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常住人口逼近北京,成都的流量密码不止熊猫和火锅_世界信息

来源|中访网


(相关资料图)

责编|吴畅

继“沪漂”“北漂”“深漂”“广漂”之后,“蓉漂”开始走红互联网。近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在2022年人口增量整体降档换速的背景下,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增长0.4%,总人口数仅次于重庆、北京和上海三座城市,坐稳“人口第四城”。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与北京的常住人口数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到57.5万人。而在五六年前,两地的人口差距还有300万。一增一减之下,成都正在向“人口第三城”不断逼近。

为何人们会“逃离北上广”涌入蓉城?吸引他们的不仅是成都安逸的生活节奏以及国宝大熊猫的激萌可爱,更重要的是成都经济快速崛起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成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有产业才有就业

据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成都跃居全国招聘需求活跃top2城市,仅次于北京。高涨的用人需求离不开丰富的产业支撑。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显示,成都的先进制造业实力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十,正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圈强链”行动下,成都制造业正焕发出新的活力。2022年末出炉的“建圈强链推进动态清单”显示,目前成都已确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药健康、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新消费产业、都市农业和食品、碳中和12个成都产业生态圈,并进一步细化为集成电路等26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链属”企业使得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大,建圈强链与招商引智同频共振,使得成都投资吸引力持续上升。以成都近期发布的“成10条”为例,该政策面向省内外进行资源配置,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仅在人才建设领域成都就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

人才安居,政策先行

今年年初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成都创新推出人才新政,深入实施“蓉漂计划”,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此外,成都计划今年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800名、团队30个,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达237万人、280万人。除了“蓉漂计划”,成都还接连出台了“蓉贝”软件人才、“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等人才专项政策,激励企业核心团队干事创业,鼓励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校企开展产教融合。

安居乐业是刻入中国人基因里的向往,“蓉漂”就业欣欣向荣的同时,成都启动人才安居工程,以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基础,让广大“蓉漂”真正实现“住有宜居、心有所归”。此外,成都连发楼市新政也支持蓉漂落户购房,按照最新的购房政策,只要满足落户和缴纳一年社保就可以在成都购房。较低的购房资格在人才涌进后刺激了置业需求。虽然过去两年全国楼市经历深度调整,各大城市房价下行,但成都房价已连续创出新高,新房、二手房价格均连续14个月环比上涨。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其中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条线路216公里,创造了年度开通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行业记录。截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开通运营13条线路、558公里、373个车站。

公共交通发展迅速的同时,成都的对外交通更是出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通航,至此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据预测,成都航空客运总量2035年将达到1.6亿人次,货运吞吐量将达270万吨,届时成都将进入亿级超级航空枢纽之列。从经济效应来看,到2035年成都双机场可直接创造1984亿元GDP,16万个直接岗位,48万个间接岗位。

最具幸福感城市并非浪得虚名

与其他一线城市不同,在成都,“打工人”不仅能赚钱更能享受生活。正在大力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成都,已经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在生态环境上,成都古时就有“花重锦官城”的唯美意境,如今的成都,更是出门见公园,入眼即美景。而在人文环境上,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和数以万计的咖啡馆相映成趣,在成都,无论名流学者还是贩夫走卒,都无妨好整以暇论道、细致从容谈天。此外,人气席卷全球的国宝大熊猫则将成都的幸福指数推向更高潮。

有产业吸引,有政策支撑,有山水之幽,有人文之胜,如此成都怎不让人才们与之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呢。

标签:

精彩推送