 看好中国经济|快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