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态化放缓,自杀率和宅家族 天天通讯
经济常态化放缓,自杀率和宅家族
(资料图)
本文在公号发了之后,有几个人说我在鼓励躺平,其实不是,我的意思:能奋斗就去奋斗,奋斗不动就调整心态,毕竟咱们普通人最终都得归于普通。最郁闷的就是那些卷不动却不甘心的人,痛苦又无奈,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
本文整体是描述现实,我自己的建议并不多。
以下正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问题,可能今后我们也跟欧美那些大国似的,慢慢进入一种“常态化经济增速”,甚至不一定是每年都增长,可能跟K线似的,涨一段时间跌一段时间。
咱们国家自从改开后,经济基本是一路上涨的,所以关于经济下滑和衰退之后群体心理相关研究非常少。但是日本和美国那边就很多了,比如经济下滑导致自杀率上升这个问题,他们有大量的研究,不过研究结果和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差不太多。
经济下滑,肯定会导致失业,失业会导致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人当中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症状较弱,症状重的可能就抑郁了,抑郁了可不是容易自杀?所以失业率和自杀率确实正相关。
跨文化研究也有了相同的结果,学者们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数据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国家这一点上有相同的结论。欧洲要好得多,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福利比较好,官方托底,老百姓失业之后没那么慌。
而且经济一旦放缓,有个致命问题是,“新项目”越来越少。
爬过职场天梯的小伙伴都知道,升迁最快的方式是公司成立新部门,你跑去新部门,然后开始招兵买马,你从小弟变成了小组长,过段时间你们部门再膨胀,你管着一个项目组变成了两个组,业务再扩张,你可能就成部门管理层了。这也是为啥互联网大扩张那几年,那么多人创造了财富神话,这在传统行业里是几乎不可能的。
但是狂飙期一结束,进入了稳定期,不裁员给年轻人让位置就不错了,你想升迁得等着你领导离职或者他升迁,可是他的领导去哪?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死一个补一个”,这天梯就非常可怕了,在很多发展停滞的行业,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经常五六年职位纹丝不动,工资不但不涨,可能还下降。
这种趋势,江湖上早就有了个名字叫“土木化”,一方面说的是像土木专业一样走向夕阳,另一方面像成型的建筑或者树木一样发展缓慢。
想想都知道,这种体系下,每个人想想都觉得崩溃,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随着经济体越来越成熟,各个行业增量越来越少,逐步打成红海,越来越多的行业会逐步完成“土木化”,甚至包括前些年大热的互联网。
这种环境里,绝大部分人想阶层跃迁,想做人上人,难度瞬间高了几个数量级。如果绝大部分人还想着实现这种跃迁,继续使劲卷,大概率生活会非常痛苦,说不定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瞬间觉得活得没啥意思。
这两年年轻人普遍觉得丧,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只有这一个活法吗?
不一定。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自媒体圈里的一个前辈,我就具体不说谁了,他不让,说是要深藏功与名。他当初是法学院毕业,毕业攒了两年钱,买了一台二手越野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也就是游遍大江南北。
一边溜达一边打零工,如今整个西部已经被他给盘遍了,国外也转悠得差不多了,现在选择在西部定居,前些年在喀什,这几年在乌鲁木齐,一边当导游一边做摄影师,也带队去跑自驾,每个地方当一段时间之后腻了就去下一个地方。
他自己说跟他同学是没法比的,不过他有自信比那些人开心得多,而且身体健康没啥毛病,同学已经走了好几个。他的群里有几百人都是这样过,他们自己叫自己“游牧部落”。
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很有道理。去年我考虑疫情结束去跑青甘大环线的时候,认识的人里他算是对那一带比较熟的,就聊了下,感觉非常有启发,尤其这段时间,正好跟大家分享下。
他说他曾经在日本溜达了两年,跟很多人聊过,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那些年,全国都是奋斗逼,每个人都觉得通过奋斗就可以出人头地,等到发了财,就可以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延迟退休”、“财务自由”、“阶级跃升”之类的口号响彻云霄。
那时候发财确实容易得多,大型房地产项目一旦成功发售,参与项目人员一夜分红顶得上别人好几年,重大项目一投产,从上到下涨工资。还有房地产升值导致的财富幻觉,当时的日本人觉得翻身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有年轻人都在往东京大阪挤,每个人都梦想住进东京的房子,因为那时候这种想法确实很现实,确实天天有人实现了逆袭。
可是经济高速发展结束后,日本也转入了低功率模式,大家一开始发现找工作越来越难,曾经跳槽就涨工资的时代不知道啥时候结束了。大家开始求稳,公务员、大公司职员遭到热捧,由于应聘的人太多,这些岗位要求越来越高,一开始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有机会的,后来必须有名校学历,再后来需要名校加留学。
工作越来越难找,并且很多公司不招正式工人,到处都是临时工。更离谱的是一开始工资两年不涨,后来发展到五年,后来是十年。
这时候社会思潮也发生了一个大转弯,之前大家默认生活的意义就是改变,就是逆袭。但是随着经济减速,所有人开始思考,如果自己一辈子注定不会发生跃迁,如果一直维持现状,该怎样过完这一生?
