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CPI数据走低,2023消费复苏动力在哪里?这份调研有答案→ 每日速看

2023.04.13

本文字数:7553,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资料图】

导读:消费复苏的“急刹车”,也给了消费者和企业思考的契机。

出品 |第一财经 圆周率

4月11日,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炉,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1.3%。其中,继春节“报复性消费”的1月CPI同比上涨2.1%后,2月、3月的CPI涨幅连续回落,3月同比涨幅更是跌破“1”,降至0.7%。低于市场预期的数据提示,经济复苏仍在初始阶段。一切“兔”飞猛进的春节后,消费复苏似乎踩了下刹车,“稳而不强”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第一财经最近发起了《消费复苏,你会买买买吗》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289份有效样本,涵盖各年龄层人群。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消费者反馈,观察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探析2023年的消费趋势。

本报告将从“与过去疫情三年相比,今年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升了么?”“消费意愿复苏下的消费需求在哪里?”“消费需求在今年变现程度有多高?”、“哪些因素在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四个方面来解读。受限于样本数量、问卷调研领域覆盖面有限等因素,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参与调研的消费者给出的真实分享结果,我们得到以下观察:

1.消费惰性依旧存在

2.6成受访者今年的消费支出会上升

3.复苏动力指向女性和40岁以下消费者

4.6成受访者的购房意愿上升,男性的购房需求是女性的两倍

5.服饰市场从消费需求到意愿都低迷

6.健康食品、瑜伽和疗愈旅游或成为消费新趋势

7.国内游火爆,预算多为1-2万元

8.仅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会买手机,厨房家电需求更大

9.奢侈品消费反弹明显,轻奢领域受众多

01

与过去疫情三年相比,今年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升了么?

1.1消费惰性依旧未退,但消费意愿整体上升

疫情的减退让兔年春节释放出中国消费复苏的强烈信号,不过通过问卷我们发现,9大消费领域的用户消费意愿整体稳中向上。但细分看,除了房地产领域有更多的人消费意愿回升,其余8个消费领域中,更多受访者表示,今年的消费意愿与过去三年持平甚至下降。尤其是电影文娱和服饰消费领域,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表示相较过去三年,消费意愿下降。也就是说,疫情带来的消费惰性依然存在。

1.2 上升梯队:购房意愿回暖程度第一,其次是旅游

59.7%的受访者在购房方面的消费意愿相比过去3年上升,这一比例在9大领域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个消费意愿上升高于持平的。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疫情让租房、异地就业等离家的“不安性”被放大,人们开始思考和追求一种更稳定的生活方式;二是近期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频出,买房的不确定性变小,压抑了三年的购房需求开始释放。据此数据推测,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可能性比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房地产相关指标全线回暖,2023年3月房地产销售进一步改善。

消费意愿回暖的行业中,排名第二的是受疫情重创的旅游,有39.99%的用户消费意愿提升,且仅4.11%的用户消费意愿下降。有受访者表示,买房是因为刚需,旅游是为了疗愈心灵。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愿意通过旅行,让自己从过去三年断断续续的行动受限状态中“走出来”。

整体消费意愿提升明显的还有餐饮、电子电器消费品和婴童类商品。意愿上升占比均超过了30%。

1.3持平梯队:医疗健康消费热度持续

在所有调查领域中,消费意愿最稳定的是医疗健康消费。在“康养医疗方面的消费意愿相比过去3年是否有增加”这一问题下,高达86.8%的受访者消费意愿与过去3年持平。可以理解为,疫情三年对健康领域关注的提升并未随着疫情的消失而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2022年中国居民医疗保健平均人均支出2026元/年,较2017-2019年提升20.6%。也就是说,过去三年全民健康意识在加速发展,健康消费也在升级。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消费热度的持续下,健康产业会迎来更大机遇。

1.4下降梯队:服饰、电影文娱、奢侈品消费意愿下降

在服饰、电影文娱和奢侈品3个消费领域中,受访者给出的消费意愿与过去三年相比不增反降。其中,超60%的受访者降低了自己在服饰领域的消费意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5%。疫情下,线下社交大大减少,消费者对于服饰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处于低迷状态,而这种情绪显然没有因为疫情的暂停而缓解。作为非必需品的服饰消费也会受到经济环境和收入的影响,在经济和就业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今年的服饰消费行情仍不容乐观。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今年春节档票房收入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但多达62%的消费者在电影文娱上消费意愿降低了。也许是三年时间催生了线上观影看剧的习惯,以及长时间大片质量不佳叠加线下消费的惰性,降低了人们对于线下观影的欲望。春节档的火爆,更多来自疫情暂停后的报复性反弹以及电影品质的超预期,这样的趋势能否持续还有待观望。令人欣慰的是,截至3月,2023年度票房已经突破150亿元。商务部最新通报,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5%。但后续要维持这样的好局面,对新片的质量和感召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看,疫情之后,消费者虽未如预料显现出消费意愿的大幅提升,但在部分领域还是有持平基础上的上升趋势,给消费市场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02

消费意愿复苏下的消费需求在哪里?