以前觉得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阶级跃迁,可是慢慢大家意识到一个问题,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考虑到自己资质平平,要学历没学历,要背景没背景,硬拼又拼不过,跑也跑不了,这一辈子到底怎么过确实成了个问题。
网上有不少说中国不会走日本老路,这个我也觉得。不过必须承认的一个问题是,升职加薪越来越难,大公司、公务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更关键的是还有海量二代接班,阶级跃迁越来越难也是明摆着的事。在宁南山那里看到一个数据,以上海交大为例:
中国航发集团在该校招聘2022届毕业生,招聘了23个硕士,11个博士,一个本科生也没有,
中国商飞在该校招聘了15个硕士生,3个博士生,而本科生只招了1个。
要知道,十年前这些公司北航本科生就要,哪有这么麻烦,而且那时候只有学习最差找不到工作的才退而求其次去考公。搞笑的是现在很多大公司已经开始查“祖谱”,也就是你研究生名校没有用,竞争太激烈,你得本科也牛逼才行,这事在日本韩国早就开始了。
日本当初也经历过这些事,然后很多人就开始逆向思维,奋斗的目标到底是啥?
如果是为了衣食无忧,以日本的经济水平,衣食无忧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毫无难度。而且经济放缓后,日本各路“断舍离”作家们都在宣传一个观念,他们认为“享受边际收益递减”,也就是说你去吃人均20和200的馆子,可能200的要强太多,如果你去吃2000的,很大概率发现体验并没有大幅提升。
还宣扬一种“真正的享受都不要钱”并不贵的观念,最好的视觉盛宴,肯定是最顶级的公司耗资巨大搞出来的电影嘛,贵吗?不贵。
最美的景色肯定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贵吗?不贵。
最好吃的,肯定是高碳水高油脂的烤肉拌饭,贵吗?依旧不贵。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找个爱人,看电影、看书、玩游戏、自驾、露营、吃好吃的,这些都花不了太多钱,而且都有低价平替。这一点咱们也有体会,你可以开着陆地巡洋舰去西藏,如果没有钱买陆巡,五菱宏光也可以带你过去再把你带回来。
如果花费几十年,最后得到的,依旧是这些东西的高配版,甚至很多东西并没有高配,为啥不现在就开始呢?
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了一条“少走三十年弯路”的路,也就是提前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比如我们熟知的,几百万人躲在家里不出来,能啃老就啃老,啃不了就干点基础体力劳动,看漫画玩游戏,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而且早在20年前,日本年轻人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体力劳动只会越来越贵,反倒是知识型劳动要不断跟机器比速度,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被机器彻底淘汰出局。
这种一开始匪夷所思的风格这些年在全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奋斗一生,最后真过得不如这些人,所以不少人发出一种感慨,真是从开头就错了。
大家其实注意一下,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当讨论起“宅家族”的时候,早十几年,都是极度的反感,到这几年已经很少了,甚至充满了大量的羡慕声音。同样的道理,早期对欧美罢工什么的也是嘲讽,这两年也很少了。
因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一个问题,十来年前互联网大爆发带来的那种“阶层跃迁”的思潮,性价比越来越差,当然了,不只是性价比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可能。尤其自己出身普通家庭,不聪明不好看,学历也一般或者很差,可能一辈子连大厂和事业单位的卫生间都进不去。
尤其残酷的是,对于很多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智商,没有好的家庭背景的人,如果把人生目标定为“阶级跃迁”,那他们的一生大概率都得体验各种失望和焦虑,还可能一无所获。因为这是个零和游戏,就跟全班排名似的,总得有人做差生。
落败者自然觉得自己是翻身无望的loser,纯纯的废物,然后消沉、抑郁,最后说不定寻短见了。
但是如果把评价体系变为追求的是幸福,是自我实现,是让自己开心,那绝大部分都是赢家,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做啥,上班的目的不再是和别人卷,而是赚到足够过日子的钱,然后去追求自己想做的。
而且社会越发展,越呈现出一个态势,你只有在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别人擅长的领域,才可能干出来一片天地。就算干不出来,至少取悦了自己,避免在一个根本不擅长不喜欢的地方死耗,最后累坏了身体消耗了青春,关键是一无所得,自己想做的事又一件都没做。
大家如果关注B站抖音的一些博主,有骑行中国的,有在自家搞了个车间修摩托的,这些人能最后混成网红,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真的热爱,花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才被大家喜欢,实现了喜好和赚钱的结合。今后这种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大家在精神上的需求是无限的。