了解了疫情后消费意愿的变化,再来看看当下消费者更愿意把钱花在哪里。我们在问卷中提出了“哪些领域的商品或服务是您会消费的?”的问题,综合受访者的答卷,得到了以下观察。

2.1奢侈品消费需求达58%,超过餐饮和服饰

高达91%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花在旅游上,紧随其后是占比高达90%的电影文娱,远远高出其他消费领域。可见,虽然电影的消费意愿有所降低可能导致频次减少,但是观影的需求仍在。

调研结果还显示,63%的消费者会在化妆品上消费,另外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高达58.31%,高于对食品餐饮(45.42%)和酒水(57.53%)的需求。可见虽然在消费惰性的延续和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下,奢侈品消费意愿并没有回暖,甚至下降;然而随着生活常态化的到来,消费者对具有社交属性的奢侈品依然有一定量需求。而服饰的消费需求仅有10.64%,这一比例甚至明显低于汽车(27.48%)。

在住房方面,虽然有高达6成的用户购房意愿较前三年上升,但表示在房地产或装修上有消费需求的都仅占2.6%左右。

除此以外,还有1.09%的用户表示会把钱花在宠物、书籍和艺术品当中。

2.2男性偏好汽车,女性偏好化妆品

在对样本数据做性别筛选后,我们观察到,男女之间的消费需求存在明显差别。除了在旅游、电影文娱、酒水、餐饮上的共同偏好,男性还会把将钱花在汽车、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上,作为养车族主力的男性在汽车消费方面的需求高达76.35%,女性仅为1.78%;女性则把更多的预算留给化妆品、奢侈品和婴童用品上,其中婴童用品消费需求高达86.98%,远高于男性的4.05%。

从调研结果中,我们还观察发现,在买房和装修方面,男性的需求几乎都是女性的两倍。女性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是男性的5倍,而婴童产品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40岁以下的女性。

此外,不同年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呈现不同偏好。95后、00后更注重娱乐和个人提升型的消费品类,比如电影文娱、旅游、酒水餐饮、化妆品和健康(运动)方面;80、90后的消费者是当下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相比95后、00后,他们增加了对奢侈品和婴童用品的需求,也提高了对健康的重视;40岁以上的受访者,旅游消费需求依然不低,且明显提升了医疗健康、食品餐饮和电子电器产品的消费需求,他们相比于年轻人更多倾向日常生活用品和书籍、宠物这样的精神需求。

不难看出,疫情放大了消费者对户外情感链接价值的消费需求。不管在什么年龄层,人们普遍表达了希望及时前往线下进行娱乐消费,比如旅游、聚餐、看电影。相比疫情,性别、年龄与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偏好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从需求排名紧跟旅游和电影的化妆品、婴童用品、奢侈品来看,在消费复苏阶段里,女性会是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和年轻消费者一起,带动消费不断升级。

03

消费需求在今年变现程度有多高?

这些消费需求在今年变现的程度有多高?在“今年是否有计划购买”这一问题下,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3.1 6成受访者今年的消费支出会上升,动力指向女性和40岁以下消费者

相比过去三年,超6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今年的消费支出会上升,还有3成受访者表示不会加大开销。结合前面的消费意愿数据,我们可以推测消费市场迎来回暖,但是回暖程度不会一蹴而就。

我们以受访者的性别做筛选,发现高达89.47%的女性会在今年提高消费,仅有9.48%的男性表示消费会提高。从数据结果可以预计,今年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女性和40岁以下消费者。

3.2 消费者舍得花钱吃饭,积极态度给餐饮业复苏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45.42%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会外出就餐,这部分人中,超70%可以接受300-500元的人均聚餐消费,超2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100-300元的人均消费额。可以看到,受访者给出的单次人均聚餐消费预算并不低。而根据哗啦啦大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企业店均营收同比增长33.89%,可见在消费者积极就餐意愿下,餐饮消费大幅回暖。

3.3 从消费需求到意愿都低迷的服饰市场,复苏要瞄准中年女性

调研结果显示,相较过去三年,62.89%的用户服饰消费意愿下降,同时仅10.64%的用户表示有服饰消费的需求。另外,在消费预算上,有86%的消费者表示单品消费预算在300-500元。以中端国产服饰品牌太平鸟为例,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07,4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6%左右。结合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数据来看,服饰市场的消费复苏不容乐观。

我们尝试从受访者年龄和性别出发,看看能不能找到服饰市场消费复苏的驱动力。调研显示,今年对服饰消费的需求中,给出相对比较积极态度的是30-40岁的受访者,比较有意思的是,30岁以下花样年华的年轻人服饰消费欲低于40-60岁年龄段。

3.4 健康食品、瑜伽和疗愈旅游或成为今年消费新趋势

近99%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医疗健康方面有投入计划。盘点各类医疗健康消费项目,超87%的受访者对健康食品有消费计划,选择瑜伽和疗愈旅游的均超50%,这些成为今年医疗健康方面的三大消费需求。经历了疫情,消费者更关注自身健康。有电商数据表明,鱼油、维生素、益生菌等基础营养品的消费表现持续向好。

除了餐饮、服饰、健康三种基本消费需求,我们还选取了电影、旅游、房地产、电子电器和奢侈品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消费品类,对受访者提出了“今年是否有购买计划”的问题,得到了在这些消费领域中,消费需求的变现程度。

3.5 电影文娱变现能力最强,普通票价接受度高

对比结果来看,五个消费领域中,电影文娱的变现程度最高,在有消费需求的用户中,99.5%的受访者表示会在今年消费。可见,虽然较前三年,观看电影和演出的意愿在下降,但作为较低成本且可以达到放松目的的线下娱乐性消费,消费者还是会继续买单。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一季度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95.4%,全国演出市场快速升温。

另外,在表示今年会进行电影文娱消费的受访者中,过半数表示100-200元是自己观看演出(包括演唱会、线下脱口秀、话剧在内)愿意支出的单次人均消费;30.62%表示可接受单张票价在300-500元。对电影消费来说,消费者的可接受范围相对较宽,近40%的消费者可接受50-100元的电影票价,50元以下和100-200元票价都有近30%的接受度。

3.6 旅游市场潜力应看向年轻人,国内游更火爆,预算多为1-2万元

仅次于电影,在有旅游需求的受访者中,有99.32%表示今年就会在旅游上花钱。观察所有受访者,在30岁以下人群中,今年就会在旅游上消费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8.1%,是所有年龄层里占比最高的,30-40岁的占比也高达93.28%,但随着年龄的上涨,这个比例降低。不过从预算来说,受访者年龄越高,给出的出游预算越高。数据显示,40岁以下消费者给出的旅游预算主要集中在5千到2万元,仅0.41%给出了2万元以上的出游预算。而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超28%给出了2万元以上的出游预算。从消费需求到消费力度,我们认为,旅游市场的消费潜力主要在年轻人,而其中高端游(疗愈游、出国游等)可以看向中老年人。

从旅游目的地选择来看,大多数有计划出游的受访者,准备把旅游目的地只放在国内,这一比例高达61.51%,远远高出纯出境游的2.38%。而国内国外都会去的比例也不低,达33.91%。虽然国内游占比更高,但是旅游预算并不低,根据统计结果,近60%受访者的人均单次旅游消费支出预算为1-2万元,还有33.82%的旅游预算为5千到1万元。可见,今年国内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强劲复苏,国外旅游市场还待升温。

3.7 仅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会买手机,电脑、厨房家电需求大

对于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子电器产品,有61%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就有消费计划,需求变现率较高。

这61%的人群中,今年欲购买电脑和厨房家电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分别有49.65%和42.86%,手机仅占5%。也就是说,仅3%的受访者今年明确有购买手机的计划。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身边人越来越不爱换手机了。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2022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也就是说,在消费复苏趋势下,手机市场依旧会面临挑战,电脑和厨电是现阶段更值得布局的消费领域。

3.8 更多年轻人开始为住房开销,98%购房预算在500万以下

调研显示,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意愿较三年前明显上升。根据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今年前3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2%,这是2022年以来首次实现增长。不过在一季度市场阶段性升温后,居民对收入预期、期房烂尾的担忧和房价下跌的预期等,依然是制约新房销售修复的关键因素。从我们的问卷中也能看到,在有新购房需求的受访者中,有近42%表示今年并无实际支出计划,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程度还需考量。针对购房的目的,受访者表示相比于投资回报,更多是为了满足居住。