不出意外,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工业品和食品都足够廉价,每个人都可以花费极低的成本就可以活得很好,比如你住在三线城市,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其实花不了多少钱,然后通过互联网接单,或者去做一些体力劳动,然后有自己喜欢的事。
就跟日本那边似的,有人热衷于宅在家里,有人热衷于一有空就跑出去露营,本质都是一码事,开始追求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而不是社会希望你成为的。
太多人意识到,以自己的条件,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做人上人吗?你有办法让所有人都阶级跃迁吗?不可能嘛。甚至没可能让“大部分人”阶级跃迁和做“人上人”,因为这俩都是“排序问题”,天然注定绝大部分人得做失败者。
那只能是往“多元目标”鼓励,也就是说,今后你奋斗的目标不是为了阶级跃迁,或者几十年后过上幸福生活,而是为了下班就可以宅回家看电影,周末就去徒步旅行,生活也就不那么难了。
事实上发达国家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是这么过日子的,我们国家年轻人这么生活的也越来越多。
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也无关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而是现实里趋势的问题,接受或者不接受,它都在发生。
文末总结几句吧。
经济减速这事,影响会比大家想象得大的多,甚至很快就会改变咱们的社会文化,前些年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激情会逐步消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追求一个根本追求不到的目标而耗尽一生。
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不再搞那种“现在努力奋斗,将来努力玩”,而是及时行乐,不再追求远期目标,而是每周都有个小目标。事实上大家如果注意到的话,就能发现朋友圈很多人在疫情之后已经这样生活了。
当然了,这个社会上最不缺希望奋斗的人,愿意奋斗的,就去北上深,那里跟汉代的边疆一样,有的是硬仗可打,是建功立业的地方。
话又说回来,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社会嘛,不想奋斗的可以过上轻松地生活,强人们也有表现的舞台,前者是这个社会的底色,后者开拓着社会的未来。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军队抽组医疗力量承担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 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排行
精彩推送
- 经济常态化放缓,自杀率和宅家族 天天通讯
- 天天快看点丨增4.8%!一季度进出口达9.89万亿
- 全球连线|记者观察: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 中国“引擎”作...
- 全球聚焦:香港举行数字经济峰会 引领智慧未来
- 西安:2023年GDP增长目标约7% 市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500亿元以上
- 社论:当务之急是激发经济内生力-每日速读
- 香港举行数字经济峰会 引领智慧未来
- 中国经管学科科研水平哪家强?北大汇丰商学院推出新标尺“PHB...
- 头条焦点:途虎王牌 “冰川之境“系列窗膜重磅发布
- 天天观速讯丨讲讲实体最担心的事情
- 世界信息:今年基建投资将保持韧性,聚焦哪些领域?
- 天天新消息丨杭州成全国最会“剁手”城市!有你的功劳吗?
- 每日播报!出资超14亿,长春一支引导基金投了弘晖
- 聚焦:专家们 请不要再贩卖社会焦虑了
- 受惠于内地经济复苏和恢复通关 港大预计香港今年GDP增长3.6%
- 龙华区福城街道兴富社区:萌娃走进消防站 零距离体验“小小...
- 全球观热点:强信心·开新局|春回“吉”地——吉林省消费市场...
- 全国人均存款曝光!毕业到现在,你攒了多少钱?
- 世界看点:跌落第三梯队,中山如何翻盘?
- 王小鲁:警惕货币政策过度宽松_每日讯息
- 黄益平:循序渐进地建设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 金融科技
- 滴滴自动驾驶举办开放日,2025年量产无人车接入滴滴网络|环球...
- 【快播报】TCL中环百亿级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广州
- 温州龙湾区引导基金招GP
- 人民日报关注 | 广西: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 今日聚焦!港大料香港全年GDP增长料达3.6%
- 湖北服务市场主体政策再“接力”:设立消费贷500亿元,多举措...
- 杭州成全国“最能花钱”城市,人均消费“十强”浙江占了三席
- 投资人打卡泉州|每日报道
- 一季度的强劲信贷对后续或有透支
- 长沙何以成为人口增长“明星”?
- 每日头条!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
- 焦点速递!全国人均存款曝光!毕业到现在,你攒了多少钱?