在今年有买房支出计划(包括新购房和正在还贷)的受访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有计划的比例高达93.61%,30-40岁中有开销计划的比例也高达80.04%,这个比例随着年龄的上升迅速降低。考虑到房产高净值的属性,我们认为,更多的年轻人在今年处于首付或者还贷阶段,而这也许会影响到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预算。

另外统计结果显示,64.3%的受访者购房预算在100-300万元,还有33.21%的受访者给出的预算是300-500万元。当对所有受访者的年龄和购房预算做交叉分析,我们得到,30岁以下年轻人中,超93%接受100-300万预算。而在30-40岁年龄段里,超75%受访者给出了300-500万的购房支出预算。

从买房需求者的年龄分布到买房预算,我们推测,年轻消费者也许正在选择逃离北上广,或许回到家乡或离家近的城市,追求一种可触及的“安稳”。

3.9 奢侈品购买力不足5成,1-2万元的轻奢领域受众高

前面分析得出,奢侈品的消费需求(58.31%)甚至高于对食品餐饮和酒水,然而奢侈品的购买力明显不足。调研数据显示,在有需求的这部分人中,仅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就会购买,另外在与受访者年龄交叉分析下得出,这部分群体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区间。

在有意向今年购买奢侈品的受访者中,高达93.47%的受访者表示预算价格在1-2万元,这个价格段位属于轻奢。而越高的价位区间,受众比例越低。从实际数据来看,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169亿元,同比增长18%。可见,在经济和消费信心的恢复过程中,高品质、国际化消费力度恢复较快,但持续增长可能仍需要时间。

整体来看,除了奢侈品(略低于50%),在其他各大消费领域里,消费需求变现的程度均高于50%。价格方面,除了旅游和餐饮,消费者给出的预算价格普遍较低,这或许成为市场消费复苏面临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许会是下沉市场的潜力。

04

哪些因素在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4.1 超90%受访者认为收入影响消费

在被问到“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支出”时,91.85%的受访者选择了收入,紧随其后的是商品和价格。另外,我们摘取了一些受访者的留言,他们提到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山寨货太多、经济环境下消费理念的转变、过去三年疫情下养成了消费惰性、对未来担忧而选择储蓄或者囤贵金属。

不过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统计结果中得到,一季度收入感受指数 [1] 为50.7%,比上季上升6.9个百分点。其中,15.9%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增加5.0个百分点;认为收入“减少”的居民比上季减少8.8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 [2] 为49.9%,比上季提升5.5个百分点。收入预期的改善正为消费的持续复苏奠定基础。

4.2“优质”比“低价”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在“什么元素是可以促进您消费的?”这一问题下,高性价比占93.63%,优质商品占90.68%,增值空间占86.02%,而低价因素占比仅为4.89%。由此可见,就商品而言,相比价格低廉,当下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品质。

4.3 超8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电商网购

在被问到“您的消费更愿意通过实体店还是电商?”时,超88%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电商网购。可以看到,疫情三年对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造成不小的影响,在消费复苏的趋势中,电商平台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漫长的疫情确实让人产生了消费惰性,给消费市场的发展带来限制,不过当前消费复苏“稳而不强”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恢复偏弱,绝非需求转弱,一季度数据也表明消费总体呈现渐进式温和复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消费复苏的“急刹车”,也给了消费者和企业思考的契机。

短期来看,疫情的结束阶段性放大了消费者追求情感价值的需求,人们普遍表达了希望及时前往线下进行娱乐消费的愿望,而这种报复性解压,正让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基本物质满足”转向“情感价值满足”。除此以外,人们开始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更理性地决策“钱该花在哪里”,消费价值观从随便“囤货”变成“刚需”才买,消费价格预期以收入和商品性价比为参考,“实用主义”成为新趋势。

长期来看,随着消费者对宏观经济、市场和自身发展的信心逐渐恢复,消费意愿及消费预期将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而疫情给消费者带来的转变会继续引导企业关注健康、娱乐、旅游等赛道的新机遇,及时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开发高质量产品提高情感附加值,同时做好线上线下营销融合,实现长期高效的增长。

我们相信,疫情带来的这一切变化,最终必将引向消费市场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1]收入感受指数:反映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收入信心指数:反映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难以预计”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作 者 |胡文婷 周忆垚

可 视 化| 孙玉 谢勤

问卷设计| 乐琰 蔡丰

运 营|冯馨儿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