- 五一旅游提前“火了”!去哪网: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4倍|当...
- 康复产业孵化器企业「健新医疗」获千万股权融资_世界今亮点
- 摘掉顶流光环,「失宠」的露营更难赚钱了?
- 我喝速溶咖啡,成了鄙视链最底层-每日速讯
- 投资人打卡泉州 全球速读
- 世界快资讯:阿里下一个千亿IPO——菜鸟,快了
- 环球视讯!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同比增长20.2%
- 当前看点!1~2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70.31亿元 江宁规上企业挑...
- 全球速讯: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 今日热门!谁在看空中国经济?中国3月出口大增14.8%,中国经...
- 2023年,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出现4大变化,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
- 国科炭美完成数千万种子轮融资,凯风创投独家投资
- 环球即时:2022年我国产权市场交易额再创新高 达22.5万亿元
- 天天要闻:3月份深圳CPI同比上涨1.1%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一览 4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 单项100万资助项目诞生!知乎“灯塔计划”名单揭晓 环球百事通
- 世界通讯!宜宾锂宝完成25.78亿B轮融资,VC/PE阵容豪华
- AI入侵我的行业:裁员30%,高手却加薪了 当前讯息
- 视焦点讯!渤海银行外汇牌价一览表202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 光大银行外汇牌价表查询04.13,人民币汇率兑换多少吗|观天下
- 恒丰银行外汇牌价表2023 4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环球资讯
- 掌握中式营销密码的SHEIN和TEMU,暴揍美国零售同行
- 广发银行外汇牌价表查询2023.04.1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世界速讯
- 全球连线|记者观察: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 中国“引擎”作...
- 当前快讯:什么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什么?
- 速讯:什么是腊肉?腊肉与咸肉有什么区别?
- 什么是空心菜?空心菜有哪些类型? 全球信息
- 中国经济复苏,又要背黑锅?国际货币基金预测:全球政府债务膨胀
- 什么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屡败屡战,字节想在国内复制Shein 微速讯
- 停更近两年,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还能月入几十万
- 近期经济运行亮点 | 重庆四个“聚焦”推动“抓项目促投资”...
- 什么是保暖内衣?保暖内衣有哪些分类?_今日播报
- 环球今日讯!广河:多措并举促消费 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 环球看点!什么是禅让制?实行禅让制的原因有哪些?
- 世界报道:什么是动漫衍生产品?动漫衍生品有哪些?
- 形势很不乐观:前2个月,中国芯产量减少130亿块,降17%
- 房地产也来投资医疗器械
- 这届小学生流行盘手串了
- 天天热头条丨什么是翻了一番?翻了一番怎么计算?
- 大部分车企其实都是在「浪费」高通8155芯片|世界即时
- 什么是机关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管理是指什么? 世界微头条
- 什么是兰科花卉?兰科花卉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 特斯拉又一超级工厂“落沪”,再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 广东拟将数据要素纳入GDP核算 数据交易额今年有望破50亿
- 焦点日报:美银:中国奢侈品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正显露复苏迹象
- 深度融入协同发展 加快壮大总部经济
- 此刻,全国中产都在清仓止损!|天天热讯
- 广东拟将数据要素纳入GDP核算,数据交易额今年有望破50亿_环...
- 世界消息!三大业务并进 小马智行全面发力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
- 电商购物节吸引力下降,消费习惯正在重构 今日播报
- 最新快讯!来宾市商务局局长梁天喜: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
- 【新视野】通缩还是回暖?10份券商“通缩报告”里找到答案
- 居民存款继续飙升,不买房、不贷款,通缩迹象明显,银行真急了
- 央行上海总部:一季度上海人民币贷款增加3975亿元 环球播报
- 广州金融监管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全球快播
- CPI数据走低,2023消费复苏动力在哪里?这份调研有答案→ 每日速看
- 长三角一季度工业扫描:重大项目推动固投回暖,前2月安徽工业...
- 天天观察:汇丰料今年内地访港游客回复疫情前三分二
- 【世界报资讯】半导体芯片研发企业「物奇微电子」完成战略融...
- 港元100元怎么换算人民币2023.04.13,港元换算表查询?
- 澳元换算人民币汇率多少?2023.04.13,澳元换算表查询
- 网易与周杰伦,六年版权恩怨往事
- 人民币新加坡元兑换汇率多少?2023.04.13 环球报资讯
- 当商业化路径戛然而止,过气体育明星如何转型? 世界快报
- 人民币兑韩元汇率中间价多少2023.04.13-焦点报道
- 欧元兑换人民币今日价格表(银行汇率牌价)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